人是路走出来的杂文随笔
人生可有两种:开拓式和因循式。以路为喻,前者是开路,生命的境界,向“无路”之境进发,思想的探险,思维的搜奇,创造性的智慧之镐,敲醒蒙昧的处女地。后者是走既有的路,为了在社会立足,为了糊口,多数人得进入大致固定的规范,遵循固定的格式和秩序,上班,下班,干刻板的工作,见一样的脸孔。轻车熟路,人被习惯带着转,成了装配流水线上做着机械动作的机器人。老马识途,仅是一方面;“途”也塑造途中的老马,从姿态到个性。不是完全没有脱轨的时候,长的是假期,短的是醉酒。
除却少数的天才,我们的模样、姿态、思想、行为,乃是每天重复地走着的路所塑造。路是压模,我们的灵魂贴在路上,让它制出一种成品,在美国,每个居民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码”,它可算是“产品的编号”。
且看路怎样把人“走”出来吧?以工作论,一辈子从事一个行当的人,年月累积下来,便是这个人的神气和脾性。服务业造就屈从和谄媚,对权贵当面的奴性与背后的仇恨。*行业制造秩序和繁琐的手续。体力劳动制造粗豪与头脑简单。体育行业制造灵敏与坚韧。政坛制造阴谋、强烈的征服欲与性欲。以婚姻论,幸福的配对制造宽容,温柔,爱与理解;不幸的配对制造仇恨与怨毒。以家庭论,在健全的家庭长大的儿女,性格中庸,和人相处较少矛盾;反之,可能带上心理缺陷,暴力倾向。
再放大一点说,生命的流年似水,流成的就是路;路从人的灵魂走过,把幼稚走成成熟,把青丝走成白发,把少女光洁的颈项走成鸡皮,把少男脸上的青春痘走成老年的沟壑。把愚鲁走成智慧,把粘滞走成洒脱,把蓝图走成现实,再把美梦走成讽刺,把自诩走成自嘲……当你在上司的淫威下噤若寒蝉,当你喜滋滋地把工资支票交给太太,换来一个满意的笑容,你可晓得,路在你的心灵上,也许碾过几道痕迹。所谓圆通,就是自身的人格和你的路这个“模子”,近于榫合。精神的处女地,路使它肮脏同时肥沃,使它复杂同时狡猾,使它有所收成也有所失去。
路制造人,在满布着现成的大路小路高速路不归路的人寰,路就是人生,就是历史,就是性格与命运。你要脱出路的主宰,反过来,由你来走它吗?可以的,从事创造吧,向科学的思想的禁地突进吧,脱掉成见的桎梏,作一个惊世骇俗的“另类”吧!你越是能够发挥自由的意志,越能把象蛇一般盘在心灵上的世俗之“路”**来,踏在脚下,兴会淋漓地走上一回。
拓展阅读
1、人生是一杯苦茶杂文随笔
人生是一杯苦茶,我这样说会不会觉得很浮浅。
周作人有一本书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书名就叫苦茶。以周作人的名气和人生浮沉,他自己总结为苦茶,怕是有多重含义。周氏兄弟同为文化名人,兄弟二人际遇迵异,一为文化旗手,另一沦为汉奸,兄弟二人还曾发生龃龉,晚年的周作人主要靠翻译和写点回忆鲁迅的文章维持生活,他的回忆录以苦茶为名,既有自嘲也有无奈,也还有点幽默的意味在内,像他那样大起大落的人生怎可用一杯苦茶代替,但当你把人生想通了看谈了,可不就是一杯苦茶吗?
其实这正是周作人集一生之智慧,在浮沉的人生之旅后,淡淡的道出人生的况味。人生只有拨开层层迷雾,才能领悟这一杯人生苦茶,这里既有哲理也有智慧,更有体悟,这是寻常人等难以体悟的。
中国人的茶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氏,神农尝百草,以茶解七十二种毒肇始,至魏晋喜饮宴,起茶趣文化,到唐宋茶文化大兴,尤以宋为巅峰,唐宋以降,明清茶文化始普及,甚至在异国他乡的英伦,形成上至贵族下至市民都趋之若鹜的下午茶时光。但茶文化其实是走下坡路的。当然这是我个人认识。为什么唐宋为茶文化的巅峰呢?唐代富强,达官贵人,诗人游侠,文人墨客,寄情山水,茶酒做为杯中之物,成为情绪的凝结,去浇灭心中的块垒,吟咏茶酒的文章和诗篇迭出,茶文化始大兴,并远输日本,波斯。但真正将茶文化推向鼎盛的非宋莫属。这是因宋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皆嗜茶成癖,饮茶、吃茶、斗茶、品茶、茗茶成风,其中说唱艺术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茶坊酒肆林立,尤其是茶肆大盛,如今之星巴克,奶茶店。今人大都知陆羽的茶经,却不知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宋文化是真正市俗文化兴盛的时期,雅俗文化双峰并峙,这也可从水浒传和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略窥一斑。懂玉的人当会知晓宋玉的神韵是怎样从仙界飘落凡间的。了解绘画的人当知宋画是不可超越的圣品,爱书的人都知一册宋版书的至上品味,搞古玩的都知宋瓷在中国的尊崇地位。至于斗茶品茶的宋代建窑盏,那更是世纪绝响,油滴盏免毫盏在日本被奉为国宝,在拍场上更是价值万金。宋代文化的兴盛个人以为两大原因,一是历代皇帝崇文抑武,不闭塞言路。二是边患不清,强冦环伺,官家的控制力减弱。当然商贸及海上贸易与市民消费文化的兴起也起到不可忽缺的作用。
茶发展至今日,已然尉为大观了,虽不似七色彩练却也是五色斑澜了,红黄绿白青黑六色兼备。而由这六原色,则可幻化成千姿百态的茶趣、茶故事、茶文化、茶人生。中国人自古讲究礼仪,孔子周游列国时,已是春秋之未,在孔子眼里,一切都在礼崩乐坏,孔子念念不忘的是周初文王周公建立的礼乐制度。而茶虽排在开门七件事之未,却因其闲可品茶,最终承载了更多的礼仪之梦,人生之味。在一个不安定的社会,茶的礼仪是无从谈起的,而要建构一个新的秩序时,茶确为是很好的寄托情思和人心的杯中物。因此儒道佛都曾以茶为载体演释人生的哲思。文人**客,乡野村夫无不在庭院茶舍,茶肆茶坊里寄思聊**,品茗人生。
我做为一名资深茶客,喝茶已有几十年历史,但决称不上极客,离那尚有相当差距。又有那些茶的体悟呢?
茶事如人事,是晚近才体悟到的。早年的接触也就是评判好不好喝,记得刚工作不久,与一位长者结成了好友,他是一个很风趣的人,肚子里有很多故事,家族很有背景,套用一句俗语,至少乡绅以上的士绅,是国共两*都青睐的人物。
他的老家在皖南泾县,新四军曾在此驻扎,也是茶叶之乡。他是名符其实的资深茶客,在喝茶上极讲究,也有一套茶经,经常会给我辈普及茶的知识,我也是因此在年轻的时候接触到茶,在他的耳提面命之下,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茶,做为青年,那时我对茶的认识,也是可以颇为骄傲的。这也让我体味到所谓人生如茶,只有到晚年才会有此认识,青少年是不会相信的,人生怎么会是茶呢?
那时单位毎年都会釆购一点春茶,这一釆购任务自然落在了懂茶的老者和我。自此,我跑了多年的皖山秀水,享受着到农户家挨家挨户收茶的乐趣,也知道了什么是二刀一枪,一芽一尖,什么是明前茶雨前茶。
后来随着履历的丰富,我又接触到其他各种茶类,中国的六大茶系我都有过品茗,我这人向来不专一,茶叶也是如此,各类茶都能接受,且能品出滋味,极端的喝过酥油茶,擂茶,苦丁茶,各色奶茶等。记得初喝苦丁茶时,那真是彻骨的苦味,可三月喝下来,再喝时,那也是透彻的甘甜。当然苦丁茶不属茶之六类。
能够体悟茶之韵味确也是在中年之后,尽管在此之前,也看过不少别人品茶论道的妙文,但与已总有一层隔膜。
人生其实有很多讲法,比如有人生如梦,人生如一本书,人生如逆旅,人生如歌,人生如戏,人生如朝露,人生如寄,人生如战场,人生如棋局,这样写下去,可以写很长很长。
这样看来,人生如什么,其实就是一种态度,一种体悟,一种感觉,一种理念,就是你观察人生的双眼看到了什么。就是你的听觉视觉感觉触觉知觉甚至是*告诉了你什么。还有就是你在人生远足的道路上所经历的痛的、苦的、乐的、生的、死的、轻的、重的、风、雨、雷、电、鲜花与荆棘。
做为一名茶客,我对人生是一杯苦茶又有那些体悟呢?从茶来说从载种到生长,到釆茶,到制茶,到成茶保存,到冲泡;从用水到用壶,从一杯在手,到品茗啜饮,每一步每一环都有茶趣茶的故事。那样的话是不是太啰嗦了。
现在要说的就是一杯在手,如何品茗人生。
人生一怀苦茶,毎个人都有自己的体悟,我不想在这里拾人牙慧。什么第一遍茶怎样?什么浮沉如何?什么拿起放下?什么禅理玄机?什么茶淡茶浓?什么苦中有甘?
我想说的,也是我想让你体悟的是,清晨也好,下午也罢,夕阳也行,夜深时分,一杯在手,让你袅袅思绪随着杯中的热气升腾漫散,一起飘荡,没有禁忌,随意暇想,看着那浮沉旋转的茶叶
,让你的心灵也随之飞升或宁静,浅啜漫茗之间,体味茶淡茶浓,茶苦茶甘,茶醇茶酽。
一杯苦茶足矣!正像周作人所说: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2、有多少人是被拖延症害死的你在其中吗杂文随笔
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人性的弱点。比如拖延症(procrastination)。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每天会给自己做一个非常完美的计划,做计划的时候特别的有斗志,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完成这些事情,可是在执行的时候就偏离了目标。
第一个计划做完,心里想着,今天可真有收获,这个时候对你还是有斗志的,你也能够体会到那种把自己一个小计划做完的满足感,你接着做第二个计划。
第二个计划做到一半你可能就按耐不住了,你想要上厕所,喝水,刷微博,刷朋友圈,看看电视剧有没有更新…反正就是能看的软件基本都要看一遍,这些都没有在你的计划之内。
就这样第二个小计划的时间被耽误了,这可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时间还有这么多,第二个计划就不做了,开始做第三个计划的时候突然微信跳出来了某个人发给你的一条消息,看了微信就又开始看手机,这个时候淘宝提示音来了。嗯,看几件衣服吧,没有衣服穿了,就这样,做起了和自己计划无关的事情了。
你一个人陶醉在计划之外的事情中,等自己惊醒时才匆忙发现,原来时间已经浪费掉了,这个时候就开始出现了焦虑、后悔,觉得自己浪费时间可真罪恶,然而这些都只是自己想想而已。因为接下来,该刷微博刷微博,该看抖音看抖音,丝毫没有一点改变!内心感到煎熬,但是依旧做着和自己计划毫无联系的事情。
这,就是拖延症!(procrastination)各位看官有没有中枪?
每天看似忙碌,实则没有做出多大改变,更不用说有什么突破。
很多人都不想平庸的过完这一生,可是依然不去努力,不去奋斗,而是让拖延症逐渐的把自己推向万丈深渊。始终要记得: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没有谁的成功是偶然的。
这样碌碌无为,每天醉生梦死的生活,你愿意继续吗?你的梦想去哪儿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不是为你一个人在战斗。
每个人的一生遇到的,看到的事物都不一样,也许和别人的起点不同,但是当你自己在拖延的时候,别人都已经做出了比你更加辛苦的付出。网上有句话说的好:比你聪明,比你优秀,比你家庭背景好的人都在奋斗,你又有什么理由去懒散,去懈怠呢?
3、最好的来不及是我喜欢啊的杂文随笔
日子一天天过去,过了25岁的自己,似乎对于时间的感应能力强了许多。
总觉得一日不认真工作,便感觉日子在荒芜之中度过。
之前看过一条评论,“听歌听到耳朵疼,看视频到眼睛累,运动练到力竭……只不过是,为了让回到家中的自己显得不那么孤独。”
这似乎道出了许多单身狗的心声。
身边没有对象的朋友们,便像是成了一个群体,在长辈眼里似乎变成了一个:挑剔、难办、可以随便找个人凑合就行的群体。
当我们拿着各种各样的物资条件摆在台面上讲的时候,似乎已经忘记,我们自己是一个人,不是货物。
可当我们不拿这些去衡量,又用什么去衡量往后的生活保障呢?
我们在选择一个人的时候,忘记了怦然心动的喜欢,忘记了无话不谈的沉迷,忘记了共同爱好的契机……
为了不那么贫穷,所以我找了一个有钱却无法理解他话里的梗…
为了不那么孤独,所以我找了一个喜欢说话却不知道倾听的人…
为了不一个人旅行,所以我找了一个事事都要做决定的人…
夜深人静,会不断问自己,真的要这样的关系吗?
前些日子,家里人给介绍了一个对象。暂且称之为L君。
我住在一个南方十分安逸的小城里,小时候我们有过一面之缘。对他的印象只不过停留在,教我玩橡皮泥的小哥哥。
若是情爱故事,兜兜转转,还是这个人,似乎便是命中注定,缘牵一线。
可事实并不是如此。
已经31岁的他,在国内的一线城市打拼。内向寡言,不会聊天,说话习惯开门见山。故事并无起承转合,开口便是,“你愿意来我这个城市发展吗?”
“你女儿和我儿子年龄到了,又是同一个地方的。我儿子在一线城市打拼,有房有车,就缺个老婆。你要去南京发展就行。”
这话从母**里复述出来的时候,心口一滞。
难受的说不出话来。向来不愿意我远嫁的母亲,不知为何说出了这样的话。
当所有条件都合适的时候,似乎忘记了什么……我们跳过了所有跟相爱有关的环节,直奔结婚。
甚至没有人过问,我究竟是否愿意。
我在小城有自己喜欢的工作,身边有自己喜欢的朋友和家人,我与你缘牵一面,凭何在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放下所有的资源?
于是家长开始道德*,L君的妈妈在年轻时对母亲十分照顾。“他是个很好的孩子,很安静,稳重,只不过不会聊天,你加他聊天,一定要主动……”,听到这时,我已经忍不住说了句,“我也是个不主动的人。”
“那你就是要主动。”母亲接话。
那一刻压制住自己的脾气。
当婚姻跳过了所有相爱的细节,那我凭何认识你?
我随便找个人结婚不就行了,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无畏的等待?
我若是能鼓起勇气在一次次礼貌性的回复之后继续主动找你,那我应该是个不懂世故的人吧。
从那以后,我便开始怀疑,之所以保障条件,是否真的那么重要?
在夜深人静,醒来。床榻之岸,睡的这个人,你真的爱他?你真的了解她?亦或是根本是只是怕,来不及?
“我怕来不及,我要抱着你”,这也许,才是最好的害怕“来不及”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58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