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家竺可桢》第二课时教案范文
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几个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感受竺可桢坚持不懈,治学严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抓住几个重点句子,在朗读、体味、揣摩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竺可桢的人格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感受最深刻的语句。
(三)汇报交流:
在学生自渎自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从几个句子为抓手,深入理解感悟:
句一:他戴上老花眼镜,哆哆嗦嗦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小字: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
句二:从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记和笔记本,共有近千万字!
句三: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刻都在细心地观察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
句四:他从街道两旁许许多多大树上发现第一片绿叶,在喧闹嘈杂声中辨别出第一声蛙鸣,在车水马龙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句五: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精心观测,积累了许多重要数据,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四)拓展升华:
1、补充阅读:《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2、读后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拓展阅读
1、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二课时
观察物体
(三)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3~7题。
1.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3.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
4. 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小正方体若干,投影仪等。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
。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三视图。这节课以这个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并利用学生个人的数学知识与经验,先让学生画一画,再进行比较。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从两个方向观察,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的,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究过程 1. 投影出示例2。 2. 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想象、判断的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在空间位置中的关系与变化;尝试引导学生用分析推理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开阔性、灵活性和概括性,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空间理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
。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课末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1.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获得关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的理解和感悟。
2. 通过观察物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难点。
课堂作业设计
A类
1. 填一填,下面的图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2. 有三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的,请在它的下面画;从侧面看到是的,请在它的下面画“☆”。
(
)面
(
)面
(
)面
B类
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
,用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
参***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上面 正面 右面
2. 第一个画,第二个画“☆” B类: 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3页练习一
3.
4.(1)①③ ⑥ (2)24 (3)略
5. 第一个立体图形 6.(1)有两种摆法,图略 (2)略 7.①③
2、《清清的溪水》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看懂图意,知道图中都有谁在干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二、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溪水由清变浑,想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具准备:微机、课件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步骤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清清的溪水》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谁说说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那条溪水又清又凉。
师:对。(并相机板书)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大象和野猪拔树比赛,它们在比谁的力气大。
生:我知道那条溪水后来又变浑了。
生:我知道小兔子不让大象和野猪拔树,这样水会变浑的。
生:我知道大象的鼻子堵了,野猪变成了泥猪。
生:我知道大象和野猪还栽树。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可见你们上节课学得非常认真,这节课咱们一起合作学习一定会学得更好,你们有信心吗?
生:(异口同声)有!
师:好,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你们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懂呢?提出来好吗?
生:为什么清清的溪水会变黄呢?后来又怎么变清了?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老师把你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行吗?(师写?清黄清)
师:谁还有问题?
生:什么叫不解地问?
生:什么叫毁掉呢?
生:什么叫胜负?
(当一生提出这一问题时,有另一小组的同学马上站起来说:就是输赢)
师:你的理解很正确,你明白了吗?
生:为什么说毁了树林就是毁了小溪?
生:大象的鼻子为什么堵了?野猪怎么变成泥猪了?
生:为什么溪水唱着歌向前流呢?
师:好,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都把它写在了黑板上,我们就把第一问题(?清黄清)作为中心问题。我们各个小组围绕这一问题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相信这一问题弄懂了,其他的'问题也就容易了,开始自学吧!
(这时,各个小组的学生开始合作学习,气氛相当热烈,教师**指导,大约10分钟)
师:好了,各个小组的同学讨论非常热烈,现在汇报你们的自学结果好吗?
生:(齐声说)好!
师:是啊!这又清又凉的溪水为什么变黄了呢?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
微机出示图一:同学们看,大象和野猪正在干什么?仔细观察它俩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它们可能说什么?同桌之间边表演边说。
生:(相当活跃)同桌之间边表演边模仿大象和野猪的声音。
师:同学们的表演可真生动呀!谁愿到前边来表演给同学们看。
(此时学生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话音刚落就有两名学生跑了上来)
生一和生二边模仿它们的动作边说
生一(大象):嘿嘿,一、二、三,我一定能拔下这棵大树,证明我比你力气大。
生二(野猪)眼珠瞪圆了说:别看你鼻子长,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哎一哎,使劲,加油,加油,我能行!他们的表演滑稽可爱,语言有趣。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为他俩鼓掌、喝彩。
师:正当它俩拔得起劲时,被小兔看见了,小兔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大家读一读第4自然段。
生各自读。
师:谁来读?
生:读。
师:大象和野猪又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野猪和大象的话?
生:读。
师:听了大象和野猪的话,小兔子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很生气。
生:很气愤。
生:气极了,觉得它俩不应该用拔树来比力气。
师:那它气愤地说了什么?(微机出示)
比力气,你们毁掉了树林,也毁了小溪。
师:谁用气愤的语气读?
生:读。
师示范读
生练读。
师:小兔子的这一问题,我们很多同学也对此提出了疑问,大象和野猪也不太明白,从书中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它俩也不太明白呢?
生:不解地问这和小溪有什么关系?
师:那什么叫不解地问呢?
生:就是不明白地问。
生:就是在不知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问。
师:对,为什么说毁掉了树林,也毁掉了小溪呢?
针对这一问题,小组中再进行认真的讨论。
生:讨论,教师**指导。(大约3分钟)
师: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因为树拔了,土就松了,下雨时,土就流到了小溪里。
生:我认为树拔了,远处的土和沙就刮到了小溪里。
师:对,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大树长着时,土被树根牢牢地抓住了,现在拔掉以后,土就开始变得松软,当下雨时就会造成水土的流失,泥沙随雨水流入溪水中,溪水也就变浑浊了。(相机板书拔掉浑)
师:小兔子听了野猪和大象的话,心情怎样了?
生:很生气。
生:生气极了。
师:那我们试看读一读,读出那种生气的语气。
生:读。
师:示范读。
生:齐读。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对他俩说什么?
生:我想对他们说,你们难道不知道你俩做错了吗?
生:我太生气了,你们两个的行为太可耻了。
师:下面我们分角色读48段,小组事四人为一组先读。
生开始在小组中练读。
师: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指一小组读)
生:读。
师:他们读得好不好?
生:(齐声说)好!
师:让我们掌声鼓励一下。
师:(指着黑板上的问题)有的同学问大象的鼻子堵了,野猪变成了泥猪,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现在我明白了是溪水变浑了,水里的泥沙赌住了大象的鼻子。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大象鼻子赌了以后会怎么样?
生:它一定出不上气来。
生:它一定会很难受。
生:大象一定说:真难受呀!我真后悔呀!
师:野猪变成了泥猪,它会怎么想呢?
生:哎呀!好可怜呀!我现在是又脏又丑呀!
师:它俩真是狼狈极了,从哪儿可以看出它俩真的知道自己错了呢?(微机出示图)
师:同学们看它俩正在干什么?
生:它俩正把一棵棵小树苗栽好了。
生:野猪正埋土呢,大象栽小树苗呢!
师:同学们看它们是怎么栽的呢?(微机出示文字)
野猪刨坑,大象栽树,野猪培土,大象浇水他们俩重新把一棵棵树栽好。
生:读。
师:对,刨坑、栽树、培土、浇水,他们就这样把一棵棵小树又栽好了,用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弥补了自己的过失。当小兔子看到了,心情怎样?
生:(齐声说)很高兴。
师:我们看见了,心情怎样?
生:(齐声说)我们的心情也很高兴。
师:当溪水看到后心情怎样?
生:(齐声说)更高兴了。
师:所以书中怎么说的?咱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课的开始有同学也问到了这一问题,为什么说溪水唱着歌向前流去呢?
生:溪水看到大象和野猪又栽起了小树,它很高兴,就唱起了歌。
生:溪水变清了,它很高兴就唱起了歌。
师:对,溪水高兴了,那哗哗的流水声就像唱歌一样,向前流去了,这就是说保护树木溪水变清了。(板书:保护清)
师:好,同学们放下书看黑板,(教师指图)原来清清的小溪,由于野猪和大象拔掉了岸上的小树,使得溪水由清变浑了,经过小兔子的劝说,它俩都明白了毁掉了树木,溪水也就变浑了的道理,于是它俩又重新把一棵棵小树栽好了,最后溪水由于它们的保护,又变得清了。
师:那么该如何保护小树呢?
生:在岸上立块牌子,上面写着:保护小树,人人有责。
生:自己不去破坏,见到有人破坏要阻止。
生:到处去宣传,要保护小树。
生:我们也不要向小溪里扔脏东西。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好,希望你都能成为环保小卫士。
师:学完了这个故事,你最喜欢哪只小动物?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小兔,因为它帮助了大象和野猪,看到有人破坏树木就去阻止。
生:我最喜欢大象,因为它知错就改。
生:我最喜欢野猪,因为它又把小树栽好了。
师:是啊!小动物们都能保护树木,我们小学生也应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使天空更蓝,大地更绿,河水更清,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丽、更可爱!
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二课时
旋转。(教科书第5页的例
3、例4,)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掌握旋转的特征。
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幻灯片、课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2、问: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3、师: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4、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并板书课题。
1、认识生活中的平移。
(1)师: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2)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3)学生体验一下平移。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认识生活中的旋转:
(1)师: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2)“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3)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
3、学习例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6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布置:
练习一的第4题。
板书设计:
旋转
平移和旋转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有一定的难度,下节课将加强练习,对于个别学生课后辅导练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3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