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玉阶怨》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解:
1、罗袜:丝织品做的袜子。
2、却下:还下。
3、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
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
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
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乐府《玉阶怨》多咏被幽禁宫女之幽怨的乐曲。诗虽以怨标题,却不露怨字,。首二句写独立玉阶,露侵罗袜,更深夜浓,久待落空,怨情之深,如注如诉;后二句写无可奈何,入室垂帘,隔窗望月,愈衬孤寂。无独乎?无怨乎?诗不正面涂抹,却从反面点妆,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诗如其人。李白性格豪放。作品风格飘逸。但也并不是像王安石说的那样“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王若虚《滹南涛话》引)这首《玉阶怨》就不能说是“豪放飘逸”(同上)的。谢脁是六朝齐最优秀的诗人,李白视之如楷模,他也曾写过一首《玉阶怨》,其诗曰:“夕殿下珠帘,流莹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这两首《玉阶怨》,诗风有所不同,谢诗直露,李诗含蓄。历代对李白这首短诗的评论,说法不尽相同,但大多是从其多情委婉方面加以肯定和赞扬的,比如: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卷四谓此诗“备婉娈之深情。”
明高棅《唐诗品汇》卷三十力引萧士赞云:“此篇无一字言怨而隐然幽怨之意见于言外。”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四:“妙在不明说怨。”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题为玉阶怨,其写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际。第二句云,露侵罗袜,则空庭之久立可知。第三句云,却下晶帘,则羊车之绝望可知。第四句云隔帘望月,则虚帷之孤影可知。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近三、四十年以来的有关论著对此诗的解说大致与前述相同,这里选录以下二例:
此在明处白描思妇之动作,而暗点一怨字,言有尽而意无穷。倘如续之以“良人去未归,此怨无消歇”两句,点出一怨字,辄转贻蛇足之讥。(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但写动作不着抒情字面,而无限深情自在其中。试想望月阶前,白露侵袜,室外不耐寒,入室下帘,犹望之不已。则此秋月玲珑实寓怀人之痴想在。(周本淳《唐人绝句类选》)
在李白的诗集中,这旨诗虽无法系年,但从其内容推断,当是写于作者在长安翰林供奉时期,也就是公元七四二至七四四年,此时李白四十余岁,作为皇帝的文学侍臣,他对宫廷生活是熟悉的。他的其他同类题材的小诗,像《长门怨》、《妾薄命》、《怨词》等大致都是在长安时期写的,至少是写的他在这一时期所耳闻目睹的宫女的不幸遭遇。所以这首诗中隐而不发的怨恨,不大可能是针对“去未归”的平民女子的丈夫(旧称良人),而是对占有后宫粉黛数以千计的皇帝本人的腹诽心谤,俞老先生称之为“羊车之绝望”。所谓羊车,这里指宫廷中羊拉的小车。据《晋书·胡贵嫔传》:“(武帝)并宠者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请。宫人乃取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李白笔下的那个在玉阶前等待至夜深露降,寒气侵透罗袜,仍不见皇帝踪影,无可奈何地放下帏帘,进入室内,又隔帘望月的痴心宫女。不正是以竹叶、盐汁引帝车的宫人的写照吗?
就题材来说,这是一首常见的宫怨诗。玉饰台阶,足着罗袜,悬挂水晶帘,可见居室、器物的豪华和考究。即便如此,宫人依然夜不能寐,精神上很痛苦。她透过明澈的帏帘遥望秋月,岂不是仍在等待羊车的幸临!短短的四句诗,对*的宫廷制度的暴露却是那么淋漓尽致,使读者对受害的宫人不由得洒下一掬同情的泪水,于言外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尽管李白传世的佳作很多,这首小诗却是别具一格的名篇。
拓展阅读
1、《李白·金陵酒肆留别》全诗阅读答案 原文翻译 注释 赏析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杨花飘絮的时节,江南水村山郭的一家小酒店里,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独坐小酌。骀荡的春风,卷起了垂垂欲下的杨花,轻飞乱舞,扑满店中;当垆的姑娘,捧出新压榨出来的美酒,劝客品尝。这里,柳絮濛濛,酒香郁郁,扑鼻而来,也不知是酒香,还是柳花香。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的画面,该用多少笔墨来表现!只“风吹柳花满店香”七字,就将风光的骀荡,柳絮的精神,以及酒客沉醉东风的情调,生动自然地浮现在纸面之上;而且又极洒脱超逸,不费半分气力,脱口而出,纯任直观,于此,不能不佩服李白的才华。
“风吹柳花满店香”时,店中简直就是柳花的世界。柳花本来无所谓香,这里何以用一个“香”字呢?一则“心清闻妙香”,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则这个“香”字代表了春之气息,同时又暗暗勾出下文的酒香。这里的“店”,初看不知何店,凭仗下句始明了是指酒店。实在也唯有酒店中的柳花才会香,不然即使是最雅致的古玩书肆,在情景的协调上,恐怕也还当不起“风吹柳花满店香”这七个字。所以这个“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的妥帖。
首句是阒无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吴姬压酒劝客尝”,当垆红粉遇到了酒客,场面上就出现人了,等到“金陵子弟”这批少年一涌而至时,酒店中就更热闹了。别离之际,本来未必有心饮酒,而吴姬一劝,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来,更觉情长,谁能舍此而去呢?可是偏偏要去,“来相送”三字一折,直是在上面热闹场面上泼了一盆冷水,点出了从来热闹繁华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李白要离开金陵了。但是,如此热辣辣的诀舍,总不能跨开大步就走吧?于是又转为“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行的诗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尽觞,情意如此之长,于是落出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结句,以含蓄的笔法,悠然无尽地结束了这一首抒情的短歌。
沈德潜说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唐诗别裁》)。因为诗人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所以诗中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表现了诗人青壮年时代丰采华茂、风流潇洒的情怀。
2、载见先秦 诗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2】辟王:君王。指周成王。
【3】曰:同“聿”,发语词。
【4】厥:其。
【5】章:典章法度。指车服礼仪之文章制度。《郑笺》:“此诗始见君王,谓见成王也。曰求其章者,求车服礼仪之文章制度也。”
【6】龙旂(qí):画有蛟龙图案的旗,旗竿头系铃。《郑笺》:“交龙为旂。”
【7】阳阳:鲜明。一说即“扬扬”,旗飘动飞扬之貌。
【8】和:挂在车轼(扶手横木)前的铃。
【9】铃:挂在旂上的铃,一说挂在车衡上的铃。
【10】央央:铃声和谐。
【11】鞗(tiáo)革:马缰头的铜饰。
【12】有鸧(qiāng):鸧鸧,铜饰美盛貌。一说铜饰相击之声。《郑笺》:“鞗革,辔首也。鸧,金饰貌。”
【13】休:美。《郑笺》:“休者,休然盛壮。”
【14】有:同“又”。
【15】烈光:光亮。
【16】率:带领。
【17】昭考:皇考。此处指周武王。
【18】享:"孝、享",都是献祭的意思。
【19】介(gài):通“匄(gài)”。求。
【20】永言:即“永焉”,长久貌。言,语助词。
【21】思:发语词。
【22】皇:大。
【23】祜(hù):福。
【24】烈文:辉煌而有文德。烈,有武功。
【25】辟公:指诸侯公卿。
【26】绥:安抚。一说赐也。
【27】俾(bǐ):使。
【28】缉熙:光明,显耀。
【29】纯嘏(gǔ):大福,美福。
按周时庙制,太祖居中,左昭右穆,文王为穆,则武王为昭,故称昭考。因此,“载见辟王”的辟王便是成王。“载”训始,助祭诸侯的朝见则在成王即位之时。成王是由周公辅佐即位的,只是名义或形式上的君主,实权则掌握在摄政的周公之手,诸侯助祭的隆重仪式当亦是周公一手策划安排,其用意自然是让成王牢记先王遗训,继承并光大先王遗业。周公极尽摄政之职,时时注意对成王的规劝乃至管教,《尚书》中的一篇《无逸》便是明证。诸侯“曰求厥章”,恐怕年幼的成王也无法应付,只能由周公作出权威性的答复。旧说《周礼》为周公所作,法度典章他当了然于胸。如此看来,《周颂·载见》的祭祀对象与《周颂·雝》不同,祭祀时的背景也大不一样。《诗经传说汇纂》所说“一以显耆定之大烈弥光,一以彰万国之欢心如一”的祭祀目的,便道出了成王新即位的`时局特点与急务。
和《周颂·雝》所描写的“肃肃”“穆穆”的神态不同,《周颂·载见》重点在于描写助祭诸侯来朝的队伍,朱熹评之曰“赋”也。诗中“龙旂阳阳”四句,确实具有赋的铺叙特点:鲜明的旗帜飘扬,铃声连续不断响成一片,马匹也装饰得金碧辉煌,热烈隆重的气氛,浩大磅礴的气势,有声有色;八方汇集,分明是对周王室权威的臣服与敬意。周颂中的许多祭祀诗,是只求道出目的,不惜屡用套语,丝毫不考虑文学性的,而《周颂·载见》却安排了极为生动的铺叙,在一般说来枯燥乏味的颂诗中令人刮目相看。这也足以说明,在有助于实现*目的的情况下,统治者不仅不排斥,而且会充分调动积极的文学手段。
诗的后半部分,奉献祭品,祈求福佑,纯属祭祀诗的惯用套路,本无须赘辞,但其中“烈文辟公”一句颇值得注意。在诗的结尾用诸侯压轴,这与成王的新即位,而且是年幼的君王即位有关。古代归根结蒂是人治社会:就臣子而言,先王驾驭得了他,他服先王,但未必即如服先王一般无二地服新主;就新主而言,也可能会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在最高统治者更换之时,臣下的离心与疑虑往往是同时并存,且成为政局动荡的因素。诗中赞扬诸侯,委以辅佐重任,寄以厚望,便是打消诸侯的疑虑,防止其离心,达到稳定政局的目的。可见,《周颂·载见》始以诸侯,结以诸侯,助祭诸侯在诗中成了着墨最多的主人公,实在并非出于偶然。
3、女曰鸡鸣先秦 诗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1】鸡鸣:指天明之前。与下文中的“昧旦”都是古人常用的形容时间的用语。
【2】昧旦:又叫昧爽,指天将亮的时间。
【3】子:你。
【4】兴:起。
【5】视夜:察看夜色。
【6】明星:启明星,即金星。
【7】有烂:即“烂烂”,明亮的样子。
【8】将翱将翔:指已到了破晓时分,宿鸟将出巢飞翔。
【9】弋(yì):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
【10】凫:野鸭。
【11】言:语助词,下同。
【12】加:射中。一说“加豆”,食器。
【13】与:犹为。
【14】宜:用适当地方法烹调菜肴。
【15】言:语助词。
【16】偕:一起、一同的意思。
【17】老:变老。
【18】御:用。此处是弹奏的意思。
【19】静好:和睦安好。
【20】来(lài):借为“赉”,慰劳,关怀。
【21】杂佩:古人佩饰,上系珠、玉等,质料和形状不一,故称杂佩。
【22】顺:柔顺。
【23】问:慰问,问候。一说赠送。
【24】好(hào):爱恋。
【25】报:赠物报答。
这首赋体诗恰似一幕生活小剧,表现了一对青年夫妇和谐的家庭生活和诚笃而热烈的感情。诗人通过这对青年夫妇的对话,展示了三个情意融融的特写镜头。
第二个镜头:女子祈愿。妻子对丈夫的反应是满意的,而当他整好装束,迎着晨光出门打猎时,她反而对自己的性急产生了愧疚,便半是致歉半是慰解,面对丈夫发出了一连串的祈愿:一愿丈夫打猎箭箭能射中野鸭大雁;二愿日常生活天天能有美酒好菜;三愿妻主内来夫主外,家庭和睦,白首永相爱。丈夫能有如此勤勉贤惠、体贴温情的妻子,不能不充满幸福感和满足感。因此,下面紧接着出现一个激情热烈的赠佩表爱的.场面,就在情理之中而不得不然的了。其实,诗人唱到这个琴瑟和谐的场面也为之激动,他情不自禁地在旁边感叹道:“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恰似女的弹琴,男的鼓瑟,夫妇和美谐调,生活多么美好。诗歌具有跳跃性,此篇的章节和诗句间的跳跃性更大。因而也给接受者留下了更为广宽的想像再创造的空间,使诗境更饶有情致。
第三个镜头:男子赠佩。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丈夫这一赠佩表爱的热烈举动,既出于诗人的艺术想像,也是诗歌情境的逻辑必然。深深感到妻子对自己的“来之”、“顺之”与“好之”,便解下杂佩“赠之”、“问之”与“报之”。一唱之不足而三叹之,易词申意而长言之。在急管繁弦之中洋溢着恩酣爱畅之情。至此,这幕情意融融的生活小剧也达到了艺术的**。末章六句构成三组叠句,每组叠句易词而申意,把这位猎手对妻子粗犷热烈的感情表现得淋漓酣畅。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6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