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古诗原文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8-07 10:28:12

游子吟古诗原文作者

孟郊:湖州武康人(今浙江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不足夸,今朝**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

贞元十七年(801年),任江南溧阳尉。其代表名诗《游子吟》就是在溧阳时所作。在任时常以作诗为乐,作不出诗则不出门,故有“诗囚”之称,不事曹务,还被罚半俸。不久弃官。他前妻早死,三子夭折。仕途的坎坷,家境的凄苦,对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有极大的影响。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时,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守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八月己亥(二十五)日(9月12日)暴病去世,时为元和九年(814年),孟郊的朋友韩愈等人凑了100贯为他营葬,郑余庆派人送300贯,“为遗孀*之赖”。

小孟郊巧对挫钦差

唐朝时候,武康县出了个才子叫孟郊。这个孟郊出身微贱,但读书用功,方才出众。

一年冬天,有个钦差大臣来到武康县了解民情。县太爷大摆宴席,为钦差大人接风。正当县太爷举杯说“请”,钦差大人点头应酬的辰光,身穿破烂绿色衣衫的小孟郊走了进来。县太爷一见很不高兴,眼珠一瞪喝道:“去去去,来了小叫花子,真扫雅兴。”

小孟郊气愤地顶了一句:“家贫人不平,离地三尽有*。”

“唷!小叫花子,你甭狮子开大口,我倒要考考你。我出个上联,你若对得出,就在这里吃饭。若是对不出,我就判你个私闯公堂,打断你的狗腿。”钦差大臣阴阳怪气地说。

“请吧。”小孟郊一点也不害怕。

这钦差大人自恃才高,又见对方是个小孩,便摇头晃脑地说:“小小青蛙穿绿衣”

小孟郊见这位钦差大臣身穿大红蟒袍,又见席桌上有一道烧螃蟹,略一沉思,对道:“大大螃蟹着红袍”

钦差一听,气得浑身象筛糠,但有话说在先,又不好发作,便对县官说:“给这小儿一个偏席,赏他口饭,看我再和他对。”

这老钦差三杯老酒落肚,又神气活现开了,他斜了一眼小孟郊,又阴阳怪气地说:“小小猫儿寻食吃”

小孟郊看着象馋狗啃骨头似的钦差大臣,又看着拍马溜须的县太爷,心想,你们这帮贪官污吏,便怒气冲冲地回敬道:“大大老鼠偷皇粮”。

钦差大臣、县太爷一听吓得目瞪口呆,出了一身冷汗。原来他们吃得正是救灾的银子呢,只好做贼心虚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⑵。

临行密密缝⑶,意恐迟迟归⑷。

谁言寸草心⑸,报得三春晖⑹!

⑵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言:说。寸草:萱草。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⑹三春晖: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拓展阅读

1、《宇虚中·在金日赏析

遥夜沉沉满幕霜,有时归梦到家乡。传闻已筑西河馆,自许能肥北海羊。回首两朝俱草莽,驰心万里绝农桑。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

虚中本宋朝士,高宗建炎初使金被羁留,为翰林学士。金熙宗皇统六年(1146)他密谋劫持金帝,挟宋钦宗南归,事败被杀。这首七律是他留金初期的品,其心志已俱见中。

由于南宋**从一开始就实行了妥协求和的对金政策,大大助长了金人气焰,所以出使金国早就成为屈辱的使命。加之北上后又被羁留,无法南归,故其内心的愤慨是难以言传的。时令不过深秋,北方的气候已经十分寒冷。身在毡乡,尤觉长夜难消:“遥夜沉沉满幕霜”写的就是这种情景。“沉沉”是长夜的深沉,也是沉重的心理感受。严霜本来布满帐外,而寒气逼人,令人觉得它已经充斥帐幕。“有时归梦到家乡”有两重意味,须反面会意。一是暗示身被软禁,欲南归家乡已不自由;二是暗示更多时候不能成梦,或梦不到家乡。故“有时”一句流露出一种似喜实悲、喜过生悲的凄凉。

在春秋时的平丘之盟时,晋人执鲁国季孙意如,晋国的叔鱼和季孙意如说:“鲋(叔鱼)也闻诸吏将为除馆于西河。”(《左传·昭公十三年》)人借用这个典故来譬喻金人对自己的招降。“传闻已筑西河馆”,既是“传闻”,也就还未成为事实。但后来的情况证实了这传闻的可靠性。筑馆招降,“礼遇”有加,而背后还有威逼。这对于被招降,不只是荣辱的选择,简直是生死的考验!人抉择十分明确,表达却很婉曲:“自许能肥北海羊。”运用苏武牧羊的故事(《汉书·苏武传》),意谓别的事我不了,但自信还能够养肥北海的羊群。换言之,即金帝也别费心啦,要安排我官职的话,就让我到北海去当放羊倌吧,在这上面我还有点信心。其味全在潜在的幽默感。在生死关头还能幽默的人,往往都有大智大勇。虽然后来宇虚中并没有牧羊北海,却仍然以一种曲线方式,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成全了民族大节。“自许”一句至今使人感到意味深长。

人冷冷地一笑之后,立刻恢复了阴沉的面容。因为他时时未忘国难国耻。一是靖康之乱,徽、钦被虏,六宫北辕:“回首两朝俱草莽。”二是山河破碎,河洛腥膻,农业生产遭到惨重破坏:“驰心万里绝农桑。”这两句忧君忧民,惟独没有提到个人休戚,分量是很重的,非等闲对仗可比。可以说字字血,声声泪。它实际上说明了“自许能肥北海羊”的立志的因或动机。

结尾处人再次明确表示他早已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而以国家民族大仇为重的态度:“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这里的“汝”指金人; “裂眦穿胸”极言愤怒,逾于“痛心疾首”。后一句以传统教衡之,于含蓄沉着略有欠焉,比起山“人生自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许算不得名句。然而,它们表达的意念,却是完全一致的。“愤怒出人”,“可以怨”,而到愤极怨极,只一真字动人,是难以寻常工拙相计较的。

2、《徐熥·送人吴楚》赏析

津亭烟柳绿垂丝,万里关山匹马迟。去国正当秋尽后,登楼多在日斜时。楚江草长悲鹦鹉,吴苑花深走鹿麋。话别何须共惆怅,秋风摇落是归期。

送别,乃是一个老而弥新的传统题材。往今来,真是佳如林。人们争艳比美,夸能斗巧,大显身手。有的缠绵悱恻,凄然欲绝,将儿女之情写足; 有的反复叮咛,依依惜别,将友朋之情写足; 有的旷达飘逸,轻松自在,将出世之情写足; 有的壮怀激烈,乐观开朗,将用世之情写足……而徐熥此,又别具一格,超出于上述数种之外。

因为人是送朋友去吴楚的,便在这方面狠下功夫,做足章。

起笔即从送别地点津亭附近的景物写起,小桥如画,杨柳如烟,真是美极了。“绿垂丝”三字,又立即使人想起了贺知章的名《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真是: 虽说吴楚尚未,已是美景令人醉! 紧接着,交待友人独跨匹马,漫万里关山,以点示题目。

中间两联,全从友人将去的吴楚来落笔。但在具体写法上,两联又显然不同。颔联是用概括法泛写。上句是人估计友人结束程离开南国返回的时间当在秋后,江南的秋色饱览后方回正是此句的话外之音,同时又巧妙地挽合末句“秋风摇落是归期”,显得针线细密。下句是人想象友人多在日暮夕阳斜照时登楼,暗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的境界。并且巧妙引出下句“楚江草长悲鹦鹉”,显得呼应紧密。

颈联是用示现法将虚景实写。上句隐括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以切楚地风光,并设想友人楚时定会思乡怀归的。下句隐括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丘” (《登金陵凤凰台》)两句,以切吴地风光,并设想友人吴时定会发思之幽情的。此联语言精练,对仗精工,一楚一吴,明点友人去向,暗含无限深意,真乃巧构!

尾联出以轻松之笔,才话别,便盼归,显得情深意重,新颖别致。

统观全,不仅构思独到,心裁别出,还巧妙地隐括了许多唐人意,扩大了的容量,引发了人们的联想,真是一篇送别杰

3、柳亚《哭苏曼殊》赏析与

壮士横刀事已非,美人挟瑟欲何依?

七年絮语分明在,重展遗书涕似糜。

采风流我不如,英雄延揽志非疏。

千秋绝笔真成绝,忍对《荒城饮马图》?

近代著名僧苏曼殊于1918年5月2日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年仅35岁。柳亚与苏曼殊有着深厚的友情,曼殊的死引起他极大的悲哀。他检视曼殊生前的来信与曼殊的绘画,回忆曼殊的一生以及与自己的交情,和泪写下七绝四首。这里选录其中的二、三两首。

前一首“壮士”句,人自注云:“‘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索题。’君光复岁寄余书中语。”曼殊这两句反映了他对**的浪漫的看法和**胜利后的幻想。柳亚指出“壮士横刀事已非”,“美人挟瑟”也无人可依,暗示曼殊已死。“七年絮语”指七年前(即1912年)苏曼殊给柳亚的书信。好友已逝,重展遗书,涕泪横流。中以“糜”(粥)比喻涕泪之多,显示了人对已逝好友的沉痛。

在后一首中,“采”二句,赞扬苏曼殊的气质、章,交和志向。从南社主持人和民主主义**战士柳亚的口中,说出个人的气节和采方面自己都不如苏曼殊,来突出苏的气质和章。“英雄延揽”,即招致英雄。《后汉书·邓禹传》:“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英雄”句,指苏曼殊平日喜与英雄人物交往,志向远大。“千秋”二句,是对苏曼殊的《荒城饮马图》影本的赞叹。“忍对”句之后,人自注:“《荒城饮马图》,君为伯先先烈,余得其影本。”伯声,即辛亥***赵声(1873—1911),曾任香港同盟总部部长。1911年,与黄兴共同领导广州起义,他发动香港的同盟会会员参加,人马刚到广州,起义就失败了。赵声为此非常愤慨,同年病死于香港。曼殊绘《荒城饮马图》,托人送交香港萧公,代焚化于赵声墓前。第三句“千秋绝笔真成绝”,指的就是《荒城饮马图》。“千秋绝笔”,谓空前高超的画技;“真成绝”,真正成为“绝笔”。一句中,出现两个“绝”字,却赋予不同的意义。这首,先从大的方面赞扬苏曼殊,再从一个侧面突出《荒城饮马图》的高超技法,从而引起读对曼殊的无限崇敬和惋惜。

点击查看更多游子吟古诗原文作者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49711.html

热门阅读

  1. 枣树优美的散文
  2. 关于七夕古诗有哪些
  3. 歌颂清明节诗歌
  4. 安全生产工作的简要总结
  5. 写兄弟情深的句子
  6. 201年元宵节企业祝福语
  7. 机械学生自荐信范文
  8. 人生失意的诗句
  9. 学校挂职总结范文
  10. 诉说相思的诗句
  11. 汤姆索亚历险记好词好句摘抄
  12. 愚人节给朋友的恶搞祝福短信
  13. 有关写高考生祝福语
  14. 小学生建队日的广播稿
  15. 201年新年元宵节祝福语大全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07 17:03:53
本页面最近被 20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内蒙古,TA在页面停留了 8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