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和香·小小春情先漏泄》原文及译文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8-24 10:48:44

《四和香·小小春情先漏泄》原文及译文鉴赏

《四和香·小小春情先漏泄》作者为清朝诗人朱彝尊。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小春情先漏泄,爱绾同心结。唤作莫愁愁不绝,须未是,愁时节。

才学避人帘半揭,也解秋波瞥。篆缕难烧心字灭,且拜了,初三月。

【前言】

《四合香·小小春情先漏泄》是清代著名词人朱彝尊的词作,词中描写了一位年纪尚小、情窦初开的少女,作者通过对其仪态、神情、动作等方面的刻画,将少女既羞涩又含情的心理栩栩传神地表现出来。

【注释】

①春情:指男女爱恋之情。

②同心结:一种古老而寓意深长的花结。由于其两结相连的特点,常被用来象征男女间的爱情,取“永结同心”之意。

③莫愁:即“莫愁女”,古乐府中所传女子,善歌谣,而词人笔下的“莫愁”,正是位“解语花”。

④秋波:形容女子的眼睛如秋天的水一般清澈。

⑤心字:即“心字香”,炉香名。宋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词:“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词的开篇首句即向读者展现了一位楚楚风姿的女孩子,“小小春情先漏泄,爱绾同心结。”双声叠韵的“小小”,是对小姑娘的昵称。太白诗:“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薇。”正是天真烂漫中人,一举一动无不惹人怜爱。可是词中的“小小”,却在天真烂漫中另有出格的表现,“爱绾同心结”,犹如东风中初探春信的小花,已将其心灵深处的秘密全然泄漏。同心结者,是以锦带编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象征着如胶似漆的感情。古来吟咏同心结的诗文极多,其中不乏摇魂动魄之作。南朝梁武帝有首《有所思》便是言此:“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在唐代,被称作古心古貌的诗人孟郊也写过一首《古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诗中的同心结,与其说是一种结衣束裳的实物,不如说是一种柔肠百结的情意。相爱的人,总免不了奢望为欢百年,一世同心。“唤作莫愁愁不绝,须未是,愁时节。”词中的主人公还是个小女孩,可为什么却“愁不绝”呢?也许那是初恋的少女都会有的这般情态吧。此处的描写十分传神,仿佛主人公的形象已然呼之欲出,在读者的心里呈现出来。

“才学避人帘半揭,也解秋波瞥。”初恋之人,有时勇气十足,有时又非常犹豫。虽已编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同心结,但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每次见到自己欲赠同心结的那个人,却都腼腆得抬不起头来。只得挑起垂帘,一再偷眼观瞧。“篆缕难烧心字灭,且拜了,初三月。”揭帘遥望,于失望之中又暗生希望。那印成篆文心字的四和香,如同纯真炽热的情感越烧越烈。虽然他也知道这份情感是多么的难,但又能如何呢?且到户外去向月神深深下拜吧。一个“且”字,当真计出无奈。

“爱绾同心结”、“难烧心字灭”,欢乐为痛苦的根源,痛苦为欢乐的牵系。此结何时解,此情何时了?谁能回答她的这些问题呢?只能交与时光,交与岁月吧。多年后的初三之夜,可会见明月变得丰盈圆满?多年后的初三之夜,在同样的月光下,那冉冉行来的身影是忧是喜,是单是双。

拓展阅读

1、《观刈麦》 白居易《观刈麦》

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覆(fù)陇(lǒng)黄: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媳妇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但:只。惜:盼望。

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我:指作者自己。

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蚕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

岁晏(yàn):年底。晏,晚。

念此:想到这些。

尽日:整天,终日。

2、《观刈麦》 白居易《观刈麦》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

全诗分层,第一层句,交代时间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要说的事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夜来南风起,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忙家务,而后做饭;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第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作为朝廷*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3、《登泰山记》

1、“阳”“阴”

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都分阴阳,用阴阳来解释万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昼夜、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等。古代学作品中,用阴阳来说山水很常见。本课“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其中的阳、阴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北面,是在说山。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个“阴”说的是水,指汉水的南面。

2、“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这一句用了“乘”“历”“穿”“越”个动词,“风雪”言“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主动;河言“历”,山谷言“穿”,城墙言“越”,不仅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准确生动,而且富于变化,笔墨传神。几个短句,几个动词,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神

3、比喻拟人的运用

有几处使用比喻拟人手法,各具特点。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或得日,或否”的山峰,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所谓“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形象而生动。

4、《登泰山记》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日,我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点击查看更多《四和香·小小春情先漏泄》原文及译文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58696.html

热门阅读

  1. 励志诗歌《七里香》赏析
  2. 《敬畏生命》的教案设计
  3. 道德讲堂心得体会
  4.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反思范文
  5. 201小学生过新年作文200字
  6. 最大的书精品教学设计范文
  7. 2016班主任老师写给即将毕业的学生祝福语
  8. 公司三八妇女节给女员工的祝福语
  9. 元宵节诗词精选
  10. 快乐的小猪噜噜的幼儿故事
  11.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赏析
  12. 小学四年级作文扫墓
  13. 一句有关梅花的诗句
  14. 浪漫唯美的爱情诗句
  15. 201年搞笑的中秋节祝福语大全
  16. 关于过年的对联
  17. 201新年给客户的祝福语精选
  18. 安徒生童话“小精灵和太太”故事内容讲解
  19. 八一建军节手机短信祝福语2016
  20. 《沉香救母一》教案范文
  21. 有关感悟人生的说说
  22. 闺蜜生日贴心祝福语
  23. 走进网络活动教案范文
  24.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范文
  25. 在参加同课异构教师交流会上的发言稿
  26. 201春节搞笑祝福语精选
  27. 2016年最新重阳节祝福语
  28. 2016关于元宵节祝福短信
  29. 201年大年三十除夕微信祝贺词
  30. 木兰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31. 《诗经:竹竿》
  32. 公司与员工合同模板
  33. 数学的海洋手抄报
  34. 201年春节祝身体健康的祝福语
  35. 有关风景优美句子
  36. 班主任创新工作总结范文
  37. 简单与深邃美文摘抄
  38.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39. 用气壮山河怎么造句
  40. 包清工合同范本怎么写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