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诗歌《七里香》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27 23:57:46

励志诗歌《七里香》赏析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期作品影响深远。

席慕蓉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三联阅读配图

便化做满园的郁香

从植物学意义上来说,“七里香”并非某种花的名字,而是一些花卉的俗称,因为有很多植物都叫做“七里香”。从诗句中描写的“绿树白花”来看,席慕蓉所说的“七里香”应该是一种木本植物,符合这个特点的有月橘、海桐、木香等。不管“七里香”具体所指何物,但因其花洁、芳香,人们常以它为题材入诗,用于表达某种特定的意境。台湾着名女诗人席慕蓉所作的第一首诗就名为“七里香”,诗人以“七里香”为背景,追忆二十年前的青春往事。

这首诗的内容可一言以蔽之:“追梦少年轻别离,沧桑中年重故园。”其结构亦一目了然:第一节以隐喻统摄全诗,后两节的具体描写则分别阐释了第一节两句诗的含意。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形象地揭示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追梦情结”:“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我们,不都曾天真地以为梦想总在远方吗?认定了方向,便收拾行囊,义无反顾地闯向那一片未知的天地。第二节诗人具体地再现了当年自己离家追梦的情景:“在绿树百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告别。”“颠狂少年轻离别,辜负春时节”。家乡的树再怎么浓绿,花再怎样洁白,也总挽留不住一颗年轻的不安分的早已跃跃欲试的心。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是前句的逆过程,写出了存在于每个游子内心深处的“乡愁情结”。年龄渐长,阅世渐深,方明白“此心系故园,情怀追昨天”之理,无奈时光不可倒流,再也无法回到少年烂漫时。等到“沧桑了二十年后”,蓦然回首,才发现“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不由心生“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之感。好不容易入睡。唯有在梦中,“魂魄”方可“夜夜归来”,去亲近那株故园篱前的七里香,于是整个梦境里便有一阵微风拂过,郁香满园。

在诗中,诗人虽未直接点题“七里香”,但处处可见其影踪。故园篱前七里香的“绿树白花”,虽经二十年岁月流光的无情磨洗,依然鲜活如初,宛在眼前。七里香不仅一直盛开在遥远的记忆里,更是永远绽放于游子的心田上。七里香“满园的郁香”仿佛被赋予了一种神奇的魔力,居然穿破厚重的时空之墙而阵阵袭来,顿时让诗人沉醉迷失于这亦幻亦真的境界里了。七里香的白花、郁香,把后两节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二十年、千万里的时空的裂痕,就这样全被一株小小的七里香抚平了。

从植物学意义上来说,“七里香”并非某种花的名字,而是一些花卉的俗称,因为有很多植物都叫做“七里香”。从诗句中描写的“绿树白花”来看,席慕蓉所说的“七里香”应该是一种木本植物,符合这个特点的有月橘、海桐、木香等。不管“七里香”具体所指何物,但因其花洁、芳香,人们常以它为题材入诗,用于表达某种特定的意境。台湾着名女诗人席慕蓉所作的第一首诗就名为“七里香”,诗人以“七里香”为背景,追忆二十年前的青春往事。

席慕容的诗,给我的印象,就两个字,唯美。席诗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美得让人不忍释卷。当然,要说艺术性,说意境,我还说不出什么,所以我能写出来的,仅仅是自己对这首诗的解读,感悟。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河水,浪潮,一对互相对立的意象。河水代表年少轻狂,代表一往无前,代表不识愁滋味,看准了大海,看准了外面的世界,所以才会不管不顾,急吼吼的要流向海洋;而浪潮,在大海里已经流浪多年了,已经厌倦了漂泊,所以会渴望重回土地。这一对冤家理念不一样,识见不一样,其实已经注定,必然会分手。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可能只为了一句话,也可能源于一次不经意的争吵,就那么决绝的分手。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在绿树白花前分手,多么凄美,多么伤感。只是一道篱笆,就永远的隔开了我们。当时挥挥手,连回看一眼也没有。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失去的才知道珍惜。满世界奔波,累了,厌倦了,才想起、怀念最初的美好。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题画扇。可是,距离当初的分手,已经二十年过去了。虽然魂魄夜夜归来,可曾发现当初的你?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一切都已改变了。即使再次遇见你,也不复当初的模样。深深的思念,深切的怀念,也只能深藏心底。这么多年后,当年的恩怨早已不复存在。还是那个篱笆,还是那一丛绿树白花,爱恨情仇早已随风。微风吹过,火药味全都消逝,闻到的是,唯有淡淡的郁香。这缕香,不是花香,也不是草香,甚至不是自然界的香味,而是发自心底,发乎真情的曾经热恋之人的心香。

小诗很短,仔细品尝,可以很容易读出那种淡淡的忧伤,微微的失望。可是,人要长大,时间总是向前的,不管你多么后悔,你都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魂魄归来,微风飘香,都只是心底里美好的祝福和祈愿。

河水,浪潮,绿树,白花,魂魄,郁香,意象纷至沓来,却不觉得凌乱。色彩鲜艳,层次分明,读来仿佛一幅幅画图呈现眼前。席慕容既是诗人,也是画家,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图,令人折服。

拓展阅读

1、顾城《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鉴一】

《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

这首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鉴二】

《远和近》一,是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现。此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按照当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习惯钝化的思维模式,此确实难于解读。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可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可顾城应该知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梦的天国是不存在的。

【鉴三】

这首是朦胧非常著名的篇,是被许多人传诵的

中顾城表达了人对于远近的哲理思考,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关系。

这种关系充满了一种辨证的距离、一种美和对爱的得失的痛苦。近处的爱人却是远在天边,天上的云却在心灵近处。爱人可近却不可能真正地接近,自然被隔离在远方却在爱人的心旁。

表现出一种透明的美、纯净的美、神奇变幻的美,带有一种痛苦的思辩地忧伤。

顾城说他想“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门,向着人类。”可是“时间的马,累倒了。”即使在他最好的美丽,他的悲伤和失望也淡淡地透露出来。

2、时光的清永不调零的作文1000字初中初一作文

无声的时光,静谧的出奇,如静秋之水,深厚却不露声息,无声无息中悄悄逝去,其中隐匿着多少青涩的酸楚?飘然的时光离去毫无痕迹,余下的唯有时光的清,凝结为一缕缕墨,点化为词,一句句似一片片的花瓣,飘零在我的思绪,弥漫着*……

匆匆地,时光流动中的生活,我们从未留意身边的风景如画,总是觉得隔岸的风景是最美的。忽略的往往是身边最美的风景和幸福。每每当失去时,才会想到其的珍贵!人们往往是追溯上那遥不可及的时候,发现那只是一片虚无之后,才去感叹年华虚度!就像风总是呼啸而过,没有留意草儿半点心思,没有梳理草儿的思绪。每当回首,风儿又会为谁停留?草儿为谁哀伤至心伤而透?草儿荣枯一年又一年,荣发是草儿倩舞依依,肥油油地摇曳着嫩绿的风姿。枯萎是草儿衰落凄凄,凝固了满心惆怅满怀沧桑。寂寞了四季的时光,湮灭在时光背后的伤感,泪流满面时黯然神殇……

时光的逝去就像花朵的凋零,一片片的花瓣随风飘散。花儿的花瓣像伤感的一片片心结,旋转飘然而落下于哀叹与落寞。时光凝结的思念,久久不肯飘远……此刻的花朵才会想起蝶儿的沉醉痴迷。往往花开时,蝶不懂花为谁心,花不懂蝶为谁心醉。然而蝴蝶也是在花儿落下才想起花儿的美丽情缘,缘起缘落的浮沉,那只是海市蜃楼的一拂而去的一瞬间。美丽的时刻往往是最短暂,飘零而去的总是想留却留不住的往事,时常掠过蜿蜒的心径。飘不散的记忆,就像江南的小雨,黏黏、细细、淡淡、点点、滴滴。湖面点水之微珠润的动人,湖畔小径油伞下,沉醉的笑靥,沁的时光散发着清……

生活一次次用无情揉碎我们的心,又将其一片片散落在记忆的时光中。时光唯一降低的却只有痛苦的浓度。那一次次的伤害之后的斑驳痕迹,就像美丽的流沙纹络,万变中内心深处永不变的本真。在岁月的流逝中,我们的心府却变成了一座无人问津衰落的城。我们只好用爱沁一瓣心,轻柔地温脆弱的魂灵,挽留那世间凝眸中一闪而过的美丽。时光的流动就像轻音乐,欢快流畅,悠扬动人!留下的只有无边的回味!时光的清就像陈年的酒,经过时光的沉淀,岁月的洗礼,越久越浓厚醇我们用坚强包裹住自己的软弱,我们一直寻觅的可以依靠的臂膀,在时光的流逝中却发现那臂膀,却长在自己的肩上。每个人要经历的人生之路上,岁月的流逝中人经过风雨历程,积淀的心灵、成熟的思想、深厚的底蕴。无声的时光,留下的是我们坚强的意;踏实的脚步;美好的心灵;随着时光的不断流走,我们不再贪恋那青涩的青春时光,羽化着自己,温润着的时光,散发着清。时光的清永不调零的……

第一中学高一:草莓2011

3、《左掖梨花》

作者:唐·王维

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

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注释

①左掖:即门下省。门下省地处大明宫宣政殿(朝会行仪之处)左,称左省或左掖。梨花:全校;“一作海棠。”按由皇甫冉之和作《和王给事维禁省梨花咏》,可测知本当作于乾元二年(759)春或上元元年(760)春,时维官给事中,说详陈铁民《王维年谱》。

②箔:帘。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律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4、顾城经典

远和近

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年6月

远和近

(注:这是顾城写于1980年6月的一首小。顾城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坛出现的一个著名流派——朦胧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类,从形式上看追求整体象征,其意象多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从内容上看追求自我价值,常有对历史、传统的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整体上朦胧正因为其意象本身的不透明性及组合时的片段性,而产生众多空白点和不确定性,也给读者预留了众多的想象的空间和思考余地,让人常读常新。它以平凡简单的意象,朴实平易的语言,简短的行结构,给读者展现出最大的想象空间,赋予以无限的张力。)

对顾城的这首《远和近》的解读历来存在普遍争议,很多人直喊读不懂,而那些略微捋出些头绪人又往往只侧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诸如单纯从爱情、哲学、历史反思的角度去解读,结果往往顾此失彼。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首表现爱情的,却又不单单是写爱情的,更蕴含了人强烈的精神寄托和追求。下面就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此

一、单纯而复杂的特殊感情:

行建构来看,顾城这首《远和近》,仅两节6行24个字,如此短小的篇幅中,“你”字却独占一行,这不得不引起人的注意,从而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我觉得”也独占一行,在形式上与第一行“你”呈现一种呼应,同时暗示了“我”的一切内心活动和感觉都是以“你”为中心的,“我”从你的动作和飘忽的眼神中读出了“你”的内心。

上节主要客观描述“你”的举动,展示的是“你”的世界,是自由自在的世界;下节主要描述“我”对“你”的举动的内心感受,是完全自主的、“我”的世界,也可以说是“我”对“你”的世界的一种主观介入。而的基本功能是“主情”、“言”,因而很明显,下节才是的重点。整体来看,“你”的举动是通过“我”的眼睛才得以展示出来的,是“我”的看赋予了“你”在这首的所有举动。这一方面表现了我对你一举一动、一点一滴的在乎,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对自己内心感受的尊重。试想如果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人,“我”能如此在乎吗?因而说这是一首表达恋情的,充斥于其中的感情既单纯又复杂。

点击查看更多励志诗歌《七里香》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44205.html

热门阅读

  1. 一个比一个不高兴美文摘抄
  2. 浅论电视剧甄嬛传对诗词曲赋的运用论文
  3. 繁星春水读后感参考范文
  4. 新学期开学祝福语精选50句
  5. 长辈生日祝福语201
  6. 中秋时的诗句
  7. 初二语文上学期的复习计划
  8. 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9.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00字
  10. 赤子情怀《陌上花开》读后感范文
  11. 富有哲理的句子
  12. 去广场日记
  13. 第一次诵读随笔
  14. 中秋节押韵祝福语
  15. 剑胆琴心美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