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阅读答案及译文

发布时间: 2025-07-26 10:51:48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阅读答案及译文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 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1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4分)

(1)谢家来贵门( ) (2)昼夜勤作息( )

(3)箱帘六七十( ) (4)久久莫相忘( )

15.下列与“何言复来还”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府吏见丁宁 B、踯躅青骢马

C、其制稍异于前 D、君既若见录

16.翻译句子。(1分)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17.从刘兰芝这段“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2分)

参***

13.叙事(1分)

14.(1)辞别(1分)(2)工作(1分)(3)同“奁”(1分)(4)我(1分)

15.D(2分)

16.一切行事都顺着公婆的意思,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 (1分)

17. 勤劳善良、孝顺婆婆、忠于爱情等优秀品质(2分,答对1点得1分)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复重纷纭(再) 奉事循公姥(公公与婆婆)

B、止敢自专(岂敢) 昼夜勤作息(深夜)

C、俜萦苦辛(缠绕) 谓言无罪过(总觉得,自认为)

D、箱帘六七十(同“奁”) 留待作遗施(留下)

2、仲卿、兰芝二人凄楚话别时,兰芝为什么要赠物于仲卿?请作具体分析。

3、从刘兰芝这段“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4、刘兰芝所说的“人贱物亦鄙”有何深刻含义?

参***

1、C

2、遗物为念,赠物之美,衬托了兰芝的才德,也表现其对仲卿的挚爱之情。(意对即可)

3、勤劳善良、孝顺婆婆、忠于爱情(注重感情)等优秀品质。(意对即可)

4、表现人的地位对物质价值的重要影响,揭露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意对即可)

兰芝对府吏坦陈:“不要再这样麻烦反复叮咛!记得那年初阳的时节,我辞别娘家走进你家门。侍奉公婆都顺着他们的心意,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不守本分?**夜夜勤劳地操作,孤身一人周身缠绕着苦辛。自以为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罪过,能够终身侍奉公婆报答他们的大恩。但仍然还是要被驱赶,哪里还谈得上再转回你家门。我有一件绣花的短袄,绣着光彩美丽的花纹。还有一床红罗做的双层斗形的小帐,四角都垂挂着香囊。大大小小的箱子有六七十个,都是用碧绿的丝线捆扎紧。里面的东西都各不相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收藏其中。人既然低贱东西自然也卑陋,不值得用它们来迎娶后来的新人。你留着等待以后有机会施舍给别人吧,走到今天这一步今后不可能再相会相亲。希望你时时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这苦命的人。”

拓展阅读

1、“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下面的,完成(1)~(3)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喟然叹曰:“莫乐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 )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寡人戒。”

(1)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 )

A.遂 而 则 B.乃 而 故

C.乃 以 则 D.遂 以 故

解析:选B。乃:竟然;而:连词,表承接关系;故:所以。

(2)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 ②援琴撞之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④左右请除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①②④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句③是助词“的”。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乐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

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

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用相同。

D.“释之以寡人戒”的“以”与《出师表》中“愚以宫中之事”的“以”意思相同。

解析:选D。A.前“莫”是“没有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没有谁”之意。B.三个“于”均介词“在”之意。C.两个“也”均句末语气助词,可不。D.“释之以寡人戒”中的“以”是“以(之)”,两个词,“把它”;“愚以”是“我认”。

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因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收起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者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我的警告。”

2、王慎中《朱碧潭序》原

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壮也。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娱,顾谓人莫知我。人亦皆易之,无以意者。其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m辞交В??豢墒常?湮????”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君不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访所谓朱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与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于是朱人之名,哗于郡中,其稍稍传于人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君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复用谤。呜呼,可谓穷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

君尝谒予,怀数十首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岂以予足重君之于身后哉!

人朱碧潭君,名汶,以名门世家子弟,少年时随同父亲出游,往来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泛舟洞庭湖、鄱阳湖、九江之间,颠簸在波涛之上,以壮举。又登临庐山,游赏赤壁,观览圣贤隐居逃世歌啸咏唱的遗迹,志气有所启发,于是学习做,饮酒放浪。每当酒醉高兴,呼叫欢笑,便要做,自得其乐,还说他人哪能了解于我。人们也都轻视他,不把他的当回事。他的不行于时,只有在自己家里的墙壁窗户上,写得满满的,涂得到处皆是,以此来唬弄家人孩子。自己贫穷得无法谋生,家里人讥笑他说:“你涂些什么东西,真讨人嫌,只会弄脏墙壁窗户,又不能吃,难道画饼充饥!”拿起笔砚往他身上掷去,想以此激怒他,让他别再做。他可不发怒,照旧做

有一天,知府出了一张告示,要寻找所谓朱人碧潭的。差人拿着告示到市里喊问,没有人认识是谁,最后才知道是朱君。差人到门,强迫朱君去见知府。朱君穿了粗布衣服,窄袖子长下摆,大摇大摆地上了知府衙门。知府走下座位施礼迎接,朱君无所谓的样子,一个揖就坐上宾之座。朱君住在府城西郊,地点荒僻,处于田头林尾地方,终日没有人迹。知府独去拜访他。他住的几椽老亭倾斜要倒,用竹竿撑住,让知府坐在下面。家里揭不开锅,捡一点储备的树叶,生起火来,煮几颗笋,烧水冲茶,款待知府。那些差役忍饥挨饿,在门外骂骂咧咧,朱君就像没有听见。于是朱人的名字,一府传开了,他的也稍稍有人看了。但是一个布衣同知府相交,大家的眼睛都盯上了,毁谤妒忌全来了。何况知府的所以降低身份给他礼遇,并不是因他的写得好,而是因知府的父亲与朱君的父亲是故旧之交,所以与朱君表示修好,报旧日的交情。朱君的虽然由此人们知晓,但是人们并不懂得看重他的,反而以此诽谤他。唉,真可说是穷到头了!

大凡世人对于某件事物特别喜爱,必定是这件事物深得其好,而大悦其心。他追求并得到这件事物,这得到的快乐,是生死也换不到的,哪里还去理会生死之外的事情呢?做不能像货物那样卖给人们,得到钱财,取欢于人,这道理朱君是很清楚的。但他情愿关门做,虽挨冻受饿,衰病失意,也不厌倦,就是因这是他的爱好。人们不懂得看重他的,怎么能阻挠他的志气,改变他所从事的事业呢!

朱君曾经来看我,送我几十首见面礼。他的态度很谦虚,谈话很诚恳,大概的意思是对做是很自信的,不怕人们不知道他,只求我讲一句话做证明。我想他这岂不是如此刻苦专心,爱好做,虽然不计较生死之外的事情,但还是不能忘怀于区区的小名吗?唉,这确实就是朱君的所以爱好之深了。朱君已经*,我所以他的写一篇序言,使他的行之于世,庶几不辜负他的好意,虽然我的章说不上能够让他的见重于后世。(钱伯城)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亦皆易之,无以意者 易:惊讶、觉得奇怪

B.君尝谒予,怀数十首贽,色卑而词款 款:诚恳、恳切

C.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 病:担心、忧虑

D.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 区区:小、少

15.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朱碧潭对歌痴迷的一项是

①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娱,顾谓人莫知我

②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

③于是朱人之名,哗于郡中,其稍稍传于人口

④若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

⑤人之不知重其,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

⑥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16.下列对原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朱碧潭年轻时曾登临匡庐山,游赏赤壁,观览圣贤隐居逃世歌啸咏唱的遗迹,志气有所启发,于是学习做

B.朱碧潭在吏人带领下前去见知府时,知府走下座位施礼迎接,朱碧潭虽然没觉得有什么不敢接受的,但是还是很有礼貌的行礼之后才坐到上宾之座。

C.朱碧潭以一介布衣同知府相交,导致大家的毁谤妒忌,虽然知府不是因他的写得好而与他交往,但朱碧潭的因此逐渐被人们知晓看重也是事实。

D.朱碧潭刻苦专心地做,死后序。者说并不希望因此使朱君的歌流传后世,这是者谦虚的说法。

17.(1)把第二大题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2分)

②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4分)

(1)人亦皆易之,无以意者(3分)

(2)君尝谒予,怀数十首贽(3分)

【参***】

14.:A(易:轻视、看不起)

16.:A(B中“很有礼貌的行礼”不对;C中“由此人们知晓看重”中的“看重”不对;D“并不希望”说法不对。)

17.:①这好像是顺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变得更大,只是风势激扬罢了。

②朱君已经*,我因此特意他的写一篇序言来使他的行之于世,希望不辜负他的心意。

(1)人们也都轻视他,不把他的当回事。(易,轻视;以……意,“把……放在心上”或“把……当回事”;句子通顺。各1分。)

(2)朱君曾经来拜会我,怀揣着数十首见面礼!(谒,拜会,见;贽,见面礼;句子通顺。各1分。)

二: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亦皆易之 易:轻视

B.怀数十首贽 贽:见面礼

C.色卑而词款 款:缓慢

D.不病人之不知 病:担心,忧虑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不故 请以赵十五城秦王寿

B.凡世之有好于物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C.冻饿衰沮而不厌 吾尝终日而思矣

D.焉足以挠其气 焉用亡郑以陪邻

10.请把第Ⅰ卷中画线句子翻成现代汉语。(8分)

(1)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4分)

(2)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4分)

11.第Ⅰ卷中,朱碧潭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5分)

参***

8.C 9.D

10.(1)差人到门,强迫朱君去见知府。朱君穿了粗布衣服,窄袖子长下摆,大摇大摆地去了知府衙门。(“谒”1分,“衣”1分,大意2分。共4分)

(2)做不能像货物那样出卖,得到钱财,取悦于人,这道理朱君的确很清楚的。(“贾”“诚”各1分,大意2分。共4分)

11.一生清贫潦倒,但仍执着于自己爱好的痴;不被世人重视,但仍对做有自信;放浪形骸,不拘礼节,但仍不能忘怀“区区”小名。(到1点2分,到2点4分,到3点5分。)

3、《王维·渭川田家》全 注释 赏析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经》里的几句:“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人看到了更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了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不是吗?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彷徨中路,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经·邶风》中的一篇,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自己混迹*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意盎然。

〔注〕墟落:村落。雉雊(gòu够):野鸡鸣叫。《·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点击查看更多《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阅读答案及译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43190.html

热门阅读

  1. 情断网络主播美文摘抄
  2. 补签证明合同
  3. 一面五星红旗教案设计
  4. 咱当兵的人杂文随笔
  5. 英语老师家长会发言稿范文
  6. 爱情凄美的句子
  7. 自我检讨范例
  8. 叶正宗纪实故事
  9. 自我鉴定总结范本
  10. 李白《客中作》全诗翻译
  11. 圣诞暖心祝福语大全
  12.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总结范文
  13. 地方工科院校会计学实践教学对策论文
  14. 20条精选生日祝福短信
  15. 201年给朋友的明信片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