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小故事《简单道理》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 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 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心得】: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 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寓言小故事: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样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坚信付出总会得到回报。你可能不会发现,直到后来……
拓展阅读
1、简短的正能量故事大道理
仙崖禅师居住的禅院里,有一位学僧心猿意马,时常在晚上偷偷的爬过院墙到外面去游乐。
一次,仙崖禅师夜里**时,发现墙角有一张高脚的凳子,才知道有人溜到外面去了。于是,仙崖禅师就站在放凳子的地方默默等候学僧回来。
等到深夜的时候,那个游罢归来的学僧,哪里料到墙下的凳子已经被挪走,结果,一跨脚就踩在仙崖禅师的头上,随即跳下地来。仔细一看,竟然是禅师,慌得不知如何是好。
可是,仙崖禅师却毫不介意地安慰说:“夜深露重,小心身体,不要着凉,赶快回去多穿件衣服吧。”
仙崖禅师禅师从来没有有向他人提起过此事,但一传十,十传百,从此以后,全禅院一百多位学僧,再也没有人出去夜游了。
禅理小故事 佛理小故事感悟:很多时候,用鼓励代替责备,以关怀代替处罚,这样往往更容易收到教育的效果,使受教育者更加自觉接受教育。这是一种禅的智慧,也是一种教育的技巧与方法。
一条猎狗年轻力壮时是主人的得力助手,那时他有着尖锐的牙齿和敏锐的嗅觉,从未向草原中任何野兽屈服过。
随着岁月飞逝,猎狗也年老了。在一次狩猎中,猎狗和主人遇到一头野猪,猎狗勇敢地扑上去咬住野猪的耳朵。由于他的牙齿老化无力,不能牢牢地咬住,野猪逃跑了。主人跑过来后大失所望,痛骂他一顿。
年老的猎狗抬起头来说:“主人啊!我已经尽力了。我的勇敢精神和年轻时是一样的,但我不能抗拒自然规律。从前我的行为受到了你的称赞,现在也不应受到你的责备。你想啊,当你年老的时候,不也会跟我一样吗?”
小寓言大智慧: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规律,并不是人为的过错。
一个喇嘛想吃猪肉,但又不知怎么吃法,就跑到肉铺里去请教。
肉铺里的伙计答道:"用刀剁碎,煮熟便可吃。"
"刀在何处买?"
"刀铺里去买。"
于是喇嘛在刀铺里买了一把刀。他右手执刀,左手拿肉,走在街上。不料,刚出城,猛地从空中飞下一只秃鹫将肉叼去了。
喇嘛不去追秃骛,却仰首笑道:"哈哈!这只傻鹫。你没有刀,把肉叼去,我看你怎么吃!"
小幽默大智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何况动物与人。自己的短处不一定是别人的短处,又怎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呢?
有一个年青人,他走在前面,后面用绳子牵着一只羊。
“这只羊之所以跟着你跑,是因为你的一条绳束缚了它,而不是它真心跟随着你,也不是你真心喜欢它!”有人开他玩笑说。
这青年听了之后,马上松开了拴羊的绳扣,抛开羊就径直向前走去,并时不时地改变方位。
那羊呢,虽没有绳子的束缚,却寸步不离跟在青年后面跑,丝毫没有离开青年的意思。
“年轻人,这是为什么?”开玩笑的人感到很奇怪。
青年停下来说道:“因为我供给它饲料,并且精心照料它。”
小故事大道理:真心对待你的朋友,你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真诚。
两个人一起赶路,一个人捡到一把斧子,高兴地大喊:“嘿,我捡到了一把斧子。”
另一个却纠正他说:“唉,朋友,不是我捡到一把斧子,而应该说我们捡到一把斧子。”
没走多远,丢斧子的人追上了他们,误以为他们偷了他的斧子。捡斧子的人对同伴说:“哎呀,我们遇到麻烦了。”
另一个人却回答道:“嘿,不是我们遇到麻烦了,应该说我遇到麻烦了。”
小寓言大智慧:分担危难的人,才有权分享荣誉和收获。
2、暖心故事长关于爱情 关于爱情的寓言小故事
公主是在河东岸边遇见驴的。
驴是黑色的,但白嘴白肚白蹄。驴说他会说话,驴说他是美驴。
公主想过河去,河西的城堡里有等着娶她的王子。
河不算深,但她穿着一身美丽的嫁衣,她怕河水会浸湿她的衣裙。
驴说:“想让我驮你过去吗?”
“你能保证不弄湿我的衣裙吗?”
“不能。”
“那就算了,谢谢。”公主微笑作答:“我想王子会来接我。”
“如果他不来呢?”
“那我就多等等。”
良久,无人过来,公主独坐岸边,黯然叹息。
当她目光掠过驴的时候,驴笑了:“现在希望我驮你过去吗?”
“不。”公主依然拒绝,但悄然打量着驴。
“你心里很希望我驮你过去。”驴断言。
“是你希望我让你驮我过去。”公主回答。
“那你希望谁来驮你过去?”
“我要嫁的王子。”
“我驮你过去,你吻吻我,焉知我不能变成王子?”
“你以为你是青蛙王子?”
“我是美驴王子。”
“驴倒是驴,王子就不必勉强了。”
“你为何不想让我帮你渡河?”
“我怕你弄湿我的嫁衣。”
“我想不会的。”
“为什么不会?”
“因为现在我想驮你过去。”
“哦?我该相信吗?”
“你为什么不相信?”
“你说的话我不敢随便信。”
“我说的话你都不信?”
“你说的话我才不信。”
“我说的话你真不信?!”
“难道我应该信?”
“难道你不该信?”
“我信我自己的判断。”
“好吧,那你慢慢判断吧!”
……
天色已晚,公主与驴相对无言。凉意袭来,公主拢了拢衣服。
驴打破沉默:“冷吗?”
“冷。”
“让我驮你过河吧,无论我是否弄湿你的衣裙我都会赠你三句爱的箴言。”
“那我该怎样报答你?”公主问。
“如果你衣裙不湿就带我回家吧。”
公主接受了驴的建议。
公主骑上了驴背。临行前驴郑重对她说:
“记住我背着你时你不能流泪,你的泪会令我不堪重负。”
公主说她记得,然后也郑重地对驴说:
“记住一定不要弄湿我的衣裙,否则我会立即放弃你的背负。”
驴迈步向河中走去。
“你以前驮过女孩过河吗?”公主问。
“当然。”驴坦然答道。
“她们的衣裙湿了吗?”
“第一个女孩的没湿,以后的都湿了。”
“第一个女孩带你回家了吗?”
“没有,否则我不会再遇见别的女孩。”
“看来你遇见的女孩很多。”
“算上你的话,应该有15、6个了。”
公主笑道:“你是第30头想驮我过河的驴。”
“呵呵。”驴但笑无语。
公主忽然想起驴承诺的爱的箴言,驴答应告诉她第一句:
“人只有在初恋时爱的是别人,以后恋爱时爱的都是自己。”
驴缓步轻行,果然很平稳,公主放心了,搂着驴的脖子,觉得温暖。
“喜欢我背你过河吗?”驴问。
“喜欢。”公主微笑承认。
“我也喜欢这样背着你,希望就这样一直走下去。”
驴的声音于温情中透着忧郁,听起来像叹息。
风与驴的话语不时吻上公主的面颊,公主含笑悄然入睡。
她做了一个公主常做的梦:她吻了驴,然后驴变成了王子,从此王子与公主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当她醒来时看见驴依然缓步轻行,自己的衣裙分毫不湿。
芳心窃喜,于是吻了驴——驴能因此变成王子吗?
没有。
原来童话就是童话,驴不是王子,等着娶她的王子在河西的城堡里。她愣愣地想,一滴泪自眼中滴落。
泪落在驴身上。
似乎突然被灼伤般,驴猛地扬蹄嘶鸣,激起浪花千丈。
公主的衣裙湿了。
“为什么?”公主问。
“我跟你说过。”驴面无表情。
公主也记起了她当初对驴说的话。
于是她一言不发,自驴背上下来,独自淌水向对岸走去。
驴没做任何挽留或解释,也自转身回去。
径直走向河东——那里又有个姑娘在等着谁驮她过河。
依稀年轻,依稀美丽,她也有一身好看的嫁衣。
“爱情是唯一的,但爱人不是唯一的。”
驴忽然说道:“这是第二句箴言。”
公主泪落成河,河水冷彻心肺。
终于走到了对岸,她美丽的衣裙已经彻底湿透。
她无力地在岸边坐下,像只小动物般抱膝蜷缩着黯然哭泣。
还是寒冷。
一只白兔走到她身边:“公主,下次我陪你渡河。”
“谢谢,”公主把白兔搂在怀中:“不必了,现在我只是需要一点温度。”
驴已经走回了河东岸边。
公主忽然记起还有一句箴言驴没说,于是抬头向河西望去:“请告诉我最后一句箴言,美驴。”
驴冷冷看了她最后一眼,说:
然后向那等着渡河的女孩走去。
如果你没看懂……
“第一个女孩的没湿,以后的都湿了。”——初恋的坚定与用心。
“第一个女孩带你回家了吗?”“没有,否则我不会再遇见别的女孩。”——初恋的情人背叛了他,结果不完美,他深深受伤。
“算上你的话,应该有15、6个了。”公主笑道:“你是第30头想驮我过河的驴。”——追求的人都很多。
公主骑上了驴背。临行前驴郑重对她说:“记住我背着你时你不能流泪,你的泪会令我不堪重负。”公主说她记得,然后也郑重地对驴说:“记住一定不要弄湿我的衣裙,否则我会立即放弃你的背负。”——双方都变得自私,都不愿无条件为对方付出。
所有这些印证了第一句箴言“人只有在初恋时爱的是别人,以后恋爱时爱的都是自己”
芳心窃喜,于是吻了驴——驴能因此变成王子吗?没有。——总是把眼前人与自己心目中爱人的完美形象相比较。
泪落在驴身上。似乎突然被灼伤般,驴猛地扬蹄嘶鸣,激起浪花千丈。公主的衣裙湿了。“为什么?”公主问。“我跟你说过。”驴面无表情。公主也记起了她当初对驴说的话。于是她一言不发,自驴背上下来,独自淌水向对岸走去。驴没做任何挽留或解释,也自转身回去——既然除了初恋外,以后恋爱时爱的都是自己,那么一旦当对方触犯到了自己心底神圣的“爱情”,让自己心中那个不容侵犯的地方受伤时,无情的分手是唯一的选择,虽然很痛。因为,“爱情是唯一的”。
驴没做任何挽留或解释,也自转身回去,径直走向河东——那里又有个姑娘在等着谁驮她过河。依稀年轻,依稀美丽,她也有一身好看的嫁衣——诠释了“爱人不是唯一的”。
所有这些解释了第二句箴言的意义。
一只白兔走到她身边:“公主,下次我陪你渡河。”“谢谢,”公主把白兔搂在怀中:“不必了,现在我只是需要一点温度。”——终于明白她所要的爱情的真谛,不是那短暂的华丽的嫁衣,而只是实在的真挚的拥抱与关心。
公主忽然记起还有一句箴言驴没说,于是抬头向河西望去:“请告诉我最后一句箴言,美驴。”驴冷冷看了她最后一眼,说:“我爱我的爱情。 ”然后向那等着渡河的女孩走去——他爱他的爱情,所以没有犹豫地向下一个女孩走去(因为女孩是可能承载他的爱情的爱人);他爱他的爱情,所以对前一个女孩只是“冷冷”地看了“最后一眼”。或许自私、或许冷酷、或许现实。但我更愿意用“无奈”来解释。受的伤如此深,所以变得麻木与“冷静”。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
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快乐和幸福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为何你总是缺乏幸福感呢? 想要幸福也是有诀窍的!
回复“幸福感”即可带你寻找幸福的密码~
3、小学三年级课外寓言故事
青蛙爸爸是个知足常乐的人。他不是最富有的,但他有足够的物质享受。街坊邻里都认为他是个模范当家人。青蛙爸爸对朋友总是很热情,和亲戚们关系尤其密切。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这些晚辈频频造访青蛙爸爸家,还有一些亲戚全家假借探望青蛙爸爸住下来不走了,很快10多个家庭在青蛙爸爸的地盘上定居下来。
青蛙爸爸再也没有隐私可言,因为客人们把他家的客厅,甚至厨房都挤满了。为了给客人做饭,青蛙爸爸在厨房忙进忙出,分批给客人们开饭。很快,他的食物不够了。一天,青蛙爸爸决定再也不忍了。青蛙妈妈对这些寄生虫一样的亲戚也忍无可忍:“让这些懒家伙离开!没什么可说的。”
“我不能那样做,”青蛙爸爸说,“面对面的对质不是我的作风。亲戚和邻居会怎么说?不过,别担心,我自有办法。”青蛙爸爸非常冷静。第二天,青蛙爸爸醒来后高兴地说:“我想出一个最好的办法。”但他不肯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妻子。
瞒着所有人,青蛙爸爸去请蛇到家里做客。他希望蛇能把惹人讨厌的青蛙亲戚们赶走。饥饿的巨蛇赶紧接受了邀请。不用说,蛇高效地完成了任务,他把青蛙爸爸所有的亲戚无论大小都吃掉了。不幸的是,这条蛇同时也把青蛙爸爸、青蛙妈妈和他们的孩子也吃掉了。
记住,遇到麻烦的时候,你要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比问题本身更糟。
4、小学三年级课外寓言故事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个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62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