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经典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9-09 10:09:21

桃花源记经典教案

《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出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一、导入

谁来解释一下“世外桃源”的含义或举例说明其含义。

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优美的世界;另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地方。

注:根据学生的解释来揭示课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

缤纷()豁然开朗()平旷()俨然()

阡陌()垂髫()怡然自乐()诣()

2、结合注释初步翻译课文。(注:重点朗读课文和理解下列词语)。

缘、远近、异、复、鲜美、落英缤纷、之、初、极、其、豁然开朗、旷、属、阡陌、交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乃、具、要、咸、云、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是、无论、延、去、不足、道、志、及、诣、遣、欣然、规、寻、问津

三、局部品味

1、导学生翻译第一自然段。

(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2、论本段文字的相关内容。

⑴本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描写桃花源的外景。并要求学生找出桃花源外景的句子。)

⑵按下列板书,引导学生背诵。

晋…武…缘…忘…忽…夹…中…芳…落…渔…复…欲…

⑶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回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

(提示:感想:①有山有水,人杰地灵。②心情舒畅、愉快、惬意。③自己完全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之中。有一种虽处山外,却身在世外之感。推断:①有人。②那么,这里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由此而引出第二段的学习。)

3、引导学生翻译第二自然段。

4、理清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中的地点转移,并按下列板书引导学生背诵本段文字:

景:土地…

林尽水源…山…口…

人:其中…

5、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讨论:如此之美的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吗?

通过讨论,板书如下:

(对比)

┃ | ┃

只有父子之分有君臣之别,贵贱之分

只有和平劳动无兵火征战为私利而荼毒生灵、鱼肉百姓

自劳自食、和睦相处你争我夺、尔虞我诈

不能(作者希望的理想境界,是“乌托邦”式的幻想。)

7、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要到这里居住呢?

(讨论后,引入对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拓展阅读

1、《》原文 关于《学设计

【**--课件】

一、复习导入

名家名篇大家谈。(回顾七年级学过哪些文言文,接触了哪些作家作品。)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文豪──陶渊明,并且来学习他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的合作,作《诗并》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 追述了的形成,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相当于诗的序。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2、识生字词:

豁(hu)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 垂髫(tiáo)

诣(yì)太守 刘子骥(jì)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朗读的设计如下:

一读:师范读,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朱熹语)

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并请其他同学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句话概括一下。

2、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自己试着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号,准备质疑。)

3、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师参与。

4、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贯通文意。

5、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分组讨论,明确:

以渔人进出为线索,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端,写渔人发现林。第二部分(第2、3段)发展,写渔人进入的见闻和历。第三部分(第4段)结局,写太守派人寻找未果。第四部分(第5段)尾声,写无人问津。

四、布置作业

1、初步背诵课文。

2、抄写并识字词、对译课文2、3两自然段。

2、读后感800字作文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中创造了一个“世外”。是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是一个自由的理想化的世界。陶翁理想中的世界诞生于公元421年,也就是他辞去县令归隐(405年)后的第16年。里的此情此景也许就是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写照。其实,是当时人们逃避现实社会的“避难所”。诗人把它描绘成一个自由而理想化的王国,形成了与现实社会并存的,又相对立的与世隔绝的理想乐园。这不能不说这是陶渊明的伟大创举,诗人描绘出人类理想社会的雏形。它有点类似于英国作家莫尔笔下的“乌托邦”(莫尔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写于1515-1516出使欧洲时期),但要比“乌托邦”早一千多年。以作家的年龄比,陶渊明是莫尔的爷爷的爷爷了,所以,可以说陶渊明是人类理想王国的鼻祖。“世外”至今已流传了一千五百八十多年,仍然令现在许多人向往不已。这样的艺术效果和社会作用,是陶翁当时创作时做梦也想不到的.(文学的社会作用往往会大大地超越作家当时创作意图),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文学本身!这究意为何呢?过反复思考,本人感悟有三:

第一、人的本性就是向往平等自由,追求和谐快乐的幸福生活。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真谛之所在!人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第二、在人类社会里,只要有私欲的存在,就始终存在剥削、压迫、侵略、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等等背离人性的行为。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在所难免。“强者为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亡者不逃则死!俗话说:俺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计,走为上。躲到那里去呢?!陶令不知何处去,里可耕田。

第三、是一种意境,是一种理想,是一个美梦,是一个精神乐园。未必要苦苦寻求!只要心中有“佛”,与世无争,天下为公,乐在其中!人生活在

现实社会中,难免有现实和理想的冲突,当你对现实感到无奈的时候,就会想跳出这个圈子,寻求自己的理想王国。这也许就是流芳千古而不朽的魅力之所在。我想,在*主义实现之前,也许永远是正直而失落者的追求目标!

3、读后感800字作文

有一位千古文人叫做陶渊明。有一位武陵人,捕鱼为业。

有一个地方叫做,有一个心愿叫做留下来。

你是否还有时间,可以再一次不厌其烦地容我讲述一遍《》的故事?渔人来到这亦真亦假的世界,来到这如梦如幻的地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中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里,他过上了一种在那战乱纷飞的境地,永远无法奢望的理想生活。随风凌舞,一片片的瓣轻点舞步,沾湿了他的肩头,也沾湿了他的心房,只不过,他却没有发现。

只待离开,才开始醒悟。中老人苦苦相劝,“不足为外人道也”他却始终忍不住和其他人说,人们只当他发梦。在赋税繁多,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人们早已失去了梦想,那样美好的一个词汇,只有被无情的点点啄碎。

南阳的一位高尚士人也随他苦苦找寻,最终却抱憾而终,死前的疑问,对他们两人而言,何其痛苦,何其悲伤?

既来之,则安之,不要再走了。与其离开后无尽的悔恨,果断的选择留下来,在如此纯美的地方,可以拥有一亩田地,一处宅院,捕鱼为生。

有些际遇,其实一生真的只有一次。

4、读后感800字作文

渭南——一个来了就让人留恋的地方。

这里美景如画,有长空栈道、冾川风景区、九华山、处女泉……在渭南三圣故里,还藏着一处独特的景点——

走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外观看起来类似于牌坊的大门。门前有两头石狮子,瞪着大眼珠,目光炯炯的注视着每一位游客。

往前走大约两百米,我们走进了关中院子。院子里有一座亭子矗立在四合院中心。四周的墙上画着梅、兰、竹、菊,给人以朴素、淡雅之感。爸爸告诉我,它们被称为中四君子。另一面墙画着一些古人的肖像,有孔子、孟子、老子……这些肖像惟妙惟肖、栩相如生,我仿佛听见见孔子在向学生讲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站在亭子里,的许多景色尽收眼底。一阵微风吹过,无比凉爽,舒服极了。

一路欣赏着美景,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荷池边。这里的荷挨挨挤挤,有的才展开两三片瓣,有的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蕊,有的骨朵饱胀得马上就要裂开似的。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穿着雪白的衣服,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服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都舞动起了腰肢。风过了,我停止了跳舞。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最后,我们来到了酿酒厂,还没走到跟前,一股浓浓的酒味已飘到我鼻子里,我都快被酒味醉倒了。这有很多推车,据说,这是古时候用的战车。它比一般的三轮车大好多倍,我站在车上,仿佛自己是一位勇士,拿着兵器,在和别人战斗。

虽然这里的没有东晋的陶渊明笔下的那么美丽,那么幽静,但是,它却是那样古色古香,让人流连忘返。

再会,三圣故里——!

5、读后感800字作文

我最近重读陶渊明的一首诗《》:“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人生之尘在风中漫游,历了磨难,已不是原来的生命。这首诗,看起来平淡,其实深刻,人生的漂泊不可测,人人都会有体验,尤其是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有过漂泊曲折的历,生命已非原来的样子。这首诗,表达的是陶渊明当时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悲凉沉郁,但是最后四句,流传最广:“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却颇有生趣。人生的曲折磨难,并没有使诗人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欢乐,是和乡亲邻里聚会饮酒,这是平凡世俗的乐趣,陶渊明在很多诗中作过描绘,譬如:“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都是提醒人们,要及时行乐,生命如此短促,人生如此匆忙。那么,活着就赶紧做自己以为快乐的事情。

这样的人生目标,对现代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在陶渊明的时代,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他的《》正是对这种理想的生动描绘。

我想,现代人将这四句诗单列,作为一首惜时励志的诗,其实也没有违背陶渊明的本意。惜时,古今如一。励志,内容发生了变化,以古人之诗,励今人之志,有何不可呢?

点击查看更多桃花源记经典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62194.html

热门阅读

  1. 个人的租房合同范本
  2. 毕业留言给学生的祝福语短信
  3. 201年鸡年辞旧迎新祝福语录
  4. 财务部新年贺词
  5. 诗歌你是谁
  6. 工业产品购销常用合同
  7. 搞笑年会小品剧本《缘分》
  8. 公司十周年庆祝福语
  9. 六年级鞋匠的儿子说课稿范文
  10. 摘抄优美语段100字
  11. 就在那一刻三年级优秀作文
  12. 优秀教研员代表发言稿
  13. 2015光棍节祝福的句子
  14. 长相思别情原文翻译及赏析
  15. 幼师个人述职工作报告
  16. 三年级日记:美好的一天
  17. 小数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18. 生动有趣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19. 会计专业的自我鉴定
  20.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
  21. 关于班主任月终工作总结范文
  22. 负能量的句子摘抄
  23. 2016年圣诞快乐祝福语
  24. 2018年简单的五一劳动节祝福短信
  25. 国家安全法学习心得
  26. 有关同事结婚祝福语简短集锦
  27. 《秋兴其三》全诗翻译及赏析
  28. 大学毕业生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
  29. 国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30. 第一学期幼儿园小班班级计划方案
  31. 五一劳动节的由来作文
  32. 关于办公室文员实习的报告
  33. 《国旗》优秀教学设计
  34. 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范文
  35. 电力设备公司技术员的个人工作总结
  36. 201年愚人节节日祝福语
  37. 圣诞节短信祝福语50句
  38. 暑假的社会实践报告模板
  39. 原版格林童话
  40.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雪》教案设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