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视剧甄嬛传对诗词曲赋的运用论文
(一)引用法
引用法实质上就是在电视情节上直接应用诗词曲赋,或者是稍微变动调整语序,但是诗词曲赋的意思基本没有变动。首先有部分是直接点出诗词曲赋的题目。另外有一部分属于断章取义,引用诗词曲赋的正文的某些部分,但是并没有改变诗词曲赋形式的基本特征。
在电视剧《甄嬛传》*引用的戏曲名字九个,包括:《游园惊梦》、《窦娥冤》、《完璧归赵》、《薛丁山佂西》、《劝善金科》、《南柯记》、《瑶台》、《娘子关》等。引用了部分原文的戏曲分别是《牡丹亭》与《思凡》,引用了部分原文的赋包括:《洛神赋》、《楼东赋》、《咏怀赋》等。引用的诗词总共有73首,比如一共有34首唐诗、17首宋代诗词、8首《诗经》、汉代诗歌与三国两晋南北朝诗歌分别5首、2首元代词、清诗与今人诗各1首。
(二)截用法
截用法的涵义是电视剧人物台词来源于截取了一句诗词曲赋中的部分词句,或者是整合与截取两句诗词歌中的部分词句。
在剧情中,分别有截取2个字,比如截用:“良人”,主要来源于《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截取4个字,比如截用“梨花带雨”,主要来源于白居易《长恨歌》“梨花一枝春带雨”。截取5个字,比如截用:“春闺梦里人”,主要来源于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三)套用法
所谓的套用法是在台词中套入了新的词句,意思更加新颖,但是必须保证没有改变诗词曲赋形式特征。
比如在剧情中的“一入宫门深似海”的套用,主要来源于崔郊《赠去婢》“侯门一入深如海”。套用的“缥色玉纤纤”,源于李煜《菩萨蛮》中的“缥色玉柔擎”。
(四)化用法
化用法是指借用原有诗词曲赋中的意境以及所表达的意思,再进行全面的整合与应用。
化用包括反面化用与正面化用。正面化用是指不断优化与概括诗词曲赋,但基本的意思不变。比如在剧中甄嬛对着海棠花说:“不枉我夜夜红烛高照,总算是催得花开了”。这句台词化用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两者都是应用红烛照亮海棠花,使海棠花保持绽放的姿态。
反面化用是指稍微变动一下诗词曲赋的词语,得到相反的意境。比如剧中的甄嬛对王爷说“陌上虽然花开,但请你务必急急归来”。这句主要是反面化用的诗词曲赋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电视剧《甄嬛传》运用诗词歌赋的优势在于:将诗词歌赋其他艺术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具有超强的艺术*力。在电视情节中,使所呈现出来的诗词歌赋描述场景更加形象具体,吸引观众的眼球。比如在安陵容唱《采莲歌》时,剧中精心策划安陵容出现的季节、情景以及精美的服饰等,将《采莲歌》诗词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整个故事情节中,处处可见婀娜多姿的美人、深情款款的情歌伴随迷人沉醉的美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观众的审美观,令人可以享受到高雅的艺术。
诗词歌赋本身就具有节奏鲜明的音乐感,通过电视媒介的呈现,抑扬顿挫地朗诵再配上乐唱的形式,增强艺术的*力,使观众过目难忘、意犹未尽。诗歌、音乐、舞蹈、电视画面的一体化,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使许多观众深深爱上古诗词,并自主收集古诗词,进行阅读、赏析和探讨。
另外电视剧《甄嬛传》运用诗词歌赋的劣势在于:瞬间的艺术,欣赏诗词歌赋缺乏深度。在电视剧中,《甄嬛传》中多引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诗词歌赋,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比较一些生僻的诗词引用,让观众难以理解。在剧中,有一些搞错了史常识与生僻字音的读法等。
三、结束语
通过阐述电视剧《甄嬛传》运用诗词曲赋的方法,以及对电视剧《甄嬛传》运用诗词歌赋作出了合理的评价。总之在电视剧中引用诗词歌赋时,需要注意突出声画结合的形象具体生动特征,发扬运用诗词歌赋的优势,避免其劣势,尽量不应用过于生僻与烂俗的诗词歌赋,提升古典文化修养的积淀。
拓展阅读
1、荷花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探索论文
摘要:荷花的姿态、颜色、香气都是极美的,荷花也有着很好的寓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很好的运用。本文就荷花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现状以及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荷花常年生长在水中,以夏景为主,荷花的叶片是圆形的,叶柄是圆柱形的,花生长在花梗的顶端,在水面之上,早晨开,晚上闭,花托的表面有很多散生蜂窝状的孔洞,受精之后膨胀成为莲蓬。荷花的生命力是极强的,可以在池塘、盆碗中进行生长,花繁叶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荷花寓意是极好的,并且种植管理也比较便利。
不同品种的荷花生长形势是存在差异的,在优胜劣汰的自然生长规律下,很多弱势群体逐渐消亡,只有一些比较强势的品种占领水域,在栽植过程中,虽然品种比较多,但是最后能够留下来的只是少数。好的荷花品种是生长比较旺盛的、容易开花,并且开花也比较多,花期很长。荷花品种是极多的,通常而言,一般的苗圃不能大量繁殖每一品种。结合堰的分布情况,依据品种花色进行栽植。不分品种,只注重花色和株形的一致性。一般情况下是通过红、白、粉等色块的不同形成绚丽的水上花坛。[1]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为了景观效果得以凸显,就在整个池塘进行荷花种植,每一平方米种植一支荷花。密植之后虽然当年荷花能够开满池塘,但是池塘中拥挤不堪,也缺少人工水景的自然美。
2.1在水面栽植荷花
(1)在大水面种植荷花。众所周知,杭州的西湖,北京的北海等园林大水面中都是种植荷花,在宽阔的水面中种植荷花,能够造就极为美观的景色。水面设计中需要保证水面的空旷,大水面种植荷花时不能种满,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对玉莲等进行点缀,使得荷花景色更具层次感和节奏感。比如西湖浅水区的荷花,在岸边种植水杉、垂柳等,使得景观效果极好,生机勃勃。岸边种植中,需要保证大水面的荷花种植与岸边的植物相结合,保证二者的协调,通过耐湿类的植物,如竹类、水松等。[2]此外还需要对荷花的种植面积进行控制,通过栅栏等对其生长范围进行控制,避免荷花的美受到影响。
(2)小水面种植。水面栽植过程中需要保证荷花的稀疏,叶隙间能够看到水可以避免水面的单调,荷花种植稍微稀疏能够凸显水面的宽阔,池岸种植中一般种植高柳,香樟大树等,遮阴去暑。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利用多种植物与荷花进行协调配置,比如荷花与浮水的植物相配,颜色比较好看,加之水葱、芦苇等,高低错落,更突显美色。
(3)荷花还可以在容器中进行栽培,荷花是一种强阳性的'水生植物,通常利用缸进行荷花的种植,荷花的叶子、花都是极大的,因而用缸进行造景难度是比较大的,荷花的颜色主要是白色和红色,如果只是单纯用荷花比较单调,通过波斯菊、再力花、金光菊、鼠尾草、菖蒲、紫叶酢浆草等盆栽花卉与荷花相配,[3]依据荷花的特点,通过对比的方法,保证荷花在颜色、形状上合理搭配。具体的植物配置使得植物景观的美更加自然、和谐。
设置荷花园林小品。荷花有着极为深刻的寓意,品格高尚,园林景观设计中荷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能够凸显景观的美。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荷花进行演绎园林小品、雕塑、喷泉花造型等,凸显荷花的美色。园林景观设计中,如果园林中有水,有雅士,就喜欢通过荷花表达人的高尚、冰清玉洁,在水面设置茶室,再种上荷花,人们喝茶、闻香是极为惬意的,能够与自然进行亲近,使其档次得以提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是常用的方法。在大水面荷花种植中,可以设置水上浮桥、留水到过小舟、水上平台等与荷花游道进行亲近,游人们可以在画中行走,置身于花海中,体会出误入荷花深处的意境。
(1)需要在荷花水面种植中不能太满,需要保证数量的合适,疏密有致,对荷花的生长进行控制,依据设计的品种的差异,将“堤埂”进行分隔,每一堰上种植一种,让每一种荷花在自己的领域中生长,不会长到外面影响其他品种荷花的生长。
(2)在池塘中种植荷花池塘不能太深,池底不铲平,高低任意,使用合适的有机肥,种植荷花。荷塘的驳岸不能使用砖石砌成高高的围墙,岸边陆地需要有间断的缓坡,避免出现水土流失,可以将草铺设到岸边。护岸可以设置竹木桩上,并保证桩柱高于水面,水边种植湿生、水生植物,保证自然的和谐。此外,荷花是在水中生长的植物,能够对水进行净化,对水的质量要求不高,但是如果在严重污染的水中是无法生存的。通过静水进行种植,并保证种植地的光照,对鱼类进行围栏维护,避免鱼类侵入影响荷花。
4结束语
众所周知,荷花的名胜已经深入到人心中,人们对于荷花都是包含欣赏之情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荷花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明确了荷花的美以及景观设计的要点,能够凸显荷花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荷花。
参考文献
[1]李春枝,蒋炳伸,宋丽,田荣润,秦兰娟,任瑞雪.荷花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1,07:109~111.
[2]邵竹宏.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0,07:111~113.
2、药事管理与学科建设对合理用药的评价论文
1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医院将美康合理用药监测软件(PASS系统)嵌入HIS系统中,在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和配制中心医嘱处理系统3处应用。PASS系统的优点之一是从医嘱产生的源头→医生工作站审核,拦截了不合理用药医嘱;二是在PIVAS配合药师人工审核,其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等优点,而药师人工审核可弥补软件无法审核超剂量、超浓度、重复给药等不合理用药的缺点;二者结合大大提高了医嘱审核能力与效率,保证了患者安全、合理用药。PIVAS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职业损伤,保障了患者的输液安全,促进了合理用药,此举措是医院药事服务史上的里程碑。
2.1成立药品质量管理小组
2012年起,为更深入管理全院药品,药事管理与药物*学委员会决定成立药品质量管理小组,药剂科主任担任组长,成员涵盖药剂科各部门负责人、临床科室护士长等,从药品入库、药房调配、护士给药三方面形成质量管理网络,药剂科定期组织人员对各部门药品质量进行检查。
2.2高危药品、易误用药品管理
在药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医院首先制订了《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和《易误用药品管理规范》规范,并列出医院高危药品目录、易误用药品目录;其次,采用醒目的“高危药品”专用标志,要求易误用药品不相邻放置以避免误取误用,并将此药品目录发至医院各部门让医务人员心中有数,以降低高危药品的使用风险。
3临床药学工作
医院有1名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临床用药方案的制订,另1名临床药师负责不良反应上报、药物信息与咨询、编辑《药讯》等工作。成立临床药学室,其主要工作内容为:临床药师定点在呼吸科,每天上午参与临床医生查房,学习临床诊疗知识,对患者药物*提出意见和建议,解决临床用药中出现的问题、统计药物不良反应、指导患者用药并撰写药历等;临床药师定期参加全院大会诊,提出用药会诊意见,现场解决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受邀并积极参与临床各科会诊,解决用药问题,确定是否由药物不良反应引起,提出用药意见或建议。通过参与各科各种形式会诊,帮助临床解决了诊治过程中各种药物*问题。
4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监测
医院自2005年开始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其工作开展初期院领导十分重视,在政策与制度上予以支持,从而构建了完善的院内监测网络,加强ADR监测工作重要性与意义的宣传与培训,提高临床对监测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持续改进,加强ADR监测工作,注重ADR报表资料的分析与内容的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临床,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ADR监测工作得以更好地持续开展。除此之外,药师接受临床护理、医生的用药咨询,解决临床用药中遇到的难题;药师编写的10余种合理用药指导手册,在门诊、病区药房设立的合理用药咨询窗口发放;每年医院选派药师参加医院、卫生局、消协等单位组织的广场活动,宣传及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均得到好评。
3、运用PBL进行消化内科教学论文
摘要:PBL(问题为基础学习)是一种将学习设置于问题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形成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消化内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疾病种类繁多、*错综复杂,既是临床常见病又是医学教学的难点。运用PBL进行消化内科教学将有助提高教学质量、深化医学生对消化系疾病的认识,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美国Barrows教授于1969年在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先推行的新教学模式。该模式树立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经过40年的发展,PBL目前已成为国际医学教育*的趋势之一。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而消化内科是内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病种繁多,临床*纷繁复杂,既是临床常见病又是医学理论课难点。因此消化内科的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运用PBL模式进行消化内科理论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深化医学生对消化系疾病的认识从而做到"学以致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PBL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
PBL是一种将学习设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问题触发学生独立思考、采集信息,让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合作共同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形成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以问题为驱动力,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代替教师为中心,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多学科综合课程代替单一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小组讨论制代替班级授课制,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5阶段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模式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特点。因此,PBL实质上是一种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的教学法。PBL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启发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技能;学生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被充分激发,在将已有的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使其各种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我国大多医学院消化内科的教学仍按章节系统纵向讲解,这样虽然保留了各章节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但各章节内容较为独立、分散,没有形成很好的横向联系。而消化系统疾病种类繁多、*错综复杂,往往同一临床表现可涉及几种不同疾病;由于学时的限制,不少内容未能在课堂上讲授,需要学生课后自学;与其他系统病症相比,消化内科疾病具有更形象化的特点(如体征、内镜下表现等),但教材中往往是用长篇的文字对疾病进行描述,学生理解起来非常抽象、困难。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争分夺秒地满堂灌",希望在限定学时内将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讲完,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效率低,在授课当时很难深刻领会老师所讲内容甚至跟不上老师思路,这就加重了学生课后对知识消化吸收的负担;课后由于我国学生长期接受传统式教学,学习主动性、自学能力差,加之教科书枯燥、难于理解,课后复习的效率也很低。实践证明,传统教学法已不能适应消化内科教学的要求。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是当前我国消化内科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PBL教学法已被国内一些院校引入到消化内科的理论教学中并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PBL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
(1)对课题组所有教师进行PBL教学法短期培训。:
(2)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编写PBL案例。每种疾病都编写各自的PBL案例。因PBL教学法着眼于问题的解决,所以PBL案例也相应着眼点于如何处理临床病例。编写案例的素材可来自于两方面:①医院真实的典型病例,这就要求教师坚持下临床,理论紧密联系实际。②教师根据专业自行设计、编写模拟病例。多数情况下,教师可将平时收集的临床真实病例进行适当修剪、补充,再编写成教学案例。病例的选择、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典型性、多样性原则,切忌过于复杂,重在掌握临床基本知识,而无疑难病例讨论。如讲"消化性溃疡"可设计如下案例:青年男性患者,既往有反复中上腹痛史,此次大量饮酒后中上腹痛加重,随后解不成形柏油样黑便,量多,每日约10次,伴头晕、乏力。查体:贫血貌,血90/60mmHg,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HGB80g/L,粪隐血:(+++),急诊胃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通过此案例导入"消化性溃疡"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等内容,使学生在上课前就能对该病有感性认识,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启迪了临床思维。在案例中还可恰当**X线、超声影像学、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图片,使其图文并茂、具体生动,使抽象的疾病概念变得形象直观,加深了学生对疾病的感性认识、理解和记忆,提高了教学效果。
(3)要求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制定教学过程中所要提出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所提的问题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备课时,教师还应查阅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生学等基础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42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