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生活趣事多二年级上册教案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呢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
2、课文讲了哪些趣事?
3、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同桌自学生字。
2、检测生字的认读情况。
3、用生字组词。
4、交流生字的偏旁和字型结构。
5、用学过的方法记生字。
四、读读说说。
必必定________钩衣钩_________
通通道________喷喷射_________
五、作业:1、朗读课文。
2、去图书馆看看,再去了解一些有关太空的生活,以及介绍宇航员生活的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生字卡,指名读我会认的字。
二、讲读课文。
1、自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讲了趣事。
2、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趣事,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朗读、表演、讲评书……)。
3、每小组检测学习效果。
4、全班自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趣事。
三、太空中的生活真有趣,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太空生活。
宇航员生活呢?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自读生字。
2、说说生字的结构和偏旁。并记住这些生字。
3、师示范写字,书空练习。
4、用生字组词。
五、描红练习。
六、作业:1、听写生字。
2、预习33课。
拓展阅读
1、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这些趣事本身就是学生感兴趣的。
本节课以读为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了解了课文内容。围绕教学重点相机抛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读到在太空中睡觉这段时,我就设问:“既然说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那宇航员能不能就这么站着睡?课文为什么又说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呢?”学生马上说:“如果宇航员不睡在睡袋里,就这么站着睡,他会在飞船里飘来飘去。”“宇航员飘啊飘,脑袋会撞在飞船上,砸个大包。”……在读读、议议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要想睡上一个安稳觉,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这一太空生活知识要点,并懂得了“必须”一词的用法。
本节课学生对太空比较感兴趣,因此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进行说和写的训练。学完课文后,我们就进行拓展。假如你是一名宇航员,你能给大家说说你的太空之旅的吗?(飞上太空前做了哪些准备、碰到什么新奇的事、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等,可以结合搜索的资料来想象说话。)
学生根据要求开始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就像开了河的水哗哗的流淌,课题立刻活跃起来。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后,大家开始动笔把自己的交流成果写下了,学生的想象真的很神奇。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放过任何一次说写训练的机会,相信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自己的写话水平就会提高。
2、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知道造成“奇特”的原因。
[媒体运用]
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1、组织学生交流,调动学习热情:
孩子们,看!他是谁?
由杨利伟引出太空生活。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课文给我们介绍太空生活的哪几个方面特别有趣呢?
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三、学习生字生词。
1、认读生词,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
借助拼音自己轻声地读,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塑料”的“塑”容易读错。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词:
指名认读。
2、认读生字,辨清字形。
(1)出示生字。
舒钩通浴
喷咳嗽飘
件必设绑
事塑杯能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
熟字换偏旁,组成新字。
自由联想识记生字。
(3)多种方法,复习生字生词。
3、悉心指导,写好生字。
出示“必”,组织同学进行观察,看看怎样把“必”写好看?
引导同学自主写字,教师**指导。
四、指导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1、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抓住“有趣”引出课文内容。
指导朗读课文。
2、朗读、感悟第二自然段。
那么在宇宙飞船里睡觉与我们睡觉有什么不同?
重点指导学生发现睡觉“有趣”在哪里?
指导朗读课文。
3、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
在宇宙飞船里不仅人会飘,还有什么会飘?
通过朗读和做实验,让学生发现造成太空生活“奇特”的原因——失重。
指导朗读课文。
4、朗读、感悟第四自然段。
失重会对走路有什么影响?
科学家又是如何解决的?
指导朗读课文。
5、朗读、感悟第五自然段。
失重会对洗澡有什么影响?
科学家又是如何解决的?
指导朗读课文。
6、朗读、感悟第六自然段。
出示:你看,在太空中生活,是不是很有趣?
指导朗读课文。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在太空生活,由于失重,人在睡觉是不安稳,会飘来飘去,喝水,水倒不下来,走路不平稳,连洗澡也不容易,水总是漂浮在空中。这多有趣呀。这些难题,科学家都想出办法来对付了。太空生活有趣的事不止这些,还有很多,谁来说一说?
3、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你知道航天员在太空中怎样生活吗?说起来还挺有趣呢!
在宇宙飞船里,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不过,要想睡个安稳觉,航天员必须钻入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里。不然,一不小心就会飘到别处去。
在宇宙飞船里活动也需要技巧。跟在地面上用腿脚行走不同,航天员在舱体里移动主要靠手臂。为了方便航天员在舱体中活动,舱壁上安装了很多特制的扶手。平时,航天员会依靠这些扶手或其他设施稳定自己的身体。
在宇宙飞船里,是没有办法用普通的杯子喝水的。因为水处于失重状态,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航天员要想喝到水,得使用一种带吸管的饮水袋,直接把水挤到嘴里。
航天员在太空中洗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做了一个试验。他们设计了一个密封浴桶,在下边安装吸管,它可以把喷头喷出来的水朝一个方向吸。但洗完澡以后,航天员还要花很长时间清理身体上和浴桶里的水,实在太麻烦了。所以,现在航天员通常只用免洗湿巾擦试身体,这就简单省事多了。
你看,在太空中生活,是不是很有趣?
4、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 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张中行的资料,有关叶圣陶的资料。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小时候学过童话《稻草人》,知道作者是谁吗?对,是叶圣陶先生。叶圣陶先生不仅在文学、教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道德修养方面是人之师表。今天我们学习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叶圣陶先生有哪些崇高的精神品质让人感动。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1、介绍作者
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商酌(zhuó) 累赘(léi zhuì) 拖沓(tà) 搀和(chān huo)
冗长(rǒnɡ) 简明扼要(è ) 躬行(gōng xíng) 不耻下问(chǐ)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繁碎:繁杂琐碎。 拖沓:形容做事拖拉。
沾溉: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 累赘:拖累、麻烦。
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四、认真倾听,体会作者的感情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点拨: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文章纪念他。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的赞誉和亲切怀念。
五、学会略读,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1、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
点拨: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两方面的特点:宽厚待人,严以律己。
2、本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现他的特点?
点拨:
为吕叔湘先生描写标点符号。
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
亲自送客到大门外。 宽厚待人
及时给“我”回信表达悔恨和悲伤。
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
强调“简洁”的文风。 严以律己
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
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非常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11段):写叶圣陶先生的业绩和品德对后人巨大的影响。
4、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点拨: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五、仔细品读,表达自我心得
放慢阅读速度,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并画出疑难的地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找出文中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度评价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我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我的看法: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把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特点看作世人的表率,名副其实。因为文中说:“《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通过前辈的话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我的看法: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的看法: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我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通过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强调“简洁”的文风,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看出来。)
2、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
这段话体现了叶圣陶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例如“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记叙事件明白如话,通俗易懂。
3、出示自己的疑难问题,请大家讨论解决。
例如: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
强调叶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人之师表,并为写他行为的单一作铺垫。
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也暗示了他与叶老的关系非比寻常。
六、精读熟思,品析重点语句
同学们,文中有哪些句子简洁明了的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例如:
(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4)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
七、学以致用,获得启发
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八、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我们从文中所写的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十、布置作业
1、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2、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哪些精神品质?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作文做人
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抓住阅读重点,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3.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理清结构,基本理解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小雅》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今天我们所学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记载的叶圣陶先生就是一位拥有崇高德行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看看叶老具有怎样的德行。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先让学生采用略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要点,要求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列出自己不懂之处。
略读方法指导: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
略读可以运用下列技巧:
1.不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
2.要利用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对文章进行预测略读。
3.通过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以快速掌握大意。
4.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快速阅读,如记叙文六要素,议论文抓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
繁碎:fán suì,繁杂琐碎。
悲哀(bēi āi):指伤心、难过。
简明扼要(jiǎn míng è yào):指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沾溉(zhān gài):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
高文典册(gāo wén diǎn cè):册:古代帝王发出的文书。指*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搀合(chān hé):搀杂混合。
躬行(gōng xíng):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师表(shī biǎo):①表率,在道德或学问上的学习榜样。②谓作表率。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4.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夹叙夹议、行文平易、内涵丰富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
一、人物介绍: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二、基础知识梳理: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草率( ) 生疏( ) 商酌 ( ) 恳切 ( )
( )pì如 朦胧( ) 累 zhuì( ) 拖tà( )
妥帖( ) 诲人不倦 ( )( ) 不耻下问 ( )
jū gōng jìn cuì( ) diān pèi liú lí( )
2、解释下列词语或句子。
商酌:
颠沛流离: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叶圣陶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一些事例说明。
2.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每一层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部分【课文探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
二、预习检测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商酌 (zhuó) 恳切 (kěn)
譬如(pì rú ) 朦胧 (lóng) 累赘( zhuì ) 拖沓 (tà)
妥帖(tuǒ tiē) 诲人不倦 (huì juàn) 不耻下问 (chǐ)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
小结:请同学们注意以下重点词语:譬如、朦胧、累赘、拖沓、颠沛流离
商酌:商量斟酌。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三、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1.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
点拨: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两方面的特点:宽厚待人,严以律己。
2.本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现他的特点?
点拨:
为吕叔湘先生描文章标点。
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
亲自送客到大门外。 宽厚待人
及时给“我”回信表达悔恨和悲伤。
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
强调“简洁”的文风。 严以律己
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
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叶老去世自己内心的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
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4、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点拨: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第二课时
导入: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上节课文,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叶老的德行以及在写作方面的主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学习他在为人与为文方面的风范。
一、为人:(同学们,文中有哪些句子简洁明了的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德行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例如:
(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4)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足见其律己严和待人宽的德行。
二、为文
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本文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请举例说说。
点拨: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三、理解写法,把握形象。
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点拨:这是因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出示自己的疑难问题,请大家讨论解决。
例如:
1.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
强调叶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人之师表,并为写他行为的单一作铺垫。
2.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也暗示了他与叶老的关系非比寻常。
五、学以致用,获得启发
文中,为了表明叶老在文风上追求“简洁”,作者举了“了”和“太”两个例子。读后,相信你也颇受启发,那么,请打开你的作文簿,看看文字中有无“累赘”之语,并进行修改。
5、二年级上册最多的古诗50句
《赠刘景文》作者:苏轼(宋代诗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解说】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色是在秋末冬初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
《山行》作者:杜牧(唐代诗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深秋时节,山上蜿蜒的小路曲径通幽。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赠汪伦》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下册:《赋得古原草送别》《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绝句》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前言】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宿新市徐公店》作者:杨万里(宋代诗人)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绝句》作者:杜甫(唐代诗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lisun.cn/articles/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