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生活的现代诗歌
1
瘦矮的小屋
是我奔踏尘寰的起点
长出我蹒跚的脚步
长出我生命的五味
长出了小屋的续集
青涩时不知世事深浅
在生活的湖面
折射出懵懂的倒影
在生命的注脚里
我填写种植诗歌的情份
以及跋涉的韧度
以追逐规矩的梦想
译读父亲的足迹
走世代播撒不掉的
草一样的虔诚之路
像身旁宠辱不惊的胡杨
作为我不可或缺的景象
2
那首插曲不曾归来
春日有人去下海
而我仍蘸着漠风
写春天里的意象诗
把你存入文字
你在诗中笑得莞尔
挥泪的时刻
被时光凝固成旧梦
迷失了童年的小屋
成为打那以后的情殇
一杆幡举在心里
情节让月色泛黄
3
这是一首天天增长的组诗
集结了在许多路口
彷徨的抉择
叹息嵌在脆弱的空白处
远涉你的经纬
需要勇往的羽翼
在路质朴的启示下
我坚持走下去
走过牵念走过春瘦秋肥
走进我成长着的小屋
走进最本分以吃为题的国问
取阳光的门符
温暖在小屋岁末的门楣上
祈福家人和光顾的人
当汗水挂在眼帘
温润着往事时
那是你苦楚而幸福的沉淀
你会从诗走向诗
会沉静成一片景色
你沿着蜿蜒的弱水前行
会看到
我向你招手的炊烟
拓展阅读
1、阅读诗意生活作文600字
阅读是一种永恒的幸福!
——题记
阅读,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阅读,是走进圣贤,亲近哲人;
阅读,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
在这个大数据的信息时代,电子阅读,浅阅读的风气已经逐渐蔓延,我们是否思考过: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提升生活品质,是净化灵魂。
手指与书页之间的摩擦,就像是风儿轻轻吹过树叶,一阵清响,感受书香所带来的自然和谐之韵,俯首细细品读先贤们留下来的文字,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底蕴,畅游在文字世界里句句斟酌,慢慢感悟。
我所谓的阅读并不是浅尝辄止的浅阅读,而是要用心去阅读。陶渊明喜欢“不求甚解”,而我更喜欢“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态度,唯有深思,我们才会学到精髓。
闲暇时,捧一本《边城》,任由思绪飘荡在湘西的自然风光中。青山绿水,竹舟长篙,听翠翠高声呼唤着爷爷,静谥的早晨*破,边城开始了新一天的热闹。读完之后,会惊叹沈从文的文笔,清新的风景,淳朴的民风,明净的人心,此刻都已让人向往不已。
然而,文字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这些古人留传下来的著作影响了多少代人,给后人指点迷津,教人学会做人。读《论语》,我们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善良;读《孟子》,我们培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怀;读《道德经》,我们学会“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的道理。
质而朴,纯而真,用心阅读,方能读出灼灼其华。
用心阅读,感受“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用心阅读,品味“断肠东风落牡丹”的凄凉;用心阅读,学习“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用心阅读,把握“盛年不重来”的青春年华。
2、关于传统节日的现代诗歌
品读《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2-14联合日报
品读《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
2015年02月14日 《联合日报》 作者:张期鹏 前些日子,我与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王景科一起参加活动时,我对她说:“我曾在济南中山公园古旧书市上买到您主编的一本书,是《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印象很深。”她很惊讶地看着我,说:“是吗?那可是很久以前出版的了,我自己手头都没有了。”我说:“书读有缘。我最近正在搞一些民俗方面的东西,准备找出来再好好看看。”她很高兴地说:“好啊,你若是需我帮助,尽管跟我说。”真是一个热情、爽朗的老学者!能让人感受到学问的热度。
今天,我在家中四处堆积的书籍中找到了这本书,一看,是山东友谊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的,距今已有20多年了。但书的品相尚好,拿在手里很是舒服。粗看此书“凡例”,知其共收上自《诗经》下至清代与节日有关的诗词238篇,涉及作者168人。在编排上依年节时令为序,每一部分都有节日概说、诗词正文及作者简介和注释、赏析,眉清目秀,条理有序,便于读者阅读、查证。如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尤其是看古代那些文人学士如何度过节日、描写节日,以及在这一特定时刻他们又是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这部书可说是一个难得的窗口。
眼下正是寒冬腊月,马上就要迎来春节了,我自然特别关注书中所收古人描写春节的诗词。细细一看,真是虽说同样过年,但各人感受却千差万别,这自然与他们所处时代不同、人生境遇不同有关。唐代诗人宋之问的《新年作》写在他被贬流放之时,一个人孤苦伶仃,纵然“乡心新岁切”,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也只能“天畔独潸然”,怀抱寂寞,热泪涟涟了。而唐代诗人王建的《元日早朝》,写的则是春节到来时皇家的礼仪,皇帝身着盛装,宫女美若天仙,文武大臣叩首,各国使节朝拜,好一派歌舞升平的盛大场面!
有一年春节,宋代诗人王安石实在太高兴了,因为他所推行的“新法”进展顺利,他似乎也在欣喜之中看到了“新法”推行后万民得享其利的美好前景,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何等的快乐开怀,何等的意气风发!这也成了写春节的一首最著名的诗作。有一年春节,诗人苏轼却是在辗转奔波中度过的,因为这一年,他离开密州(今山东诸城)到徐州上任,除夕夜因大雪滞留潍州(今山东潍坊)。第二天一大早,天放晴了,又冒着寒风、骑着瘦马继续上路。但走不多远,又是大雪弥漫了。苏轼看到,由于这里已是连续三年大旱,逃荒要饭的人家连门挨户;老农因天旱无法耕种,也只能仰天长叹,无可如何。在诗中我们看到,
苏轼毕竟是苏轼,他有着超出我们常人的大悲悯、大情怀。在他的眼里,大雪虽给自己的旅途增添了无数困难,但春雪可缓旱情,春麦说不定因为这场大雪就可以耕种了,不禁又为此高兴起来。新春大节,他没有一句写到节日的欢欣或埋怨旅途的愁苦,而是把自己的心紧紧地贴附在大地上,贴附在那些沿途的饥民灾民之中,这是何等的心胸和境界! 其他所选几首,范成大、辛弃疾的诗词都写在自己49岁那一年,马上就要进入50岁的门槛了,一个感慨“浮生四十九俱非,楼上行藏与愿违”,一个兀自“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都充满了人生沉重、报国无门的无尽痛苦和揪心忧愤;姜夔的词作写对梦中女子的思念,“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则是别一种缠绵的情调。而处于宋元换代之际的郑思肖和处于明清换代之际的归庄,在诗中抒发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表现的那种可贵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更让人深受*和激励。
今天看来,这些虽已成为久远的历史,但依然让人思之无尽、浮想联翩,尤其是在节日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时代的变迁、人事的代谢,以及古人在某一个特定时刻的复杂情感。借古视今,也不免让我们对自己的心境与思想、遭际与命运产生一些深深浅浅的思考。中国历史上下几千年,虽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就
人的命运盛衰、*沉浮、思乡恋旧、男欢女爱、生离死别等等而言,古今却没有多大的区别。这便可以让我们以古人为镜,观照自己的生活,思索自己的人生。节日,是一年之中一个时段的结束、另一个时段的开始,大概也是一个人回味生活、思索人生的绝好时机吧。
我由此感到,这部《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是一部需要我们慢慢品读的书。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古人的节日何其多矣!其中既有我们现代人比较熟悉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除夕,也有我们已经不太关注或者已经渐渐忘却的人日、社日、青龙、寒食、上巳、腊八等。古人的生活节奏是缓慢的,因此他们的情感远比我们细腻、真切。而这些节日,因其处在不同的时令、有着不同的内涵,也会触动古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这部书不能一口气读完,而应该慢慢感受。最好是在某个节日到来的时候读它,那样,我们更能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也更能触动自己因浮躁、喧嚣而日渐麻木的心灵。
3、生活在阅读中作文800字
“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阅读让我们从眼前平淡无奇的生活,走向诗意,走向远方的田野,沐浴五彩斑斓的光芒。
儿时最爱《窗前的小豆豆》,天真活泼的小豆豆转学来到了巴学园,在校园里有“电车教师”、“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韵律操”……小豆豆在丰富的学习生活成长,始终保持着善良的天性,并努力用自己的行动温暖身患小儿**症的同伴,他告诉我:“善良的心,就是太阳。”我也要学习做一个温暖的小太阳,用一颗善良的心去照亮他人。
给予我无限力量的书籍是《牧羊少年的奇幻漂流》,书中那个叫“圣地亚哥”的牧羊少年有着云游四方的梦想,这个梦想不会因为他是个穷小子而黯淡,不会因为父母的阻扰而改变,更不会因为路途漫漫、困难重重而轻易放弃。他用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与坚定信念圆了自己的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我从中得到的启示,在辛苦的初三生涯中,每当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与压力想到放弃时,我就会想起圣地亚哥,浑身就充满了拼搏奋进的不懈动力,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无所畏惧的迎难而上,生命才更加真实,人生才更有意义、更精彩!
《简爱》教会我自尊自强。那位相貌平平的简爱,经历了父母双亡、舅母虐待,没有被压垮,她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尽管生活中充斥着嘲笑、冷漠和恶意的伤害,她就像暴风骤雨中绽放的美丽花朵,倔强中带着让人不可忽视的美丽,最后依靠自己的顽强打拼赢得了幸福的生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学会了坚强地去面对,即使流泪,也有藏在眼泪后的自尊与自强。
在丰富多彩的阅读生活中,我曾在暮春读《繁星﹒春水》,如嗅一枝出谷的幽兰,淡香沁人心脾;夏日,豪饮一杯《水浒传》的“身随百死而无怨,具怀忠义笑问天”的豪情壮志;清秋时节,吟诵一曲《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冬日,沉浸在《狼图腾》的辽阔大草原上,听陈阵一边敲这铁腕,一边深情地呼唤:“小狼小狼,开饭喽。”草原的传奇、浪漫和悲情让我陷入深思……
四季的流转中,书籍带我领略了精神天地里无限丰富的风景,给我启迪、智慧和力量,陪伴我一天天成长,我的生活在阅读中精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3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