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工夫逆转、回到那年心情随笔
如果时间逆转,我想我不会那么的注意你
如果时间逆转,我不想在让自己那么的傻
如果时间逆转,我一定会自己过着自己的生活
忘记一个人,有的人说只需要一秒,有的人说一天,有的人说一辈子
爱一个人那么简单,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不经意的微笑。
时间真的逆转了,我会讲给当初的自己一个小小的故事,告诉他关于一个小猴子的故事
有一天小猴子的肚肚被树枝刮破了,他见一个人就扒开自己的肚肚说,你们快看我的肚肚被树枝划破了,所有人都很同情小猴子,小猴子就这样,见一个人就把肚肚扒开给人看,终于有一天,小猴子*,死于*
是啊,我想告诉当初的自己,一个人也要坚强,自己让自己坚强,没有人可以帮助你,只会同情你,可是同情永远帮不了你。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我们都长大了,回头看看过往的时光,有过开心,有过让自己难过,有过永远也不想提起的事情,笑一笑,安静的笑一笑,过了,就要学会长大,过了就不要再想念。
如果时间可以逆转,我想告诉当初的自己,永远的幸福下去,我在很多年后的今天为她祈祷,为她祝福……
拓展阅读
1、做年心情随笔
记得丰子恺先生有幅漫画叫《置酒庆岁丰,醉倒妪与翁》,画的就是过年,一家人坐拢来吃团圆饭,其乐融融。有古诗云:“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大疫当前,至于醉倒那大可不必,微醺便足矣。
我小时最向往的就是大年夜,坐在长辈们中间,看着他们抿一口酒,吃一口肉,啧啧有声,汤菜勃勃地发散热气,那种感觉真是既温馨又美好。待度过了锦样的青春离开家乡,此后时间一如滚石下山,人事也似风浪簇生,随着年纪渐长,回家过年的次数稀了,这也正慢慢印证了那句话:故乡是用来离开和怀念的。
在我数十年的人生中,有几个春节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一次是在北方念大学时,趁着寒假和同学跑到黑龙江的亚布力滑雪场游玩,正月初一拂晓,又从牡丹江坐火车到哈尔滨。外面天寒地冻,太阳迟迟露脸,厚厚的窗玻璃闪动着一种并不耀眼、却能一下照进心底的光,车厢里一派清和。有个小伙子来了兴致,抱起吉他弹唱着《喀秋莎》,不断有乘客的声音加入进来,把冷飕飕的空气搅得暖烘烘的。
还有一次是在十几年前,我带父母到成都岳父岳母家过年,正好从电视新闻里获悉西岭雪山正下着雪,立即驱车前往。那里果真大雪纷飞,天地皆白,下车后很快就变成“雪人”。我父母第一次见到大雪,兴奋得像个孩子,我帮他们拍了不少照片,直到相机渗入雪水发生故障……我父亲回家后仍心潮澎湃,为此还填了首《一剪梅》,我只记得其中几句:“忽闻神女散琼瑶。天已寥寥,雪已飘飘……”
2020年,我和太太在日本过春节,从新闻里得知国内疫情日趋严重,口罩紧缺。我们便一家家药店去买,再大包小包带回国来,分发给亲朋好友。
还有去年春节,本想带父母去四川与岳父岳母团聚,机票订了,防寒服也买了,结果因为疫情我没走成,只好退掉了机票,改由妻子带着女儿前往。在深圳独自守岁,对我来说也算是一次比较新鲜的体验。除夕一早,赶紧下楼抢购一点日常菜蔬,没想到物资供应充足,只是价格略略上扬。大年夜,我切了一碟卤味,煮了饺子,再煮了个菜汤,一个人喝起小酒。据说艺术是孤独的产物,因为孤独比快乐更能丰富人们的情感,所以李白独酌,醉眼蒙眬脑洞大开,写出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的奇句。饭后我也来到画案前,却随手画了一串冰糖葫芦。
北方最早留给我深刻印象的就是冰糖葫芦,喜庆的红,透明的糖稀,美艳得舍不得吃掉。深圳以前难得见到冰糖葫芦,近些年却多了起来。深圳是一座新城,可以说没有什么统一的年俗,或者说传统的年味不浓。深圳也是一座“移民”城市,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春节怎么过?每家每户大多照着自己家乡的风习来。另外,深圳本地人家也保留着一些流风余俗,比如讲客家话的城东片区舞麒麟,讲粤语的城西片区舞狮子。又比如客家人年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带着“婿郎”“转外家”……所以也不能说深圳的年俗就没有特色,多元、丰富就是它最大的特色。
记得多年以前,每当年近节近,人们返乡,深圳几乎成为一座空城,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留下来。值得称扬的是,疫情发生之后,有更多的市民响应*号召,选择留深过年。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抱怨,城里过年缺少年味。其实就算回到家乡,也很难找到小时候的感觉了。虽然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年俗传统式微,但年过得快不快乐,最终仍取决于自己。
过年,老深圳人叫“做年”,一个“做”字,体现了人们对于这个大节的郑重,也只有怀着深厚的情感投入进去,在忙碌中享受节日的热闹和欢乐,在细细尝味中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生活中隐现的真谛,这个年才过得更有意义。
月穷岁尽,新春复始。今年,我同样因疫情原因和工作需要留在深圳过节。有两三年没回老家了,无论如何达观,心中总抹不去那丝淡淡的乡愁,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也有希望,愿家乡亲友安好,愿天下无疫!
2、我的童“年”与成“年”心情随笔
小时候过大年,我感觉是有点隔膜的。
我童年时生活的社区里老人居多,都是退休军人,来自五湖四海,说话南腔北调。也许是大家都离开了本乡本土,过年的风俗简化为几大步骤:扫房子、贴春联、包饺子、看春晚、放鞭炮、互相拜年。这其中,和小孩子有牵扯的事并不多,包饺子我帮着擀擀剂子捏捏边儿,顶多再陪着姥姥去集市买几副春联,连鞭炮都不敢放。真正期待的事只有两件:一是看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另一件事就是从姥爷手中领压岁钱。我姥爷以军事化的风格严格作息,每天晚上九点睡下,雷打不动,哪怕大年三十儿也不例外。我们不介意他老人家“早退”,他也不介意在零点的时候,被我们一窝蜂进房间吵醒:“姥爷过年好!”他笑眯眯地从枕头底下摸出红包来分发一番,在爆竹声中再度睡下……
大年初一,桌上摆了只有新年才拿出来的玻璃果盘和零食碟子,客人们陆续上门了,我的“社交恐惧”时刻也到来了。大人们热烈地问学业、论身高,评价我这一年里长得更像爹了还是更像娘了,还有热情的长辈倡议:“这一年你学会了啥新节目,来,给你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表演一个!”在我头昏脑涨的十几分钟过去后,大人们转向下一个项目:北方年俗中知名的“给孩子的,别推辞”红包大战。只见阿姨从衣兜里轻轻巧巧地抽出红包,拉着我往手心里塞。我妈按照礼仪眼疾手快一把拦住,嘴上还得表示强烈的惊讶和愤慨:“哎呀,你干什么!”阿姨反手一个遮挡:“给孩子的嘛!宝贝快拿着,别理**!”“哎呀,咱不要咱不要!”如此这般反复几个回合,我作为“工具人”呆立当场,保持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一天下来,我妈晚上不免抱怨:“哎,你那个谁谁阿姨真有意思,比画两下就行了呗!她劲儿还真大,攥得我手腕这个疼!”
在拜年、迎客、发呆、睡懒觉、看电视之中,小时候的年就这样过去了。
上大学后我离开了家乡,后来到天津过起了年。我开始自己写春联、绘年画,亲手打扫属于自己的房子……长大后,过年在自己营造的仪式感中,变得丰富热闹起来。
在天津,我接触到了不少有趣的年俗,比如“大年初二姑爷节”“初三的合子往家转”“破五接财神”“元宵节‘星星赶月亮’(元宵和饺子同煮)”等等。其中让我觉得最可爱的,是正月十五要蒸刺猬、老鼠形状的面点。发面擀皮,填进甜咸馅儿或豆馅儿包好,再用剪刀剪出“老鼠”的耳朵、“刺猬”的背刺,用红豆、绿豆贴上小眼睛,一个个白乎乎、圆滚滚。我问老人这是什么典故,老人含糊笑道:“开天仓嘛,保佑粮食多嘛。”我听了之后“脑洞”大开:“天仓是*的仓库吗?是让它们上天把*的粮食搬回家吗?”大家都笑了。
后来我查了一下来历,有人说是正月二十五祭祀仓神的“填仓节”的移植,有人说这是来自供奉“五大仙”的传统。风俗不必较真,重要的是我们在过年时寄托的真心祝福。现在,我也会应时蒸一锅“刺猬”“老鼠”了,还煞有介事地念念有词:“正月十五开天仓,刺猬老鼠赶制忙。令汝上天叼粮米,豆馅满腹归故乡!”
3、过年时柚子皮的妙用心情随笔
一般来说,粤菜分几大支流,有广府菜、潮州菜和东江菜,东江菜又称客家菜,广府菜中又包括顺德菜。顺德一直有“中国厨师之乡”的美誉,2014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高手中的高手,一苇渡江,隔山打牛,有时候在神话传说里,有时候就在烟火人间。
后来,上海的老饕也打听到了一个秘密,去粤菜馆子后厨打听一下,厨师班头或挑大梁的大多是从顺德来的。然而不少吃货对顺德菜还比较陌生,盖因魔都专做顺德菜的馆子并不多。元旦小长假,朋友请我去浦东前滩一家专做顺德菜的餐厅吃饭,品尝了西班牙黑毛猪黑叉烧、陈皮灌汤烧鹅、顺德鱼茸羹、清焖阉鸡、顺德香煎藕饼、姜葱熘牛腱、鹅肝焖柚子皮等骨子老菜,食材新鲜,烹调地道,体现了顺德菜的烹饪特征:家常风味和粗料精做。
前滩太古里是刚刚开张的一处特大型综合商场,也是景观极佳的时尚新地标,每天要接纳成千上万前来打卡的大叔大妈。中午饭点一到,大小餐厅人满为患,排队一小时等号是常态。不少朋友从网上得知信息,过一条马路就转到这里,所以他家的生意相当不错。
陈皮灌汤烧鹅与上海人平时吃得比较多的烤鸭不一样,虽然都是烤,但烧鹅的灌汤是关键技术,厨师用姜末、蒜蓉、葱末、精盐、白糖、料酒、玫瑰露酒、五香粉加适量二汤调匀后制成味汁,另将蜂蜜、白醋、枧水调匀制成脆皮水。将味汁灌入鹅的腹腔,再用针线将开口缝住,使味汁不致漏出。接下来,经过打气和吹凉后的鹅坯送入烤炉,慢烤至成熟后,打开烧鹅的腹腔,将喷涌而出的鲜美汁液收拢来,在锅中回烧增香,再淋在改刀装盆后的鹅肉上,鹅肉由此获得了丝丝入扣的润泽,肉质比一般的烤鸭来得丰盈饱满。
更值得一说的是,烧鹅装盆后,厨师再抓一大把预先制过入味的陈皮丝在上面,*是鲜花着锦啊。这脆脆的陈皮丝也可以单吃,与烧鹅惺惺相惜。
鹅肝焖柚子皮是粗料精做的典范。从植物学的概念说,柚子与文丹是有区别的,文丹是柚子的一种,文丹却不能涵盖柚子,但许多人一直搞不清楚,包括我本人。小时候上海水果店里有卖文丹,上海人吃文丹似乎也是桩大事体,用足**的力气剥出果肉,三四人可美美分享,厚厚的文丹皮不要扔掉,串起来挂在屋檐下,吹干后可以卖给中药房。有人得了脚气病,用文丹皮泡水洗脚,据说有奇效。
但是,会用西瓜皮、黄瓜皮做菜的上海人,就没朝柚子皮上去想,这是不是说明顺德厨师棋高一着呢。柚子皮可煲鱼汤,也可焖鱼焖肉焖鸡,关键要把柚子皮处理到位。一般来说,将柚子皮剥出后,去掉薄皮,只留白瓤,放在火上烤一下,以去除苦涩味,然后再用清水洗净后拧干,进一步去除涩味,然后在清水里泡几小时。
煲鱼汤的话,可在清水里加熟猪油、鲮鱼、虾干等提鲜增香,煲足四小时,等汤汁浓稠洁白时捞出鱼肉,用这个鱼汤再去焖柚子皮。如果焖肉焖鸡的话,同样要将柚子皮处理好,炒锅内下熟猪油煎至金黄色,捞起后,换一只砂煲,加姜末、豆豉、蒜茸爆香,加入事先调好的酱汁,再投入柚子皮,焖半小时后勾芡就成了。说起来容易,其实要使酱汁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平淡无奇的柚子皮中,使它成为非肉似肉,非肉胜肉的美味,并有柚子的果香在鼻尖萦绕,每个厨师都有自己的秘笈。我已经三十多年没吃柚子皮了,上次是在广州吃到的,昨天重新品尝,又有鹅肝加持,味道超好,食后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厨师告诉我,过去广州有钱人家闲来无事,变着法子做好吃的,一个柚子皮就能做多道菜,还能做成甜品。大户人家专门有一个佣人清理柚子皮,然后拿去煨鸡煨番鸭煲鲩鱼汤,过年的时候大盆菜吃腻了,就上一道柚子皮炖花胶,据说还有助消食理气。现在广州有些人专门从泰国*一种光长皮不长肉的柚子,才拳头那么大,但有特殊的清香,用这种泰柚皮做出的顺德菜,才是人间至味。
4、2023年大学周记随笔
充实而快乐的一周又已经结束了。为了不断激励自己前行,并逐步养成撰写周记的良好习惯,又到了我撰写周记的时间啦。在这一周里,我变得更加忙碌,也更加充实。
我以观众的身份加了知行社第十届理事会**的述职大会。第一个出场的姜艳学姐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她在任会长一职时工作的点点滴滴,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在会长光环后面所付出的努力与坚持。编辑部部长文彦婷学姐的演讲,开头引用了朱自清《匆匆》中的一段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后边结合自己的语言:聪明的你,来到知行社团,展现自己的风采,你有收获吗?使她的演讲更加的有吸引力。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理宣部副部长张丽杰学姐,她的声音很有力量,在最后总结时结合她本人的经历,引用了陈欧的一句话: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后来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坚持,你是否有勇气,对自己忠诚到底,我是张丽杰,我为自己代言!当时鼓舞了在场的所有人。每一位学哥学姐用他们的努力和坚持来诠释自己在社团的不同收获与感悟,他们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源于自己对主持的喜爱,我参加了社庆与社团文化艺术节主持人的选拔赛。参加比赛的小伙伴们都各自用心的准备着,他们自身条件也十分的优秀。我在上场前,由于对自己缺乏自信,所以发挥的不是很好。赛后,佟老师和肖晗学姐纠正了我的不足,并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虽然我没有成功,但我并不气馁,我要在失败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道路积累经验。在此,我想引用刘媛媛演讲时的一句话来勉励自己:一个人他一辈子不做任何尝试,他也不做任何冒险的事,他不为任何事而努力,他永远都不会失败,他没有资格遭遇失败。我相信有勇气去尝试,就有所成长,这次失败告诉我,以后前进的路上要更加努力!
这一天,我的心情特别的激动,因为佟老师和学姐们要带我参加辽阳三高中的社团交流会。为了自己能有一个精彩的演讲,从写稿到背稿,再到过稿和制作ppt课件,每一个过程我都认真地去对待。来到那里,不一样的舞台,不一样的收获。我觉得我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哪怕这一步很小,每天能进步一点点,我认为这种努力就有意义!佟老师说:"每一次经历都不是多余的",激励着我一路向前。
周五、周六。
按照佟老师的指导,我撰写了社会调研的实施方案和问卷,希望接下来的工作会顺利的进行,在这次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我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总之,这周的我,过的既充实又快乐。在知行社团这个大家庭里,有一直鼓励和指引我们方向的佟妈,还有一群可爱向上的小伙伴们,愿我们的梦一起飞翔!你好!明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6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