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汉家君臣欢宴终古诗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24 10:48:44

少年行·汉家君臣欢宴终古诗翻译赏析

《少年行·汉家君臣欢宴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注释】

①欢宴:指庆功大宴。

②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座台,明帝时,曾将邓禹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的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③轩:殿前栏槛。

④明光宫:汉宫名,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秋建。

朝廷君臣庆功大宴方告终,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第四首诗,写游侠的功成无赏。上一首诗既已写到少年游侠的勇却群敌,那么这一首写朝廷论功行赏,他也理应是受奖的主角了。诗的前三句,极写庆功仪式的隆重和气氛的热烈:君臣欢宴、云台论功、天子临轩、封侯赐爵,正当期待中的主角出场时,领赏者却突然变成了“将军”。这里的“将军”和第二首“初随骠骑战渔阳”里的“骠骑”当是一人,指军中的主帅。“将军讽出明光宫”,也即李白《塞下曲》其三所云:“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姚。”意谓受皇帝宠信的权贵坐享其成而血战的勇士反遭冷落。诗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复渲染,到头来却翻作他人;而活跃在前三首诗里的主角被悄无声息地推到了局外。这种欲抑故扬的艺术处理,使诗中的不平之鸣得以强有力的表现,这里再加申说反而是多余的了。

拓展阅读

1、《幽居冬暮》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前言】

《幽居冬暮》是唐代人李商隐的作品。此首联概括作者一生受挫、晚困顿的实况,点出幽居题意;颔联以晓鸡和寒鹜自喻,形象地描绘出作者不谙世务、进退两难的处境;颈联照应题,并为下一联的抒愤寄慨蓄势;尾联紧应上联,发出内心的呼喊。全在艺术风格上别具一格,没有刻意锤炼和精心藻饰,没有组织故实的手法,也没有警策深微、使人猛省或沉思的寓意,却真实具体地表达当时当地的感受与心情。

【注释】

⑴羽翼摧残:鸟儿的翅膀被折断。

⑵郊园:城外的园林。唐张九龄《酬王履震游园林见贻》:“宅生惟海县,素业守郊园。”

⑶晓鸡:报晓的鸡。唐孟浩然《寒夜张明府宅:“醉来方欲卧,不觉晓鸡鸣。”

⑷鹜:鸭子。

⑸急景:同“短日”,急驰的日光。亦指急促的时光。唐曹邺《金井怨》:“西风吹急景,美人照金井。”忽:一作“倏(shū)”,迅速。“云”字无义。

⑹颓:犹言衰老之。晋陆机《悯思赋》:“乐来日之有继,伤颓之莫纂。”寖(jìn):渐渐。

⑺匡国:匡正国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分:职分。

⑻夙心:平素的心愿。《后书·文苑传下·赵壹》:“惟明睿,平其夙心。”

是鸟翅膀被摧残的日子,在郊外园林寂寞的时节。晨鸡因树上雪光而惊啼,鸭子在严寒中苦守冰池。白天短促很快便到夜晚,垂暮之身体渐已变衰。我本有匡救国的职分,在不能与我的夙愿相期。

《幽居冬暮》此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qiào)。因处于牛李*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乡荥阳。

这句形象地刻画了雪后农村的景象。应该说是对农村雪后景象的逼真描写。这句的意境美堪比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写于844,距今1263了。李商隐的句勾起对自己童的美好回忆。但是,当看到李商隐写作这首时的背景时,心情不免沉重。李商隐当时闲居在,时32岁。他有从政抱负,但对现实的态度过于理想化,仕途几进几出,反映出他的*理想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人和*的理想目标永远不会一致,人寻求和梦想世外桃源般的大同世界却无法面对腥风血雨的现实;*却对腥风血雨的现实像斗牛一样永远充满激情,面对血腥而无情的**,*选择的不会是逃避,而是将生命置之度外,具有顶飞流直上三千尺的勇气,像贝-布托;人却有另外的选择,写寄情。要成为好的人需要更多的眼泪,让自己先被自己的所感动;要成为好的*就要够狠,能把自己的妹妹和女儿送到敌人的床上去,像孙权和曹操一样。

李商隐做不到,也就只能郁闷而死,仅活了46岁。但作为人,他却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不菲的文学财富,从他的作中也折射出人伟大的爱国情怀,值得后人尊敬、怀念和学习。

2、刘孝绰《咏素蝶》阅读答案及全

【**--试题】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试题】

(1)这首咏物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

(1)这首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 摘自201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一的语文试题)

【作者介绍】

刘孝绰(481-539)南朝人。本名冉,小字阿士,彭城人。七岁能文,素有“彭城才子”之称。父刘绘,为齐大司马,幼小的孝绰“未志学”,就能“代父草诏诰”。舅父王融,亦齐中书郎,非常欣孝绰的聪明才智,常常带着他拜会亲友,被人誉为“神童”。梁武帝时,历官尚书水部郎,侍帝,赋七篇,帝叹,累迁秘书丞。昭明太子萧统,令图工绘绰图像,悬于“乐贤堂”,以示敬仰。孝绰辞藻,为世所宗,每作一篇,争相传诵,有群从子侄七十人,皆能文。与何逊并称“何刘”。有文集数十万言问世,可惜失传。明人辑有《刘秘书集》。

【注释】

(1)素蝶:用隐语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即“言志”。素,无形之礼,莺啼千里。绘事后素,礼。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已矣。”蝶,训诂为‘牒’,“薄者曰牒,厚者曰牍”。

(2)绿蕙(huì):《经·绿衣》云“绿兮衣兮,绿衣黄裹”,绿蕙,“嘉之会、黄裳元吉”的意思。 蕙:即“佩兰”。多生草本植物,叶丛生,狭长而尖,初夏开淡黄绿色花,气味很香,供观

(白蝴蝶)随着蜜蜂围绕着碧绿的蕙草飞,(有时)为了躲避鸟雀而隐藏在青薇间。(白蝴蝶)映照着日光争着起飞,(有时)因为忽然大风袭来而一同返回。(白蝴蝶)在花丛中出没,忽隐忽现,(有时)在参差的密叶间飞来飞去。香花啊希望你不要凋谢,美树啊(我白蝴蝶)要依傍着你。

这首《咏素蝶》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素蝶,即白蝶。这首咏蝶体物入微,描摹传神,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的前六句,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素蝶的动人形象。你看,在那风光旖旎的大自然中,一群素蝶忽儿似与蜜蜂相依相伴在绿草从上盘旋,忽儿为躲避鸟雀的追逐在微叶之下隐蔽,忽儿映着明媚的阳光翩跹起舞,忽儿顺着和畅的春风飞向远方,忽儿在锦簇的花团中若隐若现,忽儿在参差的密叶里穿进穿出。这些句犹如电影里的镜头,伴随着由绿蕙、青微、阳光、春风、红花、碧树组成的背景的不断变换,展示出了素蝶轻盈飘然、千姿百态的身影。不仅如此,人在描摹素蝶时,还融入了感情色彩,既写它飞花舞叶的喜悦,也写它映日顺风的快,还写它须躲避鸟雀追逐的不安,从而赋予了素蝶栩栩如生的神情。这些传神的刻画,固然得之于表现手法的精巧,但若人不做细致的观察,不做设身处地的体验,恐怕不可能如此形神俱妙地将素蝶的风姿表现出来。

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素蝶作穷形尽相的描摹,“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二句,进一层展示了它的情感。句以素蝶自诉的口吻说:“百花万万不要凋谢,这嘉树乃是我所要依靠的啊。”这一情感的表白,透露出素蝶内心对未来的不安以及对生活的追求,全是由此而更显蕴藉深厚。

沈祥龙曾指出:“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粘焉咏一物矣。”(《论词随笔》)联系人刘孝绰的生平,当可看出,此并非泛泛咏蝶之作,而是寄予了人的身世之感。

于此中,人一方面借洁白的蝴蝶以表示自己的品质的高尚与纯洁,另一方面借蝶之口表示自己在遭受到*的多次沉浮之后依然对仕官的渴望与追求。然而人素物寄意,已将物象与意念融为一体,故既得题中之精蕴,又有题外之远致,读者或作咏蝶欣,或作寄慨体味,均可感其妙,这正是一般咏物所难以企及的。

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 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 十分形象和逼真。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 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 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主旨。

素蝶即白蝶,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 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这首咏物传达了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3、采桑子恨不似江楼月

《采桑子·恨不似江楼月》作者为宋朝人、文学吕本中。其全文如下:

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前言】

《采桑子·恨不似江楼月》是宋代词人吕本中的作品。这是一首借喻明月来倾诉别离之情的词。上片写别后相思时只有天上的明月可以陪伴,下片以月亮的“暂满还亏”喻人的暂聚久别。全词纯用白描手法写出,颇有民歌风味,情感真挚,朴实自然。结构上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深得回环跌宕、一唱三叹的妙处。上下片主体相同,只是稍加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匠心独具。

【注释】

⑴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这里指词人的妻子。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

⑶暂满还亏:指月亮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刚刚圆满就又缺了,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此词中表面上说“恨”,实际上是思。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经常别离。下片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他跟的暂聚又别。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

这首词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歌往往采用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像“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加以变化的重复,如“恨不似江楼月”与“恨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像民歌中的重叠一样。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

词中“江楼月”的比喻,很具有艺术特色。钱钟书曾讲过“喻之二柄”、“喻之多边”。钱钟书所谓二柄:“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亟宜指示。”例如“韦处厚《大义禅师碑铭》:”佛犹水中月,可见不可取‘,超妙而不可炔,犹云’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犹云’甜糖抹鼻子上,只教他舐不着‘,是为心痒之恨词。“同样这首词用水中之月作比喻,一个表达敬仰之意,一个表示不满之情,然而感情不同,称为比喻的二柄。镜喻于月,如庾信《咏镜》:“月生无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圆之相似王禹偁《龙凤茶》:”圆似三秋皓月轮’,仅取圆之相似,不及于明,‘月眼’、‘月面’均为常言,而眼取月之明,面取月之圆,各傍月性之一边也。“(节引自《管锥篇·周易正义·归妹》如例子中所讲同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圆,又可比明亮,这是比喻的多边。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词人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说的是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里也用”江楼月“作比,”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说的是月圆时,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

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一篇中用同一事物作比喻而表达不同感情,从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喻“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喻“待得团圆是几时”。一首词里,同用一个比喻,所比不同,构成多边。象这样,同一个比喻,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又有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这样的比喻,是感情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被词人用得非常贴切,这是此首词更为难能可贵的特点。

这词的想象跟后徐淑《答夫秦嘉书》的想象颇有相似之妙处。徐淑说:“身非形影,何能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能同而不离。”徐淑虽用了两个不同的比喻,“何能动而辄俱”,“何能同而不离”,但与该词想象一致,所以这两人也可以说千载同心了。

4、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难全。

[文] 人们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欣,月亮也会有阴伏晴出、团圆亏损,这些事往今来难以让人称心。

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

②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③把酒:端起酒杯。

④天上宫阙:指月中宫阙:宫殿。,阙,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⑤今夕是何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人认为天上*世界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⑥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

⑦ 琼楼玉宇: 琼楼玉宇,美玉建筑的楼宇,指月中宫殿。

⑧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⑨不胜:不堪承受

⑩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⑾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⑿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摇曳.

⑩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⑾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

⒀共: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婵娟,指月亮.

⒁婵娟:美丽的月光。这里指明月。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哪一日。

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

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

人有悲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2、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是哪。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爱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对这首词我也不想再介绍,堪称是宋词中经典中的经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篇章。全词无论文采,思想和哲理等都堪称完美。更重要的是这首词的知名度*在这10首词中名列第一,人们也许不会背其它词中的句子,但对于这首词中的名句就一点就通,可见其耳熟能详程度高到了什么程度

中心思想: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零七六苏轼贬官密州,时四十一岁的他*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上片一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脱化而来的。“举着酒杯询问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时有的”?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是问的内容,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自喻的味道,好像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真可谓“奇逸之笔”。“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紧密相接,写词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舞动,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这里由脱尘入圣一下子转为喜人间生活,起伏跌宕,写的出神入化。

词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宫里去,脱离曾让他无限烦恼的人间,但是词人究是现实的,对人生是热爱的,因此,亲手抹去了这种虚无的画景。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词人思想是豁达的,他需要自我解脱,所以他一质问的语气发泄佳节思亲的情感。接着,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难全。”人世间总有悲、、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这里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乐的人生经验。结束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全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忽上忽小,一会离尘,一会入世,语句精练自然,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能力及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

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中秋最好的一首词,此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寻味。它的意境光阔,胸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一种美好的享受。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5、《双双燕·咏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画阑独凭。

【前言】

《双双燕·咏燕》是南宋词人史达祖的代表词作。这是一首很精美的咏物词。此词上片写燕子飞来,重回旧巢的愉快场景;下片写燕子在春光中嬉戏,夜幕降临时回巢栖息的情景。既刻画了燕子的生动形象,又抒发了闺怨之情,隐含着对人生的感慨。全词在修辞上采用拟人手法,用语上采用白描,结构安排上也匠心独运,用春燕双宿双飞衬出思妇盼归之情,完整而自然。

【注释】

⑴双双燕:词牌名。始见史达祖《梅溪集》,即以咏双燕。双调九十八字,上阕五仄韵,下阕七仄韵。

⑵春社:代春天的社日,以祭祀土神。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⑶度:穿过。帘幕:时富贵人多张挂于院宇。

⑷差池:燕子飞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

⑸相:端看、仔细看。雕梁:雕有或绘有图案的屋梁。

⑹藻井:用彩色图案装饰的天花板,形状似井栏,故称藻井。

⑺软语:燕子的呢喃声。

⑻翠尾:翠色的燕尾。红影:花影。

⑼芳径:长着花草的小径。

⑽芹泥:水边长芹草的泥土。

⑾红楼:富贵人所居处。

⑿柳昏花暝:柳色昏暗,花影迷蒙。暝:天色昏暗貌。

⒀栖香:栖息得很香甜,睡得很好。

⒁天涯芳信:给闺中人传递从远方带来的书信。有双燕传书之说。

⒂翠黛双峨:指闺中妇。黛蛾: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⒃画阑:雕花的栏杆。凭:倚靠。

春社日刚刚过去,你们就在楼阁的帘幕中间穿飞,屋梁上落满了旧的灰尘,冷冷清清。分开羽翼想停下来,再试着钻进旧巢双栖并宿。好奇地张望雕梁藻井,又呢喃软语商量个不停。倏然间飘然而起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划开了红色花影。

芳香弥漫小径间,春雨将芹泥融融浸润。喜贴地争飞,好像要比比谁更俊俏轻盈。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看够了昏暝中的柳枝花影。但只顾自己在巢安稳栖息,却忘了稍回天涯游子的书信。这可愁坏了闺中憔悴佳人,望穿双眼天天画栏独凭。

燕子是词中常用的意象,如杜甫,词如晏殊等,然词中全篇咏燕的妙词,则要首推史达祖的这首《双双燕》了。

这首词对燕子的描写是极为精彩的。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写燕,极妍尽态,神形毕肖。而又不觉繁复。“过春社了”,“春社”在春分前后,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相传燕子这时候由南方北归,词人只点明节候,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燕子归来了。此处妙在暗示,有未雨绸缪的朦胧,既节省了文字,又使意含蓄蕴藉,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度帘幕中间”,进一步暗示燕子的回归。“去尘冷”暗示出是旧燕重归及新变化。在大自然一派美好春光里,北归的燕子飞入旧帘幕,红楼华屋、雕梁藻井依旧,所不同的,空屋无人,满目尘封,不免使燕子感到有些冷落凄情。

“差池欲住”四句,写双燕欲住而又犹豫的情景。由于燕子离开旧巢有些日子了,“去尘冷”,好像有些变化,所以要先在帘幕之间“穿”来“度”去,仔细看一看似曾相识的环境。燕子毕竟恋旧巢,于是“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因“欲住”而“试入”,犹豫未决,所以还把“雕梁藻井”仔细相视一番,又“软语商量不定”。小小情事,写得细腻而曲折,像一对小两口居度日,颇有情趣。其妙处在于这四个虚字一层又一层地把双燕的心理感情变化栩栩如生地传达出来。

“软语商量不定”,形容燕语呢喃,传神入妙。“商量不定”,写出了双燕你一句、我一句,亲昵商量的情状。“软语”,其声音之轻细柔和、温情脉脉形象生动,把双燕描绘得就像一对充满柔情密意的情侣。人们常用燕子双栖,比喻夫妻,这种描写是很切合燕侣的特点的。或正是从词的妙写中得到的启发。果然,“商量”的结果,这对燕侣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了。于是,它们“飘然快拂花销,翠尾分开红影”,在美好的春光中开始了繁忙紧张快活的新生活。

“芳径,芹泥雨润”,紫燕常用芹泥来筑巢,正因为这里风调雨顺,芹泥也特别润湿,真是安立业的好地方啊,燕子得其所哉,双双从天空中直冲下来,贴近地面飞着,你追我赶,好像比赛着谁飞得更轻盈漂亮。广阔丰饶的北方又远不止芹泥好,这里花啊柳啊,样样都好,风景是观不完的。燕子陶醉了,到处飞游观光,一直玩到天黑了才飞回来。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春光多美,而它们的生活又多么快乐、自由、美满。傍晚归来,双栖双息,其乐无穷。可是,这一高兴啊,“便忘了、天涯芳信”。在双燕回归前,一位天涯游子曾托它俩给人捎一封书信回来,它们全给忘记了!这天外飞来的一笔,出人意料。随着这一转折,便出现了红楼思妇倚栏眺望的画面:“愁损翠黛双蛾,**画栏独凭”。由于双燕的玩忽害得受书人愁损盼望。

这结尾两句,似乎离开了通篇所咏的燕子,转而去写红楼思妇了。看似离题,其实不然,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试想词人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描写燕子徘徊旧巢,欲住还休。对燕子来说,是有感于“去尘冷”的新变化,实际上这是暗示人去境清,深闺寂寥的人事变化,只是一直没有道破。到了最后,将意思推开一层,融入闺情更有馀韵。

原来词人描写这双双燕,是意在言先地放在红楼清冷、思妇伤春的环境中来写的,他是用双双燕子形影不离的美满生活,暗暗与思妇“画栏独凭”的寂寞生活相对照;接着他又极写双双燕子尽情游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暗暗与思妇“愁损翠黛双蛾”的命运相对照。显然,作者对燕子那种自由、愉快、美满的生活的描写,是隐含着某种人生的感慨与寄托的。这种写法,打破宋词题材结构以写人为主体的常规,而以写燕为主,写人为宾;写红楼思妇的愁苦,只是为了反衬双燕的美满生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读者自会从燕的幸福想到人的悲剧,不过作者有意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罢了。这种写法,因多一层曲折而饶有韵味,因而能更含蓄更深沉地反映人生,煞是别出心裁。但写燕子与人的对照互喻又粘连相接,不即不离,确是咏燕词的绝境。

作为一首咏物词,《双双燕》获得了前人很高的评价。这首词成功地刻画了燕子双栖双宿恩爱羡人的优美形象,把燕子拟人化的同时,描写它们的动态与神情,又处处力求符合燕子的特征,达到了形神俱似的地步,真的把燕子写活了。例如同是写燕子飞翔,就有几种不同姿态。“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是写燕子在飞中捕捉昆虫、从花木枝头一掠而过的情状。“飘然”,既写出燕子的轻,但又不是在空中漫无目的地悠然飞翔,而是在捕食,所以又说“快拂花销”。正因为燕子飞轻捷,体形又小,飞起来那翠尾像一把张开的剪刀掠过“花梢”,就好似“分开红影”了。“爱贴地争飞”,是燕子又一种特有的飞翔姿态,天阴欲雨时,燕子飞得很低。由此可见词人对燕子观察异常细腻,用词非常精刻。词中写燕子衔泥筑巢的习性,写软语呢喃的声音,也无一不肖。“帘幕”、“雕梁藻井”、“芳径”、“芹泥雨润”等等,也都是词中常见的描写燕子的常典。“差池欲住”,“差池”二字本出《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芹泥雨润”,“芹泥”出杜甫《徐步》:“芹泥随燕嘴”。“便忘了天涯芳信”则是化用南朝梁代江淹《杂体·拟李都尉从军》“而我在万里,结发不相见;袖中有短愿寄双飞燕”意,反从双燕忘了寄书一面来写。

这首词刻划双燕,有环奇警迈之长,不愧为咏物词之上品。至于求更深的托喻,则是没有的,有的论者认为,“红楼归晚”四句,有弦外之音隐喻韩侂胄之事,虽可备一说,但总不免穿凿太深,反而损害了这首词深广细致的韵致。

点击查看更多少年行·汉家君臣欢宴终古诗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58697.html

热门阅读

  1. 同学聚会打油诗6首
  2. 《字典大楼》的教学设计模板
  3. 庆祝五一暨职工文艺演出的演讲稿1000字
  4. 《一面五星红旗》优秀教学设计
  5. 201年新春祝长辈恭喜发财的句子
  6. 桃花红经典美文
  7. 课文《旅鼠之谜》优秀教案设计
  8. 题西林壁读后感
  9. 《人品是最高的学历》读后感
  10. 三年级描写秋天的诗句
  11. 2016猴年元旦贺卡祝福语
  12. 春节喜庆祝福句子
  13. 学校暑假放假通知
  14. 骨干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15. 产教融合下高职高专酒店管理的跟岗实习论文
  16. 一个秘密小花园日记
  17. 推荐的造句
  18. 201徐志摩爱情诗
  19. 课文《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教案范文
  20. 中学生青春励志诗歌朗诵稿2016
  21. 余秋雨及其散文评价
  22. 只是想起了一些岁月而已经典散文
  23. 描写秋天美景的古诗句
  24. 才女李清照的爱情故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5. 姐姐真好作文400字
  26. 惆怅的诗句
  27.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或寓言故事
  28. 女朋友生日祝福语精选
  29. 叶静的名言
  30. 禹凿龙门文言文神话故事附译文
  31. 关于学生竞选班长发言稿
  32. 小小的产床诗歌欣赏
  33. 201春节客户祝福语
  34. 春节对联言
  35. 中考亲情类的记叙文
  36. 试析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37. 人生需要信念随笔
  38. 紊乱的造句
  39. 花的雨爱情诗歌
  40. 描写梅花的诗句古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