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大楼》的教学设计模板

发布时间: 2025-07-16 12:07:24

《字典大楼》的教学设计模板

1、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掌握典、楼、造的写法。

2、学会的方法。

3、知道字典的重要。

4、养成不认识的字就的好习惯。

懂得的好处

让学生懂得是一种好习惯,应该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本字典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上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会想到去找谁?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字典。它可以让你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二、认识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小组讨论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评价。

三、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说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说说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个字。

3、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4、开展组词比赛活动,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diǎn lǒu jiào kē pín zào xuè shí

典 楼 教 科 品 造 血 识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2、个别读。

3、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二、理解内容

1、让学生说说字典大楼每小节讲了什么。

2、教师小结的好处:第二段写字典可以帮助我们认字。第三段写字典可以帮助我们写不会写的字,这两段同时说明,字典可以告诉我们许多知识。

三、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帮助指导完成。

四、扩展活动

用你的经验说说经常有什么好处?

可以帮助我们写不会写的字

可以帮我们认字,帮我们理解字义

拓展阅读

1、别董

习目标

1.会“曛”这个生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习古诗词的方法,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习一首送别诗。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1.别。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

2.介绍高适和董。)

2.董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请同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生,把诗读通读顺。

1.预习时家读过了,

2.谁来读,其他同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注意“曛”这个生,指出形声。“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齐读“曛”)谁再来读。

4.一起来读读这首诗。(齐读)

5.我们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等等)

6.现在请同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生自

7.(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只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指出温故知新。“莫”的意思。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这里指谁?董。)

8.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试着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概意思?前两句和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其它同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诗句时,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节奏。(生朗读)

10.给点评,再提名读,指挥节奏。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过渡:古诗词具有音律美,图画美,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的悠扬,而更在于以声传情。听老师读读。(师配乐朗读全诗))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1.怎样才能读出感情?

(生谈)。最重要的是品诗、赏诗,走入诗境,才能读出诗情。同们再来读题。

2.别董,别时的景是怎样的?

(生答)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请同们用笔画出来(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书:景)

4.“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谈:凄凉、寒冷、空旷)这就是景语,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5.自由读。

6.提名赛读。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3名生)

7.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8.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谈)

(预,作以下回应:)

──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9.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师指课题:此景,别董,这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诗中哪个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圈出来。

10.(书:愁)。“愁”。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请同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11.你怎样理解“前路”?(结合理解“知己”)

12.此刻我再来看这个“曛”,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指景吗?这“曛”不仅写出了天色昏黄,也写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却写下的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书:莫愁)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弹胡笳声》。听。这就是董当年善弹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此刻,你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说几句话。

4.(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引导并让生读相关诗句。)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所以,诗人*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

所以,诗人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诗人这样鼓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所以,诗人这样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随机采访)你就是董,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生体会诗人的积极情感。)

生:充满了自信。

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6.再来读题,别董,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书: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白日曛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晴朗和阳光。)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全班练读)

2.指名个别读。点评:这景悲壮但不凄惨。谁再来读?提名读。(我又看到了一个小高适,乐观,豪放)(自由读。)再提名读。

3.荒凉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美动人,读出你的真情,读出你的豪放。(生齐读)

4.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怀着对诗人的敬仰记下这首诗,自己练习背一背。(指2-3人背。)

6.同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让我们再次和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诗。

四、总结全诗,活用诗句

1.同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情,“人间最美是真情”。

们,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别。在分别之时,你会对你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呢?可以用上过的诗句,最好是自己创作的诗句。给家1分钟时间思考。(莫愁今日分别离,他日相逢是知己

2.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但今天的课堂也许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吊灯和鲨鱼》

一.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2.会本课七个生,只识不写。理解由生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规律往往隐藏在重复现象之中。

二.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规律往往隐藏在重复现象之中。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并利用这种规律。

三.时间:一课时。

四.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读题。

2.质疑:吊灯和鲨鱼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自课文。

1.出示自要求:

(1)读通课文,把生音读正确。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两个什么故事?分别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这两个故事。

2.生自,老师检查自效果。

(三)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后,完成练习:因为伽利略(),回到家里,他(),从而,他发现了(),所以,几十年后,荷兰的一位物理家()。

2.出示句子,比较:发现与发明的区别

(1)伽利略发现了摆动的等时性原理。

(2)荷兰物理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摆钟。

3.生自己做实验,体会摆动的等时性原理。

(四)习第三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海上救生圈与救生衣都要涂上橙黄色?

2.生讨论交流。

(五)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2.在生活中,你注意过这些现象吗?

(六).总结全文。

3、《美丽的集邮册》

材简析:

《美丽的集邮册》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描述了邮票世界里伟祖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的历史文化,抒发了对伟祖国的赞美之情。

全诗共四小节。第一小节写了集邮册的主题、首页、内容。最后一句“记录着历史上那个神圣的时刻。”表达了作者无比自豪之情。

第二、三小节作者分别从两个角度描述了祖国伟美丽。第二小节描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有俊美的名山川,有迷人的建筑群,有绮丽的自然风光,也有神奇的古柏。这些都是有代表性的祖国名胜,建筑古迹,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第三小节叙述了历史长河积淀了无穷的智慧。从生动的画像砖到精美的青铜器;从敦煌壁画到石桥古塔;从秦始皇兵马俑到唐三彩。这是每一个时代的代表。也无疑是我们的祖先劳动的硕果,历史的每一个时期,我们的祖先都给我们留下了智慧的结晶,看了这些邮票,读着这些句子,民族的自豪感不禁会油然而生。二、三自然段结尾的省略号引人深思,引导我们去思考、去寻找,祖国壮丽的山河,博的历史文化。从而进一步激发读者的爱国之情。从中也了解到邮票所包含的丰富的内容,传递的丰富的情感。

第四小节呼应开头,以豪迈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内心强烈的爱国之情。

本文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等特点。尤其是第二、三小节中有些句子对仗工整。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适合朗读。第二、三、四小节的开头反复咏叹,一句比一句强烈,*力强。

情分析:

1、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四年级的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祖国的河山、历史的硕果,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师要循循善诱,让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2、在习本课之前已具备的习能力: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方法;有独立习的习惯如:能划下读懂的词句,能简单地写自己的体会。有的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1、通过习会认10个生,会写12个生

2、根据本课的特点找出一一对应的句子,感悟诗歌之美。

3、引导生结合课文插图,进行胆想象。

4、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5、通过习与作者情感发生共鸣,激发生的爱国之情。

6、课外引导生收集有关资料,培养生的自能力。

重点:诗票对照,激励胆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生查阅课文中描述的历史人文资料,培养生的自能力,激发生的爱国情怀。

一、激*趣,导入新课。

邮票,对部分生来说是陌生的事物。课前,我指导生阅读《开卷有益》中的《邮票是怎样诞生的》,然后让生收集邮票。使生对邮票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景物、古迹,课前引导生查阅有关资料。

在导入环节,我让生展示自己收集的邮票。激发生的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在这个环节,重点指导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由“我”搜集的邮票美在哪里?这个问题使生了解课文内容。

三、潜心品文,读美诗歌。

在这个环节中,师重点指导第二、三小节,引导生读文章想画面、诗票对照、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激发其爱国之情。在生理解了内容体会其情感后,重点指导朗读。因为诗歌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对仗工整等特点,因此时要培养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赏析能力。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本课的习中,引导生找出对仗工整的句子,要着力创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读,如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让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本环节引导生.总结全文,升华情感。二、三小节对于祖国山河、历史长河的描述并未说尽,可以让生继续收集有关资料。说说我们的祖国。也可以收集自己感兴趣的邮票,结合处显身手和笔下生花完成第二课时的

点击查看更多《字典大楼》的教学设计模板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29190.html

热门阅读

  1. 关于2016年小年祝福语
  2.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读后感
  3. 中秋送客户的祝福语短信
  4.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范文550字
  5. 2018《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6. 《詹天佑》读后感范文00字
  7. 给予与赞许的寓言故事
  8. 网络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9. 机械厂实习生实习报告范文1500字
  10. 春天的古诗及诗意
  11. 以心对心的说说摘抄
  12. 描写春雨优美诗句
  13. 精选小孩子满月祝福语
  14. 关于幼儿园校本研修总结
  15. 201高中毕业暖心的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