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王昌龄隐居古诗韵译与评析

发布时间: 2025-08-18 09:31:30

宿王昌龄隐居古诗韵译与评析

作者: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唐诗三百首之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解】: 1、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2、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3、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4、群:与……为伍。

清溪之水深不可测, 隐居之处只有孤云,古诗大全《唐诗三百首之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松林中间明月微露, 洒下清辉似为郎君。

茅亭花影睡意正浓, 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我也想要谢绝世俗, 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评析】: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别有洞 天。中间四句写夜宿此地之后,顿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归志,决心跃然。

全诗善于在平易的写景中,蕴含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 显豁,发人联想。“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可见炼字功深,又可作对仗效法。

拓展阅读

1、忆江南 白忆江南白解释及赏

【原文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1.谙:熟悉。

2.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人深情的赞叹。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2、草白重点字词翻

这是唐里也许可以永远流传作品,在今天它大概比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人们所熟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草白,欢迎借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解

1、离离:历历,分明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草。

3、萋萋:茂盛样子。

原上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第一句“离离原上草”中“离离”是指风吹茂盛草摇动样子,“又送孙去”中“孙”泛指即将远行友人。《楚辞招士》有“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江淹《别赋》中也有“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应该说“原草送别”虽是考试时出题,但出得也是很好,送别是算得上中一个大类,并且“草”在代写送别歌中差不多一直是很常见,所以题也可以说是一点都不偏。但即便如此,十六岁白易能够在应考时写出这样一首能置于往今来最优秀送别之列而毫不逊色作品,除了说年少白易富于人天才外,只怕也找不到什么更好解释了。

一开始就是一幅优美如画风景,原之上,已长得很是繁茂春草在阳光里轻风中不时摇动轻舞,而送别将要远行友人人凝望着这风中生机勃勃春草,想到它们生命虽然有限,却也这般强韧旺盛,心中先是升起些感慨,然后这感慨渐渐扩大开来,终于成为美好赞颂。这是对于原上春草,又何尝不是对于生命本身;也许在人心中,它们已成为生命象征。它们坚定从容乐观自信青春洋溢,把它们仿佛无穷无尽生命力向四下扩展开来,荒城、道,,原每一处都被它们染上青春热情、生命芳馨,连这友人即将远行分别时刻,在这仿佛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地洋溢开来生命强韧、繁盛、美好和明朗里,也染上了一种明朗色调。分别虽然还是让人们、甚至是那原春草都心中充满了离别之情,惆怅不舍,也不免别离痛苦,但这离别之情却已是多少变为明朗,带着些从容自信乐观豪迈。

有人解释此说,当这样良辰美景之时,却不得不分别,也就让人感到分外惆怅和怅恨,这样解释大概也是说得通。

别尔嘉耶夫说,对时间和空间中一切离别忧郁其实都是对死亡忧郁。意识到离别和死亡是很接近事情,今中外著作里也很多。李商《离亭赋得折杨柳》有“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应该多少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而折柳赠别这一风俗本身,也颇耐人寻味。作为送别一个象征性仪式,折去柳树一根枝条岂非正意味着,每次离别都正是生命一次损耗,都必然有一些生命随之逝去。如果白易也有这些相同或接近感悟,那么他笔下极力抒写原春草那种超越生死荣枯生命力旺盛和生命明朗,也就等于在努力使生命心灵能够超越那带着生命损耗性质离别带来怅恨痛苦。就此点而言,欧阳修那首著名《玉楼春》词实可比较而观。

3、《山秋暝》

【www.llysc.cn--教案】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孙自可留。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孙自可以久留。

注释

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的人。留:。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士》:“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这首为山水名篇,于情画意之中寄托着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意。

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士》说:“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了。

这首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4、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

这是北宋婉约派词人、著名文学家、*家晏殊所创作的一首词,整首词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离愁感叹,充满了悲凉的感情色彩。

原文:

踏莎行·细草愁烟

晏殊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消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扬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踏莎行·细草愁烟字词解释:

⑴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

⑵缓:缓带,代一种衣服。

⑶蕙:香草。

⑶炷:燃烧。

⑹解:同“懈”,松弛,懈怠。

纤细的小草在风中飘动好像一缕缕轻烟惹人发愁,独自开放的花朵害怕露珠的打扰,倚在栏杆上总会想起一些让人难忘的往事。太阳高高的照在院子里,院子却静静地没有一个人住,只看到时不时的有一些海燕双双飞来飞去。轻轻缓一下罗衣上的锦带,香气还残留在用蕙点燃的火炷上,那条路是不是跟天一样的长。垂下的杨柳只能够惹得住春风眷顾罢了,什么时候才能留得下一些行人在这里稍停片刻呢!

试题:

1、“细草愁烟,幽花怯露”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

2、请简要分这首词主要动用的手法。

1.

①最生动传神的字是“愁”和“怯”。(1分)

②用“愁”来表达草在烟霭中的感受,那细草在烟霭之中仿佛是一种忧愁的神态,用“怯”来描写花在晨露中的感受,那幽花在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2分)

③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面上说的是草和花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草花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愁”“怯”表现出作者非常细腻的情思。(2分)

2.借景抒情。(1分)上阕写室外之景,草愁花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海燕双飞去”暗示了思念游子的情绪。下阕写室内之景,香蕙残败,衣带渐宽,暗示身体消瘦,进一步渲染离愁。结尾借埋怨垂杨点明思念游子。(3分)通过写景抒发了主人公因离别、思念而凄凉悲伤的情怀。(2分)(如答拟人手法,并能结合句分亦可)

踏莎行·细草愁烟创作背景:

这首见于晏殊《全宋词》,北宋时期,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形成一种广兴文学的浪潮,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晏殊临春之季不禁有感而发,以物抒情,感叹时光的流逝。

此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抒发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

起笔“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写的是:小草上的烟霭迷蒙,花蕊上的露珠微颤。这两句表面看来都是写外的景象,但内含的却是极锐敏的感受。“愁”字和“怯”二字,表现了作者极细腻的情思,且细密的对偶形式完美地结合为一体。那细草烟霭之中仿佛是一种忧愁的神态,那幽花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用“愁”来表达烟霭中的感受,用“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表面上说的是花和草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草花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

“凭栏总是销魂处”,收束前两个四字短句,“细草愁烟,幽花怯露”正是愁人靠栏干上所见到的景物。词人只因草上的丝丝烟霭,花上的点点露珠,就“消魂”,足见他情意之幽微深婉。“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为上片结拍。前面由写景转而写人,这两句则是以环境的衬托,进一步写人。“静无人”是别无他人,唯有一个凭栏消魂的词人。“日高深院”之静,衬托着人的寂寥。“海燕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时时海燕双飞去”意为:海燕是双双飞去了,却给孤独的人留下了一缕绵绵无尽的情思。

过片“带缓罗衣,香残蕙炷”,由上片的室外转向室内,仍写人。这里的“带缓罗衣”,以衣服宽大写人的消瘦,暗示着离别之苦。“香残蕙炷”之“蕙”是蕙香,一种以蕙草为香料制成的熏香,代女子室内常用。“残”即一段段烧残。“香残蕙炷”写室内点的蕙香,一段段烧成残灰,又暗示着室内之人心绪的黯淡。以香炉里烧成一段一段的篆字形熏香的残灰,比拟自己内心千回百转的愁肠已然断尽,比拟自己情绪的冷落哀伤,也是词中常用的意象。但作者这里只是客观地写出“带缓罗衣,香残蕙炷”,更见其含蓄。唯其不直说出来,才不会受个别情事的局限,才能给人无限深远的想象联想。

接着“天长不禁迢迢路”一句为上二句作结,两个对偶的双式短句紧接一个长句,严密而完整。“不禁”是不能阻拦。“天长”“迢迢路”,结合得很好,天长路远,这是无论如何也难以阻拦的。“不禁”二字,传达出一种凡事都无法挽回的哀伤,紧接“带缓罗衣”的思念“香残蕙炷”的销磨之后,更增加了对于已失落者的无可奈何。结句“垂杨只能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以感叹的口吻出之:杨柳柔条随风摆动,婀娜多姿,这多情、缠绵的垂柳,不过是那里牵惹春风罢了,它哪一根柔条能把那要走的人留住?哪一根柔条又能把那消逝的美好往事挽回?这两句中寄托有极深远的一片怀思怅惘之情,象征着对整个人生的的深刻感悟。

个人资料: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5、临*仙的全词翻

“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出自《临*仙·千里潇湘挼蓝浦》,北宋秦观词作。

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②浦,兰桡③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④瑟泠泠。新声含尽今情。曲终人不见,*上数峰青。

【注】①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时作。②一蓝:形容*水的清澈。③兰桡:兰舟。④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

千里潇湘之上,渡口水*青青,屈原的兰舟曾驶过。明月高挂中天,清风渐渐停息,玉露清莹,微波不兴,漫天星斗映寒水。

独倚高高桅杆,心中无限忧思,远远传来凄清的瑟声,低低诉说着千幽情。一曲终罢人不见,*上青峰孤耸。

《临*仙·千里潇湘挼蓝浦》,北宋秦观词作。这首词约写于宋哲宗绍圣三年,作者贬官郴州时,回忆昔日曾经潇湘的感受。词人从驻舟湘水之浦生发想像,把自己遭贬的愁苦屈原、湘灵的不幸遭遇联系起来,感情凄苦而不卑弱。在艺术上写景如画,很好地传达了湘*之上的夜*,那寂寥幽清的场景如在目前,搬用前人成句也宛如自创。全词清空**雅,意境幽深,充满感伤的情调,渗透着楚辞的情,在秦观词中别具一格。

此词乃绍圣三年(1096)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时作。“千里潇湘”,是词人的泊舟之处,也是昔日屈原等迁客**人乘舟经行的地方。词人因被贬郴州而夜泊湘*,当年屈原、贾谊等人因怀才不遇而行吟*畔,境遇何等相似。现实的、地理的长河,历史的、时间的长河通过“千里潇湘”交汇,词人的命运,也通过“千里潇湘”代迁客们的命运紧紧相连,引发了作者的深沉感慨。

起两句总叙,写词人泊舟之处,用的是倒装手法。《楚辞·湘君》中有:“桂櫂兮兰枻”、“荪桡兮兰旌”句,即用桂木做的櫂,用兰木做的枻;或用荪草饰的桡,用兰草饰的旌旗,都是形容湘君所乘船的装饰。这里用“兰桡”代指木兰舟,暗指这一带正是当年**人屈原的兰舟所经过的地方。这两句是写他从处州贬来郴州时,曾乘船经过清澈如蓝的千里湘*,犹如在步当年**人屈原的足迹,在千里潇湘水上走着迁谪的苦难历程。词人和**人,通过“千里潇湘”这一今长流的中介,白然联系起来。从一开始,词中就引入了楚**的意境*调。

接着三句写泊舟湘*夜景。写这时月升中天,风停息下来,因为夜深,看两岸花草上露水开始凝结,在月光照*下晶莹透亮。整个潇湘水面是平静的,没有风也没有浪,满天星斗正浸泡在*水里,星星冷得似乎在发抖,写出了深夜的寒意。这是移情写法,把人的冷意由“一天星”表现出来。

词的下片写情。开始两句写词人泊舟湘*浦,独自靠在高高的樯杆上,静静地倾听远方传来的湘妃清冷的瑟声。“妃”,指湘妃。传说潇湘一带,是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哭舜南巡不返,泪洒湘竹,投湘水而死的地方。又传二妃善于鼓瑟,《楚辞·远游》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特定的时地,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从而写出了这潇湘之夜似幻似真的泠泠瑟声,曲折地透露出寂寞凄冷的心境。

接着第三句,进一步描写对瑟声的感受,湘妃的瑟声是清凉哀怨的,抒发了她们对舜帝思念的深情,这是今有情人共同的心声,不仅是湘妃的,也包含了词人的幽怨。词的歇拍两句,写听完曲子,抬头寻找湘妃,她已悄然不见踪影了,只有*岸无数座青青山峰巍然耸立,更进一步写出词人的怅惘之情和刚毅不屈的*格。[5]结尾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但却用得自然妥帖,仿佛是词人自己的创作。它写出了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格。

这首词和作者以感伤为基调的其他词篇有所不同,尽管偏于幽冷,却没有显得气格羸弱。全篇渗透楚**的情,这在秦词中也是特例。

点击查看更多宿王昌龄隐居古诗韵译与评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56205.html

热门阅读

  1. 《敬畏生命》的教案设计
  2. 道德讲堂心得体会
  3.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反思范文
  4. 201小学生过新年作文200字
  5. 最大的书精品教学设计范文
  6. 2016班主任老师写给即将毕业的学生祝福语
  7. 公司三八妇女节给女员工的祝福语
  8. 元宵节诗词精选
  9. 快乐的小猪噜噜的幼儿故事
  10.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赏析
  11. 小学四年级作文扫墓
  12. 浪漫唯美的爱情诗句
  13. 201年搞笑的中秋节祝福语大全
  14. 关于过年的对联
  15. 201新年给客户的祝福语精选
  16. 安徒生童话“小精灵和太太”故事内容讲解
  17. 八一建军节手机短信祝福语2016
  18. 《沉香救母一》教案范文
  19. 有关感悟人生的说说
  20. 闺蜜生日贴心祝福语
  21. 走进网络活动教案范文
  22.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范文
  23. 在参加同课异构教师交流会上的发言稿
  24. 201春节搞笑祝福语精选
  25. 2016年最新重阳节祝福语
  26. 2016关于元宵节祝福短信
  27. 201年大年三十除夕微信祝贺词
  28. 木兰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29. 《诗经:竹竿》
  30. 公司与员工合同模板
  31. 数学的海洋手抄报
  32. 201年春节祝身体健康的祝福语
  33. 有关风景优美句子
  34. 班主任创新工作总结范文
  35. 简单与深邃美文摘抄
  36.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37. 用气壮山河怎么造句
  38. 包清工合同范本怎么写
  39. 2015羊年公司新年贺词
  40. 有关于妇女节的作文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