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菜和卷心菜》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8-02 17:53:08

《花菜和卷心菜》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花菜和卷心菜的特征,知道它们的食用方法。

2、培养幼儿爱吃蔬菜的习惯。

【活动准备】

花菜、卷心菜若干,菜刀一把,熟制花菜和卷心菜若干,调羹。

【活动流程】

一、导语:

小朋友,我们昨天参观了农贸市场,我们都看见了什么啊?(幼儿发言)小朋友真棒,记得这么多东西,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好不好?

出示盒子。

这个盒子里面是什么?(幼儿发言)

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将事先准备的花菜从盒子了拿出来)可以睁开眼睛了。这是什么?(花菜和卷心菜)

1、这是什么?(花菜)

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花菜,请小朋友看看它的叶子:

1、花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椭圆形的)

2、叶子边上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有点粗糙)

3、叶子上这条白的是什么?(叶埂、叶柄)

4、叶子的埂子是什么样的?(长长的)

教师总结叶子的样子:花菜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上尖尖的,叶柄长长的。(幼儿跟念)

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叶子剥下来

5、我们现在把叶子拨掉还剩下了什么?(花菜)

6、花菜是什么样子的?(像一朵花)

7、什么颜色的?(乳白色的)

我们把花菜掰开看看是什么?(许许多多的小花球)

教师总结:花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是有许许多多的小花球组成的。

1、卷心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椭圆形的)

2、什么颜色的?(绿色)

3、叶埂身什么样子的?(很短)

用刀将卷心菜切开,让幼儿观察里面的颜色。

教师用手剥菜叶让幼儿观察

4、它是由许多什么组成的?(叶子)

教师总结:卷心菜的叶子是椭圆形的,绿色的,是由许许多多的叶子组成的,因为它的叶子是一层一层包起来的,所以也叫‘包心菜’。

C、比较花菜和卷心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我们认识了花菜和卷心菜那么请聪明的小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有不同?(幼儿发言)

三、了解花菜和卷心菜的实用方法

1、小朋友都吃过花菜和卷心菜吗?(吃过)

2、那么花菜和卷心菜要怎么吃呢?(炒熟了吃)

3、有谁还记得是什么味道?

好,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品尝花菜和卷心菜,一会告诉老师是什么味道的?

(品尝后幼儿发言)

小朋友知道花菜和卷心菜是谁中出来的吗?(农民伯伯)

小结:花菜和卷心菜都是蔬菜,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花菜和卷心菜都要熟吃。它们的味道鲜,营养好小朋友吃了,身体会长的更好的。

四、结束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这些花菜和卷心菜整理好,好不好?

拓展阅读

1、幼儿园大班艺术: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手段表现散文内容,进一步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萌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实物,音乐两段(如诗般宁静、金蛇狂舞)

2.幼儿学会朗诵散文《

3. 相关表演的散文录音、道具(、阳光、小朋友、小蜜蜂)

4. 幻灯片:大片园,走近的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交流。

——师:春天悄悄来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园里走走。呀,漫山遍野的真美啊,看上去像什么?(幻灯1)走近看,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是怎么样的?(幻灯2)

——师:前几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的散文,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见过油,它金*颜色,大片大片的生长状态对幼儿的刺激最大,他们深深地被美丽的所吸引,因此用直观的图片导入,使幼儿产生直接的视觉冲击,并调动了他们的已有经验,会大大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复习朗诵散文,进一步理解散文的内容

(1)师生共同朗诵

师:在阳光下的是什么样的?散文里是怎么说的?(重点理解比喻的表现手法)大家看了都会怎么说?谁飞到丛里?它来干什么?

【由于在第一时中幼儿已经学会了念散文,因此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有难度,老师则在这个环节上用的时间过多,多请了几个小朋友来回答】

师:散文里是怎么写美的?你觉得哪几句话最美?

【这个问题能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散文,让他们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并用语言大胆表达出来,有的幼儿喜欢“像一盏盏点亮的灯”,她说:“因为是金黄金*,读到这里,好像眼前就出现了很多亮亮的灯”。有的喜欢“变成金色的小蜜蜂”那一句,因为一切都变成金黄色的特别美......这个问题应该多请几个幼儿回答,给他们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也是为下面用不同方式表现散文做好铺垫。】

3.分组尝试用配乐朗诵、绘画、表演的形式表现散文的优美意境,萌发他们热爱春天的情感

师:你想在园里做什么?今天在园里谢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三种游戏。

第一种是请你在两段不同的音乐中选择一段作为朗诵散文的'背景音乐。然后试着用你最美的声音来朗诵散文。

第二种游戏是写生,这里有三种材料,一是请你在白纸上用记号笔进行的线描画,二是用蜡笔在沙皮纸上进行写生,三是用点彩的方法来画

第三种游戏是散文表演,这里有各种胸饰,还有散文录音。在表演前要先干什么?(分角色——这些胸饰到底谁来挂哪个呢?)然后根据散文内容创编动作。有不清楚的地方吗?

师:现在去选择你喜欢的游戏吧

【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权,并以“你想在园里做什么?”来引出老师准备的三个游戏,感受在园里玩耍的整个氛围。】

(1)引导幼儿散文与音乐匹配

——幼儿倾听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

——师:这段散文应该配哪段音乐比较合适?为什么?

——幼儿尝试跟选择好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

【大部分幼儿都不愿选择这个游戏,可能由于这个游戏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新意挑战,而且其他两个游戏都有游戏用品,而这里就没有,吸引不住幼儿。也可给他们增加一个专门的标记,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而且完成这个内容所需的时间相对没有其他两个内容长,在组织过程中,很多幼儿都显得比较无聊。选择合适的音乐对他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等配着音乐朗诵完一遍后,大部分幼儿就不愿再念了。】

(2)引导幼儿用多种绘画方式表现

——线描画笔写生

——沙皮纸绘画

——点彩的方法来画

【这里老师没有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的生长姿态,包括一簇是有高有低,有大有小的,因此有些幼儿在作画时就容易出现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发现线描画的效果没有另外两种形式好,不能较好地变现的美。而且部分孩子对点彩的方法掌握得不是很好,参杂了很多直接涂色的方法。】

(3)分配角色表演散文诗

——如果请你来表演散文,想一想可以怎样表演。(先分配角色,在创设的情境处按照散文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加以表现。

【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这是三个游戏形式中最难的一个,对幼儿的表演技能,商量合作的要求都比较高,由于幼儿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因此老师指导比例很大,幼儿的自主游戏就显得很少,因此想游戏的欲望也急剧下降】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显得手忙脚乱,三种游戏来不及指导,顾了这边顾不了那边,整个场面有点混乱,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降低了,整个园的氛围也没有很好地烘托出来】

4.集中展现

师:美丽的园里,还有这么多美丽的画,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由于操作时的整个氛围被破坏了,因此即使这里再进行情境的创设也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评析的部分不需要讲太多,只要抓住重点的几个方面,如点彩的间距,画面的布局等,重点还是在鼓励他们来大胆地发现】

师:除了画展,园里还有散文朗诵呢,请这两组的小朋友上前表现一下吧。你们选了第几段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下,为什么选这段?

师:在园里听着这么美的散文,让人感觉好舒服,要是还有精彩的表演就更棒了,你们想来试试吗?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角色,在集体表演。他们演得好吗?好在哪里?

【在集中展现这个部分可以赋予幼儿具体的角色,比如小画家,小演员等,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5.结束

师:园里这么美,过几天,我们也可以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做客,好吗?

组织实施下来,这样多形式的集体艺术活动老师很难调控。可以调整为两个表现形式,把配乐放在集体朗诵第一遍之后,大家共同解决,然后再集体配乐朗诵。在第三环节中,把朗诵与表演结合起来。这样就分为表演绘画两个形式,并把绘画中的线描画部分去掉,更集中很有效地表现

2、人版《桃木》范文

材分析】

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于是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学目标】

1、以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2、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3、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理念】

本课学最重要的责任在于以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学过程】

一、初读探疑,导入新课

师: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1:桃木是一种树吗?如果是一种树,它有什么特点,生长在什么地方?

生2:《白杨》也是以树木的名称为课题,作者借物喻人,《桃木》这篇文章也是借物喻人吗?

生3:作者写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

师:这些疑问怎么解决?老师现在就告诉你?

生:不,我们自己读书解决。

师:好,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馍头没有味道,我非常赞赏你们的这种精神,学习*自己而不是*老师。下面请同学们读书,老师相信,一读课文,这些疑问就会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引发学生的好奇,激起学生的阅读向。

二、再读质疑,读中感知

师:读了课文之后,刚才提出的疑问有了答了吗?

生1:现在我知道了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笔直。

生2:同《白杨》一样,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生3:作者借种树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非常好,自己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真能干!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兴致盎然地再读课文。)

师: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1:我问种树人问题的时候,他为什么会笑?

生2:“语重长”是什么意思?

生3:他的一番话,为什么使我非常感动?

生4:最后种树的人为什么不再来了,而且桃木也不枯萎了。

生5:“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意思读不懂。

生6:为什么说种树是百年基业?

师:很好,你们提的问题很有分量,说明你们很会动脑筋,很善于读书。一开始提的问题能自己解决,这几个问题自己还能解决吗?

生:能!(信十足)

师:好,下面就请你们继续读书,老师提醒大家注意文章前后的联系。

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三、三读解疑,适度存疑

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几个?

生1:“我”一连问了他四个问题,种树人发现我对他的作法感到非常奇怪,甚至多少有点责备的意思,他的笑是宽厚的笑。

生2:他笑我不知道他的用意。

生3:他笑我不懂怎样种树。

生4:他笑我只看到几棵树苗枯萎,不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长成百年的大树。

师:理解得好。练习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种树人当时的情。

(生练习读。)

师:“语重长”的意思明白了吗?

生:我查了字典,字典上解释的是: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种树人的“语重长”呢?

(师指名读,师范读之后让学生再练习读,读出“语重长”的含义。)

生:我明白了他的一番话为什么使我非常感动。

师:请谈谈你的理解。

生:种树人讲的是种树的道理,我很受启发,联想到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

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生1:咱们班的林慧敏就是,她妈妈一个人带她,中午她妈妈有时不能回来给她做午饭,她就自己做饭吃;有时她妈妈上夜班,她就自己睡觉。她真了不起。

生2:她还自己洗衣服。

生3:她不用家长帮助检查作业。

生4:每一学期她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师:让我们为林慧敏同学的独立自主鼓掌。

师:从种树人的话你联想到什么?

生1:要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

生2: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能什么事都依*爸爸妈妈。

生3:自己要主动地学习,不能总是等着老师

生4:要学会自己学习,不需要家长老师的督促,自己能主动地学习。

师:理解得好!老师读了种树人的话也颇受启发,老师需要锻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今天,你们就表现得非常好。建议你们为自己良好的表现而鼓掌。

生: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木也不枯萎了,这是因为桃木自己学会了在土里找水源。

生: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是说要让今天的树苗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师:理解得真好!

生:“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意思还是读不大懂。

师:今天读不懂没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以后你们慢慢会明白的。

设计意图: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等与文字内蕴的东西进行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灵震撼、思想启迪等。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灵深处”跑去。

四、熟读记忆,用中积累

师:种树人的话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是吗?现在我就是本文的作者了,你们就是种树人,我可是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以满意的答复吗?

生:能!

师:回答我的问题可不许看书,老师建议你们再读一读种树人的话,最好能记住。

(生读种树人的话。)

师:不看书能回答我的问题吗?

生(信十足):能!

师走到一位女同学身边,问: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了,后悔吧?

生:不后悔。我之所以不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要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自己会找水源的,才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的,枯萎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师又走到一位男同学身旁: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

生:没问题,你问吧!

师:嗬!口气不小啊!

师:我问你,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么样?

生: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师:噢,我明白了,开始我还以为你很懒呢,原来不是啊!

师:同学们的确掌握得不错。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材。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自立自强、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师: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

(课件出示高大的白杨树)“现在,窗前的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板书设计】

浇水无规律

(树苗)──(人)

会找水源 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种树喻育人)

后反思】

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

学生从文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育,所以联系现实生活来学习语文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学目的。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好生常抢走慢生思维表达的空间。所以本课学中,我特别关注差异,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有意识参与到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去,掌握学习情况,有目的地帮助他们。在汇报交流时,照顾到胆小说话少的同学,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并充分肯定他们。使他们愿意跳一跳摘果子,学习积极性也就随之而兴。

3、《爷爷小树》小学一年级语文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一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读懂每个句子,理解“衣裳”“绿伞”在句子里的意思,理解“爷爷真好,小树真好”在课文里的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并会写两个偏旁:山字头、四点底。

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难点:“衣裳、绿伞”在句子里的意思。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爷爷(yé)小树(shù)(齐读课题)

问:课题中写了谁?写了什么?

过渡:课题中的“爷爷”“小树”一个是人,另一个是树,人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学了课文后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

1、师范读课文,生找出本课中要学的生字(用△)。

2、自己看拼音指读课文,做到看拼音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读不好的句子可多读两遍。

自由读课文──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3、再读课文,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⑵分句学习:

①指名读第一句。

问:爷爷给小树穿上了什么样的衣裳?

追问:为什么说是“衣裳!”稻草衣裳是怎样穿到小树的身上?

师:让我们读一读句子,进一步理解“衣裳”的'含义。

自由练读──指名说──评议

②小树有了稻草衣裳后怎样?

师:我们在读第二句时,要突出“不冷了”。

追问:爷爷好不好呀?为什么?

指名说──评议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爷爷给小树穿上了稻草衣裳,保护了小树。几年后,小树长得怎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⑴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问:这段有几句话?

指名说──评议

⑵分句学习。

①指名读第一句。

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撑”什么意思?

指名说──评议

追问:小树好不好?为什么?

师:我们在读第二自然段时,要突出“热”“绿伞”“不热”。

3、练习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寒冷的冬天,爷爷为了保护小树,让小树茁壮生长,给小树穿上过冬衣裳,免受冻害之苦,爷爷是多么爱护小树呀!夏天来了,小树长满了枝叶,为爷爷张开绿伞,让爷爷在树下乘凉!小树也能为爷爷服务,让爷爷在大热天感到凉爽,小树多好呀!

3、习第三段:

⑴齐读第三段,部:胡几句话?

师:结合课文一、二段理解第三段的意思。

⑵看插图:问:为什么说:爷爷真好!小树真好为人师

(要观察人的神态、动作、想象爷爷会对小树说些什么?)

指名说──评议

五、学习生字的字形

冷:左右结构,左边是“冫”,右边“令”,与“令”的字形、字义比较。

衣:按笔画记字形,共6笔,最后一笔是捺。

裳:上下结构。

热:上下结构,上边是“执”,左右结构。

绿:左右结构。

伞:上下

结构,上边是“人”,下边是“中”,笔顺是“点,撇,横、坚”。

真:共10笔,中间是三横。(红、黄、蓝)

好:左右结构,左边是“女”。

组词:

冷:冷水、寒冷

衣:衣服、上衣

热:热水、热天

绿:绿伞、绿色

伞:打伞、伞把

真:认真

好:好处、好人

六、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填空:

天()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

天()了,小树给爷爷撑开()。

3、从课文中找意思相反的词,写在下面。冷──热

4、照样子组词语

好:

真:

热:

5、读音节写偏旁

xiǎo

tóu

diǎn

6、练习读课文──初背课文

7、指名背课文。

点击查看更多《花菜和卷心菜》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47200.html

热门阅读

  1. 太空生活趣事多二年级上册教案
  2. 学校部门总结范文
  3. 向命运许下承诺的美文摘抄
  4. 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观后感
  5. 我们生活在一起小学品德教案
  6. 男人的眼泪的感人故事
  7. 诗歌《木兰诗》趣话
  8. 窦巩《秋夕》的全诗翻译赏析
  9. 简单数学手抄报大全
  10. 2016年母亲节祝福短信
  11. 阅读生活的现代诗歌
  12. 吃腊八粥纪念岳飞希望和平的故事
  13. 《兜风》优秀教案范文
  14. 2情人节祝福短信201
  15. 关于环保社会实践的报告
  16. 失恋伤感的唯美句子
  17. 庆祝元旦的句子
  18. 李白诗词《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赏析
  19. 形容秋天的诗句大全
  20. 秦观的诗词精选
  21. 微信感情个性签名
  22. 心情随笔150字
  23. 描写爱情的唯美句子
  24. 江村经济读后感范文
  2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26.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案例
  27. 有关浙江大学教授郑强的经典语录
  28. 24节气立夏微信祝福语大全
  29. 苏紫紫的名言
  30. 紫花田心情随笔
  31. 诸葛亮的故事
  32. 201年春晚的作文600字
  33. 孟浩然的代表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
  34. 学校扫墓作文600字
  35. 鹿仙女除恶蟒的故事
  36. 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故事
  37. 《卡通明星总动员》说课稿范文
  38. 用转危为安造句
  39. 西部民族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办学模式的思考论文
  40. 网络公司实习自我鉴定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28 07:38:12
本页面最近被 53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湖北,TA在页面停留了 81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