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22 11:20:28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作为高一年的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掌握了一定量的古典诗词,但大部分的学生对诗歌鉴赏仍有恐惧感,对诗词鉴赏的方法掌握不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并让学生懂得从意境入手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掌握一定的古诗鉴赏方法。

1. 新课标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在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据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并通过巧妙的导入语、语文小活动及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第三条中又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据此采用讨论法和探究法以完成教学任务。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2. 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1.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1.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语

1、期中考作文以“学会放弃”为话题,通过这次作文,我们懂得,取与舍贯穿于人的一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弃,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地与*彻底决裂,选择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的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2、大家喜欢旅游吗?(学生:喜欢)我们一起去新马太(云霄)旅游好吗?(学生:好)新马太不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而是我们云霄乡下的新坡、马铺、太史公墓。为何要向大家推荐新坡、马铺、太史公墓,因为现在最流行的旅游是农家游。今天大诗人陶渊明先生要带着我们去农家游,去游玩他生活过的陶家村,大家想知道陶家村有多美吗?(学生:想)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归园田居》。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

1、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号“五柳先生”。东晋田园诗人,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由于**,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41岁时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地走上了归隐的道路。

2、《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生活的厌恶。

三、诵读课文

(1)范读正音并提示五言诗朗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2)指名学生朗读,并加以评价。

(3)听录音,然后学生自由朗读。

(4)全班分成两组进行朗读比赛。

(5)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四、讨论鉴赏

1、提问:诗中哪些诗句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诗眼或关键语句并分析)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拓展阅读

1、小案例

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物体的长度。

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习数的兴趣,发展生的空间观念。

具准备:新铅笔、米尺、数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创情境

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准备的直尺、三角板、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

2、指导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

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较、选择用哪些测量工具比较合适。(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二、体验探究

1、认识米,、知道1米有多长。

2、让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3、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纳:100厘米=1米 1米=100厘米 1m=100cm

4、让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

三、实践应用

1、1米大约于几枝铅笔的长度?

2、生自主量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师要与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

4、课外小作业:让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生自己操作既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调动生的习积极性,又可以为后面的测量做好铺垫,培养生发散思维。

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动手操作亲自感知,从实践中总结出“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做单位”。

对1米多长的绳子的测量以及1米20厘米的书写既是对用米做单位的再次体验,又为后面的练习做好了铺垫。

生以把米尺为准,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这种徒手做动作既使生感兴趣,乐于参与的活动,又是让生再次体验,从而建立1米有多长的空间观念。

2、小案例

)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生借助观察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多少天,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二)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生数思维的发展。

(三)情感目标:使生充分感受到时间与数的密切关系,使数生活化、生活数化,培养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结合有关时间给生以思想品德育。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相互关系。

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具准备:

年历卡及表格,课件

流程:

、创情境提出问题

1、同们,从年级入到现在,你们在这所校上大约多长时间了?那你们记得大约有多少个月吗?你们知道大约有多少天了吗?

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时间单位年、月、日。现在,老师和同同努力来探究年、月、日的知识。

3、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师板书相关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集中反馈解决问题

)总结年、月、日的有关结论

1、从20xx年到20xx年,在这近三年的小生活中,我们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快乐地成长,都在收获知识。让我们起看看我们走过的那些快乐的日子。愿不愿意把这些快乐的日子数数记录下来呢?请同们拿出20xx—20xx年的年历卡,把这三年1—12月份的天数填在表中,并算出你喜欢的个年份的全年的天数。怎样做既节省时间又高效呢?谁有好主意?

2、两人合作,全班汇报填写情况。

3、仔细观察表,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给同桌同

3、汇报发现,师相机板书。介绍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4、这么多月份,很容易把天数记混,怎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谁有什么好办法?全班交流。

5、练习:儿童节、国庆节所在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二)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1、算20xx---20xx年三年的天数,发现天数不同的原因在2月份。查阅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数填表二。仔细观察表二,从表中记录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给你的小组同听。

2、汇报。

3、根据所知识判断20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出示资料,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解释与应用

1、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xx年19xx年2400年1800年

2、思维训练

小明过了4个生日,他今年可能几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习,你想说点什么?

五、作业布置

解答我们在这所习了多少个月,多少天的问题,并写在数日记中,也可以写他与数有关的事情。

六、板书:年月日

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4、6、9、11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七.附件如下:

:20xx年至20xx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表.

更多的收获。

表二: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表

识,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仔细观察表二,你定可以有新的发现、收获新的知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让全体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观察比较

二、注重习的实效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培养生的发散思维——开放性的练习题

《年月日》反思

两次《年月日》,相同的内容,但不同的生,不同的课堂,效果亦不相同。根据两次课堂情况和生的习状态、习效果,认真反思了自己的中这些方面需要改进:

、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及时调控课堂,突破重点、难点

过程中,根据生情况,及时调控课堂,严格把握好时间,在重点、难点处,要合理安排时间,让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在重点、难点处给予点拨、引导,但师不能引导过多,适可而止。

二、重合作过程也要重合作后的结果

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生自主思考后,合作交流时要让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要参与到合作习中,了解生的交流情况,予以点拨,交流后有所收获,注重交流后得到的结论。

三、给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

在提出问题后,要给生时间思考,不能提出问题后就急于找同回答,这时回答问题的同都是反应较快的同,要注重生的不同差异,面向全体同

四、习题训练量不足

要想使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要加强练习题的训练,不同梯度的练习题,使到的知识得以深化。

3、小案例

为了总结苏版课程标准小材十年实验的经验,交流江苏小课堂*的经验和成果,探索改善方式和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以推动材的进步完善和数课程*特别是课堂研究与*的不断深入,苏版小材编辑部决定举办“苏版小材优秀”评比活动。

应围绕苏版课程标准小材所安排的内容,突出材自身特色,体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善于结合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习材料、创问题情境,合理选择、有效运用不同方式和手段,努力吸引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数思考,感悟数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文稿包括“内容”“材简析”“目标”“重点”“难点”“过程”“资料链接”七个部分。中,“内容”、“目标”、“过程” 部分必不可少。“材简析”可简要分析相关内容在相应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材处理的意图和特点,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主要的策略,字数般在500之内。“目标”要明确、具体,忌空话套话。“过程”是文稿的主体。过程应翔实、具体,不仅要有程序的叙述,更要有重、难点的具体处理,以及对生课堂习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习活动应力求新颖、层次清晰,富有启发性和数思想内涵。对过程必须所作的“说明”不求多、求全,最多选择3~5个关键环节,结合具体安排简述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以及这样的安排对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资料链接”主要是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数史料、名题趣题,以及它们在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字数般在500之内。的叙述主要采用“谈话”“引导”“启发”师如何组织活动的方式,而不是师生对话的形式。

内容不仅包括新授课,而且包括练习课、复习课。将分别确定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二、三的不同比例名额,进行评选,颁发证书并择优发表。

4、小案例

这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水到渠成,如沐春风,得亲切,自然,活泼,得轻松愉快,有以下优点值得我们习:

1、新颖别致,整堂课不觉得在,而觉得是堂套圈的活动课,生是参与者,师是评委,在玩中,比生硬的说理更让人信服,更富有*力,哪个生不好玩,不好动?这堂课满足了生的兴趣,所以气氛也相当的活跃,无疑,是成功的。

2、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如三次套圈,每次的目的都不同,第次引出连加,第二次引出连加中的进位,师并进行重难点引导,第三次是估算,也是在游戏中进行,为后来的环节打下基础,最后,用600元钱买价格不同的动物娃娃,够不够?将连加运用到生活中,气呵成,环环相扣,层层铺垫,环节相当严谨。

3、生真正成为了习的主人。让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标倡导的习方式,这节课也把权力下放,师只作点拔,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巧妙疑,引导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激活他们的思维,如套圈比赛,男女生竞争,提高了生的主动参与的面和质量,让人觉得是生在推波助澜,生们自主合作完成了习任务,有点启发:只要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几点建议:

、生活中处处有数,能否多举几个例子;

二、在生上台套圈时,能否交给台下的同些任务,如让他们算结果;

三、课堂要有小结,但这堂课的小结过于匆忙,流于形式

5、小案例

、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T:孩子们,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生了,平时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喜欢)

T:谁能说说你在课余时间都喜欢看什么类型的课外书呀?

S:故事书、科技书

T:看来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现在校决定为你们*些课外书,快说说你们想要什么类型的书?

S:童话类、体育类……

T:你们说了这么多,我都记不住了,这可怎么办呀?

S:您可以记下来呀!

T:这个办法不错,下面我们把刚才那些同说的起记录下来。

二、全班交流,感受新知

1、让生感受收集数据的过程

T:请同们拿出老师给你准备的小卷子,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同们的答案。(全班动手记录20名左右生的情况)

T:讲明记录方法。

T:刚才我们记录了些同想要的书籍,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记录的结果如何,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下你记录的结果。(或师**,找出典型的方法)

S:到展台上汇报自己的记录过程。(5人左右)

(如果没有画“正”字的方法,就向生展示老师的方法)

T:刚才我们展示了几位同和老师的记录过程,下面我们看看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S:都是每个人记录次,不同的地方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图形记录。

T:大家说的真好,那么这些方法哪个更方便呢?

S:画“正”的方法,因为那种方法比较好数结果。

2、习制作统图,并根据统图回答问题

T:我们已经收集了同们的数据,下面我们把这个结果制成统图来方便我们观察。请大家把小卷子翻过来,看着大屏幕的统结果来制作统图。(每个小格代表个人,提要求)

T:刚才我们经历了收集数据和根据结果制作统图的过程,看着统图你有什么发现?

S:我发现有?人喜欢?书,我发现……

T: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谁能看着统图提出些问题呀!

S:提问,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刚才我们经历了统的整个过程,并且体会到了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下面我们就用刚才过的知识来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同们翻开数书P111,读题,明确要求。

2、看来统还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最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统组员最爱吃的种蔬菜。提要求。

点击查看更多《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57704.html

热门阅读

  1. 为运动员加油的正能量句子
  2. 与众不同记叙文
  3. 201年七夕情人节祝福语句
  4. 《去年的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5. 杜牧《长安秋望》
  6. 魔力的解释及造句
  7.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北大演讲稿范文
  8. 美好得情人节祝福语
  9. 上半年关于工会的活动计划
  10. 小学生迎国庆优秀演讲稿
  11. 关于销售员的心得体会
  12. 《一剪梅》的赏析
  13. 最新的元宵节祝福语大全
  14. 《苦儿流浪记》读后感650字
  15. 古墓盗活人民间故事
  16. 201年母亲节暖心贺卡祝福语
  17. 描写元旦的好句子
  18. 2016八一节赞美军人的短信祝福语
  19. 满江红怀子由作的翻译赏析
  20. 奇妙的声音小班区域活动计划
  21.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22. 小学六年级课改三年看成长征文
  23. 送同学元旦祝福语
  24. 简短的圣诞英语祝福语
  25. 设计公司生产实习报告范文
  26. 新教师优秀演讲稿范文
  27. 端午节诗句欣赏
  28. 七个字唯美诗句网名
  29. 儿童有趣睡前故事
  30. 3月12日植树节祝福语短信
  31. 导游实习工作报告
  32. 有了孩子表达幸福的说说
  33. 《庄子》二则教学设计模板
  34. 关于同学情谊的诗句
  35. 关于背道而驰的造句
  36. 大队委学习委员竞选的发言稿
  37. 诗意的唯美句子说说心情
  38. 自己一个人心情不好的句子说说心情
  39.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自荐信范文300字
  40. 3世界气象日问候短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