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国演义手抄报的内容

发布时间: 2025-08-22 11:20:28

有关三国演义手抄报的内容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军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自《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刻本有20多种,清代刻本也有70多种,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康熙二十八年,日僧湖南文山编译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国志》之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国等许多国家都对《三国演义》有本国文字的译本,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主要人物

刘备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有昭烈庙为纪念。

孙权

孙权(公元182年-公元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其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公元21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蜀军。公元252年病逝。作者罗贯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治国有法、治军有方的*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曹操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3月15日[8]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 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但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远见和*气度。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

拓展阅读

1、庆节

【导语】,是指中古代新闻传播媒介,是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纸为载体、以形式发布新闻信息的纸,是现在纸的原形,又称新闻。----以下是微点阅读网为您提供的信息,**。

一、庆节简介:

庆节,也称庆日、庆纪念日,是指由一个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家本身的法定节日,通常是这个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或其他重大意的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日子里,每个家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中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庆”。

世界历最悠久的庆节是圣马力诺的庆节,远在公元301年,圣马力诺把9月3日定为自己的庆节。

新中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正式成立的纪念日,因此全各地人民会在每年的10月1日举行庆祝活动。20xx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xx周年纪念日。

二、中庆节的由来:

庆节是我的法定节假日,是新中成立的纪念日。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大典。1949年10月2日,*人民*通过《于中华人民共和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成立的日子。

1、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家的体和政体。

2、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3、庆节的意还体现了显示力量、增强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这庆庆典的基本特征。

四、歌颂祖的诗歌:

上下庆庆,

遥想当年战鼓惊。

人民齐祝兴,

皆出儿女爱心。

礼炮声声震天下,

五星红旗似彩霞。

光辉历程世瞩目,

神州大地遍地花。

*开放扬起帆,

跃上千里马。

今日再展战洪图,

灿烂前景世人夸。

视如今,

2、端午节的文字

端午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时代就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不同寓意。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的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

端午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的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的早上门和窗户上挂上艾蒿传统寓意是什么?

一直流传这么一句话:“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意思就是说艾草能为家中招来服气、蒲草能够驱邪,端午节的时候在门口挂上艾草,会给家里带来好运,让主人身体健康。

艾又被称为艾蒿,茎叶都含一种挥发性的香油,能够散发出奇特的香味,起到驱除虫蚁,净化空气的效果,且在中医里面,艾草还能入药,无论是从生活还是身体上,对人们都大好处。

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

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

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用碎布缝成的,装香料(用中*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巧。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采药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

后来不少地区均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

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

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浴兰汤会沭芳”之句。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

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

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3、好段摘

1、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4、赔了夫人又折兵。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7、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8、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9、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赞》鼎镬,古代烹饪器,此指鼎镬烹人们酷刑。伏剑同流,指刘邦时期王陵之母,与徐母是一类人。断机堪伍,孟母曾把布机上的线剪断,以“废学如同断线一样成不了事”教育曾逃学的孟子。

10、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曹操

1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孔明对孙权

12、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13、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14、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15、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16、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7、将军外托服从之名,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18、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曹操

19、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良谋,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

20、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1、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以指玄德

22、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23、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交之获也。——韩卢,天下跑的最快的猎犬,东郭是海的狡兔,韩卢追东郭二者都精疲力尽,死于山下,过路的农夫不费一点力气把它们捡走了。

24、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25、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26、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27、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28、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29、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30、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31、夫为治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自在,高枕饮食而已。

32、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33、为人者,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34、马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

35、兄弟如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足断,安可续?

36、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37、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味——曹操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9、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尺剑立不世之功。

40、妻子如衣服兄弟如足——刘备

41、听兄一言,使我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吕布

42、十室之邑,必忠信,何谓无人?——水镜曰刘备

43、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44、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45、吾中宝刀却不老!

4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7、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

48、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49、但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50、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51、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5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点击查看更多有关三国演义手抄报的内容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57699.html

热门阅读

  1. 简短早安心语正能量微商句子
  2. 最新教师节祝福语短信推荐
  3. 用无可奈何造句精选
  4. 寓言小故事合集
  5. 预祝高考的祝福语汇总
  6. 描写兰花的诗句
  7. 关于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总结样版
  8. 201年新年幽默祝福语短信
  9. 雨落倾城散文
  10. 唯美夏至201祝福语短信息
  11. 21世纪评价培训感言范文
  12. 车辆租赁合同样本
  13. 2016年端午节搞笑祝福语大全
  14. 课文《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15. 同学聚会打油诗6首
  16. 《字典大楼》的教学设计模板
  17. 庆祝五一暨职工文艺演出的演讲稿1000字
  18. 《一面五星红旗》优秀教学设计
  19. 201年新春祝长辈恭喜发财的句子
  20. 桃花红经典美文
  21. 课文《旅鼠之谜》优秀教案设计
  22. 题西林壁读后感
  23. 《人品是最高的学历》读后感
  24. 三年级描写秋天的诗句
  25. 2016猴年元旦贺卡祝福语
  26. 春节喜庆祝福句子
  27. 学校暑假放假通知
  28. 骨干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29. 产教融合下高职高专酒店管理的跟岗实习论文
  30. 一个秘密小花园日记
  31. 推荐的造句
  32. 201徐志摩爱情诗
  33. 课文《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教案范文
  34. 中学生青春励志诗歌朗诵稿2016
  35. 余秋雨及其散文评价
  36. 只是想起了一些岁月而已经典散文
  37. 描写秋天美景的古诗句
  38. 才女李清照的爱情故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9. 姐姐真好作文400字
  40. 惆怅的诗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