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家乡的雪景
每到冬天,我就会想念家乡,想念家乡的雪景。小编收集了家乡的雪景作文,**。
呼—-呼,冬天来临了,冬爷爷的信使北风悄悄地传到了人间,北风用它用它那粗大的嗓门在喊道:“冬爷爷来了!”过了一会冬爷爷用轻盈
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冬爷爷来了,天气变冷了,小燕子也飞走了,小朋友们各各都穿上了笨重的棉袄,在院子里活蹦乱跳得。冬爷爷看着孩子们玩得这么开心脸上也露出开心的微笑,不一会冬爷爷“哗——哗”的下起了雪,雪花
一个个落在地上慢慢的把地面覆盖。
一会雪下完了。房屋和小树都像盖上了层层棉被。小朋友都跑出来了,有的打雪仗。有的在堆雪人。还有的在踩雪玩。我看着地上的雪那么洁白我都不忍心踩了。
上学时,后面的风景美得都不知道怎么形容,天空是七彩颜色的,就像正在举行婚礼一片茫然。
这就是我家乡的雪景美丽吗?你的家乡的雪景怎样?快来介绍介绍吧!
早晨,睁开双眼,向外一望。啊,下雪了。
那银白色的雪花,飘飘扬扬。落在了草地上,落在了围墙上,落在了屋顶上,院子里成了学的海洋。
所有的东西都被染白了,真想到了童话般的世界。大树妈妈穿上了一件银白色的大衣,房子姑娘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大地银装素裹,好像白衣天使来到了人间。
我走到门外,来到了院子里。哇,雪好美呀,好靓啊。一脚踩上去,嘎吱嘎吱的,就像在空中漫舞。雪飘落在我的头上,手上,衣服上,鞋上,好凉啊。咦?前面是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小孩子在玩打雪仗。他们左躲右闪,玩得可高兴了。看样子丝毫没有一点冷意。
雪后,太阳出来了。大树妈妈的衣服不见了,房子姑娘的被子也不见了,白衣天使离开了我们,去了另一个地方。大地上又恢复了以前的平静。屋顶上的雪化成了小水珠,“吧嗒吧嗒”的滴下来,掉在了地上。下面简直成了小水洼,每当水滴滴下来,水面上就会荡起一阵阵涟漪,非常漂亮。
我爱美丽的雪天。
放寒假了,我来到爷爷家。
爷爷家在抚顺,那里的冬天很冷,我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天气预报说第二天会有雪,我高兴极了真希望第二天快点到来。第二天早上起床看见天阴沉沉的但是根本没下雪我感到好失望啊。第三天早上下雪了,我走出房门看见这雪下的可真大啊!地面上市白茫茫的一片,雪还在下个不停就好像是仙女散花一般,像白云,像棉花。它是那样的洁白,那样的耀眼树枝上都结了一层冰,晶莹剔透的,高山上一片苍茫,大雪给山坡披上了一件雪白的衣裳,院子里各种家禽的脚印有的像一朵朵梅花,有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好像正在编织一副美丽的图画。
我的家乡很美丽,家乡的夏天小鸟飞 ,百花香 , 秋天树叶红,秋风爽,冬天大地白 ,雪花飞,我爱我的家乡,大我最爱我家乡的冬天。
家乡的冬天是白的,大雪纷飞,雪花满地,小孩子们在地上打滚、摔跤、打雪仗还有的滑冰的,哪都是小朋友的笑声,雪天空气级好但是有些老人有些挺不住,纷纷住进了医院,严冬老人的犹新,孩子的乐园。
漫天飞舞的雪花小小精灵,想被风吹起的柳絮,纷纷扬扬的飘落在这个北方的小城市上,房顶上楼顶上,街道上,小树上都盖满了雪,房顶上,地上都像盖了一层白色的棉被,树枝一条条白色的银线美丽极了。
我爱雪,我爱冬天我爱家乡的冬天,家乡的冬天啊!我爱你!
拓展阅读
1、小学三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秋天的图画
秋天真美,就像一幅温暖的画,处处有金黄,处处有收获。
你看!太阳出来了,太阳射出了灿烂的光芒!
两只可爱的小鸟准备飞向温暖的南方,它们在空中飞着,欣赏着秋天的到来,在空中一边玩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赶路!
秋天的草地变黄了,不像春天那样嫩绿,也不像夏天那样茂盛了!秋天的草地像黄绿色的海洋!树上的苹果红彤彤的!好像露出了红红的脸颊。熟透了,有的苹果掉在了地上好像在说:“谁把我挤下来了,哎哟痛死我了!”有的在树上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有的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慢慢的落下来。有的在空中偏偏起舞,有的像仙女下凡,飘落下来,还有的像舞蹈员在空中旋转着,慢慢落下来。
秋天来到,这四个隐形字飘落在人间,飘落在我们眼前,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它就在你的身边,在跟你“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你发现它,找到它!
2、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熟练计算1~5的加减法,能够运用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情境图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大括号和虚线圈,并能将符号和语言表述建立起练习;在解决一组情境图中,感受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感受数学语言的魅力,渗透函数的思想。
二、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加、减法意义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能计算1~5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更熟练的计算1~5的加减法计算,在加减法的对比中强化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1~5的加减法;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读懂题意。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
四、教学准备
课件、算式卡片、写有口算的信封和写有答案的信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巩固基础,提升计算速度
1.练习数的分与合
(1)学生自己边打手势边说1~5的组成与分解。
(2)师生互动巩固数的分与合。
师:我出3和1。
由学生回答出3和1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
师:组成5,我出2。
由学生回答:我出3,2和3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
2.巩固1~5的口算
(1)老师出卡片,学生用手势作答。
(2)火车。由一组同学逐个出口算题,全班抢答口算。
(3)在送信游戏中练习口算。
出示第29页第9题。让几位学生拿着写有算式的信封,根据结果送到相应的信筒中,其他学生来做小老师,看看是不是每封信都送对了。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进行1~5以内的口算训练,使学生在多种形式中,手、脑、口、耳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口算的兴趣,加快口算的速度,提高正确率。
(二)在计算中发现规律
1.完成第28页第2题
(1)学生独立计算并反馈答案。
(2)引导学生纵向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①观察第1、2组算式。
每组算式交换了加数的位置,但计算结果相同。
②观察第3组算式。
2+2=□和1+1=□,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算式没有变化,计算结果也没变化。
(3)总结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第28页,第4题。
(1)先观察算式,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竖着观察,每组的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边做边思考,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3)汇报:发现了每组第一题的减数就是第二题的差,第二题的减数是第一题的差。也就是每组减数和差交换了位置,而被减数不变。
3.完成第29页第7题。
(1)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一个人拿着+1,再找四位同学分别拿着1、2、3、4,让他们组成算式进行计算。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一个加数不变,和会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
(2)完成减法计算,所用方法同上。
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化,计算结果也随着减数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寻找规律,直观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景算式互相转换
1.把语言转变成数学符号
(1)出示第28页第1题。
①教师先出示1把扇子,由学生图题意。再出示2把扇子,由学生图题意。
②让学生依据扇子图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教师板书问题。
③针对问题,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把两部分合并起来。之后,教师边口述问题,边出示大括号。告诉学生,求一共有多少把扇子,还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指大括号)来表示。让学生书写大括号,加深对大括号的印象。
④让学生再次看图,说出图表示的意义。列出算式,追问学生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⑤完成第28页第2题,重点理解大括号表示的意义,完整描述图意,列示解决问题。
(2)出示第28页第3题。
①逐一出现情境图,在学生的描述中教师出示虚线圈,告诉学生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让学生完整的表述图的意义。
②列式计算,并说明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2.完成第29页第6题
(1)逐次出现四幅情景图,让学生说题意,提问题,列算式。
(2)隐去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四个算式,引导学生横看、竖看,发现规律。
(3)再出现情景图,让学生尝试结合情景说一说道理。
(4)完成第29页第8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汇报第2幅图时,要说清楚5-2=3的意义和5-3=2的意义,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问题:还剩多少条黄瓜和摘了多少条黄瓜。(学生只要能提出一种问题即可,不要求全掌握。)
3.算式与情景建立联系
(1)看图提出问题,并与算式连线。
以上各图学生可以提出用加法计算或者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2)课件出示第28页第5题中的左部分。
①让学生说一说从1+4=□这道题中,看到了什么。
②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算式的意思(学生用画一画、贴一贴、写一写等方式表示出1+4=□的意思,写在方框里)。
(3)学生之间交流想法。
(4)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或者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图的意思。
(5)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发现数字和符号的神奇与作用。
4.小结
刚才我们是观察图意,列出算式,现在我们是根据算式来表示它的意思。看来图和算式,我们可以互相转化,既可以用算式来表示图意,也可以用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符号大括号和虚线圈的作用,并将语言表述与符号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化的表述意义,一个算式可以有很多情景(整体与部分关系)与之联系。逐渐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个符号,说一说这个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5 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4加8等于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1)边摆边说。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4个一加8个一,得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4加8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2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6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6)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4加28,个位4加8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6,在十位写6。
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边说边做)
56+37=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46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4根小棒。
师板书:
师:个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10怎样写?
生:向十位进“1”,个位写0。(师板书)
师:个位不写零行不行?(师强调:个位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师:十位上4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最后得70。
4、总结法则。
师:今天学的笔算加法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个位满十了要进位)
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
全体齐读。
(三)巩固反馈
1、在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3人板演)
2、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进位加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
3、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注意十位上的数不要太大,和不能超过100。学生编题,教师板书。如:26+39,45+38,37+43,54+25,…
4、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5+0+3=?
6、结束语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5、小学三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秋天的图画
秋天来了,天气凉爽了,大雁往南飞了,空气里弥漫着香甜的'味道。
我来到果园里,看见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你挤我碰,像一盏盏红灯笼在秋风中摇摆。哦,秋天是红色的。
我来到田野里,黄澄澄的稻谷像金色的波浪,有几位农民伯伯在田地里劳作,收获好的稻谷堆成了一座座金山。哦,秋天是金黄色的。
我来到小河边,走过小桥,河水轻轻人我的脚*淌,许多小朋友在河边欢快的嬉戏,那一片片整齐的芦苇花就像一朵朵白云。哦,秋天是白色的。
我来到树林里,松柏像一名*战士,穿着墨绿的军装在山坡上站岗放哨。哦,秋天是绿色的。
我抬起头,仰望瓦蓝瓦蓝的天空,它像一面镜子,又像是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光洁而又明亮。哦,秋天是蓝色的。
我明白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瓜果飘香的季节,是五彩缤纷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我们小朋友快乐的季节。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爱秋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53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