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怒骂三公》
汲黯的为人耿直是出了名的,就连汉武帝也对他另眼相待。当初,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卫青求见皇上的时候,皇上蹲在厕所里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平时拜见皇上,皇上经常衣冠不整地接见他。唯独汲黯来了,皇上非常注意仪容,衣冠不整就不敢露面。有一次,皇上坐在帐帷中,闻听汲黯有事上奏。此时,皇上还没来得及戴帽子,就连忙把头缩回去,躲进帐帷里,命人批准了汲黯的奏折。由此可见,汉武帝不但很尊重汲黯,甚至还有一点敬畏。
张汤担任廷尉,主管修订法律条令。有好几次,汲黯都当着皇上的面,责骂张汤说:“你身为正卿,上不能发扬光大先帝的功业;下不能遏制天下人的邪恶欲望,减少犯罪,从而让国家安定,民众富裕。这两方面你哪个也没做到。光知道让别人吃苦受罪来成就自己的事业,竟然还把高祖定下的法律制度乱改一气。就凭这点,你就该断子绝孙!”张汤十分气愤,就搬来细节条文,咬文嚼字,和汲黯据理力争。汲黯则出言严肃刚直,志气高昂,一点都不屈服。最后他实在生气了,就破口大骂说:“怪不得天下人说,千万不能让刀笔小吏担任公卿,这话一点也不假。如果事情都按你张汤说的那么办,那天下人还不都吓得双脚并拢站立,眼睛都不敢直视!
当时,汉朝正在征讨匈奴,安抚各地的少数民族。汲黯想省时省力,闲暇时候,就劝皇上与匈奴和亲,不要总是兴兵打仗。此时的皇上正倾心于儒家思想,十分看重公孙弘,根本听不进汲黯的话。国内的不法现象渐渐多起来,官吏和百姓们耍着花样,在不违反法令的前提下做坏事,而且屡禁不止。皇上这才要求认真地执行法令条文,严明法纪,张汤总是把自己断好的案件奏给皇上,以此博得皇上的欢心。
汲黯时常攻击儒学,总是当着众大臣的面指责公孙弘。说他表面上装作很有智慧,阿谈奉承皇上,实际上内心奸诈。还说刀笔吏光会研究法律条文,巧妙地诬陷别人有罪,而且罪状勾画得天衣无缝,让人无法看清事实的真相,然后以断案的成功来显示自己的功劳。可皇上仍然宠信公孙弘、张汤。公孙弘、张汤两个人心里十分恨汲黯,而且认为皇上也不喜欢他,就想找借口杀掉汲黯。公孙弘以丞相的身份对皇上说:“右内史的管辖范围中,住有很多的皇族和大官,不好管理。应该派个有能力的*去担任,我看汲黯就很合适。”于是皇上就派汲黯担任右内史。在汲黯做右内史期间,从来没出现大的乱子,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公孙弘等人本想借刀*,置汲黯于死地,这下全没了话说。
当时,大将军卫青的姐姐做了皇后,卫青的地位更加显贵。可汲黯还是和他平起平坐,行平等的年L韦。这时有人劝汲黯说:“你没看明白吗?皇上想让大巨们都尊敬大将军,大将军如此高贵,你能不能跪着拜见他?”汲黯说:“身为大将军,有个能有跟他作揖、谈话的朋友,难道他的地位就不尊贵了吗?’,大将军听说后,认为汲黯很贤明,就经常向他讨教朝廷中的疑难问题,把汲黯像知心朋友一样对待。
淮南王刘安阴谋*。刘安很怕汲黯,说:“他喜欢直言进谏,烙守节操,为了正义不惜丢掉自己的性命,这种人啊!很难诱惑。要是朝廷里的人都像丞相公孙弘这样,事情就好办了,说服公孙弘就像揭开蒙布和摇落树叶一样的容易!
当初,汲黯位列九卿时,公孙弘和张汤还只是一般的小吏。公孙弘、张汤不断升官,和汲黯*相当时,汲黯经常责骂他们。后来,公孙弘和张汤,位列三公,封侯拜相,就连昔日汲黯手下的小官也升到和汲黯同级了。汲黯很不满,朝见皇上时说道:“陛下用人就像堆柴垛一样,后来的堆在原来的上面。”皇上不高兴,说他的愚直越来越严重了。
不久,匈奴浑邪王率部降汉,皇帝下令征发两万车辆去接运。官府凑不齐马匹车辆,皇上要杀长安县令。汲黯进谏说:“长安县令有啥罪,杀了人就凑齐了。再说,匈奴叛王投降,把他们慢慢接运过来就行了,何必朝廷逼县令、县令逼百姓,搞得全国**乱不安,使我国忠诚的百姓去侍奉匈奴的降兵叛将呢!”一席话搞得皇上无话可说。朝廷安置好浑邪王降部,不少商人与匈奴人做买卖,结果因触犯法令被判处死罪的达500人之多。汲黯见到皇上,说:“匈奴长期与我国为敌,为讨伐他们军士死伤无数,费钱数百亿。满以为陛下抓获匈奴人,会把他们连人带物都赏给劳苦的军民。没想到朝廷又是安置、又是赏赐,甚至让老百姓去伺候他们,简直把他们当宠儿一般对待。百姓无知,与匈奴人做点买卖,竟被问罪杀头,这样做就是所谓的‘保护树叶而损害树枝’,我认为不可取。”皇上不同意他的说法。事后数月,汲黯免官,归隐田园。
过了几年,皇上又征召汲黯任淮阳郡太守。汲黯拜不肯接印,皇上强迫他上任,他才领命。在汲黯的治理下,原来混乱的淮阳郡*清明起来。后来,汲黯在淮阳任上逝世。
拓展阅读
1、史记故事精选大全
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他继位时称作西伯。他继承父辈遗业,效法前代,一心一意施行仁义,敬重老人,爱护晚辈。他对贤士谦下有礼,有时到了中午都顾不上吃饭来接待贤士,士人因此都归附他。
这时,商纣身边的崇侯虎向商纣说西伯的坏话:“西伯积善行德,许多诸侯归附他了,这对您非常不利!”于是商纣就把西伯囚禁起来。西伯身边的大臣设法找来各地的美女、奇珍异宝,献给了纣王。商纣大为欢喜,不但赦免了西伯,还赐给他弓箭大斧,让他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
西伯回国之后就献出洛水以西的土地,请求商纣废除了炮格之刑。西伯又暗中行善,诸侯都来请他裁决争端。当时,虞国人和芮国人发生争执不能断决,就一块儿到周国来。进入周国境后,发现周国种田的人都互让田界,人们都有谦让长者的习惯。虞、芮两国发生争执的人,还没有见到西伯,就觉得十分惭愧,都说:“我们所争的,正是周国人所羞耻的,我们还找西伯干什么,这只是自讨耻辱罢了。”于是各自返回,都把田地让出然后离去。诸侯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对西伯更为敬重。
随后几年,西伯先后征伐了几个周边民族。商朝的祖伊听说之后就向商纣进谏让他提防西伯,但商纣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西伯又营建了丰邑,从岐下迁都到丰。在基本做好伐纣的准备之后,西伯也去世了。
2、史记故事精选大全
武王即位后,任命太公望为太师,周公旦为辅相,身边还有召公、毕公等人辅佐帮助,承继文王未竟的事业。
武王即位第九年,到东方检阅部队,到达了黄河岸边的盟津(在今**省孟县东)。武王自称太子发,宣称是奉文王之命前去讨伐,自己不敢擅自做主。
他向司马、司徒、司空等*宣告说:“大家都要严肃恭敬、诚实守信。我本是个无知的人,只因先祖有德行,我承受了先人的功业。现在已制定了各种赏罚制度,来确保完成祖先功业,胜利地完成这次任务。”师尚父向全军发布命令说:“集合你们的兵众,把好船桨,落在后面的一律斩杀掉。”于是武王乘船渡河。
当船走到河*时,有一条白鱼跳进武王的船中,武王俯身抓起来将它祭天。渡河之后,有一团火从天而降,落到武王住的房子上,转动不停,最后变成一只乌鸦,赤红的颜色,发出魄魄的叫声。这时候,虽然诸侯们未曾约定,却都已汇集到盟津,共有八百多个。诸侯都说:“商纣可以讨伐了!”武王说:“你们不了解上天的意思,现在还不可以。”便率领军队回去了。
武王伐纣过了两年,武王听说商纣杀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他的昏庸暴虐更加严重。连商朝的太师疵、少师强也抱着乐器逃奔到周国来了。于是武王下令再次在盟津会合诸侯,准备伐纣。在盟津,武王举行了誓师大会,然后向商都进发。
商纣听说武王率军攻来,也发兵七十万来抵抗武王。双方在牧野摆下阵势。武王派师尚父率领百名勇士前去挑战,然后率领大部队急驱冲进商纣军队。商纣军队人数虽多,却都没有打仗的心思,心里盼着武王赶快攻进来。他们都掉转兵器攻击商纣军队,给武王做了先导。商纣败逃,返回城中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投火自焚而死。
武王进入朝歌,商都百姓都在郊外等待着武王。武王安抚了商都百姓,然后进入城中,找到商纣自焚的地方。武王亲自用黄色大斧斩下了商纣的头,悬挂在白色的大旗之上。
武王把殷朝遗民封给商纣的儿子禄父。武王因为殷地刚刚平定,还没有安定下来,就命令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国。然后命令把箕子和其他囚禁的百姓释放。他散发了鹿台仓库的钱财,发放了钜桥粮仓的粮食,赈济贫弱的民众,又将传国九鼎和殷朝的宝器迁到周地,把比干之墓培土筑坟。他还命令主管祭祀的祝官在军中祭奠阵亡将士的亡灵,然后撤兵又回去了。
3、史记故事精选大全
武王在伐纣胜利后,几次三番召见九州的长官,登上豳城附近的土山,远远地向商朝的国都眺望。回到周都镐京之后,心情沉重,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周公旦来到武王的住处,问道:“你为什么晚上睡不着觉啊?”武王说:“殷朝田园荒芜,民不聊生,上天不保佑殷朝,才使我们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上天建立商朝,曾经任用贤士三百六十人,虽说不上政绩卓着,但也不至于灭亡,才使商朝维持到现在。我还不能使上天保佑我们周朝,哪里顾得上睡觉呢?”武王又说:“我要确保周朝国运不可改变,要找出所有的恶人,惩罚他们。我要日夜勤勉努力,确保国家安定,我要办好各种事情,直到功德在四方放光。”
武王还规划了周代的东都,他说:“从洛水湾直到伊水湾,地势平坦没有险阻,是从前夏代定居的地方。我南望三涂,北望岳北,观察黄河,仔细察看了洛水、伊水地区,这里离天帝的居室不远,是建都的好地方。”
武王把马放养在华山南面,把牛放养在桃林地区,把军队解散了,武器也全部销毁了,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作战。武王还向商的遗民箕子询问殷商灭亡的原因,以作为自己为政的参考。武王一心勤政为民,终于积劳成疾,不久就死去了。
周公辅政武王逝世后,太子诵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成王。成王即位时年纪很小,周又刚刚平定天下,周公担心诸侯背叛周朝,就代理成王管理政务,主持国事。管叔、蔡叔等弟兄怀疑周公有篡位之心,于是联合商的后人武庚发动叛乱,背叛周朝。周公奉成王的命令进行讨伐,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
周公还写下了一系列文章以告诫和辅佐成王。周公代行国政七年,等成王长大成人,周公把**交还给成王,自己则继续做大臣。
为遵循武王的遗旨,成王派召公和周公再次去洛邑测量规划。经过反复测量和建设,终于将东都营建成功。成王把九鼎安放在那里,又把殷朝遗民迁徙到那里。
周公向他们宣布了成王的命令,写下了训诫殷民的文章。随后,成王任命召公担任太保,周公担任太师,前往东方征伐淮夷部落,消灭了那里的奄国,彻底消灭了殷朝的残余势力。成王写下了《周官》,说明了周朝设官分职用人之法,重新规定了礼仪,谱制了音乐,修订了法令、制度。经过成王和周公、召公的共同努力,周代的百姓和睦、天下太平,颂歌之声,四处兴起。
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文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
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时间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故事是历史传承的主要途径,故事取材于历史,而将历史故事运用于中学教学中又具有其独特的真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特点。
故事总比单纯的知识更生动更容易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能够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让教学变得更加的趣味化,同时,因为学生对于历史故事会比较感兴趣,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致。
导读:张巡的军事才能之强,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所以打退敌军是一件不难的事情!张巡杀退令狐潮叛军的第二年公元757 年,进驻难阳城(今河南商丘南),援助睢阳太守许远。城下是安禄山的另一员大将尹子奇。他率领13 万大军兵临城下。
4、三国历史故事
刘备占领益州后,又出兵对付曹操的军队,把他们赶到了长安。这样一来,刘备在益州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就自立为汉中王。接着,刘备又派关羽攻打樊城,恰好这时汉水暴涨,关羽利用大水淹没了曹军大将于禁的七支大军,乘胜包围了曹军占据的樊城。
曹操为解樊城之围,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主意。他写信给孙权,劝说孙权乘现在荆州后防空虚,攻取被刘备夺去的荆州。这样,当关羽听说荆州被夺,定会撤军回救,樊城之围自然就会解除。
孙权采纳了曹操的建议,派大将吕蒙攻取荆州。吕蒙从密探口中得知,沿江到处都是烽火台,防备也不见有松懈的迹象。他和孙权商量,对外假称生病回去休养了,以此来**关羽。孙权另派年轻的陆逊接替吕蒙。
陆逊故意派人送信给关羽,对他水淹于禁七军大大称赞了一番,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万分仰慕之情。
关羽看信后,认为陆逊初出茅庐,比吕蒙好对付多了,就放松了警惕,陆续把防守荆州的人马调拨到樊城。
孙权得知计谋得逞,立刻派吕蒙起兵攻打荆州。吕蒙把战船伪装成商船,派一些士兵乔装打扮成商人和船夫的模样,自己率兵埋伏在船舱内,骗过烽火台上的防守士兵,把船靠了岸。到了半夜三更,躲在船舱里的士兵一拥而出,出其不意地杀*防守的士兵,占领了荆州。
吕蒙趁热打铁,派人劝说江陵(今湖北荆洲一带)、*(今湖北*)的守军投降,那些将领原本对关羽就有意见,经不起三劝两劝,就投靠了东吴。
关羽得知荆州、江陵等长江要塞相继失守,非常震惊,几乎不敢相信,他马上率兵从樊城南撤。
而吕蒙进入江陵后,释放了被关羽俘获关押的于禁,又派人抚慰蜀军将士和家属。这些举措,使蜀军军心涣散,斗志瓦解,许多将士半路而逃。关羽恨得咬牙切齿,大叫:“我生不能杀吕蒙,*也要杀了他!”
孙权的军队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而关羽节节败退,一直退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孙权率兵赶到,派诸葛瑾多次劝说关羽投降。关羽假装投降,在城头上竖起白旗,暗地里带了十几个骑兵弃城往西而逃。
孙权闻讯,派兵阻断了关羽必经之路,埋伏在草丛中,用绊马索绊倒关羽等人,活捉了关羽。
孙权亲自出马,再次劝关羽投降,然而关羽怒目圆睁,破口大骂:“我和刘皇叔一起共谋大业,怎会和你这样的叛贼共事。要杀便杀,要剐便剐,何必废话!”
孙权怕留下后患,杀了关羽。
关羽被害的消息传到刘备耳中,刘备昏倒在地,醒来后不吃不喝,整天痛哭不止。关羽的坐骑赤兔马则**哀鸣,也不吃不喝,没几天就*。
曹操认为孙权这次立了大功,就封他为南昌侯。后来曹丕称帝,又封孙权为吴王。
钟繇退守潼关,急忙送信给曹操。曹操知道丢失了长安,心中十分焦急,便叫来曹洪、徐晃,说:“你二人先带一万人马,代替钟繇守住潼关。如10日内失掉了潼关,就按军法杀了你们;10日之外,与你二人没有关系。我统帅大军随后便到。”二人领了将令,星夜急行。曹仁提醒曹操说:“曹洪性情暴躁,恐怕会耽误大事。”曹操说:“你给我押送粮草,便随后接应。”
曹洪、徐晃到了潼关,代替钟繇坚守关隘,并不出战。马超领兵来到关下,痛骂曹操三代人。曹洪大怒,要领兵下关厮杀。徐晃阻挡说:“这是马超要激怒将军厮杀,切不可出战。等丞相大军到来,必定会有办法。”马超军队日夜轮流来骂。曹洪总是要下关打仗。徐晃苦口婆心地劝他。到了第9日,在关上看时,西凉军都放开战马,稀稀拉拉地在草地上坐着;许多困乏的军士,在地上睡懒觉。看到这种情景,曹洪便叫备马,带领3千兵杀下关来,西凉兵弃马抛戈逃跑了。曹洪奋勇追赶,很是得意。这时,徐晃正在关上查点粮草,听说曹洪下关厮杀,大吃一惊,急忙率军随后赶来,大叫曹洪收兵。忽然背后喊声震天,马岱领兵杀来,曹洪、徐晃急回走时,只听鼓声阵阵,山背后又有两支军队挡住去路,左是马超,右是庞德,混杀了一阵。曹洪抵挡不住,损失一大半军队,才冲出重围,奔到关上。西凉军随后追来,曹洪等弃关逃走。庞德一直追过潼关,碰见曹仁兵马,救了曹洪等。马超接应庞德上了潼关。
曹洪丢失了潼关,奔来拜见曹操。曹操说:“给你十日期限,为什么九日就丢了潼关?”曹洪说:“西凉军士,百般辱骂,实在令人难以忍受。后来又看见西凉军懈怠,便乘机袭击,不想中了奸计。”曹操说:“曹洪年幼,性格暴躁,你徐晃应该劝说他才好。”徐晃说:“我屡次劝说他,他却不愿意听。那天我在关上查点粮草,等我知道时,小将军已领兵下关了。我恐怕他遭到敌军袭击,便连忙赶去,已中了贼兵奸计。”曹操大怒,命令杀曹洪。众官为曹洪求情,才免于一死。
曹操率军直逼潼关。曹仁说:“可先安下寨栅,然后打关也不晚。”曹操命令砍伐树木,立起排栅,分为三寨:左寨曹仁,右寨夏侯渊,曹操居中寨。第二天,曹操带领三寨大小将校,向潼关杀来,正巧遇上西凉兵马。两边都布下阵势。曹操出马立在门旗下,看那西凉兵士,人人勇健,个个英雄。又见马超生得面像附着粉,唇像抹了红;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枪,立马阵前;上首庞德,下首马岱。曹操暗暗称奇,自己拍马上前,对马超说:“你是汉朝名将子孙,为什么要背叛朝廷?”马超咬牙切齿,大骂:“曹贼!你欺负皇上,罪恶深重,杀害我的父亲和弟弟,不共戴天之仇!我要活捉你,吃你的肉!”说完,挺枪直杀过来。曹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交战,斗了八九回合,于禁败走。张合出迎,战了二十个回合也败走。李通出迎,马超奋勇厮杀,数合当中,一枪把李通刺下马。马超把枪往后一招,西凉兵一齐冲杀过来。曹军大败。
西凉兵来势凶猛,曹军将士都抵挡不住,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就马上急**红袍。又听得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惊慌,拿着佩刀马上割了胡子。军中有人把曹操割胡子的事,告诉了马超。马超又叫人大喊:“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见喊声,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后人有诗说: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5、《王维》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王维》人物故事小传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进士。官至给事中。安史乱后,因受伪官而遭贬,后又官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晚年隐居蓝田辋川。精通音律,工于丹青。又能诗,多写田园山水,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有《王右丞集》。传世画迹有《雪溪图》、《写济南伏生象》。
〔正 史〕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具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瘖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官,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附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①,参于造化②,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采。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缙自有传。
《旧唐书·王维传》卷一九○
〔注 释〕
①笔踪措思:运笔构思。②参于造化:化育自然。参,加入。
[相关史料]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东坡题跋》卷五
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
贺裳《载酒园诗话》
能为诗而不能为文,即有文亦不及其诗。
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二
群贼因相与大会于凝碧池,宴伪官数十人,大陈御库珍宝,罗列于前后。乐既作,梨园旧人不觉歔欷,相对泣下,群逆皆露刃持满以胁之,而悲不能已。有乐工雷海清者,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逆*乃缚海清于戏马殿,支解以*,闻之者莫不伤痛。 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闻之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郑处海《明皇杂录》
王维画品妙绝,于山水平远尤工。今昭国坊庾敬休屋壁有之。人有画奏乐图。维孰视而笑。或问其故,维曰:“此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好事者集乐工验之,一无差谬。
李肇《唐国史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5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