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0 13:21:45

《恐龙》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

1、恐龙有关图片和资料的课件一份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将本课的十一个生字会读,会写、会认,五个二会字掌握。

2、将课文读通、读懂。

3、初步了解恐龙的科类。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累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

出示生字

yì màn hōng jiàn xíng wéi qì měng chǐ bǐ mí

亿 漫 轰 剑 型 畏 戚 猛 齿 匕 谜

指导:

“亿”字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是整体认读音节

“漫”的部首为“三点水”与水有关,字形辨析慢缓慢漫弥漫

“三车并行”其声“隆隆”是为“轰”

“剑”为刀,同为立刀旁的字有“利”、“刻”、“划”、“削”与锋利的刀具有关

“畏”,错误可能多一撇

“型”,后鼻音

“戚”,部首为“戈”第一声

“猛”为“反犬旁”,与动物有关,后鼻音

“齿”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匕”,第三声

“谜”言字旁谜语用口述

那么你们对哪些词语不理解呢?或者说你已经通过的方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指导)

漫游:随意游玩,本课指恐龙到处随意走动。

轻型:(机器、武器)在重量、体积,功效或威力上比较小,本课形容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

神秘:高深莫测。使琢磨不透的。本课是指恐龙的突然消失,使人弄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一个不解之迷。

锋利:本课形容霸王龙的牙齿非常尖锐,很容易刺入别的动物。

消失:逐渐地减少以至没有。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本课形容雷龙的形体很大。

望而生畏:畏,害怕。看到了就害怕。

展翅高飞:张开翅膀高高地飞翔。

齐读生字,并完成课后第2题

(三)再读课文,理顺句意

1、指名读各个自然段,相机指导。

2、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四)作业

1、课堂联系:5号本,。

四、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找一找。试着介绍你喜爱的一中恐龙(口头)。

3、基础练习

一、组词

亿( ) 迷( ) 短( )峰( )

忆( ) 谜( ) 矮( )锋( )

型( ) 漫( ) 篇( )成( )

形( ) 慢( ) 遍( )戚( )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三、教具准备

1、恐龙电影片段,图片、资料,课文节选的课件一份

2、口语课堂交流指导一份:

内容: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的讨论

(1)课文上介绍了哪些龙?

(2)你最喜欢哪种龙/

(3)为什么喜欢它?

(4)书本上是怎么介绍它的这个特点的?

要求:用以下的句式完成练习

课文上介绍了……我最喜欢…….因为它……书本上是这样说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到大约两亿年前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学生答恐龙)。虽然它们在六千五百万年以前就突然消亡,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们的样子了吗?现在的科技是如此的发达,科学家们已经复制出了恐龙时代的场景。我们一起打开时光隧道去看一看。

(播放课件第一部分恐龙世界)

其实我们刚刚所看到的就是课文的第一小节中所描述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将它朗读一下。

(二)精读课文

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学生回答很多)形态呢也是(学生答千奇百怪)

(板书种类多,形态千奇百怪)

种类又是如何多呢?姚老师就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第2到第5小节,在他朗读的同时其它同学就认真地从书上找出所介绍的龙的名称,并在名称下划横线。

(一位同学朗读,其余同学从书本上找出恐龙的名称)

你们都从书本上找出了哪些恐龙的名字?(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雷龙、剑龙、三角龙、梁龙、翼龙、鱼龙、霸王龙)

现在请大家拿出发给你们的口语课堂交流练习指导

(在投影仪上投影出指导要求:并进行指导,明确内容和要求)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随机进行指导,遇见比较好的同学随机请他起来给同学做示范)

(请学生站起来和大家交流讨论结果)

(雷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1、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很大。

书上是这样说的:“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2、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很重。

书上是这样说的:“它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指导朗读:重点读庞然大物,六头大象,还要重,每,雷鸣 打比方、作比较)

(梁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1、我最喜欢梁龙,因为它很长。

书上是这样说的:“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

起路来像是一座移动的吊桥。”

指导朗读:重点读足有二十多米,一座移动的吊桥。

列数字、打比方)

(剑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剑龙,因为它的样子很特别。

书上是这样说的:“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根利剑一样的尾刺。”

指导朗读: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三角龙,因为它的样子很奇怪。

书上是这样说的:“三角龙的头上长着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有的角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指导朗读: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要重点读)

(鱼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鱼龙,因为它可以在水里捕食。

书上是这样说的:“鱼龙能够潜入水中寻找食物。”

指导朗读)

(翼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翼龙,因为它可以在天上飞。

书上是这样说的:“翼龙的身体两侧长着两个翅膀,它高高飞翔的时候就像是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

指导朗读: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要读出高高飞起的感觉来。轻一些,声音高一些)

(霸王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霸王龙,因为它十分凶猛

课文上是这样说的:“霸王龙就是一种食肉恐龙。它大脑袋,短身子,牙齿就像锋利的匕首。”

指导朗读:锋利的匕首,重点读。大脑袋、短身子为了突出它的凶猛在这里稍读短促些)

(在学生介绍恐龙时相机出示恐龙的图片,以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对恐龙更为了解)

拓展练习1:同学们平时也一定很喜欢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你们都还知道哪些恐龙呢?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恐龙以及它的特点)

大家真厉害知道那么多的恐龙。

(出示七种恐龙的图片)

那么这么多的恐龙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它们都吃一些什么呢?

(有的恐龙吃植物也有的恐龙吃肉)

(板书:食物:食肉、食草)

你是从哪个小节看出来的?

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小节来读一下

那么它们又如何繁衍后代呢?

(它们是卵生)

你从书上哪个小节看出来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读该小节)

(板书:繁殖:卵生)

(三)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好多关于恐龙的知识,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呢?能告诉大家吗?

(生总结今天的知识点)

如此神奇的恐龙,我们如今是不能够亲见。因为它们在6500万年前已经灭绝了。但是不怕,如今的科学技术是这样的高超,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够使恐龙重回人间呢?

不如让我们先异想天开一下吧?

(出示课件该部分,读题)

如果现在有技术可以使恐龙复活,你愿意吗?为什么?

恐龙的世界虽然神秘,但是凭借着我们人类的智慧,这些秘密终会揭开,而解开它们,要靠今天的你们今后的探索。

附板书:

种类 多

形态 千奇百怪

食物 食草、食肉

繁殖 卵生

拓展阅读

1、小学语文主题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按时起床。

*洗脸刷牙。

*吃完早餐。

*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 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7、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

8、(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看见( ),就( )。)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小学语文《语文乐园五》

1.比较多音字的音和义,积累多音字。

2.四字词语和气象谚语的积累。

3.指导写好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

4.阅读短文,感受鼠狐猴的可爱。

5.搜集“身边的科学”事例,探究科学原因,进行说话和习作练习。

6.学写毛笔字,学习“捺画”。

1.指导写字,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

2.阅读短文,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鼠狐猴的可爱;

3.搜集“身边的科学”事例,探究科学原因,进行说话和写作练习。

搜集“身边的科学”事例,探究科学原因,为说话和写作练习做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天气的谚语。

2.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3.习作前期,指导学生搜集“身边的科学”事例,探究科学原因,为说话和写作练习做准备。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了解了船的发展,认识了月食现象,知道了显微镜的由来,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语文乐园五,继续感受语文知识的乐趣。

二、有趣的汉字。

1.投影出示学习内容,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每组词语中有一个字相同,音不同,是多音字。)

2.指名读,比一比多音字的两个读音有什么不同、意思有什么不同。

3.齐读。

4.再分别用这个字的两个读音组词,如:行――不行,一行。

5.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多音字吗?

如:笼、露、调、参、看(分别用两个不同的读音组词)。

三、词语超市。

1.自由读一读。(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2.指名读,提出不认识的'字,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注音。

3.你发现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千()百()千()万()

4.理解词义。“千、百、万”表示什么意思?(多)那么本题中的词语呢?千变万化:变化很多很大。千言万语:很多的话。

5.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例: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千军万马,千年万载。

6.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话。

7.拓展:说一句或几句话,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写出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四、写字板。

1.出示卡片,读一读。

2.按部首归类。左右结构:喷、泳、涛、洲。上下结构:突、富。

3.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写一写。

5.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第二课时

一、气象谚语。

1.出示谚语,自由读一读。

2.指名读,读正确。

3.试着说说意思。

4.通过读,你发现这些句子都与什么有关?板书:气象谚语。解释什么是气象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词语,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深刻的气象道理。)

5.你还知道哪些与气象有关的谚语?学生说。(检查查找资料情况。)老师补充谚语,学生齐读:久雨闻雷声,不久定天晴。大雪兆丰年。雪落有晴天。露水起晴天。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

二、阅读欣赏。

1.听短文录音。

2.你觉得鼠狐猴是怎样一种小动物?活泼、可爱、顽皮……

3.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的可爱?自由读短文,在文中画记。

4.学生汇报。长得可爱,样子像老鼠,尾巴像狐狸,头和手像猴子;小巧玲珑、灵活无比;小得可爱。

5.再读这几句话,体会鼠狐猴的可爱。

6.投影出示词语,读一读。

折zhē腾逮dǎi住大拇mǔ指饲sì养

强调:杂(zá)食动物尽(jǐn)管

积累:小巧玲珑、满头大汗、无可奈何、无精打采。

联系短文内容理解词语,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7.根据短文的描述画出鼠狐猴。

第三课时

一、学准备(根据需要于一周或一月前进行)。

1.板书:身边的科学。

2.讨论:你发现哪些身边的科学,怎么发现的?(学生说得可能比较散,科学性不一定强,老师降低要求,将有争议的问题留给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查找资料等办法来解决。)

3.根据学生说的进行板书:

3、化石吟 《化石吟》的

【**--诗歌】

①有感情地朗读、 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

②理清结构,展 开联想和想像,理解本诗内容。

③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一、导入

1.师:“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2.出示课题,并析题:解释“什么是化石”。并播放化石图片,师进行解说。

(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大多数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贝壳、骨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化石等。)

二、感 知内容

1. 朗读课文。要求读好诗的节奏、重音、语气和语调,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探究质疑:题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化石吟”就是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 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由此赞颂科学的神奇。

2.学生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请找出有关段落,并给诗歌分层,概括大意。

学生发言,明确:诗歌在结构上 是“总一分一总”;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三、自主探究

1.学生齐读3—6节,找出 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也可说说在读诗过程中碰到的困惑之处。

问题组例举: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b.“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c.怎样 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d.“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说明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这样喻,生动形象,将抽象的事理具体化。)

2.写作方法探 究:

⑴第一、二节连续用了六个问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连续不断地问句表现出作者对科学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作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⑵诗中第1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的修辞,通过连续的四个问句,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也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开启了读者想像与联想的阀门。)

⑶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反复朗读,体会这一特点。并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最

后一节回应1、2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⑷诗歌把化石称为“你”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3.学 生再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四、反思拓展

1.思考:同学们当你面对复原的、猛犸时,你有何感想?

2.根据你所知道的或能出的科学技术,谈谈让灭绝的物种重生的方法。

3.你学了这首诗后,有何感想?(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五、 布置作业

1、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

2、熟读课文。

附板书: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点击查看更多《恐龙》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lisun.cn/articles/1708.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