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忆江南其一原文及翻译

发布时间: 2025-08-02 17:53:08

白居易忆江南其一原文及翻译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这是其一。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

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拓展阅读

1、《雪》赏析优秀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面上,叶小舟,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实,这正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那个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个幻想境界,比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条小船,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力了。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个“绝”和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般化的动态,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的沉默,形成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幽静、*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如此来,表达诗人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诗人把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切、包罗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只有心。,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诗人却偏偏用了“寒雪”三个字,把“”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起,这就给人以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2、《雪》赏析优秀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学家、哲学家、散家和思想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汉族。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因官终柳州刺史,故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贞元初年进士,官*御史。顺宗时,王叔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不久,王叔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方凡十四年,逝于柳州,年仅47岁。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学家。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坛的绮靡浮艳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度为蓝田尉,**朝*,积极参与王叔集团*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月加贬永州(今湖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生留诗作品达600余篇,的成就大于诗。骈有近百篇,散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3、《雪》赏析优秀

、古诗

作者: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 ,

万 径 人 踪 灭 。

孤 舟 蓑 笠 翁 ,

独 钓 寒 雪 。

二、作者背景

柳宗元(773-819),唐代诗人。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参加永贞变法,失败后屡被流放,最终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后世又称“柳柳州”。他是著名的散家,为“唐宋八大家”之。诗也写得很好,古诗和韦应物齐名,世称“韦柳”。

三、古诗鉴赏

1、注词释义:

绝:绝灭,消失。

径:小路。

踪:指脚印。

孤舟:孤单的条小船。

蓑笠:用草编成的雨衣和帽子。

2、古诗今

千山寂静鸟儿都飞走不见了,万条小路上已经人迹杳渺。小船上渔翁穿戴蓑衣斗笠,独自人冒寒在上垂钓。

3、名句赏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雪。”

诗人只用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个幽静寒冷的境地。下着大雪的面上,叶小舟,位渔翁独自垂钓。也许他什么也钓不到。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孤独和严酷的环境算不了什么,人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把我们摧垮。诗里的渔翁实际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孤独而坚强,虽然屡遭流放,屡遭打击,但他直不屈不挠,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中的深意,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点击查看更多白居易忆江南其一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47204.html

热门阅读

  1. 称呼与自立的心情随笔
  2. 寒假表彰大会主持辞范文
  3. 201当兵祝福语
  4. 《一路花香》读后感范文
  5. 关于应聘会计师事务所的自我介绍
  6. 24节气之雨水的谚语锦集
  7. 201年520情人节祝福语
  8. 永不放弃者必有所得随笔
  9. 201年五四青年节微信励志祝福语
  10. 2016年送给老师的平安夜圣诞节祝福语
  11. 缅怀先烈三年级手抄报
  12. 2019新春佳节对联集锦
  13. 梅花诗句大全
  14. 最新高中军训总结范文
  15. 中秋节给朋友的祝福语集锦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