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汉字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5 11:37:17

学习汉字教案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认识16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二、设计思路

本课是认一认的最后一课,共有16个汉字,其中有的是古代兵器的名称,有的是牲畜和交通工具的名称,有的是农作物和动物身体某一部分的名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识字特点和规律,认一认有一个复现的过程,因此采取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步加深印象,采取多种方式如小游戏、情景故事等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记。

本课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比较侧重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方法及兴趣的培养。在第二课时教学时,将对第一课时的内容加以巩固练习、检查,比较侧重结果。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认一认5

同学们,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现在已经会认许多的字了。老师发现咱班的同学特别喜欢认字,而且认起字来还特别快。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认字好吗?

我们今天来学《认一认5》。(齐读课题)

(二)出示汉字,初步识记

1、同学们看,你们认得这些字吗?

出示带拼音的16个汉字:刀、戈、弓、矢、牛、马、车、舟、羽、角、齿、革、瓜、果、麦、豆。

先自己试着读一下。

2、谁想说一说,你都认得哪些字,还有哪些不认得?

让学生自己认一认,说一说。

会认的同学教一教不认得的同学。

3、初记之后,自己再来读一读。

(三)引导激趣,再记汉字

1、出示前四个字:刀、戈、弓、矢及图画

·大家看这四样是什么?

随机出示卡片,引导学生读“刀、戈、弓、矢”教师正音。讲解:矢就是箭。

·你会用这四样兵器吗?自己试着表演用一用。

·小游戏:用兵器

“老师随便出示四样兵器的名称,你能读出它,并用一用吗?”师生共玩。

·开小火车,卡片巩固读“刀、戈、弓、矢”。

2、创设情景故事《送信》

·出示图片:身上带有“刀、戈、弓、矢”的古代将军。

·“大家看这是谁?身上都有什么武器?”

·“现在两军打仗,将军要去送一封信到军营,但是路途很远,而且在路上要渡一条河,在路上准备有四种工具。(出示地图和牛、马、车、舟。)大家想一想:将军怎样用这四样工具送信呢?有很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图略)

·“送信的任务成功完成,你可不要忘记送信的四种工具它们是牛、马、车、舟。”开小火车,卡片巩固读“牛、马、车、舟”。

3、看图自己认羽、角、齿、革

·游戏:变小魔术(把羽、角、齿、革,擦一擦、变一变,变成:习、用、人、中,再变回来,巩固字形)

·卡片巩固读“羽、角、齿、革”。

4、游戏:给好吃的“找朋友”

·画出图(四副图略)

·让学生看图认字:瓜、果、麦、豆。

·拿着卡片瓜、果、麦、豆帖在图的下面。

(四)、整体巩固

1、卡片开火车读一读所有的汉字。

2、出示带拼音的16个汉字:刀、戈、弓、矢、牛、马、车、舟、羽、角、齿、革、瓜、果、麦、豆,读一读。

3、将16个汉字的拼音去掉,读一读。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一共认识了16个字,真能干!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拓展阅读

1、七年级地理

1.使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重点)

2.使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经线、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生知道经度、纬度的确定方法(难点),记住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重点)

方法:观察法、读图分析和启发式谈话法、电化法。

时间:约 分钟。

具:地球仪、经纬仪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若干(生每人或两人一个)

第一章 地 球(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导入语:宋代文家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同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板书)

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看地球卫星照片和图1.2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后回答)

地球形状是:球体 。

2、地球的球心、极半径、赤道半径和周长在哪里?

答: [结合经纬仪回答] 地球的球心叫地心,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地球的周长叫赤道。赤道正好处在北极和南极的中间。

3、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多少千米?[看课本图中注释的具体数回答]

赤道半径6378 千米,极半径6357 千米,两者相差21 千米。可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

4、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5、课堂练:现在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表示地心、两极、赤道和极半径、赤道半径的图画出来。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板书)

1、什么是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

2、[出示地球仪] 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

地球仪由底座 、固定架 、球体 、地轴 组成的

3、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有各种符号、文、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

4、地球仪是围绕什么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让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到南极和北极,并指示给旁边的同,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确。)

(1)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让地球仪自西向东(即自左向右)作逆时针转动。告诉生面对地球仪如何识别东、西、南、北4个方向。

(2)(做一做)先后请几位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3)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5、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没有,是假想的)

6、课堂练

(1)地球是自西 向东 绕地轴 运动的。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 和北极 。

三、纬线和纬度(板书)

[引入] 地球仪上有许多纵横交织的线,你知道哪些是经线,哪些是纬线吗?现在我们来识别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1、什么是纬线?(让生在课本上找出纬线的定义,并读出来。)

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与经线垂直相交,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让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出纬线指示给同,请对方判断正确与否。)

2、纬线是什么形状?是半圆,还是圆圈? 圆圈。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是东西方向,还是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4、所有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赤道在什么地方?赤道的作用(意义)是什么?(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回答)

赤道在两极的中间,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它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6、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回答)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纬线长度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

7、纬线有哪些特点?(展示经纬仪,生观察回答)

纬线的特点:圆圈、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8、在地球仪上大家可以画出多少条纬线?人们是怎样区别每一条纬线的?

[边指示边讲解] 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纬度。(这就好像给每条纬线都起了名,我们就能区别它们了。)

[多媒体展示图片]“纬线与纬度示意图”。

9、哪条纬线是零度纬线?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

人们把赤道定为零度纬线,它把地球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10、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是90°。位于南、北极点。

11、赤道南北两侧的纬线在名称上有什么不同?他们分别用什么母表示?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母“N”来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母“S”来表示。

[板书] 北纬——N,南纬——S

12、如果用母表示,北纬20度和南纬20度可分别表示为:20°N ,20°S 。

13、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排列,它们的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北纬度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多媒体图示变化规律)

14、人们通常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分成低纬 、中纬 和高纬 三部分。其中0°~30° 为低纬度;30° ~60° 为中纬度;60° ~90° 为高纬度。

[板书:低纬、中纬和高纬] [多媒体展示] “低、中、高纬度示意图”。

课堂练:让生将课本、练册或师给出的练纸(多媒体课件更好)中的纬线纬度指读或标注出来。

[示例题] 请问北京(40°N)处于什么纬度带?中纬度。

[示例题] 中国和南极洲分别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中国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2、七年级地理

课题:多变的天气

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惯;增强自身应对变化多端的天气的防护意识,进而增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自主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课时:1课时

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导入:创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首先请两位同表演场景对话,让生们注意观看。

场景对话如下。

小明:天可真热啊,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我都快中暑了。我真想去北方避暑。唉,对了,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龙江的齐齐哈尔,那里肯定很凉快,不如我去他那里避一避暑。对,我得赶快给他打电话。喂,你好!是小亮吗?我是小明。

小亮:你好你好!小明,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吗?

小明:好什么呀!天太热了,我都快中暑了,上海这一个星期持续高温,每天气温都在35℃以上,这不,我给你打电话,想去你那里避暑。

小亮:你可千万别来,我这里一连下了三天大雨,电闪雷鸣,树被风吹断了,铁路让洪水冲垮了。

小明:那可怎么办呢?要不等天好了,你给我打电话吧。

小亮:打电话多费钱啊!我们去看天气预报吧。

小明:对啊,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天气早知道。我们现在就去查看天气预报。

师:谢谢两位同的表演,是啊,天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有关天气的知识。

新授:

一、天气及其影响——谈天论气话天气

(一)天气与气候

师:多媒体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的图片,请生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内容。

师:刚才几位同都描述了图片中的天气状况,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他们都用了哪些关键词来描述天气呢?天气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回答

师:天气就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通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语描述,此外还有冰雹、沙尘暴、台风等。(图片展示)

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时间短,变化快。(即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很大,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

师:天气在短时间内是经常变化的,那么气候有什么特点呢?谁能说说我们当地的气候呢?

生:回答

师:气候与天气恰恰是相反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例如: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年都是这样。

问:你能总结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吗?(生分四组讨论,回答)

生:小组代表发言

师:总结发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接着,师多媒体出示一组和天气或气候相关的描述,让生判断出该描述是天气还是气候。

1.今天风和日丽

2.昆明四季如春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东边日出西边雨

5.我们这个地方常年很少下雨

师:刚才,我们谈了很多有关天气的话题,就是因为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能举例说明天气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吗?

生:回答

师:

(二)天气及其影响

师:(课件播放各种天气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图片,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影响,给生直观的印象。)

师:如果我们能预知明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会有很大帮助的。那么我们从哪里会预知明天的天气呢?生回答天气预报,引出话题二。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谈天论气话预报

师:同们你们日常生活中都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的呢?

生:回答

师:是啊,随着科技和媒体的发达,我们了解天气的途径越来越多,正如同们所说: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都是我们了解天气的途径。

师:那么,天气预报又是如何产生的呢?通过这幅图大家会有所了解。多媒体展示天气预报的产生过程。

师: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天或几天中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我们先来看看风的符号吧。出示幻灯片。

在天气预报中常常还可以看到卫星云图,卫星云图可以分析哪些地方是晴天、有雨或者阴天。

师:带领生认识卫星云图。

为了读懂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的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天气符号一般与城市名称一起出现,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师:带领生认识天气符号。

师:如果一个城市出现两个天气符号会表示什么意思呢?

活动:请生结合图片说说相关地区的天气状况。

活动:根据图片所示内容,回答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天的天气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的空气质量。你喜欢什么样的空气呢?

师:出示两幅不同地方空气质量的图片,你喜欢什么样的空气?

生:回答

师: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谈天论气忧空气

师:空气质量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生看课本自完成。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身边发现问题)

师:展示一些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图片,让生感受人类不合理的做法导致的空气质量问题,及常见的沙尘暴、雾霾等污染天气图片。

活动:(生分四组)

各抒己见献良策:面对这样的大气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办?生讨论后交流自己的看法。

巩固练:为下列现象出谋划策

1.城市里的汽车可真多,尤其是私人汽车的数量增加很快,汽车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为了冬季取暖,北方地区经常有一些锅炉房的烟囱黄烟滚滚。怎么办?

3.家庭装修过度,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

4.建筑工地拆除旧房子,没有防尘措施,造成大量灰尘。

课堂小结:

师:一节课的,使我们收获很大,请同们谈一谈收获和感悟。

生:回答(略)

师:通过这节课的,我们要养成一种惯,即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树立一种意识,即保护大气环境。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

2.风力与风向

3.卫星云图

4.天气符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3、有创意的

1.了解体装饰艺术的特点,方法,能从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意出美观形象的美术

2.从和创意美术的过程中,发展生的形象思维,使生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掌握美术体艺术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

的创意,能抓住义、形、结构等基本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变体,使原体变得更形象、美观、活泼,达到创新的目的。

一、谈话导入

1、师:知道老师的名叫什么吗?

师:我把他们来个创意大变身,瞧——(出示幻灯片艺术体名:何*云)

2、找区别师:比较这两个名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

3、师:今天我们就来的创意,把普通的文变得更形象、更独特。(出示课题:体的创意

二、初探方法

(一)出示3组图:笔画变化、形状变化、形象化

1、师:那怎么变才有创意呢?老师这里准备了三组,你能发现各组的创意分别在哪里呢?的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分别出示范)第一小组讨论第一组图,二三小组讨论第二、三组,第四组自由选择其中一组

2、生讨论,老师**指导(时间2-3分钟)

(二)交流总结方法

师:哪一组同先来说说?

1、笔画变化

⑴生:我发现“算”点变圆形,横竖变成了笔,灰的点还变成了眼睛。师:这么说来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笔画

师:把的一个或几个笔画变形,这种创意方法叫做“笔画变化”

(板书:笔画变化)

2形状变化

⑴第二组形发生了变化,“困”变成了圆形、“命”被写成了菱形,“天”变成了椭圆,显得很特别。

⑵师:看来改变的形状同样可以变得有创意

(板书:形状变化)

3形象变化

生汇报交流

⑵师:用了的本身所表示的事物来变,使变的更形象,我们把这样的创意方法称为形象变化。

(板书:形象变化)

师小结:经过各组分析汇报原来我们可以用笔画、形状、形象变化可以把变得有创意!

(三)巩固练

1、连线练

师:接下来老师考考大家。

出示幻灯连线找朋友,(图片要典型)

笔画变化形状变化形象变化

(生连连看)

师:看来难不到大家,都掌握的不错了嘛?!

三、大显身手

1、师: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试试?变一变!你想变什么

出示:幻灯

师:你打算怎么变?用形象?用笔画变化?还是用形状变化?或者都用呢?生1生2生3

2、老师示范

师:我也选了一个“茅洋”的“洋”,看这个你觉得可以变什么?(说的同时先在白纸上写好单线体“洋”)

洋:让你想了什么呢?

生:海洋,海水

师:那就把他们的横变成海浪

接下来老师自己变!

师:你觉得怎么样?你能发现老师用了什么方法吗?

生:用了笔画变化,和形象变化结合,直接用了蓝*,表示海洋,象山的大黄鱼

师:你想好变什么了吗?现在开始吧?看谁变得最有创意!

4、生尝试创作

5、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

1、生介绍自己的意图,用了什么方法?

2、生互评,你喜欢他的吗?他的创意在哪里?你还有更好的意见吗?

3、整体展示

五、拓展:

师:用这么多方法,我们变出了这么多创意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创意?想看看吗?

出示幻灯

各种体:立体、*影效果、动态等等

小结:生活无处不在创意:有创意就有改变!有创意就有快乐!有创意就有生命力!

点击查看更多学习汉字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42190.html

热门阅读

  1. 小报祖国在我心中手抄报
  2. 大一学生的学习计划
  3. 小纽扣小班区域活动教案
  4. 安徒生经典童话《织补针》
  5. 课文一面的教学设计范文
  6.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范文1200字
  7. 《少年行·击筑饮美酒》诗词原文及赏析
  8. 相爱了就不要懊悔的情感美文
  9. 游水西简郑明府原文及赏析
  10. 早安午安晚安问候语大全201
  11. 成人睡前故事大全集
  12. 最新毕业生自荐信范文
  13. 关于初中好文章摘抄
  14. 教育工作总结模板
  15. 关于坚持的美文摘抄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