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珍黄岩人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方国珍,黄岩人。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力逐奔马。世以贩盐浮海为业。元至正八年,国珍杀怨家,遂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亡入海,聚众数千人,劫运艘,梗海道。
太祖已取婺州,使主薄蔡元刚使庆元。国珍谋于其下曰:“江左号令严明,恐不能与抗。况为我敌者,西有吴,南有闽。莫若姑示顺从,藉以观变。”众以为然。于是遣使奉书进黄金五十斤,白金百斤,文绮百匹。太祖复遣镇抚孙养浩报之。国珍请以温、台、庆元三郡献,且遣次子关为质。太祖却其质,厚赐而遣之;复使博士夏煜往,拜国珍福建行省平章事,弟国瑛参知政事,国珉枢密分院佥事。国珍名献三郡,实阴持两端。煜既至,乃诈称疾,自言老不任职,惟受平章印诰而已。
太祖察其情,以书谕日:“吾始以汝豪杰识时务,故命汝*一方。汝顾中怀叵测,欲觇我虚实则遣侍子,欲却我官爵则称老病。夫智者转败为功,贤者因祸成福,汝审图之。”是时国珍岁岁治海舟,为元漕张士诚粟十余万石于京师,元累进国珍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国公,分省庆元。国珍受之如故,特以甘言谢太祖,绝无内附意。及得所谕书,竟不省。
吴元年克杭州。国珍据境自如,遣间谍假贡献名觇胜负,又数通好于扩廓帖木儿及陈友谅,图为掎角。太祖闻之怒,贻书数其十二罪,复责军粮二十万石。国珍集众议,郎中张本仁、左丞刘庸等皆言不可从。有丘楠者,独争曰:“彼所言均非公福也。惟智可以决事,惟信可以守国,惟直可以用兵。公经营浙东十余年矣,迁延犹豫,计不早定,不可谓智。既许之降,抑又倍焉,不可谓信。”国珍不听,惟日夜运珍宝,治舟楫,为航海计。
九月,太祖已破平江,国珍乃遣子关奉表乞降。太祖览而怜之,赐书曰:“今者穷蹙无聊,请词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
(选自《明史 列传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藉以观变 藉:凭借
B、汝顾中怀叵测 顾:只是
C、欲觇我虚实则遣侍子 觇:侦察
D、既许之降,抑又倍之 倍:背板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
B、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
C、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
D、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国珍杀死仇家获罪,他与兄弟方国璋、方国瑛、方国珉一起逃亡到海上,聚集数千部属,开始抢劫过往船只。
B、方国珍能洞悉周边形势,江左难以对抗,吴、闽又构成威胁,所以只能表面顺从,以此为契机来观察形势。
C、朱元璋不但没有接受方国珍的人质,而且还给予厚赐送还人质,另授予方国珍兄弟数人官职,想借此探听他的虚实。
D、方国珍屡屡食言,朱元璋对其有怨恨,但还是赦免了他的罪过,并封赏他食禄而不赴任的虚职,显示出君王的器量。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煜既至,乃诈称疾,自言老不任职,惟受平章印诰而已。
②国珍受之如故,特以甘言谢太祖,绝无内附意。及得所谕书,竟不省。
参***
4、B 顾:反而 却
5、C
6、C 朱元璋想拉拢方国珍
7、待夏煜到后,他诈称*,自言年老不能称职,只接受平章印章及诰命。
2、方国珍也受之如故;而对朱元璋却以甜言蜜语加以谢绝,表示绝无依附之意。收到朱元璋的信,竟然不打开看。
【参考译文】
方国珍是黄岩人,家里世代以行船海上贩盐为职业。元至正八年,有一个名叫蔡乱头的人,在海上打劫,官府派兵追捕他。方国珍的仇家告方国珍与贼寇勾结。方国珍杀死仇家,就与他的兄长方国璋及他的弟弟方国瑛、方国珉逃到海上,聚集数千人,抢劫过往船只,阻塞海路。行省参政朵儿只班率军征讨他们,兵败,被方国珍捉住。方国珍迫使其向朝廷请命,授予自己定海尉之官。不久方国珍反叛,侵犯温州。元朝让孛罗帖木儿担任行省左丞,督军前往征讨,也兵败被捉。元朝于是派大司农达识帖睦迩招降他。不久,汝州、颍州两地兵起,元朝招募水师守卫长江。方国珍心中既担心又害怕,再次反叛。后诱杀台州路达鲁花赤泰不华,逃亡入海。后来派人偷偷到京城,贿赂朝中各权贵,朝廷就允许他投降,授予他徽州路治中之官。方国珍拒不听命,率军攻陷台州,焚烧苏州的太仓。元朝又用海道漕运万户之职招降他,方国珍这才投降,并接受这一官职。
朱元璋攻取婺州后,派主簿蔡元刚出使庆元。方国珍与他的下属商量道:“江左政令严明,我们恐怕不能与其军队对抗。况且与我为敌的,西有吴,南有闽。不如暂且表示顺从,借此遥作支援来观其变。”下属都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于是,方国珍派使者给朱元璋送信,并进献黄金五十斤,白金一百斤,有花纹的丝织品一百匹。朱元璋又派镇抚孙养浩答复他。方国珍请求进献温、台、庆元三郡,并派次子方关做人质。朱元璋没有接受人质,而且给予丰厚的赏赐,让他离开了;又派博士夏煜前去,授予方国珍福建行省平章事之官,授予其弟方国瑛参知政事之官,授予方国珉枢密分院佥事之官。
不久,苗将蒋英等反叛,杀死胡大海,带着他的首级投奔方国珍,方国珍不接受,蒋英等便从台州逃往福建。驻守台州的方国璋率军在半路阻击他,方国璋兵败被杀,朱元璋派使者前去吊唁。一年后,温州人周宗道带着平阳投降朱元璋。方国珍的堂侄方明善当时驻守温州,便派兵争夺平阳。参军胡深将其击败,然后攻下瑞安,进兵温州。方国珍很害怕,请求每年供给朝廷的军队白金三万两,待杭州被攻下时,他马上献纳土地前来归附。朱元璋这才下诏令胡深还师。
九月,朱元璋已攻克平江,命参政朱亮祖进攻台州,方国瑛迎战,战败逃走。朱亮祖又攻克温州。征南将军汤和率大军长驱直入,抵达庆元。方国珍率部将逃亡入海,后在盘屿被追兵打败,他的部将相继投降。于是催促方国珍入朝觐见,朱元璋当面责备他道:“你来得不是太晚了吗! ”方国珍叩头谢罪,被授予广西行省左丞之官,只享受俸禄而不上任。几年之后,死于京城。
拓展阅读
1、《唐诗·李白·长相思》诗词原文 题解 赏析 配图
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在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通过描写诗人对唐玄宗的怀念,表现出*理想不能实现的深沉苦闷和愤慨情绪。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①。
孤灯不寐思欲绝,
卷帏望月空长叹②。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③。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注释
①络纬:即纺织娘。金井阑:井上的栏杆。西乐府中常有玉床金井之辞,都是指木石华美,价如美玉。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②寐:小睡。帷:帐帘。 ③美人句:意谓空有容颜如花,却和丈夫相隔万里之遥,只能任青春虚掷。渌:水清澈。
从篇首到“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主人公的相思苦情。一个孤栖独处者的寂寞和空虚通过诗中的环境气氛表现了出来。“思欲绝”、“空长叹”,思念的美人如花却又远隔在云端,可望而不可即,可见诗中人思念的痛苦。“上有青冥之长天”以下几句写一场梦幻式的追求。在大胆的幻想中,诗中主人公上冥天,下渌波,梦魂飞扬,追寻思念之人,但却“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诗人经历了一场没有结果的追求。于是结尾处一声沉重的叹息,既回应篇首,又使诗情更加悲恸!
自楚辞以后,以美人芳草喻君王便成传统,诗中“美人如花隔云端”正是以美人喻唐玄宗。李白因吴筠推荐供奉翰林,却被杨国忠等谗毁,被“赐金放还”,*理想不能实现,所以深深地怀念曾赏识他的玄宗皇帝。相思又不得见,不得见却更苦苦相思,深沉之情顿摧心肝。
这首诗诗意深含于形象之中,隐而不露,所以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赞此诗说:“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
2、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翻译及赏析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词有说是“饮妓馆之作”,有说是写北宋名妓李师师之事。张端义《贵耳集》云:“道君(宋徽宗)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于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隐括成《少年游》云。”其事确有与否,说法不一。近代学者王国维即否定此事。无论此事有无,从词意来看,词中人物是一对秋夜相会的情侣,这是没有疑问的。词中所写的男女之事,细致入微,意态缠绵,无一点恶俗气味,却表现出真与美的光彩。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记言,主要从女方着笔,全篇以景衬情,以声传情,显得自然协调。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三句,本是写一对情侣双双进食时鲜果品,却只用女方一个“破新橙”的细节毕现出来。而写这个细节时,先用静物铺衬。“并刀如水”,用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句:“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用如水的并州刀剪,来形容破橙之器的光洁澄澈;“吴盐胜雪”,则用李白《梁园吟》中句:“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如雪。”以雪亮晶莹的吴地白盐,来比喻玉盘明净、果品新鲜。这两个比喻先勾画出一幅光彩鲜亮的画面。以这个画面为背景,那女子的“纤手”,正在剥开黄橙橙的鲜果,含情脉脉地与情人品尝,使原来的静物画面顿时活跃起来。“破橙”女子的一片浓蜜情意也借此流溢出来。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三句,将视线拉开,放眼整个居室的环境。华美的帐幔轻垂,兽形的香炉不断散发出袅袅香烟,整个室内弥漫着暖融融的气息。那一对情侣的柔情蜜意也融化在这温馨的气息中了。在这如痴如醉的环境中,女子为了愉悦情人而吹笙。写吹笙既无吹奏的情态,也无对乐曲的描述,只写到“调笙”而止。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笔法,确乎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绝妙至极。它不仅包含了无限不可言传之意,而且让人联想到,在这悠悠的笙笛声中,一对知音的男女,彼此间充满着体贴之情。
上阕两层意思写出了一个明光素洁的环境,衬出了一对情侣无限依恋之情。下阕则全写女子的缠绵之语。用“低声问”一语,直贯篇末。虽然是谁问并未点明,但从那形象入微的声口中,不难看出,问者正是方才纤手破橙之人。为何而问?也未说明,但从“向谁行宿”一句,可知是由男子告辞引起。以问话而表达出对情人的挽留之意,使两人亲昵之状跃然纸面。下句“城上已三更”,挽留之意更明,又说“马滑雪浓”,“直道少人行”,表情措语,极有分寸,那男子听后,可能欲走亦无法抬足了。这种写法,让读者从女子一方之口,闪闪烁烁的词语中去体会其中情味,比直言明说要高明得多。同时,那三更夜冷,马滑霜浓,风寒路旷的室外恶劣环境,不正与室内那种软玉温香、香气袭人的气氛形成强烈的对比吗?挽留者的柔情,欲行者的犹豫,尽在不言之中。
周邦彦词长处在“模写物态,曲尽其妙。”这首词的妙处,除了对环境的模写逼真细致外,还在于运用人物动作细节和语言声口,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缠绵情态。正如毛稚黄所说:“后阕绝不作了语,只以‘低问声’三字贯彻到底,蕴藉袅娜。无限情景,都自纤手破橙人口中说出,更不作别一语。意思幽微,篇章奇妙,真神品也。”
3、爱国诗词《柳亚子·孤愤》原文 译文 注释 赏析
孤愤真防决地维,忍抬醒眼看群尸?①
美新已见扬雄颂,劝进还传阮籍词。②
岂有沐猴能作帝,居然腐鼠亦乘时。③
宵来忽作亡秦梦,北伐声中起誓师。
【注释】 ①地维: 《淮南子·天文训》: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地维,神话中指系地的大绳。实际上是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地有四角,是用绳索维系起来的。②“美新”句: 西汉末年,王莽夺取刘汉**,建立“新”朝,当时的作家扬雄为了取悦王莽,上 《剧秦美新》一文,批评秦朝,赞美新朝。这与杨度等人在袁世凯的授意下组织 “筹安会”,发表宣言、文章,放肆地为袁复辟帝制大造舆论,很有相似之处。“劝进”句: 魏元帝曹奂见司马昭势力过大,被迫让位,司马昭假装推辞不受。司空郑冲禀承意旨,率百官劝进,劝进词是请文学家阮籍写的。③沐猴: 《史记·项羽本纪》: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沐猴,即猕猴; 沐猴而冠,就是说猴子戴上人的帽子。腐鼠: 这是庄子对惠子讲的一段寓言: ……鸱鸮得到一只腐坏的死老鼠,忽见鹓雏从头上飞过,生怕鹓雏抢走他的腐鼠,于是“仰而视之曰: ‘吓!’”,语见《庄子·秋水》。这里用腐鼠比喻杨度、刘师培等人,责骂他们乘时而起为袁世凯称帝捧场。
【鉴赏】 这首诗写于1915年。当时的背景是,袁世凯的顾问美国人古德诺发表 《共和与君主论》。鼓吹在中国实行君主制度。不久,杨度,刘师培等人的筹安会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 又连续发表通告、宣言,与古德诺相唱和,甚至还出现了全国***联合会的组织,为窃国大盗袁世凯吹喇叭、抬轿子。本诗就是对此而发的。题名虽为“孤愤”,但表达的绝非作者个人的愤慨,而是那一时代爱国人士的共同义愤,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首联两句说,我心中的愤怒恐怕真要冲绝大地了,哪里还按捺得住满腔的怒火,去冷静地觑看那一群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小人。在这里,诗人借用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典故,宣泄自己像火山爆发一样难以遏止的愤怒。
诗人的愤怒从何而来呢?颔联两句借古喻今,痛斥拥戴袁世凯称帝的筹安会的一群小人。美化新朝王莽的已有扬雄的文赋,为司马昭捧场的还有阮籍的劝进词。字面上说的都是历史,而实际抨击的却是眼前的人和事。现实的情况是: 1915年8月,筹安会通电各省,鼓吹改行君主制,袁世凯在各地的爪牙纷纷函电响应,并派代表进京***,筹安会为之代草***书。接着,由袁世凯的亲信,当时的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银行总理梁士诒发起,于1915年9月19日成立“全国***联合会”,要求袁世凯称帝。诗句就是借以上史实讽刺这些丑事。
颈联两句尖刻地挖苦道: 哪有猴子能当皇帝的事,然而奇怪的是,现在居然连死老鼠也乘机跳了出来作祟害人! “沐猴”、“腐鼠”都是对袁世凯及其追随者,对那一小撮妄图扭转历史车轮的*小丑的谩骂和斥责。袁世凯窃夺**胜利果实,为了复辟*帝制,同日本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这一切使诗人怒不可遏。以丑恶的形象为喻,以刻薄的语言入诗,正是诗人义愤填膺,难以解气的表现。
诗的最后两句集中表达了诗人北伐讨袁的决心和意志。亡秦,本指历史上推翻秦始皇的暴虐统治,这里借喻打倒袁世凯。作者连晚上做梦都念念不忘誓师北伐,打倒窃国大盗袁世凯,足见其仇恨之深,反对之烈。作者还写过 “会见亡秦三户士,一麾黄钺定中原” 的诗句。总之,这首诗愤怒地斥责了图谋称帝的袁世凯,无情地鞭挞了拥戴袁世凯称帝的筹安会诸小人,对他们表示了极大的轻蔑。中间两联沉痛地勾画了袁贼复辟前后群魔乱舞的黑暗局面,但他并不悲观失望,他确信 “沐猴”、“腐鼠” 的命长不了,终将被人民所唾弃。尾联鲜明地昭示,诗人决心同袁世凯进行坚决*,并期待着这一*的胜利,情绪昂扬激奋,很能鼓舞人心。
文章作者:陈淑宽,艾虹
4、《题前溪馆》原文 笺释 赏析
两年谪宦在江西,举目云山要自迷。今日始知风土异,浔阳南去鹧鸪啼。
[谪宦] 贬官另任新职。唐钱起《江行无题》其三五:“岂知因谪宦,斑鬓入江湖。”李嘉祐被贬谪到鄱阳。江西,谓唐之江南西道。鄱阳属饶州,乃江南西道。
[浔阳] 见本书卷三郎士元《送洪州李别驾之任》注。
李从一诗逊钱、郎气韵,而情彩音格居然妙品。
【评论】
《中兴间气集·李嘉祐》:袁州自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又“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文章之冠冕也;又“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役使许询更出,孙绰复生,穷极笔力,未到此境。
徐献忠《唐诗品》:嘉祐诗一卷,名《晏阁集》,声偶畅达,悉谐平调,虽乏绮密之致,而刻削之风,殊能自远。其在大历诸子品望虽微,而故家气味犹有存者。如“江花铺浅水,山木暗残春”,又“风摇近水叶,云护欲晴天”,又“暮色催人别,秋风待雨寒”,又“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情理俱融,景象切至,可以为诗矣。
《诗源辩体》卷二一:中唐李嘉祐(字从一)、司空曙(字文明)、卢纶(字允言)、韩翃(字君平)五言律,入录者更少,七言律与绝句为胜。
又:五言律,嘉祐如“世事关心少,渔家寄宿多”,纶如“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翃如“玉杯分湛露,金勒借追风”、“翠羽双鬟妾,珠帘百尺楼”;七言律,嘉祐如“芦花渚里鸿相叫,苦竹丛边猿暗啼”、“野寺山边斜有径,渔家竹里半开门”等句,亦已入晚唐。
《唐诗评选》卷三:彼己之际,出入无痕,袁州是中唐第一佳手,近体独有片段,一往尤多古意。
《载酒园诗话又编·李嘉祐》:高仲武称李嘉祐“绮靡婉丽,涉于齐梁”。余意此由未见后人如温、李者耳。犹舜造漆器而指以为奢者也。然《间气集》所载,殊亦平平。余更喜其“风摇近水叶,云护欲霜天”,“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能全季布诺,不道鲁连功”,“爽气遥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殊有雅致。
又:按李诗绮丽不及君平之半,郑谷曰“何事后来高仲武,品题《间气》未公心”,语亦良是。
《一瓢诗话》:李从一:“野棠自发空流水,江燕初飞不见人。”高青邱“阊门一带垂杨柳,绿到皋桥不见人”,于此脱胎。如“细雨湿衣年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觉烘染太过。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2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