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 1
这是多美的一本书啊!封面那清雅的水墨花,是那么的唯美,它把我的思绪引了进来,我被她那细腻动人的笔调*。
她的文章充满温馨。细读进去,她的文章和水墨一样平易朴实:匆匆的过客,小路上的野花、野草、海边小小的贝壳……许多不起眼、会忽略掉,甚至觉得毫无意义,根本不会去看的东西,她都能注意到,并且看出它们内在的美好品质。
我感叹,我感叹于她的细腻和她那淳朴语言,文中没有可以推彻的词语,没有令人惊奇不已的哲理,只是娓娓道出,顺理成章。可却能在人心里荡起层层涟漪。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透明的哀伤》中的《严父》。作者对一个卖牛肉的男子发出感叹,通过男子的面容,猜想出他的家庭。在这样的炎热夏季在外奔波,想必是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这样操劳,又不觉想出他的孩子能理解他的父亲吗?
看过许多写文章,发现父爱的文章是那么的深沉。父亲常常为了家这个家,为了这个家的生存,为了这个家的幸福与美满,常常不分日夜的在外奔波,让处理烦琐事情的父亲有了一张严厉的面容。严父,寂寞无言,表面严厉,实际爱在无言处。可年幻无知的孩子们却不能理解,他们喜欢投向母亲柔软和温暖的怀抱,劳苦了一天的父亲回到家,发现自己支撑的家的那份甜美,自己虽不能进去,不能享有,或许这样父亲就很快乐了吧!不被孩子们所理解,也无所谓,只要是做为父亲,爱着他们,这样就足够了吧!
看完这篇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心情,想流泪,还想立即给父亲一个拥抱,同时也有着疑惑,为什么父亲不去辩解他们行为?让孩子们理解他,让他也享有家的这种温馨,我的思绪不觉想到了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虽然不是严父,但他也常常奔波在外,甚至等我睡了才回来,我认为在父亲心中工作比我重要,所以总是对父亲忽冷忽热,有时他说话我也不理,可他什么也不说。
有时我会从父亲的开门声中惊醒,发现他不管回来得再晚也会来到我的房间。夏季,为我关掉电风扇,冬季,为我扯扯被角,当时小,没放在心上,可现在却知道这小小的动作,却也包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他是爱我的,我是不是也应该对操劳的他多一点理解,多一点体谅,多一点爱呢?
父爱如山,深沉。父亲对我们的爱虽然不会惊天动地,但是他对我们的爱却渗透在生活的细节中,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发现罢了。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 2
淡花幽香,亦能飘香千里。苦心求佛五百里,终是不能得累……
深夜,大概二三点钟吧。将台灯打开,静静的,慢慢的,怀踹着一颗只属于你的心,听着窗外一二车轮踏过,地上残留雨水的溅响。情至深,心渐静,似是看到书页上的湿润。心中的迷茫模糊了我的视线。
爱,是个永恒的话题。席慕蓉作为一个蒙古人,让我们知道任何人对爱的领悟都是不分地区,不分人种的。母之爱,友之爱……化为文字,将爱诠释的淋漓尽致,令人无法释怀。
作为一个出国留学艺术的人---席慕蓉,身上具有一种专有的独特细腻美感。举手投足,行为举止间无不充斥了这种美感,自然的,这种美感也融入到她的文章中,使她的文章充满了美。呵呵,“美”,“爱,”这是多么优美,多么高雅的,多么美丽的词汇呀!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从她的文章中读出希望,读出生机,读出前行的动力。而作为这种带给人们美好力量的载体,却只是些直白的话语,直白的不像是散文,直白的令人难以捉摸,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荚里的豆子。作者是这样与她母亲说的,在生日卡片一文,作者在她十四岁那年时母亲寄了一张生日贺卡,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每逢母亲生日,便匆匆在他国街头买了一张贺卡,寄给了母亲。而到后来明白自己对它毫无兴趣的那张生日卡片,是母亲最在意,最珍贵的。文章读到此刻,我竟与作者一道落下泪来。时至今日,具体的年份我记不太记清了。但当时的场景却模糊记得一些,当时的我正在玩一款当时很流行的网络游戏,突然想起那天是母亲节,想给母亲一个惊喜,便马上写了一张祝福卡片。之后几年的母亲节,我都因为各种原因没再给她东西。有一天,我们聊起了这个话题,我问她,我在什么时候给她送了贺卡,她没有一点犹豫,十分肯定的说:“二零零九年五月十号”。蓦然发现,我的贺卡,一直存放在母亲的心中。小小的生日卡片,代表着无数儿女对母亲的爱,没错母亲所能给予的爱太多了,我们所能给予的只有这么一点点,自然要被母亲珍藏起来,用一辈子的生命来感受了。
席慕蓉用美修饰爱,用直白的话语将爱播撒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如何被爱,情之真,意之切,震撼人心。
熄掉台灯,四周黑了,“啪”,我打开了天花板上的大灯。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 3
读过席慕蓉散文的人,往往会被她那细腻动人的笔调*。她的文章充满了智慧。她总是把一些不起眼的事物,挖掘出它们内在的美好品质,接着转化为文字,让我们分享。在她的文章中,没有值得去推敲的文字,也没有令人百思不解的深刻哲理,只是顺理成章地向我们一一道述,但却能在人的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拿起一本席慕蓉散文集,往封面上瞅了瞅,标题是“透明的哀伤”。在这几个大字后面映衬着红色的流迹,还有两朵花和飘散的花瓣。想必这本散文集中定是记载着席慕蓉的人生哀伤。仔细阅读完封面上的那首小诗后,我终于明白了:写的都是席慕蓉年轻时由种种事物引发的对人生的感慨。
随意地翻了翻,看到有一标题是《争夺》。心想:席慕蓉在文章中叙述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争夺呢?我带着疑问进入了文章之中。
读完后,我脑中的疑问全都没有了。原来文章描述的是她与工作的争夺,为享受大自然的权利而争夺。结果好不容易从繁忙的工作间隙溜到大自然的怀抱,让心情豁然开朗起来。
是啊,我们生在一个繁杂烦乱的世界,大人有大人的烦恼,我们也有我们学生的烦恼。可是,我们忽略了精神放松的享受。抽出一点时间去寻找我们精神的乐园吧,那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精神能量的地方。和作者一样,用一种散漫的心情,远离繁乱、世俗的土地,到大自然的怀抱去,那儿有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没有忙碌的折磨,只有精神给你带来的活力,经过一番后,再重新回到那世俗的尘世,又重新和尘嚣、杂闹接触一番,但此刻我们却是焕然一新的。
此时,我还能理直气壮地说:“我们不是逃避,只是向忙碌的工作做了一次小小的争夺。幸好的是,大自然收纳了我们浮燥的心灵,还给了我们一份无压力的心态。”
放下烦恼,走过大自然,去欣赏蓝天的美;倾听鸟儿的鸣唱;沐浴太阳光的温和。如果你连这都不能做到的话,那你必定不能成大器。但此时不必烦恼,去读一读席慕蓉的散文《争夺》吧!这样,你便多了一份安逸闲情,添了一份愉悦与超脱。
让我们一起去享受并关爱大自然吧!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 4
真挚灵动,静默素雅,我提墨笔,墨迹淡淡绵延于这本《席慕容散文集》上,八字,唯有这八字,才可抗之。
我终被她那细腻动人的笔调打动,喜欢她那真诚不失温情的文字中,喜欢她那时馨时忧的情怀,曾经读过许多名家的散文,若论素雅者,当是席慕容女生当之,听陈老师说,在她那年代的时候,席慕容的散文诗歌就已走进人们的文艺世界了,兴盛一时至今未减。
读久了那气势磅礴的文体,其实细细品来,还是要添一下温婉的气息,尝试开始慢慢接受席慕容女士的典雅之气,觉得,是花开时,愿喜;花谢处,悲叹。带给你一个女子的婉柔绰约,笔若流彩,透出生命中的爱,爱中的美,都如一张沉博绝丽的画卷般缓缓展开在眼前,方觉得这妙不可言,在触及时发现那金风玉露一相逢的无言心动。
她曾说:“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她的心中,因此常常拥有一份感恩与感动,感恩之心对于我们是必不可少的,活在这个世上,世间万物,哪怕是一草一木,也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在享受着美好人生之时,千万不要忘了这生活种种享受,缘起何处,是谁赠与,方可学会感恩。
一种如痴如醉,又融入一种梦幻般的不真实,好比在孤寂徘徊中不免起了疑心,犹如潺潺流水般拂过心头。
窗前月下,彼岸繁花,其中有一篇散文,叫做《窗前》,本文主要讲了作者于四十年后重返台湾,窗前依旧,可台北却早已是物是人非,作者在老师家看到的那树苍翠欲滴的芭蕉,想起自己家窗前也曾有过这样的芭蕉,我对最后三段感触很深,在经历过人生的磨砺之后,重返台北却看见现在的它灯红酒绿,不复当年,人与人的眼里充满着欲望,看到这,估计相信谁都不忍看到这样,叹的是物是人非,悲的是人心不古,只有窗前布满灰尘的古琴依旧在操守着那个时代最后的声音,多么的悲哀!得何以喜,失何以忧,见那绿姿芭蕉,才知对沧海桑田的悲痛!
嘴角漾起微微弧度,淡淡的客气中仿佛是融入了丝丝暖意,于是我甘心不去想,不去说,只是静静的翻页,沉醉在她的文字中——
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读她的作品,对心灵好好净化再好不过,席慕容,她是真正一个热爱人生的作家,不会以玩弄文字或者蛊惑人心为荣。
拓展阅读
1、初中鲁迅散文集读后感
深夜,一间旧屋,一盏小油灯,几缕轻烟,一个微曲的背影。
屋里不时会发出一点动静,那是飞虫撞击窗户玻璃的声音。有时还有飞蛾扑向油灯惨烈身亡的声响。但更多的仍是安静。屋子里的人在写东西,他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或许是他已经快完稿了吧。不经意,声响惊动到了他。他轻轻放下手中的笔,对着青油灯,习惯性地点燃了一支烟,看着眼前这悲壮的一幕,陷入了深思。许久,皱一皱眉头,轻轻叹口气,缓缓的吐出烟雾。而后望了望窗外黑而高的夜空,看发白的月亮,听夜游恶鸟的声音。
这就是我眼中所敬仰的鲁迅先生。
读鲁迅的书,必须也是在深夜,最好也抽烟。鲁迅先生抽烟是为了提神,是为了保持大脑兴奋以更好的思考与写作。这样的例子中外并非少见,典型的还有美国的海明威。他为了写作是每天都要喝许多咖啡的。据说晚年多病,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咖啡慢性中毒。我说抽烟其实是为了说明读文章时必须百分百的的投入到文章里面,必须身临其境,和文字里的灵魂和为一体,才能感受文章的妙处。而并非给大家找吸烟的理由。其实,我是对吸烟很反感的。况且,我也不必用吸烟这种方式来使大脑兴奋,因为我的大脑可以一直都很兴奋。特别是入夜。
鲁迅的书我还是读少了点。不过最近在看《鲁迅的散文.诗全集》。看了挺久才看完《野草集》,在这里就说说自己的读后感吧,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大家一同探讨。不足之处还望指点。
读鲁迅的《野草集》就像是在品尝一种不知名的果子。入口有点涩,有点苦。单凭这味道就觉得这果子着实结得不易。好似经历了许多年许多载的风霜雪剑严寒酷暑,才得以艰辛的修成正果。可是这种苦涩味道并非让你尝不下去,反倒是吸引着你一口咬万还想再咬一口慢慢品尝。尝着尝着,你会发觉这非同一般的苦涩滋味似曾相识,但你又记不清是在哪里尝过。这里面的妙处只有用心品尝的人才能体会得出的。其实更难得是在这淡淡的苦涩味道里还渗透着一种醇厚的甘甘的滋味。这个滋味比橄榄的甘味儿还要再妙一些。我想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应该有许多这样子的。平易朴实的文字里娓娓地道出鲁迅先生心里的话。而话里又包含着先生深刻的思想。所以吃了这个果子后,你会惊觉你的身心会舒适许多。这就好比一人在历经千辛万苦跑完马拉松后的那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而你的自身,你的灵魂“则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有人说《野草集》这本小本子是鲁迅先生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最高峰。本子里篇篇都是精华之作。我这般含英咀华,确实品了些好滋味出来,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2、初中鲁迅散文集读后感
下午下班回家,感觉很累,洗完澡变躺到床上,突然发现身旁一本很久没看过的《鲁迅散文集》,也很无聊,便拿来翻了翻。
翻开有些泛*封面,看完题记,第一个感觉:好飘渺,好有深度!换句话:不知所云。可能用噶指代太多啦,我唔系当时噶人,所以就唔明白,不过可能简SIR会明噶!啊,不是“可能”,系“一定”会明白!做本天才噶老师一定要有翻甘上下先得噶嘛!
紧接着又看了一篇《过客》,讲一个“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动乞讨人员”遇到一个阿伯同细路女,问阿伯比杯水距饮。阿伯好人甘同意左,叫距个孙裸水比距饮。于树阿伯又好无聊甘问距叫乜名,想去边。跟住个“过客”好酷甘回答:“我不知道”。嗯嗯,“究竟我系边个”呢个问题的确系一个好深奥噶问题,难怪咯乞丐唔识答啦。个乞丐又话“要到西边去”,但是阿伯讲“西边系坟墓喔”。乞丐讲“我不知道,但有个声音叫我一定要去”。
最后又看了《复仇》,可是看完不知所云,只感觉有些倦意,便倒头睡去了。
3、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学的毕淑敏的文章——《学会看病》。便去深入的去了解她。这篇读后感是我所取感悟所写的。
文章讲述了库玛里女神的神圣,但入选艰苦,只有毫无瑕疵的少女才能胜任。当上女神之后,这孩子便离开了平凡的世俗生活,断裂了正常的人生轨迹,在庄严寂寞的宫殿里,开始她荣耀而有孤独的生涯。她们也容易失去一切,当她们真真正正成为一个女人的时候,便是她们退位,也就是一无所有的时刻。
由此我感受到成为活女神库玛里,对于女孩来说是一种偶然,但她被贬低的命运又是必然的。女神固然神圣,入选固然严格,对于每个女孩来说任期的这几年非常幸福,但退位了,生活立即变得真实而有残酷。由于几乎没有读过书,再加上长期与社会脱节,她没有知识,不懂人际间的交流,难以面对巨大的落差。
女神拥有高贵的首饰,但却没有自由。邻家女孩朴素,但却拥有世间最宝贵的东西——自由。
4、初中鲁迅散文集读后感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散文集》,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的*,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当事人孩子们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朝花夕拾》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2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