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画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学会8个字,会认8个字,理解“和蔼”、“不解”、“悦耳”等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词语,让学生明白可以用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帮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并学会欣赏他人。
词语卡片,课件。
一、情境导入
1、课件演示创设情境,学生认读词语。
2、复习:小画眉为什么哭了?
(过渡语:小画眉哭得这么悲伤,妈妈是怎么安慰它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4——6段
1、学生自读第四段后反馈:
①找出妈妈的话,并指导朗读;
②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长处”,并夸夸自己有什么长处,帮学生建立自信;
2、指名朗读第五段,理解“不解”,指导读好2个问号。
3、学生读第六段后反馈:
①小画眉到底有什么长处?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读相关句子;(教师板书“唱动听的歌”,出示词语“可以”)
②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句并读好反问句。
4、分角色朗读4——6段。
三、品读感悟第7段
1、(课件播放画眉鸟叫声)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画眉美妙的歌声吧!(老师观察学生表情)
2、指名说说自己刚才在听的时候为什么笑了?你有什么感觉?(教师相应引出“悦耳”)
3、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
①指名说说还有谁被“吸引”了?(出示词卡“吸引”)
②想想:小动物们会说什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们的神态、动作,引导学生想象,训练口语表达。)
4、引导学生说说小画眉明白自己的长处后,心情会怎样?(强调“快乐”一词,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交流与展示
1、夸夸班上哪些同学有什么样的长处。(相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互相学习。)
2、指导写字。
①出示“以、令、她、耳”,学生读生字;
②交流识记方法;
③教师边讲边范写“以”;
④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
1、《丰碑》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缩短时空距离,使学生真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学习目标:
1、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感知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理解丰碑的含义。
一、导入
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风雪交加的情景,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联系上节课所了解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析题:
同学谈了许多,但我们可以归纳成为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导入
三、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多媒体课件,概括第一部分内容。
(2)为什么说红军面临的是严峻的考验,课文怎样描述的?
A、画出重点词:
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B、边读边画出描写冰天雪地的句子,说说笑笑自己的理解。
C、你想象一下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将军思索什么,疑虑是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很严峻。这支队伍在未来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可能存在。无论哪一种可能存在,都足以摧毁我们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更何况是几种可能一齐出现呢!在这种情况下,将军不得不考虑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2、抓住重点段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
(2)将军为什么楞了一下?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快步向前走去说明了什么?他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在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看课件感知当时的情景,了解军需处长牺牲的形象。)
冻僵的军需处长什么样?请大家画出他的动作、神态、穿着(用不同符号),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这些充分体现出军需处长毫不利己、舍己为人的**精神。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你知道冻僵的老战士是军需处长,将军知道吗?他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心情怎样?(用课件联系有关句子使学生感受当时的情景)
郎读,读出将军的感受。
(4)当将军知道被冻僵的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在想什么?(学生回答后听课文录音,感受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比较句子,体会军礼的庄严,感悟无比崇敬之情。(见课件)
(5)理解丰碑的含义。
联系13段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呼应开头问题)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丰碑的本义和比喻义,进一步体会军需处长的形象在将军和战士及我们的心目中已成为一座丰碑。
(6)假如让你为这位军需处长在雪山上立一座碑,你会怎样设计这个碑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为这为军需处长在心中画一座碑吧!(放课件中的音乐)
学生描述后出示课件中设计的碑。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结合最后一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且受到鼓舞,因此为充满胜利的信心为步伐坚定。
(2)看课件,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战士们无比坚定的信心,体会这个信心是军需处长的克己奉公、舍己为人、毫不理己的精神所带来的。回答了将军最出的疑问。
(3)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小结:
军需处长用不朽的形象回答了将军最初的疑问,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了将军,坚定了这只队伍的信心,也深深地*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碑永远牢记在心中吧!
2、《丰碑》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 知识目标:弄清课文哪些地方详细,哪些地方简略,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从中学习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 能力目标:从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描写的语段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丰碑的含义。
三. 德育目标: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1、从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的语段中体会他
的献身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弄清课文中的详写和略写。
教学用具:录像机、电视机、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教学模式
一.导入新课,交代目标。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丰碑》(板书课题)。丰碑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的是谁?(板书:军需处长)
2. 为何把军需处长称为丰碑呢?
3. 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 交待目标:这节课我们在理解重点句段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中心,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从中学习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落实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 投影: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感人画面。问: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写这一画面的?(第7自然段)
2. 指名读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感人画面的?(三方面)(生答有关语句后,师板书:倚靠、坐着、镇定、安详、单薄、破旧、贴)
3. 作者描写哪些方面用得笔墨较多?(神态)他是怎样把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写具体的?(生读有关语句)
4. 比较句子。
A:……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 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B:……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原句不但写出了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还通过左手和右手的姿势具体写出了老战士的神态如何镇定、安详。)
5. 军需处长为什么那么镇定、安详呢?(因为作为一名军需处长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他无愧于每一位战士,所以他牺牲的时候是十分坦然、从容的。)
6. 放录像,让学生感受当时恶劣的环境。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恶劣环境。
7. 天气这么寒冷,作为掌管军需物资的军需处长因衣服单薄而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8. 小结指导朗读。
这位普通的军需处长,他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然而在他身上那种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多么令人崇敬。下面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导:课文除了直接描写军需处长外,还描写了谁?
(二)学习课文描写将军的部分。
1、自由读文,画出将军语言、神态的句子。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将军语言的句子。
A: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B: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C:“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问:将军为什么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停下来有冻死的危险。)将军为什么要吼,“吼”字说明了什么?(将军非常生气,他责怪军需处长没有尽到责任。)“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说这句话时,两腮肌肉为什么要抖动?说明了什么?(说明将军已经愤怒到极点,以至于连两腮的肌肉都在颤动。)
指导学生理解将军语言句子的基础上,朗读每一句话,读出当时的.语气。
---------------------------
导:正当将军大发雷霆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此时将军的心情如何?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 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将军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 指导读出将军惊讶、悲痛、内疚、沉重的心情。
(四)学习第13自然段。
1. 齐读第13自然段,问:“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为什么?(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确实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3、《丰碑》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2、学习作者有条理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方法:变序式阅读法 讲解法 启发法
教具准备:插图 放大文字(第7自然段)
一 复习导入
1、口述《倔强的小红军》主要内容。
2、本课讲述的也是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故事,题目是《丰碑》。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碑”指什么?“丰”指什么?课文中丰碑指的是什么?
(一)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丰碑是军需处长?
2、指名读,齐读
3、什么是晶莹?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试理解)
(二) 范读全文
(三)学习第7自然段
(出示投影片)结合图画说一说,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他具有什么精神?为什么说具有这种精神?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四)学习1、2自然段
联系1、2自然段,从哪看出“天气冷”?读有关语句。
讨论:“装备很差”,差到什么程度?最 缺少的是什么?
(五)学习第7自然段
1、军需处长离开战士们时神情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
2、是冻死的为什么神态还这样镇静安详?
3、他是为了什么而牺牲?
4、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5、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六)学习8--10自然段
1、当将军看到牺牲的老战士时,他的心情怎么样?
2、读8--10自然段
3、讨论:将军为什么愤怒?愤怒是冲着谁来的?
4、读有关句子,读出愤怒。
(七)学习11自然段
1、范读11自然段
2、思考、讨论: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想什么呢?
(八)学习12自然段
1、将军的军礼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谈一谈。
3、“与云中山化为一体”,说明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九)学习14自然段
1、齐读
2、理解:那“声音”指什么?为什么脚步声是“沉重而坚定的”?为什么是“无数”?
3、“胜利不属于他们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总结全文
1、为什么说牺牲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2、解释:晶莹
3、这座丰碑树立在哪儿?
4、有感情地再读13自然段。
大雪覆盖了身体
军需处长 为**勇于献身 晶莹的丰碑
鼓舞了这支队伍
精神永存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8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