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反思范文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跟随他的妈妈去商场里买东西,在玩具柜台前看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小汽车,售货员阿姨看他那喜欢的样子,就劝说他的妈妈给他买下,可是这个孩子因为知道爸爸常年*,家里的生活不富裕,没有让妈妈给他买这辆小汽车的感人故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反复读课文后,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从小男孩在玩具柜前的表现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下文小男孩的异常决定,体会人物的品质打下坚实基础。从小男孩那样喜欢小汽车, 引发学生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体验。但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受到人物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最
后的拓展延伸环节,我充分的利用了我们班高立洋同学的事迹来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
我们班高立洋同学的经历和文中的这个小男孩的故事很相似。她的爸爸患了尿毒症,妈妈也下岗了,为了给爸爸治病,她从来没让妈妈给她买过东西,有时为了省钱,作业本反正面都用完了才肯换新的。我把高立洋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大家立刻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说:“和高立洋同学相比,我的生活无忧无虑,想要什么爸爸妈妈都会依着我,而我有时候还惹他们生气,真不应该。”有的同学说:“高立洋同学,以后你有什么困难告诉我,我会帮助你的。”还有的同学提出要向高立洋同学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此时,整个课堂沸腾了,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诉说着自己的想法。我想课文中的那个懂事的小男孩的故事离他们已经近在咫尺了,不用说我也知道他们的内心一定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我觉得这次的文本拓展是这堂课的点睛之笔,不仅延伸了课堂教学,而且对学生的教育深刻而生动,使孩子们终身难忘,整个课堂教学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拓展阅读
1、《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最新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玩具柜台前的一位小男孩,非常喜欢小汽车。可是却不要妈妈买,也不要售货员阿姨送。表现了小男孩对父母的关爱,售货员阿姨及女儿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徐老师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感悟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徐老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1、学会认11个生字。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通过默读课文,能从整体上感知这男孩关爱、体贴父母的男孩。
3、通过读好人物的对话,明白文中小男孩喜欢汽车但不买汽车的原因,使学生对小男孩的“懂事、关爱”品德有深刻印象儿受到*。
4、通过训练,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到小兵虽然喜欢玩具小汽车,但他想到家庭生活的不富裕,而尽力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让妈妈给他买玩具小汽车心理,体会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过程方法】
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cai课件、生字卡、图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去年儿童节那天爸爸妈妈给你买了什么礼物?玩具是我们成长中的好伙伴,同学们能拥有自己心爱的玩具真是幸福。有一年的儿童节那天,一个玩具柜台前站着一个男孩子,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一个的感人故事,大家想知道吗?(板书课题: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生字字音、字形
1、布置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形式不限,能达到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想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
2、检查落实:
1)我们祖国的汉字多么有趣,只要做个有心人,发现其中的规律你就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某个字的。
2)出示课件读词语。
3)通过默读课文,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男孩?
三、品读课文,自读自悟,随即理解有关词语
1、品读第一自然段:
当学生谈感受读懂小男孩喜欢小汽车时,重点指导朗读“柜台前有个小男孩……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1)指名读这段话
2)说说你是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出来?(“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兴奋的光芒”“只要……就”等词语(重点理解目不转睛什么意思。能换个词语说一说吗?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旁边的事物都无法引起他的注意)
3)再通过指名读、齐读和表情朗读等用心体会这些词语的演示等,让学生理解体会小男孩对小汽车的喜爱。
师:同学们请你们把自己当作小男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我来读这段话,看谁把小男孩的表情、动作表演出来了?
师:老师看到了一个个喜欢小汽车的小男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2、品读课文对话部分:
1) 引读: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当售货员阿姨劝他买小汽车时,他却抢着说,读——“不,我只看看 ,不要妈妈买。”(师给“抢”字做记号)
www.haozuowen.net2)这个小男孩为什么这样说呢?赶快再默读课文,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a、出示句子“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宽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b、想象说话:
当小兵的文具盒破了的时候,妈妈想( ),小兵却不让妈妈买。
小兵考了100分,妈妈想奖励他( ),他不让妈妈买。小兵的8岁生日到了,妈妈想给他买( ),他不让妈妈买。小兵要去春游了,妈妈想给他买( ),他不让妈妈买。
3)同学们读了课文都有自己的感受,下面咱们就分角色朗读课文8~13自然段,看谁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了。
4)分四人小组,一人当售货员,一人当妈妈,一人当小男孩,导演读旁白。通过师生分角色朗读阿姨、妈妈、小男孩之间的对话,方式理解“忍不住、抢着说、叹了口气、眼圈红了”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小男孩是多么的懂事,售货员阿姨及女儿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5)学生评议。
3、品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 读到这儿,同学们如果你在场,你想对这位小男孩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2) 实际上售货员阿姨的女儿和大家一样也想送辆小汽车给他,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感情升华
1、同学们,我们都是在爸妈手心里疼爱着长大的,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可是当我们渐渐长大,有的同学就开始粗声粗气地对他们说话,甚至不耐烦了,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爸爸妈妈或者小男孩说的吗?
2、在播放《感恩的心》(课件出示)的歌曲声中老师说:同学们,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回忆爸爸妈妈们曾经为我们的付出,给我们的关爱,在这颗空白的心形卡片上写下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几句心里话,也可以写给那个小男孩。 老师发卡片,同学们自由书写)
3、 师:谁来念念自己的心声?
学生交流
4、师:让我们把对爸爸妈妈的爱落实在生活的每个小细节中吧!
小 男 孩 (懂事 体贴父母)
马上跟过去 “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
目不转睛
兴奋的光芒
只要……就
(喜欢 ) (不买)
“站半天了,您就给他买辆小汽车” “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阿姨 妈妈
2、《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最新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现在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以哭闹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真是难以想象,文中小主人公小小年纪,该怎样忍受“强烈的渴望”和因心疼妈妈而“坚决不要”这种巨大心理反差带来的痛苦啊!现代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
对于他们的要求父母向来都是有求必应,和小男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中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应该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
在读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饱含情感的教学语言、适时深情的小结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把握字里行间中的点点情丝,从而走进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小兵的情感世界,与他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然后“自化其身”,在情感上受到*,心灵上得到陶冶,激发思想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自读自悟中实现自我感受体现的不够,学生的自主性还发挥得不够充分。
如何在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这需要老师大胆放手,及时引导,因此我想到了小班化教学。科组内今年对小班化教学在语文学科的运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在《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中采用小班化教学,效果甚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而教学中的多元评价自然成为课堂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形成性评价,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由师生互动变为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将小班化教学落到了实处。《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合作学习”以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且能创设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又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补充的优点。
合作能力需要教师的不失时机地引导和教授,更需要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恰当及时地评价起到了轻重的作用。在这方面的指导,我还需要做出更多的调整和完善,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3、《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最新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想到了现在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以哭闹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现在的孩子对玩具也很迷恋,所以,上课开始,我说:“你们喜欢玩具吗?你站在过玩具柜台前吗?说一说你站在玩具柜台前的样子。”孩子们一下子都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说:“我一动不动地看着洋娃娃。”有的说:“我看到我喜欢的赛车两眼会发光。”我问:“当你家长给你买你喜欢的玩具时,你又怎样了?”有的说:“我高兴得跳起来。”我又问:“当你家长没有满足你的愿望时,你又怎样了?吵过吗?闹过吗?”
在孩子们渐渐陷入沉思时,我趁机说道:“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个小男孩在玩具柜台前,遇到心爱的小汽车是什么样的神情?快到课文中找一找,边读边画。”在找出重点词语后,我对学生说:“你就是那个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快来演一演。”请学生上台表演后,我又问:“这么心爱的小汽车,他让妈妈买了吗?为什么?”学生马上回答道:“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因为他知道,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还得给爸爸买药。”甚至还有学生说道:“他懂得心疼妈妈,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由此可见,通过对比,学生已经被小男孩感动了。这篇课文处处让人感动,所以,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带着感情来读课文,学生很自然地就把感情读出来了。最后,我说:“今后如果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还会吵着让爸爸妈妈买吗?”孩子们都不好意思地笑了。看来,贴近生活的课文如果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教学,效果会更好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50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