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声音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春天的声音》这首小诗优美清新,格调优雅。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写出了春天里鸟儿、青蛙、蜜蜂和虫儿们发出的声音,还有那绿叶抽芽、种子出土的声音。用这些声音,展现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情景。全诗想象丰富,描写生动,富有童趣。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让学生感知文意,走进文本,受到*。通过扎实读文,学习语言,并尝试运用,在实践中达到积累和发展语言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升华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知识,学会合作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许、妙”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增强学生喜爱春天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拓展知识,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描写春天的古诗、儿歌、散文等。教师准备录音机,录有流水、鸟叫、蜜蜂嗡嗡、虫子鸣叫等声音的磁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带有春天声音的录音,请学生回答听到这些声音后,想到了些什么。
学生欣赏后自由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创设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激起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看拼音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问同学或老师。
(2)看汉字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读书,会读的同学给不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棒!
(扫清朗读文章的障碍,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2.品读课文,想像画面。
教师出示读书参考提示,学生品读课文。
(1)充分阅读全文,边读边想象春天的美丽景色。
(2)小组合作,一人读,其他学生闭目感受春天的盎然生机。
(3)可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来感受课文。
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学生朗读文章,发表见解,自由评价其他同学读文。
(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春天的美。增强评读意识,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在评读中自我提高。)
三、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用书中的描写格式讲述你还听到了春天的哪些美妙声音?
2.学生出示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儿歌、散文等。(按收集到的资料类别分小组。)
学生自由发言,分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选出小组中的代表作向全班同学展示。
(了解课文的表达形式,通过模仿练说,提高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把课外搜集的资料与课内学习内容结合起来,通过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识字
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卡片,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词语说话,进一步识记生字。
五、拓展阅读
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音版)》中《柳树醒了》这篇文章,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拓展阅读
1、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自然界的时钟》教案
留心看看大自然里的生物活动,你就会发现,大自然就是一座美丽的时钟。
牵牛花大约在清晨四点打开喇叭。五点钟,野蔷薇绽开笑脸。六点钟,蒲公英向你点头。到了太阳当顶的中午,美丽的午时花才展现它的美貌。夜幕降临,夜来香不声不响地散发出它的香味。
植物知道时间,动物也有这种本领。东方欲晓,百鸟就开始啼鸣了。日落西山,躲在地洞里的田鼠开始活动了。猫头鹰似乎知道田鼠的底细,它白天睡觉,夜间到田野中巡逻捕鼠,不用小闹钟,到时候它自然就醒了。
昆虫根据花儿开放的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辛勤的蜜蜂一早飞向牵牛花,中午飞向午时花;至于夜蛾,它们是夜来香的客人,每天晚上,总是准时去拜访它。
原来在动植物身体的内部有一个神秘的生命之钟,人们把它叫做“生物钟”。
2、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自然界的时钟》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凋、啤、喇”等14个生字,会写“熟、观、艳”等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内容,并了解课文先总后分的写作顺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了解动植物的“生物钟”,充分感悟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了解动、植物的“生物钟”
3、理解课文内容以及学会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难点
了解动、植物的“生物钟”,充分感悟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热爱、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育学生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词语卡
2.收集文中所涉及到的花的图片和与生物钟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质疑,引出课题
同学们都很喜欢猜谜语,我们来比比谁猜得快。
(出示谜面:兄弟三人环球赛,制度订得特别怪;虽说速度不一样,谁也不能比谁快。板书:时钟 生说时钟的用途。
其实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也是有时间观念的,而且他们的时钟不是戴在手腕上而是在他们的身体里(板书:自然界的)
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头脑中会产生哪些小“?”呢?(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简要板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让我们共同走进这篇课文,来一起揭示其中的奥秘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然界的时钟慢慢的要敲响了,你们准备得怎样了呢?
屏幕出示本课生字
A(小组合作学习,把生字的音读准,不会认的字作上记号;互相帮助,如果都会认了,小组长检查,读对了,请小组长给每个组员发“笑脸”)师**,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及时表扬合作学习好的
B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C抢读词卡
出示舒展,争奇斗艳、皎洁、收拢、蔷薇、蠢蠢欲动、规律等词语。
3、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宝宝,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
三、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了解课文是先总后分的顺序)
1、分任务朗读课文,顺势正音。(出示朗读要求)
2、师范读课文,思考:自然界的时钟是什么?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一种时钟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四、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品读第二段
1、填一填:牵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蛇麻草 蔷薇
(10种花的列表)
2、赏一赏:将收集的文中几种花盛开的图片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
3、画一画花儿开放的样子
4、品一品: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感悟它的美.
(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花儿开放的样子,边读边可配上动作。指名读其中的句子,适当地作出评价。)
5、议一议(感受语言文字美)
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6、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马上做好,让我们一同看一看吧(大屏幕出示相关资料)。
7、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师小结:我们欣赏了这么美丽的花,我觉得这些花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想把这美丽的花儿永远记在心中吗?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自然界中的花就是这样为我们报时的,那动物们是怎么报时的呢?只有学完课文,我们才能解决第二个小问号
五、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熟、貌、勤、拜”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1)、出示几个写得不好的“熟”和范字进行比较。
(2)、这几个字哪个字好看?哪个不好看?
(提醒书写姿势)。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动物、植物及昆虫报时的画面
你能用文中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吗?(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本节课让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遗留的问题吧
二、精读课文第三段,细细品味
1、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小动物的活动、休息时间?
2、结合第二段的学习,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句用得好,说一说好在哪里?(体验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3、你也尝试着写一个拟人句。
三、第四段的学习,昆虫又是怎样报时的呢?
小组内合作学习:在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汇报,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四、最后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总结:原来“活时钟“就是“生命之钟“,就叫“活时钟”。
五、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自然界的哪些生物钟现象?
2、播放有关自然界生物钟的课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自然界的时钟》这篇课文,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勇于思考,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我注重了让学生从整体入手,理清脉络。如:学生在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时,就让学生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不够全面,我及时通过板书总结,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进行第二段的教学时,我出示了几个时间词语:傍晚清晨东方破晓夜幕降临,先让孩子们读会,接着让他们按时间顺序来排一排,因有在东方破晓和清晨两词中有了争议,我让两方的学生辩解,在他们据理力争的辩解中,一下子把其他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上来了,通过大家结合课文中句子,再来分析,这样的学习就更有效,孩子记得更牢固了。
其次我注重了让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表达。如:在找花开时间的时候,“大约”这个词用得很准确,于是,我抓住“大约”能去掉吗?为什么?这个问题促进了学生深思,有的学生说:“花儿开放是慢慢地张开的。” 有的学生说:“花儿开放有可能早些,有可能晚一些。”学生说了后,我及时小结:“是呀,花儿开放的时间并不十分准确,有可能提前了一点,也有可能推后了一点。用上大约这样的词,就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准确。”但是,我在讲花儿是怎样开放时,只是让学生看图读句子,来体会花开的样子,并没有让学生品词,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有趣。
课上了以后,我觉得不是很满意。有很多地方不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低年级的孩子还是应该从情感入手激发兴趣,语言的体会只能在读中自己感悟。
3、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自然界的时钟》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会语言表达的妙处,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并了解课文先总后分的写作顺序。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乐于观察”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事物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点:
第二自然段,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体会语言表达的妙处,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教学难点:
第五自然段,理解究竟什么是“生物钟”这个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
同学们都很喜欢猜谜语,我们来比比谁猜得快。
(出示谜面:兄弟三个爱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它们会走没有脚,它们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要起床,什么时候上学去。
生说时钟的用途。
同学们,有一位伟大而神奇的魔术师,它能让你在没有时钟的时候掌握时间,猜猜这位伟大的魔术师是谁?(板书:自然界的)
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头脑中会产生哪些小“?”呢?
学生有可能提出:(1)自然界的时钟是什么?(2)这些时钟是怎样的?
(3)它会怎样向我们报时呢?……(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简要板书)
二、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同学们,要想解开小问号,我们该怎样去做呢?
2、是,读课文是我们解开小问好的办法。在读课文时,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两点,(1、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的同桌还可以请教老师。2、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读课文,师**。)
3、自然界的时钟慢慢的要敲响了,你们准备得怎样了呢?
(过生字关:出示本课要学的生字。小组合作学习,把生字的音读准,不会认的字作上记号;互相帮助,如果都会认了,小组长检查,读对了,请小组长给每个组员发“笑脸”)师**,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及时表扬合作学习好的小组。
4、生字朋友带来了一连串的生词,能读出这些词语吗?(不带拼音)
发现 蒲公英 夜幕降临 不声不响 地洞 底细
拜访 内部(指名读,齐读)
出示生字词中没有的词语。(带拼音)
(喇叭 绽开 美貌 巡逻 辛勤)顺势问问学生是怎样认识这些词语的。
5、让我们把生字词送回课文中,读一读课文。
6、分任务朗读课文,顺势正音。(出示朗读要求:坐姿要端正,声音要响亮朗读有自信,抑扬有感情。)
7、师范读课文,思考:自然界的时钟是什么?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一种时钟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中写了哪几种花?这些花是怎么报时的呢?
通过你们的介绍,你们知道徐老师明白了什么呢?请大家仔细听。
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话有什么发现。
真会倾听,我们把刚才说的话连起来就是,出示:(牵牛花大约在清晨四点开了。五点钟,野蔷薇开了。六点钟蒲公英开了。到了太阳当顶的中午,美丽的午时花开了。夜幕降临,夜来香不声不响地开了。)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
课文中是不是跟老师一样写的呢?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花儿开放的样子。
请大家挑选其中的一句话,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花儿开放的样子,边读边可配上动作。
指名读其中的句子,适当地作出评价。
师小结:我们欣赏了这么美丽的花,我觉得这些花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想把这美丽的花儿永远记在心中吗?齐读第二自然段。
试着背给同桌听听,指名背。
过度:自然界中的花就是这样为我们报时的,那动物们是怎么报时的呢?只有学完课文,我们才能解决第二个小问号。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现、英、夜”。
想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指导书写“夜”
(1)、出示几个写得不好的“夜”和范字进行比较。
(2)、这几个字哪个字好看?哪个不好看?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3、学生观察、描红其余的两个字(提醒书写姿势)。
4、二年级上册语文《秋天到》课文及教案
天转凉,风变爽,
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
鱼虾肥,瓜果香,
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
枫叶红,菊花黄,
大雁排成行。
一、激情导入: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出示课件)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1.认识自然段
师: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是一种段的表现形式,在第1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出示课件)标出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
现在就让你们自己来找出课文中的第三个自然段吧。
2、初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出完整句,不顿词、断句。
①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②逐段朗读,并结合图片,看一看图中都有什么?
③老师请三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谁来读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三、品读课文,学习感情朗读
1.品读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课件(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②出示课件(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③从这里你看到秋天有什么变化?(板书: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④指导朗读。
⑤指导背诵。(这一段就两句话,都说的是什么?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也黄了。还有谁知道秋天到了呢?谁来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第二自然段。
①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② 出示课件(你看到了天什么样?)板书:天空 高 蓝
师:秋天的天空格外的高,格外的蓝。人们常用“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等成语来形容秋天的天空。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
板书:大雁 南飞
③ 出示课件: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你们知道秋天飞回南方过冬的还有谁呀?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同学们要保护鸟类,不要伤害它们。)
师:大雁飞的时候总是排着整齐的队伍,由健壮头雁带领大家飞行中间是小雁,最后是老雁,排队飞行是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而且一但有哪只大雁生病掉队了,雁群会派一只健康的大雁来陪伴那只生病的大雁,直到生病的大雁恢复健康,才一起飞行。所以同学们要学习大雁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要学会相互帮助。
④ 看它们是怎么飞的?(出示课件)指导当读“一会儿”“一会儿”
⑤ 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⑥ 指导朗读。
⑦ 指导背诵。
3.品读第三自然段。
①这个自然段几句话?说的是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再回答。
出示课件:(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个丰收的季节。)
板书“丰收的季节
②同学们你们家里丰收了吗?
③指导朗读。读出收获的喜悦。
④指导背诵。
四、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五、情感升华。
1.积累内化,学以致用。
出示词语(秋天天气田野 丰收 季节)
师:这样优美的文章是由这些可爱的词语表述出来的,这些词语里也一定有你喜欢的,你也能用他们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2.讨论:秋天什么样?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3.同学们你这一堂课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4、总结: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的美在每一片落叶所以古人说“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秋天的美在秋风中、虫鸣里、在秋月上。在同学们的心灵里。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同学们只要你有一颗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能感受到美的心灵。那么美就在你的身边,就在你的眼前。
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欢的是秋季,所以也就特别喜欢《秋天》这首诗歌。这首诗的作者以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动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诗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语言优美生动,易于朗读和背诵。在作者的笔下苹果姐姐会因为天气凉了,嚷着要披红袄;葡萄妹妹要披紫袍……这首诗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学生情感,学生学起来自然兴趣盎然。
在本课的教学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请爸爸、妈妈带领自己去观察秋天,描绘秋天,歌唱秋天,这样,整合成全新的语文大课堂,变单纯文本的语文学习为综合性课文学习。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文,比较古今写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写上一两小节秋天的诗或写一篇赞美秋天的小练笔。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情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46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