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文本。
(1)让学生做评论员,与文本对话,评论文中人物。
(2)设计主题阅读环节,拓展阅读的新天地。
(第二课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学生与文本对话,自主阅读,然后教师以教材为中介与学生进行对话。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 《《牛郎织女》(一)》的主要人物
(2)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么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牛郎织女二〉。板书课题。
二、读读课文,说说人物
1、读读课文,找准理由。
(1)〈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文中人物性格鲜明,适合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尝试做人物评论员,评论文中人物。请学生读课文,找准理由,找足依据,可把想法写在课本的空白处,以供交流。
(引导学生批注文本,是落实学生评论人物的有效形式之一)
(2)学生阅读课文,找准理由,找足依据,可适当在书上加上批注。
(还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看人物,这才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3)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去,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思考。
2说说人物,有理有据
以教材文本为中介,以学生的批注成果为话题,师生间展开交流。
(1) 学们,你们认真阅读,仔细批注课文,一定有许多见解,谁来评论文中的人物。
(2) 学生各抒己见
(教学没有预设性,却有生成性。人物评论可催生出好多精彩片段的解读,如重点词语的破析,关键词句的赏析,人生哲理的透析等。)
三、主题阅读
学生拿出课前发放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让学生任选一篇阅读。读后三言两语,可说主要内容,可说文中人物,也可直接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等。
(建设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在主题的统率下,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扩大阅读的量,提高阅读的质。
四、作业
(1) 搜集当地的民间故事。
(2) 把我国的民间故事讲给别人听。
本篇是神话故事,参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理念,设计主题阅读环节, 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文章,拓展阅读的新天地。让学生扮演评论员的角色,评论文中人物,从而理解人物性格和体会人物形象。
拓展阅读
1、《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最新教学设计范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齐读课题
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七颗钻石》。
2、情感渲染,感受水的重要性。
⑴师: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老师带你们穿过时空遂道来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这一场大旱灾使人类及所有动物、植物受到了极大的灾难,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⑵师:此时此刻,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3、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师:是啊,那个时候,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
二、紧扣神奇,理清水罐的变化。
1、师提出第一次读书的要求。
师: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木罐去找水,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0页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把令你觉得很神奇的地方找出来,用把这些句子划出来。
2、生自由大声读、边划、师**、指导。
3、反馈:
生想先说哪个句子,师就先指导读哪个句子,并边板书。
⑴例如:当小姑娘再拿木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
师:水罐变成了银的!(板书银)真神奇!可从你的读中老师感受不到神奇,你能再读读吗?
①一生读→指导后再读→全班读
⑵指导别的神奇的句子,理清水罐的几次变化。
师:你还找到哪些句子!谁能像我们刚才这样读给大家听。
生依次找出来,并说明神奇在哪?师板书
空木罐?钻石、水流
装满水银金
(空木罐装满水银金水流)编者改注
4、教生学会提问题。
师:看到空木罐,变成银的,又变成金的,最后还从罐子里跳出钻石,你最想问什么?(如: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等)
三、紧扣感动以学定教,感悟爱。
㈠生第二次读课文,小组自学
1、师激发读书欲望
⑴师:是呀!为什么会变化?你赶紧再读读课文,就会明白!
老师请孩子们四人为一小组,一起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⑵出示学习建议
师:来看看老师给你们什么学习建议?
①用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
②把这些你感动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并交流学习感受。
师:我们各个小组来比赛一下,看谁找的句子最准确,理由最充分,而且读得最有感情。好!各小组开始读书。
2、生小组自学,师**指导。
㈡反馈
以学定教,生先说哪个句子,就先学哪句。共4个句子。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带领学生感受浓浓的爱。
这4个句子的教学预设如下: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感受浓浓的爱。
1、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2、小姑娘往手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3、母亲说:我反正要*,还是你自己喝吧
4、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㈢小结:
1、师与生一起围绕板书复述课文。
(1)、师先做示范,根据板书说一小段故事。
(2)、生学着复述。
2、师:那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有答案了吗?水罐为什么会变化?
3、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㈣教学最后一个阶段
师:这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就是北斗七星(出示课件)
四、走出文本,畅谈感受。
1、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文中的小姑娘或她的母亲说什么?
2、你想对身边的亲人、老师或同学朋友说什么?
五、欣赏朗读,总结全文
1、师:这是个既神奇又让人感动的故事,让我们再一起感受一下它的美好。想不想回家讲给别人听,那就用心记住这个故事。播放朗读课件
2、总结
今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老师也被感动了,让我们从今天起,学会关爱父母,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齐读《七颗钻石》。
3、现场学习如何关爱身边的人,体会关爱别人不是很难的事。
空木罐 钻石水流
为母亲找水 爱 让给过路人
装满水 金
分给小狗 银 母女相让
(空木罐装满水银金钻石水流)
2、《湖》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巩固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诗歌,通过读诗,感悟湖边景色的美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阅读诗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美丽风景和湖边的美妙音乐,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CAI课件、音乐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湖”这一课,现在我们快快出发去湖边,去的路上和我们的生词朋友打个招呼吧。
CAI课件词语:
风景翡翠镜子微风旋转
播送弹琴青蛙假日野果
捧着追着唱片波纹啄木鸟
二.整体把握诗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湖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教学第一部分
1、湖水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圆)
2、湖水还给你什么感觉呢?(生答:亮)
3、从哪感受到的?把那句话读给大家听听!(生读)你怎么体会到它很亮呢?(生联系生活答)
4、其他同学也一定感觉得湖水很亮,那你们是怎么体会到的呢?
湖水亮得像面镜子,照得见人,假如我们把头一伸,都可以看见自己的---身影了!谁来读读这一行?(多指名读)那这面镜子能照出人的身影,还能照出——白云、青山、树木、小草…、
5、它除了给你圆圆的,亮亮的感觉外,还给你什么感觉?(很绿)(板书:绿)你读读那一行!(生读:)(CAI:翡翠)谁还想读读?
6、你能用自己话来描述或说一说这绿色的湖水吗?
师:这是一池圆圆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亮得像面镜子,绿得像块翡翠,真美呀!(CAI:它亮得像面镜子,它绿得像快翡翠)一起读!
7、多明亮的镜子,多清澈的湖水呀!再一起读读!(CAI:第一部分)
过渡:风和日丽时,我们看到的是水平如镜、水色湛绿的湖面;当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了阵阵涟漪,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CAI:波纹)
8、自己读读诗歌的5-8行!这时的湖水给你什么感觉?
9、看看这幅图,波纹正一圈一圈的扩散开来呢。谁来读读这一句?(CAI:5-8行)
10、当微风吹过湖面时,水波扩散开来,波纹一圈一圈,又一圈,真是一圈追着一圈。多有趣呀?谁还想读读?
11、是啊,水波纹一圈追着一圈,就好像----一张大唱片。阳光洒在湖面上的时候,湖面波光粼粼的,更像一张发光的大唱片呢!女生来读读?(男生想象情景。)
师:(CAI:音乐)体会湖的美。拿起书,一起读读1—8行吧!
师:这圆圆的湖水就像一张发光的大唱片,在林中草地上旋转,鸟类和昆虫也加入例如这场音乐会。听,它为我们播送出了好听的音乐呢。自己读读9—16行。
1、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板书:贴蟋蟀小鸟啄木鸟青蛙图片]
2、下面在小组里和组员交流一下:你喜欢哪种音乐,为什么?
(生交流并模仿)
3、听听这段音乐,你还能听到什么声音呢!(CAI:音乐)
4、琴声,歌声,敲大声奏响了一首动听的交响乐,现在,咱们一起去奏响这首曲子吧!
5、你们读得这么带劲,让我都忍不住想加入你们一起读这一部分了,行吗?咱们看着屏幕,合作着读读吧!我读有字体的地方,你们读空白的地方。(CAI:你听-----咯咯咯)
五、教学第三部分
过渡:这里简直就是鸟与昆虫栖息的天堂啊!看着这优美的风景,听着这优美的音乐,你们想干什么呢?我跟你们有一样的想法,这样的景象吸引了我,吸引了你,吸引了一群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的17—20行,看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1、师相机教授写“野”字。
2、假日里我们坐在湖边一面吃着野果,一面听着美妙的音乐,真是一种享受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最后一句吧!
六、配乐朗诵
过渡:在湖边走完了这圈,我和你们一样都深深的陶醉在这美丽的画卷,好听的音乐中了。我们想情不自禁的说出—这里的风景最美!(CAI:)
那让咱们合着音乐再感受一番吧!(CAI:配乐)
八、板书设计:
圆圈(亮、绿)
四周的图片
3、《天有不测风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遇到自然灾害,会自护与互助。当其他地区发生灾害时,力所能及地向受灾地区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2.认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思考:有哪些人类行为可能会加剧自然灾害。
一、导入
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在中国大地上肆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
1.观察44页右下角图案的构成。
说一说,你觉得设计者设计这个图案的意图是什么?
集体朗读《一封未能发出的信》。
讨论:有人说,灾难可以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锤炼升华。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2.阅读“手拉手,心连心”的内容。
你曾经为灾区的小朋友献过爱心吗?除了捐款,还能为灾区小朋友做些什么呢?
3.阅读:《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朗读《海滩小天使》。
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你感觉到了掌握必要的遇险应变知识的重要性了吗?
4.仔细阅读《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应变》?
在最短的时间内,试着将具体应变措施牢牢记住。
5.接龙朗读《面对洪水》漫画配的文字。
总结:遇到洪水应该怎么办?
讨论:为了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大自然的另一幅面孔
二、“天灾”之中有“人祸”
三、天灾无情人有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lisun.cn/articles/3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