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年的古诗汇编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惧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故乡除夜
【唐】周弘亮
三百六十日云终,故乡还与异乡同。
非唯律变情堪恨,抑亦才疏命未通。
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
诗成始欲吟将看,早是去年牵课中。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除夜
【唐】徐铉
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欺。
往事并随残历日,春风宁识旧容仪。
预惭岁酒难先饮,更对乡傩羡小儿。
吟罢明朝赠知己,便须题作去年诗。
除夜
【唐】方干
玉漏斯须即达晨,四时吹转任风轮。
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
明日便为经岁客,昨朝犹是少年人。
新正定数随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江外除夜
【唐】曹松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
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除夜
【唐】成彦雄
铜龙看却送春来,莫惜颠狂酒百杯。
吟鬓就中专拟白,那堪更被二更催。
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
【唐】李世民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除夜
【唐】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除夜
【唐】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除夜作
【唐】薛能
和吹度穹旻,虚徐接建寅。不辞加一岁,唯喜到三春。
燎照云烟好,幡悬井邑新。祯祥应北极,调燮验平津。
树欲含迟日,山将退旧尘。兰萎残此夜,竹爆和诸邻。
祝寿思明圣,驱傩看**。团圆多少辈,眠寝独劳筋。
茜旆犹双节,雕盘又五辛。何当平贼后,归作自由身。
春节过年的习俗
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就是全球华人过大年。而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从中国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
其实,过年并不是除夕到初一这两天的事。具体说来中国人的过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从这一天起,全球华人就已经进入整个过年的过程了。快过年了,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节日,民间百姓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一直要热闹到正月十五,这个“年”才算过完了。
【腊月二十三】
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日(腊月二十四日),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跳灶王”是民间由古代“驱傩”发展而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进入腊月后,乞丐们三五成群,扮灶公灶婆拿竹枝闹于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这一活动主要在我国的东南方进行。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 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腊月二十五】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腊月二十七】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九】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过赶年,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叫“调年会”。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
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30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拓展阅读
1、关于社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汇编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乡工会在乡*和上级工会的领导和指导下,工会工作紧紧依靠全体基层工会组织开展工作.按照鲁甸总工会的要求,结合我乡工会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工作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为理念,夯实工作基础,注重工作实效,切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升我乡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20xx年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职工数量的日益增加,劳动关系也日趋复杂,给我们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带了新的发展机遇,做好工会的新建、续建工作,从抓基础工作着手注重沟通,召开应建会的负责人座谈会,解除思想顾虑,明确建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组建工会中做到四个结合,即组建与召开职工*相结合,组建与工资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相结合,组建与上安全生产相结合,组建与规范相结合,来形成比较健全的工作机构和维护保障体系。
二、积极推进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
努力实现三个最大限度是我乡工会工作的重点,为切实推进创建工作,以实现“六化”要求为标准,积极做好工会规范化建设和创建星级工会活动工作,在前几年创建的基础上,我们注重提高工会**的素质,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加强档案管理,做好工会班子、组织网络、方针、任务、职责等五上墙制度。开辟活动场所,为工会规范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按照群众化,民主化要求,进一步健全职代会制度,规范职代会工作程序,落实职代会各项职权。
三、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今年来我乡工会为全面提升职工素质,积极开展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努力提高职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开展生产技术、劳动技能和安全生产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培训机制。
四、加强维权机制建设,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根据我乡实际突出重点。健全组织,夯实基础,积极开展维级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劳动关系,协调小组和基层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小组的作用,形成了乡协调小组*,基层工会调解组织为结合点协调管理网络,为维护我乡的社会*稳定发挥了极大作用。
五、努力为职工送温暖办实事
开展送温暖活动,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全乡各工会组织把送温暖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一级抓一级,认真部署了相关工作,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帮助特困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和*的关怀送到职工的心坎上。其次作风上深入职工家庭。摸清困难职工的底数,全面了解掌握困难职工家庭的生活情况基础上,通过重点帮困,结对帮扶,上门慰问等形式,对各类困难职工采取多种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六、明年的重点工作初步打算:
1、围绕县总工会的目标任务、制度,对照抓落实
2、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对工会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专题调查研究
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和工会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从理论和和实践上加强研究,不断探索,及时总结。
2、关于社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汇编
三月份,*开展了支委换届工作:支部本着在*内发扬民主,选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支委的原则,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方式,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在包居领导和下派指导员的帮助下,通过*内推荐参评、群众推荐测评、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组织考察及确定候选人、最终通过正式选举产生新一届支委班子成员5人,其中*、副*各1人。平均年龄32.6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人。实现了*组织*、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组织班子成员和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组织部副部长李云程**对此项工作也到我支部进行专题调研。队伍建设:截止11月底,在册*员236名,其中,妇女*员106名,少数民族*员22人,流入*员1人,流出*员8人,离退休*员133名,毕业学生*员22人,复转军人*员33人;*员学历:大专以上*员110人,初中以下*员36人。年龄结构:其中,60岁以上*员108人,35岁以下*员38人。发展*员:今年已转正*员3人,新接收预备*员2人,培养入*积极分子11人。缴纳*费:支部依照[中组发(20xx年正月初四“流动*员课堂”经验做法在*电视台晚7点的新闻联播中播发。两新组织:两新组织*共5个,分别是:艾欣商贸有限公司*、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奥通商贸有限公司*、康乐国际旅行社*、业之峰装饰有限公司*。*员总人数42人。**张经华**亲自为新成立的奥通*授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支部根据*和省、市、区、街道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统一部署,明确“创五好班子、争优秀*员、建和谐社区”为活动主题,并明确将学习、服务及解决居民实际问题贯穿活动始终,将全面提升活动知晓度、支部信赖度、服务满意度,作为“创先争优”总目标,创新载体,提升内涵,开展有声有色的主题活动:一是*性承诺活动;二是岗位练兵活动;三是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四是学习宣教活动;五是爱*爱国主题活动。支部在市、区媒体发表“创先争优”信息多篇,其中“兴学习之风、育文明新人、建和谐社区”在国家级媒体《社区*建》杂志上发表,使活动在辖区顺利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同时*、居委会先后解决了,迎秋里21-27栋及34、35栋2个自然小区安装健身器材的问题;迎秋南里背街小巷及迎秋里20-27栋安装路灯的问题,迎秋里小区24、25栋更换暖气管道的问题,新闻北里老旧小区整体改造及维护的问题等等,**杨东明副区长也多次到新闻北里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度。
(二)工会。
今年新增联合工会6家,会员22人,到目前为止,社区已有独立工会8家,会员606人,联合工会62家,会员523人。春节前夕区总工会**到10户特困职工家庭发放春节慰问金共1700元钱。同时社区还积极联系人大代表胡敬林,在春节前夕,他带着3000元米、面、油等慰问品看望困难职工和群众。
(三)共青团。
小虎子活动。寒假报到172人,参加活动的164人,共开展了6次19个项目的活动。暑假报到84人,参加活动的71人,分两组共开展了7次14个项目的活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使社区成了小虎子迈向社会的课堂;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小虎子们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3、关于社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汇编
xxxx镇社区“妇女之家”半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社区“妇女之家”工作在县妇联、镇*、 社区*的领导下,坚持“活动、组织、制度、场所”四 方面下功夫,实现了妇女工作和社区工作的融合,使妇女成 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和社区发展的.受益者,有效地促进了 xxxx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展妇女活动,提高社会效益
开展妇女活动, 充分挖掘“妇女之家”在宣传教育、维权服务、组织开 展活动等方面的功能,面向妇女儿童开展创业就业服务、科 学技术培训服务、家庭教育服务、家政信息服务、婚姻家庭 服务和帮扶救助服务等服务。半年来围绕重大节日和纪念日 开展大型宣传教育、维权服务和文体活动 5 次,举办各类培 训 4 次。积极宣传《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母婴保 、 , 健法》等,增强了妇女法制观念,让他们懂得依靠法律维护 妇女自身的合法权益。一是 一是以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 一是 为目标,xxxx镇社区 “妇女之家”组织开展了劳动技能、 编织、科学经营等知识技能培训班,涌现出能开拓进取、自 强不息的致富“女能人”和“巧媳妇” 二是 。二是 二是举办各种科技 培训班和家政服务培训班,增强妇女致富的真本领。三是 三是积 三是 极开展社风、民风建设,先后成立了妇女**会、禁赌会、1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四是 四是积极开展“美德在农家”“和谐在 、 四是 农家”“富裕在农家”活动。学习宣传并认真开展了“婚育 、 新风进户”“尊师重教”“孝亲敬老”等倡导家庭美德的教 、 、 育活动。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绿色家庭”“平安家 、 、 庭”“和谐家庭”等特色家庭创评活动,广泛培养妇女树立 、 “以德治家”“以爱理家”“以学兴家”“以廉守家”的和 、 、 、 谐家庭理念。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开展了“好婆 媳”“好儿女”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妇女榜样,为进一步 、 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五是 五是组织妇女志愿者每逢 五是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 各支志愿者队伍走进孤寡、 空巢老人和留守、 流动儿童家中, 为她们提供料理家务、代购物品、读书念报等服务,为受助 者送去温暖,使“妇女之家”成为她们的“温暖之家” 。
二、健全组织机构,推进妇女组织网络化建设
健全组织机构,推进妇女组织网络化建设 组织机构 xxxx镇社区妇代会班子健全,分管领导为社区*张尚 军,专管员为妇代会主任邵江兰,定期研究“妇女之家”的 工作。及时落实报酬。组建巾帼志愿者队伍 4 支,每支志愿 者队伍有负责人,定期开展扶贫济困、孤寡老人、留守妇女 儿童、特殊困难家庭和五保户等自愿服务活动。让这些特殊 人群感受到“妇女之家”温暖,树立生活的信心。成立了社 区妇女禁赌会、**会委员会。开展“和谐家庭”“五好文 、2明家庭”“廉洁家庭”等倡导家庭美德的教育活动。组织妇 、 女文体工作队,每逢重大节日,结合本社区特色,组织妇女 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如妇女拔河比赛, 妇女才艺展示等活动。
三、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建设秩序
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建设秩序 工作制度 建设 有健全完善的制度管理制度、 学习培训制度、 例会制度、 信访接待制度、调研走访制度、定期开展活动等制度,以及 村妇代会职能、 “妇女之家”等各项职能和组织机构、任务 都上墙展示。
3、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各项工作年初制定计划,季度 进行检查,年终总结,检查考核有标准,在年终评选表彰。
4、建立档案。做好工作活动记录、妇女培训、群众来 信来访、巾帼服务等活动的档案整理工作,以及妇女**花 名表、各类先进妇女花名表、五好文明家庭等其他典型家庭 花名表的收集管理工作。
四、基础设施健全,保障妇女的休闲娱乐活动 基础设施健全, 社区设有独立的室内办公场所, 配备相应的桌椅、 文具、 电话等办公设施。并配有培训桌椅、电视机、dvd 机等基本 设施。有室外活动场地。在天气好的情况下,每天晚饭后, 组织妇女扭秧歌、跳舞,并配有文体活动必备的服装、道具、 器材及录音机、音响等设备,使广大妇女达到锻炼身体、愉 悦心情的目的。
阅览室订有 《中国妇女报》 、 《陕西妇运》 、 《家3庭》《*手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以及各种科学技 、 、 术知识书册,定期为妇女儿童开放。
半年xxxx镇社区妇女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 各项 工作都走进全县的先进行列, “妇女之家”的妇女**在加强 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 也注重优秀妇女的培训工作, 积极把优 秀妇女推荐为入*积极分子, 每年配合*至少发展一名* 员,保证妇女工作后继有人。
“妇女之家”以新农村建设为总 体目标,通过*建带妇建,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妇女之 家”带领全社区妇女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42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