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寺后禅院》诗词注释及译文

发布时间: 2025-07-22 10:34:36

《破山寺后禅院》诗词注释及译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1、[古寺]: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2、[曲]:弯折、曲折。一作“竹”

3、[初日]:早上的太阳。

4、[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5、[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6、[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7、[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8、[空]:使……空明,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9、[清晨]:早晨。

10、[但余]:“惟闻”、只留下。

11、[俱]:都。

12、[但]:只。

13、[幽]:幽静。

14、[悦]:用作动词,使……高兴

15、[竹径]:一作“曲径”。

1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妙。

1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8。钟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钟磬作为信号。

19、[入]:进入。

20、[古寺]:指兴福寺。

21、[照]:照耀。

22、[高林]:高树之林。

23、[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25、诗的三、四句的特点:双关手法

一层意思表达了佛门清静,佛法高远。

二层意思影射佛门弟子早课完后,精神层次产生臆想,领悟到房中术的境界。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拓展阅读

1、《画》古王维王维《画》原赏析

远看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惊:吃惊,害怕。

远看高色彩明亮,

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

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看远处的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把画景于实景对照描述,显示了画的形神兼备。

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西运城)人,祖籍西祁县,唐朝人,有“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人的代表,今存400余首,重要作有《相思》、《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画》为初唐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表达了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这是一首画作欣赏,从中的描述来看,画中有、水、花、鸟都是典型的中国画题材,而且肯定是一幅画得相当逼真、传神的作品。作者通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把读者引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当读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的时候,才发现,画中的一切不过是一个个无生命的静物。

看远处的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有色"

含笑,有色便是好,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此画,这样心神和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中有“在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2、自君之出矣徐照的赏析

愁心如屋漏,点点不移踪。

我的夫君,你知道么?自从你出门远去,我百无聊赖,再也提不起精神来梳妆打扮。

我的愁像什么?是了,就像那旧的屋子漏下来的雨水,一滴接着一滴,绵绵不绝,总是滴在那同一个地方。

眉黛:黛是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颜料,因称眉为眉黛。

愁心:忧愁之心。

“自君之出矣”是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写女子思念丈夫。起于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自的结构,均是前两句实写,表示离别对丈夫的思念;两句用比喻虚写,表达自己的情意。如梁范云:“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唐李康成:“自君之出矣,梁尘静不飞。思君如满月,夜夜减容辉。”徐照这首采取的也是这一约定的写法。

前两句写丈夫出门,她再也没有心思化妆了。女子爱美,可她因为丈夫不在,连天天要做的梳妆打扮都撂下了,可见她对丈夫思念的程度,以如今独自一人的孤寂愁苦。拈取了平时生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事予以说明,很有说服力,丈夫不在,懒于画眉,便反衬出夫妇团圆时的'恩爱情况,离别的伤感就加倍突出了。两句说自己的愁心好比屋漏,一点点一滴滴都落在固定的地方。这个比喻很新颖。屋子漏了,象征着美满的生活出现了缺陷,隐指丈夫远出;屋漏不绝,是愁心不绝的写照;屋漏不移踪,又表示了她的愁心是那么的专一,她对丈夫的思念是那么的执著不移。

明白如话,带有浓重的民歌意味,置于南朝民歌中,毫不逊色。“永嘉四灵”的作者,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给人以细腻新鲜的感觉,这首小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以雨滴不移喻愁心不变,杨万里的《细雨》也曾用过。杨云:“孤闷无言独倚门,梅花细雨欲黄昏。可怜檐滴不脱洒,点点何曾离旧痕。”两首可以合起来参看。

3、李白《越女鉴赏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长干里吴地的姑娘,眉目清秀,娇艳可比明月。

木屐上那双不穿袜子的脚,细白如霜。

吴地的女孩白皙如玉,好做荡田的游戏。

投去含情的目光,掷去春心,折来鲜花嘲弄行路客。

若耶溪中采莲的少女,见到行客,唱着歌儿把船划回。

嘻笑着藏入荷花丛,假装怕羞不出来。

东阳那儿有个白皙如玉的女孩,会稽这儿有个划木船的情郎。

看那明月高悬未落,平白地愁断肝肠。

镜瑚的水清明如月,若耶溪的少女洁白如雪。

新妆荡漾湖水,水光倒影,奇美两绝。

《越女五首》

长干:地名,浙江北部一带。吴:吴地,今长江下游江苏南部。儿女:此指女儿。

鸦头袜:即叉头袜。

吴儿:此指吴地女子。

剧:游戏。

卖眼:王琦:“卖眼,即楚《**》‘目成’之意。梁武帝《子夜歌》:‘卖眼操长袖,含笑留上客。’”

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棹歌:划船时所唱之歌。

东阳:唐县名。即今浙江金华市。

素舸:木船。

白地:犹俚语所谓“平白地”。

镜湖:一名鉴湖、庆湖,在今浙江绍兴市会稽北麓,周围三百里若耶溪北流入于镜湖。

景:同“影”。

《越女五首》创作背景

据詹锳著《李白系年》考证,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春夏间居东鲁,旋携妻子入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观中所说“长干吴儿女”“吴儿多白皙”之句,都涉吴地,而且这两首又都被列在前边,故其游历路线当是由吴入越的。从泰下来游吴越到会稽正当循此路线,故可以认为此组当作于是年。

第一首写吴越女子相貌的妩媚可爱与穿着的异样。首句的“长干”是地名。王琦云:“建邺南五里有冈,其间平地,吏民杂居,号长干。”但应当指出,此只是借用此语,以“长干”代指一般的“吏民杂居”的里巷,以区别于名门贵宅,其作用仅在于说明“吴儿女”的身份是普通民间女子而非达官望族的贵妇与闺秀,不必拘泥。“眉目艳星月”形容女子眉清目朗,比星月还要美丽。“艳星月”是艳于星月,即比星星月亮还明朗可爱之意。“眉目”与“星月”对举,在理解上要分开,实际是说秀眉若弯月,眼似明星的意思,语言十分洗炼精确。两句写女子穿着的特殊。她们竟光着脚丫穿着木屐,连双袜子也没有穿。一双素足裸露于外,肤色哲白,若霜雪一般。展是木制鞋,中国自晋代时女子便已穿用木屐了。《晋书·五行志》:“初作屐者,妇人头圆,男子头方,圆者顺之义,所以别男女也。至太康初,妇人屐乃头方,与男无别。则知古妇人亦著屐也。”可见李中所写是实景。

第二首写吴越女子天真活泼的姿态调皮卖俏的开放型性格。大意是说,吴地的女子皮肤白嫩,她们都爱好做荡舟这种游乐。荡舟之时,她们还不时地朝水面上往来船只中的客人眉目传情暗送秋波,或者拿着折来的花枝向对方调侃戏谑。四句小把吴地女郎姣好的容貌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描绘得栩栩如生。“卖眼”就是递眼神,俗语谓之飞眼,是年青女子向人传达情意的一种表示,这里用来表现吴地女子活泼泼辣的性格,很生动传神。

第三首所写则是另一种性格的劳动妇女。耶溪即若耶溪,唐时在越,州会稽县南。这位在若耶溪上采撷莲藕的女子与前一首中的吴儿大不相同,当她看见别的船上的客人时便唱着歌掉转船头,伴随着欢乐的歌声将小船划入荷花丛中,并假装怕羞似的不再出来。这位女子性格内向,虽然也怀有春心,却把这种情感深藏在内心,有点羞羞答答的。但其内心荡漾的春潮还是无法全部掩饰住的,人早已窥其内心的隐秘,否则怎能写出“佯羞不出来”的句呢?“佯羞”二字极精彩,将少女欲看青年男子又羞涩不好意思的心理与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透过这两个字,仿佛可以看到在密密层层的'荷花丛中,那位采莲的姑娘正从荷花荷叶的缝隙中偷偷地窥视着客人。鲜艳的花朵与美人的脸庞相互映衬,这和谐美妙的景象真令人魂梦心醉。于此可以看出,这首小虽很浅白,但蕴味却很隽永。

第四首写一对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互相倾慕,又无缘接近,难以倾述衷肠的怅恨。这里的“东阳”、“会稽”均是地名。东阳唐时属婺州(今浙江东阳),会稽属越州(今浙江绍兴),二地相距起码在一百公里以上。人在这里写出这两个地名无非是说这一对小青年素昧平生,原来并不相识,不必拘泥理解为东阳的姑娘遇到了会稽的小伙。“白地”是当时俚语,今天依然沿用于民间,即“平白地”,无缘无故的意思。全大意是说,一位肤色白净的姑娘与一位荡着白色小舟的小伙子不期而遇,二人一见钟情,眉来眼去中似乎有许多心曲要倾吐,但因天色尚早,无由进行交谈幽会,不禁现出肝肠欲断,非常焦急的神色。“月未堕”是明月在天,可望而不可即之意。还应指出,李白在此中为何偏偏拈出“东阳”、“会稽”这两个地名呢?这可能与他化用前人意有关。王琦认为李白此由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二中化出,是有道理的。谢其一曰:“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其二曰:“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何,月就云中堕。”无论从语的相同还是从意境的相似,都可以看出李白此确是由这两首概括点化而出。

第五首写越女顾影自怜的娇媚姿态。唐时镜湖在会稽、阴两县交界处,如今此湖已不复存在。的大意说,镜湖的水面澄澈,如皎洁的月光,耶溪地方的姑娘皮肤洁白,似晶莹的霜雪。穿着新妆的姑娘在明净澄清的水面上荡舟戏耍,那婀娜妩媚的倩影倒映在水间,显得更加娇妖可爱;那明净的湖水中滉漾着美的身影,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与情趣。人因水而更美,水因人而益清,相得益彰,这种情景不正是所谓的“两奇绝”吗?把人和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相互映衬,构成一副美丽动人的艺术画面,确实可谓是“别有情致”的。

这五首小虽总题名为越女,但所咏实非一时一地之事,当是人初游吴越时所见的几个情景的个别记录。因吴越疆域毗连,自然地理状貌与民情风俗相似,而且这五首小的形式与语言风格亦颇相近,故统而言之也未尝不可。还应指出,五首选择的角度不同,塑造的人物性格各异,但组合在一起却可以给人一个总的印象,即吴越女子相貌美丽,肤色皙白,性格淳真开朗,朴素大方。她们挚爱人生,热烈大胆地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眉目艳星月”的“吴儿女”也好,“卖眼掷春心”的“吴儿”也好,“佯羞不出来”的“采莲女”也好,都能给读者留下很强烈的印象。在表现方法上,作者善用白描的笔法,抓住带有特征的景物和富有典型性的生活细节,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个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笔墨很洗炼简洁。语言方面自然流畅,毫无雕琢板滞之感,清新可爱。

《越女五首》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人,被人誉为“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点击查看更多《破山寺后禅院》诗词注释及译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39200.html

热门阅读

  1. 三好一满意心得体会范文
  2. 有关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培训心得
  3. 2016年精品圣诞节平安夜祝福语
  4.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优秀教学设计
  5.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自荐信范文
  6. 沁园春 丁酉岁感事赏析
  7. 三年级学生教师节的祝福语
  8. 欢乐春节手抄报素材
  9.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读后感范文
  10. 圣诞节的美好祝福语
  11. 好朋友生日英文的祝福语
  12. 杜牧《秋夕》的赏析
  13. 最新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000字
  14. 小班数学比一比教案
  15. 2016年父亲节微信朋友圈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