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秋夕》的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9 14:45:07

杜牧《秋夕》的赏析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秋夕:秋天的晚上。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

银烛:指烛光皎洁如银。

画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轻罗小扇: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萤:萤火虫。

天阶:皇宫中的石阶。

[译诗、诗意]

秋夜里的月光,就像是一盏银色烛光。原来刻画著图案的彩色的屏风,也被这样凄冷的月光照的透露出一股的凉意。宫女手里拿著轻丝做成的小圆扇,追扑著满天飞舞的萤火虫。这时院子里的石阶清凉如水,宫女扑累了萤火虫便斜卧在石阶上,凝视著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袁行霈)

拓展阅读

1、兴八首古诗甫的诗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风。

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2、寄左省拾遗古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作品 【注解】:

1、趋: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时的敬意。

2、丹陛:宫殿前涂红漆的台阶。

3、分曹句: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在殿庑之右,称右省,也称紫徽省。紫微:本指星座,因其成屏藩的形状,故取象以为喻。微:一作薇。曹:官署。限:界限。

4、阙:通“缺”。补阙和拾遗都是谏官,意思就是以讽谏弥补皇帝的缺失。

这首诗是赠给甫的,当时甫任左拾遗。表面是歌颂圣明,而实际上是说:看现在这个样子,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译文]我和你同步走上朝廷,分属两个官署而站立在两边。早上随着皇上的依仗队上朝,黄昏沾染着御香炉中的馨香回来。我的头发花白,悲叹花已落去,远望青天,羡慕那些飞鸟。如今皇帝圣明而没有缺憾之事,自然感觉到劝谏的奏折少了。

-----------------------------

诗题中的“拾遗”,即甫。岑参与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757─758),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叙述与甫同朝*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象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我们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不是么?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定了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呢?没有。诗人特意告诉我们,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怎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我们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又何须“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呢?很显然,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甫感慨“袞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棉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

联步趋丹陛①,分曹限紫微②。晓随天仗入③,暮惹御香归④。白发悲花落⑤,青云羡鸟飞⑥。圣朝无阙事⑦,自觉谏书稀⑧。

(上四叙同朝情事,下则喜而兼讽也。岑为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为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曰“分曹限紫微”。白发自谓,青云指。谏书稀少,岂果朝无阙事乎,讽语得体。)

①《记》:“连步以上。”预表:“珥笔丹陛。”②沈佺期诗:“分曹直礼闱。”《晋书·天文志》:紫微,天帝之座。《初学记》:唐改中书省曰紫微省。《花木谱》:紫蔽花,俗名怕痒。唐省中植此,取其花久也。微当作薇。③《唐书·仪卫志》:朝会之仗有五,皆带刀捉仗,列于东西廊下。沈佺期诗:“九日陪天仗,三幸禁林。”崔融诗:“天仗分旄节,朝容间羽衣。”④何逊诗:“晴轩连瑞气,同惹御香芬。”⑤陶潜诗:“白发被雨鬓。”江淹诗:“花落岂留英。”⑥《解嘲》:“当途者升青云。”陆机诗:“仰瞻凌霄鸟,羡尔归飞翼。”⑦《汉书·师丹传》:“诖误圣朝。”《诗》:“衮职有阙。”⑧《汉书·儒林传》:王式为昌邑王师,王废,式系狱。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亡谏书?”

3、江南怀寄华阳山人古诗陆龟蒙的诗

栉发凉天曙,含毫故国情。归心一夜极,病体九轻。

忽起襜褕咏,因悲络纬鸣。逢山即堪隐,何路可图荣。

揲策空占命,持竿不钓名。忘忧如有待,纵懒似无营。

小径才分草,斜扉劣辨荆。冷荷承露菂,疏菊卧烟茎。

谱为听琴阅,图缘看海帧。鹭毛浮岛白,鱼尾撇波赪。

庭橘低攀嗅,园葵旋折烹。饿乌窥食案,斗鼠落书棚。

种豆悲杨恽,投瓜忆卫旍。东林谁处士,南郭自先生。

分野星多蹇,连山卦少亨。衣裾徒博大,文籍漫纵横。

兰叶**人佩,莼丝内史羹。鹖冠难适越,羊酪未饶伧。

倚啸微抽恨,论玄好酲。栖迟劳鼓箧,豪侠爱金籝。

炼药传丹鼎,尝茶试石bP。沼连枯苇暗,窗对脱梧明。

未达讥张翰,非才嫉祢衡。远怀魂易黯,幽愤骨堪惊。

砺缺知矛利,磨瑕见璧瑛。道源疏滴沥,儒肆售精诚。

敢叹良时掷,犹胜乱世撄。相秦犹几死,王汉尚当黥。

饮啄期应定,穷通势莫争。髡钳为皂隶,谭笑得公卿。

浴日安知量,追风不计程。尘埃张耳分,肝胆季心倾。

谕蜀专操檄,通瓯独请缨。匹夫能曲踊,万骑可横行。

许国轻妻子,防边重战耕。俄分上尊酒,骤厌五侯鲭。

静默供三语,从容等一枰。弘深司马法,雄杰贰师兵。

朔雪埋烽燧,寒笳裂旆旌。乘时收句注,即日扫欃枪。

武昔威殊俗,文今被八弦。琮璜陈始毕,韶夏教初成。

芽孽群妖灭,松筠百度贞。郎官青琐拜,使者绣衣迎。

帝道将云辟,浇波渐砥平。学徒羞说霸,佳士耻为跉。

负杖歌栖亩,操觚赋北征。才当曹斗怯,书比惠车盈。

谢氏怜儿女,郄家贵舅甥。唯荒稚珪宅,莫赠景山枪。

贤彦风流远,江湖思绪萦。讴哑摇舴艋,出没漾。

晚树参差碧,奇峰逦迤晴。水喧揌紫芡,村响yw香粳。

荷笠渔翁古,穿篱守犬狞。公衫白纻卷,田饷绿筲擎。

地与膏腴错,人多富寿并。相欢时帖泰,独坐岁峥嵘。

唧啧蛩吟壁,连轩鹤舞楹。戍风飘叠鼓,邻月动哀筝。

未得文章力,何由俸禄请。和铅还搰搰,持斧自*。

惊惧疑凋朽,功勤过屑琼。凝神披秀,尽力取朝英。

蠹简开尘箧,寒灯立晓檠。静翻词客系,闲难史官评。

天地宁舒惨,山川自变更。只能分跖惠,谁解等殇彭。

项岂重瞳圣,夔犹一足cF。阮高酣麹糵,庄达谢牺牲。

齰舌无劳话,宽心岂可盛。但从垆冶锻,莫受罻罗婴。

砚拨萍根洗,舟冲蓼穗撑。短床编翠竹,低机凭红柽。

霜信催杨柳,烟容袅蘅。桁排巢燕燕,屏画醉猩猩。

懒桧推岚影,飞泉撼玉琤。fsfp寻远近,握槊斗输赢。

枝压离披瓠,檐垂礧磊橙。忘情及宗炳,抱疾过刘桢

野馈夸菰饭,江商贾蔗饧。送神抱瓦釜,留客上瓷觥。

举楫挥青剑,鸣榔扣远钲。鸟行沉莽碧,鱼队破泓澄。

手戟非吾事,腰镰且发硎。谅难求摽摽,聊欲取铮铮。

几叹虫甘蓼,还思鹿美苹。愁长难自剪,歌断有谁赓。

未去师黄石,空能说白珩。性湍休激浪,言莠罢抽萌。

地僻琴尊独,溪寒杖屦清。物齐消臆对,戈倒共心盟。

丝曳灵妃瑟,金涵太子笙。幽栖胶竹坞,仙虑驿蓬瀛。

想像珠襦凤,追飞翠蕊莺。雾帘深杳悄,云磬冷敲铿。

箓字多阶品,华阳足弟兄。焚香凝一室,尽日思层城。

匿景崦嵫色,呀空渤澥声。吾当营巨黍,东去射长鲸。

4、甫《羌村三首》其一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至德二载(757年)五月,房琯罢相,甫因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诏三司推问,幸宰相张镐缓颊,始得免。闰八月离开凤翔,被放还鄜州羌村省家。这三首诗和《北征》都是这时作的。首写时、地。“赤云”,云为落日映红,俗称火烧云。“日脚”,太阳穿过云隙射下来的光线。首二句写傍晚时景象,从广阔的空间落笔。接由远而近,由静而动。“柴门”,用柴做的木门。言其简陋。“鸟雀噪”,“雀”,应作“鹊”,即喜鹊。其性好晴,其声清亮。这里说鸟为人所惊,故鸣声嘈杂。“归客”,甫自谓。“千里”,从凤翔到鄜州不及千里。一说甫借李嗣业的马回来,甫则曰“白头拾遗徒步归”。“千里至”三字辛酸中含有喜悦。

接四句写家人。“妻孥”,本指妻子和女儿,这里或单指妻子。“在”,生存;存在。这是乍见时状况。《增订唐诗摘钞》云: “不曰喜,而曰‘怪’,情事又深一层。只作惊怪,疑惑之想,情景如画。”接句仍写“妻孥”,由惊而定而拭泪,意有三层,表示出乎意料的极度欢喜。这两句形象、生动、深刻地表现出人的感情变化。诗人见此状而生感慨: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这里说遭逢世乱,颠沛流离,能够生还,出之偶然。这两句含有世事动乱,陷贼数月;援手房琯,险遭不测;由凤翔到鄜州的路上,“猛虎立于前”,“夜深经战场”,更是备历艰险。这无限的感慨无限的辛酸凝聚成两句十字,震荡着诗人的心胸,那么又何怪妻子“怪我在”呢!接写邻居的关切,并见淳朴的乡情。这里并说他们由“感叹”而“歔欷”,似是听过诗人一番得以“生还”的叙述,也被深深地感c动了。“歔欷”,抽泣声。最后直至夜阑,仍欲信还疑,恍若梦寐,见其悲喜交集之情。

诗写由“日脚下平地”到“夜阑更秉烛”这一段时间里与家人邻居的相聚,景象如绘,情事如见,句句出自肺腑,不雕琢,不修饰,温厚沉挚,最是本色。吴瞻泰曰: “此是还鄜州初归之词,通首以‘惊’字为线,始而鸟雀惊,继而邻人惊,最后并自己亦惊。总是乱后生还,真如梦寐。妙在以傍见侧出取之”。(《诗提要》卷一)

点击查看更多杜牧《秋夕》的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34202.html

热门阅读

  1. 过小年的祝福语集锦
  2. 大学三年学习生活的自我鉴定
  3. 每天叫醒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美文
  4. 201年七夕情人节经典祝福语大全
  5. 李商隐《骄儿诗》全诗翻译与赏析
  6. 有关海的女儿的读后感范文
  7. 简短的军训自我鉴定
  8. 《采莲曲》贺知章原文赏析
  9. 最新万圣节的祝福语
  10. 最新毕业生自荐书范文500字
  11.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12. 药剂专业毕业生自荐信范文
  13. 元宵节的诗句古诗
  14. 种仙灵毗柳宗元诗词和译文附赏析
  15. 公司职工工作总结发言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