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节日习俗的诗句

发布时间: 2025-07-15 15:30:31

描写节日习俗的诗句

1、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2、红萸佩、空对酒。——潘希白《大有·九日》

3、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4、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C《寒食》

5、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6、庆人间七夕佳令。——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7、倚楼起把绣针小。——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8、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9、河汉女,巧云鬟。——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10、怕闻井叶西风到。——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11、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柳恽《七夕穿针》

12、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邵谒《长安寒食》

13、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14、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15、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16、半夜灯残鼠上檠。——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7、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18、听露井梧桐,楚**成韵。——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9、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夜深》

2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22、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24、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25、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6、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7、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28、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9、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王建《七夕曲》

30、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31、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3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33、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4、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5、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37、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8、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39、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40、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1、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刘镇《柳梢青·七夕》

42、一年佳节过西厢。——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43、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44、移来古寺种朱门。——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45、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46、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47、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8、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9、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5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51、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52、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53、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54、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55、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吴文英《花心动·柳》

56、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57、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58、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59、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60、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61、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62、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63、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64、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65、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66、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67、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68、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69、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70、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71、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72、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73、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74、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75、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76、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77、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78、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79、不惜罗襟h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阴移改。——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80、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拓展阅读

1、端午的小学作文

今天是端午,我非常开心。

昨天晚上,妈妈包了一大锅粽子,粽子在锅里一直咕噜咕噜地煮。我本来想等吃了粽子再睡,可我都睡着了,梦里还听到粽子在锅里咕噜咕噜地唱。

今天一大早,妈妈就把我和姐姐揪了起来,说要去外婆家。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早餐:煮熟的鸡蛋、大蒜;冒着热气的粽子;飘着清香的五谷豆浆,还有两盘让人垂涎欲滴的`青菜。

吃完早饭,我们拿着粽子就出发了。一路上,妈妈给我讲端午的来历,讲屈原的故事,还教我背《离**》呢!

到了外婆家,妈妈就忙着给外婆和外公洗衣服,洗头发我听到外公说,他连着三天晚上都梦到了妈妈。长大了,我也要像妈妈一样孝敬老人,那样,爸爸也会每天晚上都梦到我的。

中午,妈妈和二表哥一起做的炸酱面,又好看又好吃。妈妈买的一大兜面条被我们吃得一干二净。

下午,我们全家又去了四姨家,四姨带我们去了网红桥,那里可好玩了,一个长长的铁索桥横跨在河面上,铁索上铺着木板,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我和姐姐跑上网红桥,我们在前面走,爸爸在后面晃,晃得我都走不成了。后来我和姐姐在网红桥上赛跑,胖胖的姐姐总是输给我。

今天我特别开心,我喜欢端午!

2、端午的小学作文

说起端午,大家一定很熟悉吧!端午是我国传统,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称之为五月、艾、夏。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

粽子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浣溪沙》这首是宋朝人苏轼的: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看完我这篇文章,你是不是有知道了许多关于端午的知识啊!希望大家过一个愉快的端午!

3、关于词佳

1、春快到了,人们都忙碌起来。去集市上转转,就会发现市场上的年货很多,购置年货的人们摩肩接踵,甚是拥挤。偶尔注目各色各式的花炮,便有了一种冲动,似乎快过年了应该高兴起来,然而我却很少有喜庆的感觉和释然的心情。

2、春贴年画也很普遍,古朴稚拙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和信仰。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3、春是我们一切感情的归宿,春是我们所有哲学的基础。有了春,生活不再乏味,人生有了意义。有了春,回家有了理由,喝酒有了主题。

4、城市人叫过春,乡下人叫过年。过年,应该指从除夕的晚上又过度到了新的第二年的年初了。过年,鞭炮声声辞旧岁,儿童欢笑迎新春!地球又绕着太阳公转了一圈,岁月提醒人们又过去了一年,生命的钟声告诉成人和老人们,你们又向坟墓走近了一步。

5、过年了,年夜饭,一道红红火火的过年大餐。海鲜类,肉类,蔬菜类,各种山珍海味挤满了团团圆圆的餐桌。平时吃惯了油腻的大鱼大肉,过年时最想吃的却是清爽可口的绿色蔬菜,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亦或是人们饮食惯的后退?

6、爆竹是春中最具有过年味道的标志,每当进了腊月,听到各处集市上不断响起的的爆竹声,人们常常会说:有年味了!春的凌晨,家家户户开门都要燃放爆竹。爆竹是中国特产,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7、人生的意义是企盼,没有企盼,人生便没有意义。严冬来临,我们微笑面对,坦然处之,因为知道后面接踵而来的是春,是春天。“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春会治愈我们手脚上的冻疮,春天会抚平我们面庞上的皱纹。为了换取母亲的微笑,孩子会加倍刻苦学;为了春脚步声的诱惑,很多时候,我们“砍头只当风吹帽”。

8、贴春联,这是中国人过春第一重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9、每逢春来临,家家户户都燃起鞭炮,放起礼花,辞旧迎新,释放一年的快乐。我当然也不例外,过足了放鞭炮的瘾。回忆起童年放鞭炮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0、咄咄逼人的猜忌不会再出现,春风拂过牵挂的梦湾,虽然还带着料峭的寒意,但却足以温暖被爱包围的心扉。腼腆的心事满新年的首页,愿来年的心海充满意的生机!

11、除夕是一盏灯,一盏用亲情呵护的明灯。她穿越时空走来,点燃每一个黑头发黑眼睛心中的火苗,为回家照明……除夕是母亲渴盼的眼睛,千万里外的游子为了她归心似箭、夜兼程。不能和母亲团圆的孩子们,也能看到母亲的眼睛、听到母亲的呼唤、扑进母亲的怀中。

12、我们其实是为了春而活着,春是我们的人生大典。人这一生,总得穿一次好衣服,总得吃一次美味佳肴,总得毫不心疼地挥霍一下,总得毫无顾忌的大笑一声,总得过上一天的好子。

13、是大地的绿荫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美好,是天上的群星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神奇,是飞禽走兽使我们不感到寂寞,是春的脚步声使我们有了生活的希望,生命的支柱。

14、春的脚步声,是走在雪地里发出的“沙沙沙”的声响,是瘦了许多的伊犁河依然顽强的流水声,是寒风吹过,是雪花飘过,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企盼。

15、其实,春年年都是这样过的。贴春联、贴福字。有的把带根带叶的甘蔗靠在大门边,说什么希望幸福甜蜜的生活像甘蔗一样高;也有的在院子里站立一棵树,进行了修饰之后,美其名曰“摇钱树”……糖果、水果成了抢购货。一切摊点和铺子,都在为年货而忙碌。生意再冷的店铺,这几天,都会变得生意红火。出去打工的人,都尽量在年前赶着回家,与亲人团聚。过年的团圆饭,香喷喷的;家人团坐,小酒一杯,有笑有说。

16、年是一艘大船,每每停泊在腊月的港湾,让那些快乐的、忧伤的心思挤挤挨挨、上上下下。年是风,年是雪,年是吐着热气的呼吸,年是倒贴的福字,年是热腾腾馒头上鲜艳的红点,把问候和祝福捎给每一盏不眠的灯花,把温馨和感动送进每一扇敞开的心扉……

17、一年的子是集,正月就是色彩斑斓的封面。封面上画着玻璃窗上喜鹊登梅、肥猪拱门的喧闹,画着脆生生的鞭炮炸响的粗门大嗓,画着大街上高跷、旱船的豪壮和潇洒。

18、当我敲上“春”这两个字的时候,心里似乎尘埃落定。其实,如果按我们家乡的,春还是“进行式”而不是“过去式”。在我的家乡,只有过了正月十五,那个盛满春各类点心的圆形团盒才会从茶几上撤下,也就预示着“年”已过完,不再走亲戚拜年。

19、春是中国最古老的,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子。尽管我们民族众多,幅员辽阔,但是千百年以来,还是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风惯。

20、春不知不觉在忙忙碌碌中到来,每到这个时刻,每个人都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好好和家人及亲戚团聚一般,以续亲情、以报亲恩、以示孝顺。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特有的文化情缘。

点击查看更多描写节日习俗的诗句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27192.html

热门阅读

  1.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读后感范文
  2. 圣诞节的美好祝福语
  3. 好朋友生日英文的祝福语
  4. 最新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000字
  5. 小班数学比一比教案
  6. 2016年父亲节微信朋友圈祝福语
  7. 《寓言两则》教案设计
  8. 关于2016猴年春节祝福语
  9. 过年回家的心情的经典语录
  10. 祝贺哥哥新婚快乐的祝福语
  11. 关于大学生联通公司的实践报告
  12. 励志话剧剧本《现实与梦想的差别》
  13. 朋友生日祝福语有哪些
  14. 汉语拼音教学总结范文
  15. 感恩生活的经典句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