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母亲河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18:45:22

关于黄河母亲河的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感受黄河文明,关注母亲河环保;

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课时。

一、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的母亲河。你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你沉重的步伐推动了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你有力的臂膀铸成了我们民族不屈的灵魂。 一代伟人***曾经深情地说过:“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

播放“黄河”的视频片断。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请听诗朗诵:《黄河颂》。

今天,我们将通过“知识篇”、“生活篇”和 “忧患篇”三个环节的学习和活动,更进一步地走近黄河,了解黄河;同时,也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我们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活动采用竞赛的形式,分必答题和抢答题,每一题10分,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取得佳绩。

二、知识篇

1、地理知识: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知识篇”。第一部分的内容是有关黄河的地理知识。请各小组为相应的题目做好准备,然后一位同学回答问题。

⑴ 发源地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

⑵ 流经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⑶ 流入地渤海。

⑷ 我国第几大河第二大河。

⑸ 全长5464公里。

⑹ 附近最著名的瀑布是壶口瀑布。

请一位同学把屏幕上的六个题目,组织成一段话。

(黄河起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呈“几”字型,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流入渤海。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黄河附近最著名的瀑布是壶口瀑布 )

这条5464公里的黄河之水,从天而降,给诗人带来了灵感,写下了不少关于黄河的不朽诗作。

请各组为相应的题目做好准备。

⑴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 (唐)李白《将进酒》

⑵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

⑶ 黄河落尽走东海 ,万里写入胸怀间。

──(唐)李白《赠裴十四》

⑷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⑸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唐)刘禹锡《浪淘沙》

⑹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如有补充,亦可得分)

不仅是诗歌中满是黄河的影子,就是成语中也常常能见到黄河。请各组为相应的题目做好准备。

⑴ 泾渭分明 渭河和泾河交界处渭河清、泾河浊,两者互不相融。后引申为两个人行事 ,作风完全不同。

⑵ 中流砥柱 黄河中的坚强柱石。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

⑶ 河山带砺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⑷ 河清海晏 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⑸ 河清难俟 很难等到黄河水清。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⑹ 黄河水清 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如有补充,亦可得分)

4、其它:

除了诗歌、成语之外,同学们可能还搜集到了不少有关黄河的俗语、谚语、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给大家做一下介绍好吗?每题10分。

5、小结:

知识篇这一环节不仅增长了我们的知识,而且还检验了我们搜集、整理和筛选资料的能力。有的小组搜集的资料比较丰富,有的则比较匮乏,以致无法答题;有的小组把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地清清楚楚,有的则是杂七杂八混在一起,找起来手忙脚乱;还有个别同学搜集的资料出现了重复甚至不符合要求的现象。经过这次的实践,相信同学们今后在处理类似问题的时候会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三、生活篇

第二个环节“生活篇”老师搜集了黄河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资料。谁能抢先说出相关的内容,每一题加10分。

进入生活篇的展示。包括“影视、飞车、钱币、雕塑和邮票”。

以上的资料告诉我们黄河不再只是一条河,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它已经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黄河母亲河的图片。

四、忧患篇

1、由一组图片进入“忧患篇”。

2、请同学们根据手头资料简单地分析讨论黄河目前有哪些忧患?

泛滥之灾

黄河中游因其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多泥沙河流。黄河下游地处平原,大量泥沙到达下游,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10余米的“悬河”。

“伏汛” “秋汛” “凌汛” “桃汛”。

干旱之灾

由于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用水日益增加,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黄河断流始于1972年山东省境内,后来日趋严重。特别是90年代,年年断流,且首次断流的时间提前、断流时间和距离不断延长。

污染之灾

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达到44亿立方米,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了一倍。

工业污染

“农业污染”

生活垃圾

3、采取措施:

我们把黄河亲切地称为母亲河,看着母亲遭受这些灾难,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无动于衷。1998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名向海内外炎黄子孙郑重发出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请大家思考讨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治理黄河,拯救黄河?

⑴ 认识、宣传保护黄河的意义。

⑵ 树立忧患意识,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⑶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⑷ 兴修水利。

⑸ 统一整治工业、农业、生活排污。

两院院士的呼吁,受到了各方的重视。国家兴建了黄河小浪底,三门峡水库等一批水利设施,加紧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记者、作家和艺术家发挥各自的特长,报道宣传拯救黄河中所涌现出来的*和英雄人物,谴责那些利益熏心的不法之徒……每一个有良心的炎黄子孙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拯救黄河,报答母亲。我们中学生虽然力量单薄,但也不是无能为力,比如我们可以为黄河环保作一些宣传。下面几条宣传语就是从同学们作业中挑选出来的优秀之作。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放映学生作品。

五、结束语

赤地变青山,黄河流碧水。我们期待母亲河早日重焕光彩。最后,让我们高歌一曲《保卫黄河》,希望更多的人能投身于保卫黄河的战斗之中。

拓展阅读

1、物理

本节课要求生会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本节是第五节,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天体运动都已经讲过,从知识上讲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直接推导出卫星的速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实际上生遇到卫星问题时总是感到困难和无从下手。究其根源是因为生对地球、卫星的空间系不清楚,生无法从自己站立的一个小小的角落体会巨大空间中发生的事情。因此,用各种视频、课件和图片帮助生建立空间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有了空间的图景,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就有了依托。所以,本节课我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来模拟、展示,让生有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通过对前几节知识的习,生对曲线运动的特点、万有引力定律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师通过问题情境,引导生探究,获得新知识。重视科跟生活、跟社会的联系,让生体会物理就在身边。体会生活质量与物理的依存系,体会科是迷人的、是改变世界的神奇之手。

情分析:

尽管生对天体运动的知识储备不足,猜想可能缺乏科性,语言表达也许欠妥,但只要习始终参与到习情境中,激活思维,大胆猜想,敢表达,生就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与运行原理,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了解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生科服务人类的意识。

二、途径与方法

习科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的独立性,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主动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愉悦的习氛围,在探究中不断获得美的感受不断进步。

习科,热爱科,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多媒体电脑及图片。

重点难点:

重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

难点:

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按照圆周运动处理,卫星的环绕速度是最小发射速度。

师活动

生活动

引入新课

展示新闻和图片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东方号”载人飞船,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位航天员,揭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序幕。

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这节课我们就来习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基本知识。

看屏幕

听讲解

§ 6.5宇宙航行

进行新课

问:离地面一定高度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射出,由重力作用,物体将做平抛运动,即最终要落回地面。但如果射出的速度增大,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思考

演示牛顿想原理图

一、人造地球卫星由抛出速度不同,物体的落点也不同。当抛出速度达到一定大小,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而是在引力作用下绕地球旋转,成为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那么,速度多大时,物体将不会落回地面而成为绕地球旋转的卫星呢?

观察、分析

引导生讨论

展示课件并讲解

二、宇宙速度

【板书】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km/s

生根据所知识,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另一种表达式: 推导:地面附近重力提供向心力, 所以 将R=6.37×106m ,g=9.8m/s2代入,求出第一宇宙速度仍为7.9km /s. 如果人造地球卫星进入轨道的水平速度大7.9km /s,而小11.2km /s,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就不是圆,而是椭圆。当物体的速度等或大11.2km /s时,物体就可以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卫星。所以,11.2km /s是卫星脱离地球的速度,这个速度叫作第二宇宙速度,也称脱离速度速。

【板书】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 /s

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的物体要受太阳引力的束缚,要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必须使它的速度等或大16.7km /s,这个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也称逃逸速度。【板书】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

【板书】4地球同步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的种类很多,有一种特别的卫星叫地球同步卫星

(1)同步卫星的高度是确定的:h=36000 km.

(2)理解同步卫星“同步”的意义。

(3)探究同步卫星的位置。

2.观看视频:同步卫星的轨道以及同步卫星的发射

.

讨论并推导

观察、思考

说明特点

了解卫星的发射和回收

视频和图片

巩固练习

1.一颗在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半径为r,它的线速度大小为v,问:当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2r时,它的线速度是多大?重力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2.天文台测得一颗卫星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绕某行星转动,周期为T,求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和行星的质量。

2、物理

物理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目标,依据物理课程内容主题、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的原理,为生策划习资源和习活动的过程。与备课是有明显区别的,备课主要是基师的经验,侧重划自己在课堂上“讲什么”和“如何讲”,而是在现代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习和发展而的解决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

附件1:中物理评比标准(试行)

要素

内容

权重

体现基础育课程*理念

课题的三维目标的确定和落实,行为和习方式的转变,现代媒体的恰当运用,新的评价方法和理念的体现,等等

35

符合规范

运用模式和操作规范方案,体现物理特点,所过程及其依据表述清晰

25

原创与特色

对物理问题的处理、过程、情境的创等有原创性的

20

实践中可行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切实提高效率和效果,对实践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的方案有实践的检验,有反思,反思中表明本的特色或亮点

20

总分

100

附件2:方案的规范(供参考)

要素

内容

习任务分析

根据习任务分析的理论,分析习任务的类型和结构层次,并确定的重点和难点。

习者分析

主要分析习准备状态(包括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态度)、习风格、习动机和焦虑等。

目标阐明

根据习任务分析和习者分析,正确、规范地阐明目标。要求目标的主要要素含义明晰,行为动词正确、规范。

过程分析和策略制定

根据过程分析的基本要素和中物理的特点,分析并确定过程。依据习任务分析、习者分析、目标的阐明和过程的分析,合理确定习方式、安排顺序、恰当选用组织形式、有效运用方法。

媒体运用

合理选择媒体,并阐明媒体在中的使用方式。

的形成性评价

准确体现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说明:

1、全部过程的阐述要简明,要求表明具体的流程和策略的主要内容,流程图的制作规范。过程提倡采用叙述与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也可以用叙述和恰当的表格阐明。不能用完全预的师生一问一答的对白式叙述。

2、全文字数一般在3~5千字。

3、为便匿名评比,作者姓名、单位名、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另纸打印,作封面装订。

附件3:报送参赛作品一览表

报送单位(盖章): 报送时间:

序号

初中

高中

课题

作者情况

备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3、练习3的

佚名

一、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注意人分辨前后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绕口令”。

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根据词语选择字的意思。

3、能区分不是同一类的词语,进行词语逻辑归类的训练。

4、能按句号、问号、汉号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能把一句话分成几句话。

5、能读懂一段部分段式的话,找出总起句,说出分述部分是怎样把总起句的意思写具体的。

二、过程

这一题既是朗读训练,又是复习汉语的练习,可以帮助生区分前后鼻音。

生先重点读准“盆、瓶、碰、乒”等字音,再连起来一句一句地读正确。

这一题旨在训练生正确用字的能力。不但要求生指出用错的字,还要说明为什么错了,该用哪个字才正确。

*:⑴稳—隐、向—像;⑵精—筋、采—*。

要求先确定字的部首,然后写出部首以外的笔画数,再根据词语,选择恰当的字义。

每组所列的每一个词语都是一个具体化的概念,而它们表示的概念有的属同一个大概念,这样的词语就是同一类的,否则就不是同一类的。划分前,要让生想一想:大概念是什么?然后,把不属这一大概念的词语划去。

按语气分,句子可以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要求生把一句话分成几句话说,使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这是理解长句的一种手段。

写作文的时候碰到句子太长,也要把一句话分成几句写。

此题目是复习总起分述的段落知识。让生通过*阅读,划出这一段话的总起句。

知道分述部分是用一组排比句从3个方面把总起句的意思写具体的。

4、物理

习提问

什么叫做功的原理?

板书课题后让生看书(从课文开头看到第152页倒数第3行,并边看边对照课本图(修订本)进行实验(同桌的二人一组。此期间师巡回指导)。

提问

1.什么叫做滑轮?

2.什么叫做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使用它有何好处?同时师按照图1进行演示。使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并能从功的原理方面认识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3.什么叫做动滑轮?

师按图2进行演示。使生清楚地看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能根据功的原理说明:“使用动滑轮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力。”

4.什么叫做滑轮组?使用它有什么好处?师出示绕好的滑轮组和自制的滑轮组挂图如图。

5.接着让生讨论各滑轮组分别由几股绳承担总重力(g)。然后,师演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间的系(图4)。使生清楚地看到此图为4股绳承重,s=4h。再把绳子从滑轮组上解脱2股,使之成为2股绳承重(如图5),进行演示s与h的系。演示表明:2股绳承重时,s=2h。告诉生:同一根绳上各处受力都相等,所以滑轮组中各股绳受力都相等。然后问生:拉力f与承重绳子股数n有何系?绳子股数越多,拉力越小(当然这里要说明不能无限制的增多动滑轮的个数……),而且是:几股绳承重,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至此,用圆盘测力照图6进行演示,测力示数表明:拉力f>

轮与绳之间都是有摩擦的!

例:一根绳子,最多只能承受300牛顿的力,想用它提起1000牛顿的重物,绕成的滑轮组至少要几股绳子承重?并画出滑轮组的示意图。

师生共同解答:承重绳子股数为n,则

草图:(主要会画图方法��从外向里绕绳)

三、小结:略。

四、作业:略

五、板书

滑轮周边有槽的小轮。

1.定滑轮:……。作用: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方便)。

2.动滑轮:……。作用:使用它可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好处:①省力;②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小结:(滑轮…,定滑轮…,动滑轮…。)

六、作业:

书面:练习六的1、2、3。家庭:自制小滑轮、

练习画图

(提高题右图物体匀速运动则拉力f为:①30牛顿;②100牛顿;③45牛顿;④150牛顿。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黄河母亲河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15701.html

热门阅读

  1. 《去年的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2.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北大演讲稿范文
  3. 美好得情人节祝福语
  4. 上半年关于工会的活动计划
  5. 小学生迎国庆优秀演讲稿
  6. 最新的元宵节祝福语大全
  7. 古墓盗活人民间故事
  8. 201年母亲节暖心贺卡祝福语
  9. 2016八一节赞美军人的短信祝福语
  10. 满江红怀子由作的翻译赏析
  11.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12. 送同学元旦祝福语
  13. 设计公司生产实习报告范文
  14. 新教师优秀演讲稿范文
  15. 3月12日植树节祝福语短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