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你啊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8-10 12:07:18

原来是你啊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好孩子拾到东西应该交公。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能体会练习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学会把句子写具体,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学目标第2、3条。

难点: 教学目标第4条。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讲读第1、2、3自然段,搞清叔叔要找“陈红”的原因,自学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布置自学

1、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讲到几个学生名字?原来是你啊这个你究竟是谁?

2、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三、交流自学

四、讲度课文1、2、3、自然段。

1、 轻声自由读课文123自然段,想一想:这位匆匆走进校长室的叔叔为什么要找陈红?

2、讨论、说说。

(1)、用“因为……所以”说句式。

(2)、文中的当面,你能换个词意思不变说说吗?

(3)、叔叔找的是“陈红”校长怎么会认为找这个“成洪”呢?

(4)、朗读训练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第4-7自然段,继续学习3个生字词。

一、复习检查。

二、讲读课文第4、5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边读边想:校长认为找这个“成洪”的,你还从哪句话中看出来?“失主”是什么人?

2、想一想,句子的后面为什么用省略号?想象一下校长还会说些什么呢?

3、捡手表这件好事是不是成洪做的呢?大家一起读读成洪说的话。

4、朗读指导。

三、讲读6-7自然段。

1、校长陪着叔叔去找成洪,可成洪说自己没捡到过手表。这使叔叔很奇怪,他会想些什么呢?

2、校长为什么会想到二(3)班的程虹呢?

3、讨论交流(1“成洪”“程虹”姓名同音;2程虹是个小雷锋,经常做好事,校长自然马上想到了他。)

4、为什么说程虹是小雷锋?你从哪些语气看出?

5、指导朗读。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六、课堂作业

拓展阅读

1、这儿一座村庄语文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可,随着年级的增长,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已经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读能力。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学生比较好掌握的。

材分析:

《这儿,一座村庄》一首叙述性诗歌,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句叙述了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和对中国*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诗歌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开放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开放、*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学目标

1.掌握“灶、庞、焕”三个生字,理解积累“困扰、渺茫、晨曦、劳作、边陲、翩翩起舞、焕然一新”等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开放给中国带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习作做准备。

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欣赏一首歌。课件出示深圳城市建设图片,背景音乐为《春天的故事》)

2.歌中唱的什么?能说一说吗?(指名说)

深圳给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现在的深圳一个繁华的都市,我国*开放的前沿城市,也著名的经济特区。可以前的深圳什么样子知道吗?

3.,这儿,一座村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诗歌。

二、初读感知,通读诗歌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为每一个小节标上序号,把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生自由朗读,师**指导)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文中的生词都会读了吗?我们一起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词,指名小组读,齐读。)

面庞困扰渺茫

晨曦劳作边陲

翩翩起舞焕然一新

3.这首诗歌一共几个小节?八个小节。(指名朗读)

4.指名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的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回答。

5.读了这首诗歌,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质疑)

三、细读感悟,理解文本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小村庄吧。

1.请默读第1、2小节,看看它告诉我们什么?

(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板书:昨天。这座村庄给留下了什么印象?(贫穷落后)

2.可,短短的几年时光,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自己读读3—7小节,看看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自由读诗歌)

指名回答:村庄的道路、房屋的变化,城市建筑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变化等。

3.看到这些变化,有什么感受?从中体会到什么?

(相机板书: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4.该怎么读呢?谁试试?要读出的感受。(指导朗读)

5.,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焕然一新”!

(1)“这就昔日……”学生跟读。

(2)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能找出吗?(指名回答)

(3)请读读这句诗,跟的同桌说一说: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指名回答,有什么感受?(相机板书)

(5)能有感情的读读这一小节吗?(指导朗读)

6.*开放让深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如果配上音乐朗读这首诗,我想会更深切的感受到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诗人那种惊喜和对中国*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指名配乐朗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深圳昨天今天对比的图片,播放《春天的故事》)

深圳,这座昔日的小村庄,在*开放的春风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座座厂房,所有的变化让世人瞩目。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从我们身边缓缓流过,该去的去了,该了,我们从也不觉得有什么异常。直到有一天,回头看看过去的日子,不经意之间会忽然发现,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在悄悄地变化着。同学们,只要愿意去观察、去思考,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会感受到时间在流动中带给我们的永恒。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看到了深圳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感受到中国*开放以后变化翻天覆地、焕然一新。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如今提到中国,世界人民的眼里只有佩服和惊奇,毕竟,中国变了。请在课后读读《中国一日》,感受一下中国的飞速发展。

六、布置作业

1.把诗歌中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

2.观察自己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它记下

板书设计

昨天 今天

*开放

贫穷落后 翻天覆地

焕然一新

2、这儿一座村庄语文

材分析

《这儿,一座村庄》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开放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开放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开放、*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本文的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训练中的无效成份,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育课。依据之二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目标

以上述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引导学生找一找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理解课文中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开放给中国带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根据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的感情;二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同学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看,这就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我国*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一座村庄。[板书课题]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课文中提到的就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的村庄给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的感受读出?(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8.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昔日……”学生跟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能找出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开放政策。如果没有***,没有*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开放的总设计师***的丰功伟绩。)

五、板书设计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 *开放

3、这儿一座村庄语文

材分析

《这儿,一座村庄》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这篇课文一首记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一座村庄(深圳特区)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开放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全文一共有8个小节,它借诗歌的形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和带给人们的困扰。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开放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的*开放、富民政策给村庄带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学校和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县城直属的一所小学,良好的学条件,先进的学设施给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大多自于城镇,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由于年龄小,对*开放以家庭的变化以和社会的发展感受不深,缺乏生活、情感的体验,所以对这首诗歌内容的整体掌握和情感的体悟会相对困难些。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身喜欢的小节。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和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进而理解*开放给中国带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3.学习“灶、庞、焕”等生字,理解并积累“渺茫”、“晨曦”、“焕然一新”等词语。

4.引导学生找一找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5.找出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具体情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具准备

师准备多媒体学课件。

学过程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师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们去过深圳吗?深圳给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播放课件,出示深圳的图片。师配乐解说:)看,这就深圳,中国南部一个海滨城市,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这里高楼林立,花园广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交通便当发达,美不胜收的旅游景点令人向往,扑朔迷离的霓虹灯璀璨闪烁……一切的一切无不展现着令人眩目的繁华!深圳——我国*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一座村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有什么感想,又发生了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困扰 渺茫 晨曦 边境 面庞

翩翩起舞 焕然一新

(2)重点指导“曦”、“渺”的写法。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这首诗写的什么?可以分为几局部?

4.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师适时点拨指导。

5.学生提出自读时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感受“昨天的贫穷落后”。

1.轻声读课文,考虑:昨天,小村庄什么样子?

2.谁能说一说,这座村庄什么样?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村庄的样子吗?(贫穷落后、一贫如洗、偏远闭塞)

3.默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边读边想:昨天这一座村庄怎样的贫穷落后的状况?它给人们带了哪些困扰?划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

4.学生汇报。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的理解。

5.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6.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一担担摇晃的夕阳”指的什么?(让学生体会当时人们用水的不便,路途的遥远)。

7.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还省略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当时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茅屋低矮破旧、人们衣衫褴褛、生活困苦不堪、道路尘土飞扬……)

8、指导朗读。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的第一、二节。(读出人们的无奈、贫穷的感受。)

四、体会“今天的日新月异”

1.的村庄给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 贫穷落后)

2.现在的村庄什么样子?默读课文,体会诗人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3.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1)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2)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过渡: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第4~7小节。

(1)喜欢哪个小节就把那个小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通过读,自身知道了什么?读后可以与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从哪知道的?用书上的话回答(指名学生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个小节的朗读。)

(3)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诗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告诉大家村庄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指名朗读第4小节,评价。

(4)!村庄的变化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了高速公路;高大宽敞的厂房代替了低矮破旧的土屋;欢声笑语弥漫着儿童乐园;彩灯喷泉把城市装点得宛如人间的天堂……村庄还会有哪些巨大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5)能不能把自身想象的内容模仿这一小节的句式再写几句。(略)

(6)这一小节,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指名读。(读出惊喜、赞叹的语气)

5.师过渡:旧貌换新颜!村庄的生存环境彻底地改变了,那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他们又有什么改变呢?学习第5~7小节:

(1)乡亲们有什么变化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读一读。

(2)想一想在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交流后回答。(人们投资办厂,与外商谈判、洽谈业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空虚头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等)

(3)真一个伟大的奇迹!人们告别了贫困,放眼世界,开拓进取,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4)读到这里,看到这些,有什么感受?(惊喜、快乐、幸福……)那就让我们把这份快乐、幸福送给他人吧!在小组里尝试读一读。

(5)指名同学读、赛读、引读、配乐读。

6.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昔日……”学生跟读。

点击查看更多原来是你啊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51210.html

热门阅读

  1. 五年级的300字日记
  2. 缩小你的梦想美文
  3. 描写中秋月亮的古诗句
  4. 除夕之夜作文600字
  5. 公司秘书上半年的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6. 关于重阳佳节的诗句
  7.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㈡》最新教学设计
  8. 分手后我们做不了朋友美文
  9. 《b p m f》教案设计
  10. 送学生的诗句祝福语
  11. 《孩子们你们好》优秀读后感
  12. 描写春天杨柳的诗句
  13. 观察蜜蜂日记
  14. 精选三字经的读后感
  15. 长辈生日祝福短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