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该课主要涉及两方面教学内容:
调查家中的电器
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通过调查活动达到以下目的
--单元学习准备 关于电的知识 关于电的问题
--安全用电
该课教学需要发动学生调查自己家中有哪些电器、数量,该电器是使用直流电还是使用交流电并填写调查记录表;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如:雷电知识、雷雨时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不要用“220v”的电做实验等等。
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用电安全 (干电池)
名称和数量
分类
最经常使用的和最少使用的电器
停电了
“V”是什么意思
第二课: 点亮我的小灯泡
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亮起来,之后用语言叙述电是怎样在这个装置中流动的。要求学生:
1、比画电流的流动路线--画电流的路线
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回碰到问题(小灯泡中电流动的路线)
在此基础上 观察小灯泡
--画出电在小灯泡中是怎样流动的
2、通过连接活动发现更多的连接方法
哪个会亮?哪个不亮?
在此基础上认识断路和短路,分析某些没能点亮小灯泡的电路,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要求学生画出各种正确和错误连接方法的电路图。
拓展阅读
1、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我们美丽的祖国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2、 做:设计动作表演、节奏填空、听音填空 3、 听:潜海姑娘
4、 八孔竖笛:落水天、la’的指法、山楂树 二、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我们美丽的祖国》,感受歌曲表达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并能用连贯、流畅的歌声富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时声音整齐、和谐。
2、通过设计动作表演练习,让学生感受三拍子旋律,并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
3、在节奏填空和听音填空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和创作能力。
4、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景和管弦乐器的表现力,感受吉他的音色。
5、八孔竖笛:进一步巩固高音孔的掐孔方法,初步学会la’的吹奏方法,能富有表情地吹奏两首乐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二声部合唱时声音整齐、和谐。
2、难点: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八孔竖笛等。 五、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的表达歌曲,感受歌曲的内涵。 2、初步学会二声部合唱。(高声部) 3、培养学生间合作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唱出歌曲的语气;
2、体会歌曲,掌握歌曲“声断气连”的方法。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导言:你知道哪些歌唱祖国的歌曲?你能唱上几句吗?在上个学期我们学过《我爱我的家乡》,大家想一下,是歌唱家乡的什么?我们怎么来演唱歌曲的?那大家一起来唱唱吧!
《我们美丽的祖国》是一首抒情、活泼的少儿合唱曲,歌词以设问句引出歌曲主题,充满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生长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全歌是一个多乐句的乐段结构,前六句的落音分别为“5、2、6、3、5、1”,使人感到色彩纷呈,最后一句是乐段的补充,采用合唱形式,纵情抒发了少年儿童的欢乐情绪。结尾处由3/4拍变成2/4拍,使人在坚定、昂扬的情绪中结束。 1、初听、感受
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我们美丽的祖国》,先来听一听,然后说一说它跟《我爱我的家乡》有什么不同。(情绪、歌唱的内容、演唱形式)
2、跟磁带唱
轻轻跟着和,感受一下轻巧的声音。 3、发声练习
为了更好的演唱好歌曲,大家先来通过一简单的乐句来练练嗓子。(出示练声曲)
(1) 看歌词,谁来生动的读一读。(提出要求,从读中领悟乐句的情绪) (2) 范唱 4、视唱歌谱。
(1) 边打拍子边视唱旋律,注意唱准音高和节奏。
(2) 结尾处的拍子的变化要看着老师的指挥手势演唱。(注意 X 0X XX | X — —) 5、跟磁带轻唱
相信大家能用更好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了
6、跟琴声唱,解决学生在歌曲中难以把握的。第六乐句时不要过分强调休止符的学习,在聆听范唱的过程中体会“声断气连”的方法。 (学谱——唱词) 7、跟磁带唱
这首歌曲是按照怎样的速度来演唱的那?如果我们用慢速来演唱呢?试一试,会有什么效果。(比较交流)
8、完整的演唱歌曲这首歌曲总的演唱要求是唱出三拍子的韵律和歌曲的语气,要热情、深情、亲切。注意结束部分二声部的配合以及从3/4拍到2/4拍的转换,唱出坚定、昂扬的气势。 (指挥) 一边唱一边随音乐动,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二、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美丽的祖国》这首好听的歌曲,知道了美丽的祖国是由无数劳动者的辛勤劳动所创造,希望大家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位有用的人。 这首歌,现在大家都可以用连贯、流畅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了。歌曲中还有一个妙处,就是二声部的合唱,那
(3) 学生学唱
么下节课就来感受下二声部的合唱魅力。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的几个问题。 2、背唱《我们美丽的祖国》。 五、教学后记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前奏和歌词的连接不够密切,时有脱拍现象,第二小结的结尾由3/4拍转换为2/4拍,在节奏的把握上还须努力。二声部的合唱要多练习。声音的感觉不错。
第二课时
1、能用整齐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合唱,感受歌曲表达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2、通过节奏填空,听音填空,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二声部合唱 2、创作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自备本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我们美丽的祖国》。 1、 复习歌曲,师生评议。
2、 加强对二声部的练习,要求大部分同学能够演唱两个不同的声部。 3、 注意唱出三拍子的韵律,使歌声流畅、连贯又充满活力。 4、 唱一唱,想一想,采用怎样的速度才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稍快)几小节换一次气才能使句法分明又演唱方便?(四小节) 5、 练习背唱《我们美丽的祖国》。 二、游戏
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美丽的祖国》,知道美丽的祖国要靠辛勤的劳动,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祖国会因为捏明年更美丽,是吗?那好,就从现在开始,给美丽
的祖国“添砖加瓦”吧! 1、 听音
要“添砖加瓦,得先了解国家的几项政策。那每一项政策都是一句旋律,你能分清楚吗? (旋律为课本上的听音练习) 在这几句旋律中,你有发现什么?
(乐句的前两小节是一样的,而且后面两小节的节奏相同) 而变化的是后面的旋律,所以只要我们仔细的听,一定能够分辨出的,就如国家的政策以一个出发点那样,那你还想用这样的节奏(后两小节的节奏)给出些好的建议吗? (学生根据节奏创编,再唱一唱) 2、 节奏
大家果然个个都是小主人,为了建设美丽的祖国积极思考,开拓创新。那现在又有一项小小的工程,希望各位小主人能有勇气挑战它! (1) 出示(课本上的节奏)
这次可是实实在在的“添砖加瓦”了。先透露下,小工程师们预备怎样创造,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说,掌握方法) (2) 合作创编交流
展示你们的成果,符合要求吗?再拍一拍。
真不愧是祖国的接班人。相信大家可以用歌声来表达《我们美丽的祖国》
还记得上节课的发声练习吗?要求怎么唱的?(生说)变成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我们来试一下。在演唱时要注意什么? 那我同样相信大家能唱好歌曲中的二声部合唱。 (1) 跟琴学唱第二声部 (2) 看指挥视唱二声部 (3) 有表情的表达歌曲 四、总结下课
听着大家的歌声,我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努力,为了
的祖国“添砖加瓦”吧! 1、 听音
要“添砖加瓦,得先了解国家的几项政策。那每一项政策都是一句旋律,你能分清楚吗? (旋律为课本上的听音练习) 在这几句旋律中,你有发现什么?
(乐句的前两小节是一样的,而且后面两小节的节奏相同) 而变化的是后面的旋律,所以只要我们仔细的听,一定能够分辨出的,就如国家的政策以一个出发点那样,那你还想用这样的节奏(后两小节的节奏)给出些好的建议吗? (学生根据节奏创编,再唱一唱) 2、 节奏
大家果然个个都是小主人,为了建设美丽的祖国积极思考,开拓创新。那现在又有一项小小的工程,希望各位小主人能有勇气挑战它! (1) 出示(课本上的节奏)
这次可是实实在在的“添砖加瓦”了。先透露下,小工程师们预备怎样创造,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说,掌握方法) (2) 合作创编交流
展示你们的成果,符合要求吗?再拍一拍。
真不愧是祖国的接班人。相信大家可以用歌声来表达《我们美丽的祖国》
还记得上节课的发声练习吗?要求怎么唱的?(生说)变成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我们来试一下。在演唱时要注意什么? 那我同样相信大家能唱好歌曲中的二声部合唱。 (1) 跟琴学唱第二声部 (2) 看指挥视唱二声部 (3) 有表情的表达歌曲 四、总结下课
听着大家的歌声,我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努力,为了
2、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 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活动(五)-----导入
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安排一天的生活。几天来,你们的生活安排哪些地方合理?尝到什么甜头?哪些地方还不够合理?为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活动(六)----讨论交流
1、你能不能把你安排的一天生活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分别写一写呢? (学生写出好与不足之处)
2、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其他同学一日生活安排的合理之处,想不想听一听,他们在这几天的生活中有哪些切身体会,了解一下别的同学课余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好!每人准备好记录本,调查行动现在开始。 (学生自由下位进行调查、采访、记录??)
3、通过刚才的互相交流和调查,其他同学的合理安排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4、你又将如何修改你自己的一天生活安排呢?
5、小朋友们,我们学会了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就会成为时间的小主人了。你们想和时间老人握握手吗?
活动(七)-----游戏:与时间老人握手。
游戏方法:老师扮演时间老人,胸前挂一卡通时钟面,拨动时针。时针指向6:30、10:30
12:00、16:00等时段,学生就做吃饭、穿衣、上课、吃饭、玩等动作。 合理安排时间,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啊! 活动(八)----总结:学习名人名言
1、(出示名人名言)今天,老人把这句话,作为礼物送给大家,愿大家成为时间的主人。 3、齐读:合理安排时间,就会有充裕的时间。
课后反思
3、七年级生物下册4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一课时)
一、设计思路:
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和肾单位的结构。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再从观察与思考以及其中的讨论题,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和肾单位的结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 说出肾单位的组成,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肾单位的结构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 四、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血液循环的基础知识,为学习这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做好了铺垫,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探究的能力。同时也知道了一些有关尿液的常识,但非常肤浅,如对肾的结构和功能,肾单位对于他们来说也显得抽象了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时可以借助图片和教师引导来帮助理解。 五、教学过程
1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我们人在生活中需要营养物质同时产生废物。这些废物是如何排出体外的? 生思考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 提问 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呢? 学生思考、交流,设置情景激发兴并作出回答。 趣。 为泌尿系统的讲述铺垫。 学习新课 人体内各种废物排出的途径。引出排泄的定义。 投影及提问: 二氧化碳、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和粪便排出的途径。 解说什么是排遗。 课件展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 引导学生认识人体泌尿系学生思考 快速回答。 小结:什么是排泄? 大体了解废物的排出的途径。 学 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功能。 3、肾的位置认真观看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图片,然后回答泌尿系统各器官名 让学生明白泌尿系统的各器官组成及其作用。 对肾脏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统各组成器官及其功能。 称以及各器官的 课件展示肾的图片,结合功能。 学生认真观察、回想“猪腰子” 2
习 新 课 和形态 4、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生活中学生看到或吃过“猪腰子”。引导学生思考。 (板书) 投影:投影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和血液循环动画。 提出问题: 1.注意观察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推测血液是如何进入肾脏的? 2.你认为尿液的行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的形态,并回答。 学生认真观察,回忆血液循环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 确立尿液的形成与血液的循环有关,为第二课时做铺垫。 3
学 习 新 课 活动二:1、肾脏的结构和功1.肾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什么 回答并在学案中写出答案 为学习尿液的形成做铺垫 了解认识肾单位与肾脏的关系 学习肾单位的组成 能的基本单位 2.肾单位包括哪几部分? 2、肾单位的组成 3.肾小球实质是什么“球”?肾小球两边与什么血管相连?他们的管径有什么不同?流经的血液的量可能有什么不同? 4.肾小囊的壁有内、外之分,则肾小囊的内、外壁分别与什么相连? 自学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了解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六、板书设计: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二、肾单位的结构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4
4、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池上》教学设计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描述课文内容的挂图(或课件)。
学生:收集诗人白居易的有关资料和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彩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
小朋友们,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球、滚铁环、丢
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 2
你们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
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那时候小孩生活的。 (背诵《所见》(牧童)、《村居》(草长莺飞)、《宿新市徐公店》(篱落),品味诗中的童趣。) 3
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荷花池上) 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 1
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写了2 800多首诗。
(2)白居易与顾况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
1
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听说他名叫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当读到白居易诗中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 2 3 4 5
教师:《池上》这首诗也非常容易读,愿意自己把它读通吗? 请学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教师: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告诉同桌,请他教你读。
教师:你认为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桌吗?(“撑”、“艇”、
“萍”都是后鼻韵。) 6 7 8
抽读生字卡片,读得好的同学教全班读。 指名读全诗、互相评价。 齐读全诗。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1 2 3 4 5
教师范读,请小朋友用“/”标出诗的停顿。 与老师标出的停顿对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请能正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全班齐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诗意,品味情趣 1
放大电子课本插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
干什么?允许学生多元解说,只要说得有理就行,说得不对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2
自读古诗,试着理解诗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讨论解决。教
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画、实物帮助理解;也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第一、二句“撑”可先扩词再对照挂图理解:撑——撑伞、撑开、撑船、撑杆跳远??对照挂图不难理解是“撑船,划船”的意思。“艇”可查字典
2
5、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探索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解决顶点重复数的问题,了解棵数与间隔的关系,并能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探索过程,发现封闭曲线中植树问题的规律,并从中抽取数学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究的欲望。
4、教学重点:解决顶点重复数的问题,了解棵数与间隔的关系,会求n边形最外层的棵树。
5、教学难点:抽取数学模型,并能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为了绿化环境,每年春天我们学校都要组织学生植树,(出示课件)今年我们班的任务是:在一块正方形的土地四周种上松树,每边均匀地种上5棵树,四个角上都要种。想一想:我们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师:我刚才看见有的同学伸手数了,那么你数出多少棵树了吗?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我数了16棵树。
师:出现不同意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利用手中的学具也来动手“种一种”好吗?
二、合作探究
1、[动手操作,验证结果]用牙签当树在泡沫上插,或在方格纸上画,或用线打结然后围成正方形。
[汇报]生1:(用牙签在泡沫上“种”树)我们数了一圈的棵数是16棵。但是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要问:“4*5=20,为什么会是16棵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回答她的问题呢? 生2:因为四个角重复数了,所以要减去。 师:听明白了吗?那谁能再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生:(用磁扣摆的)我们组数的也是16,用4*5-4。
师:可是刚才我发现你们组有的同学是这样数的。横排1、2、3、4、5,竖排1、2、3、4,“5”怎么没了呢?
生:横排的5就是竖排的1,要把角上的这棵树再数一次。所以四个角就重复数了四棵数。
师:通过刚才这位同学的做法,我又想到了:如果不重复数角上的棵数,那么每边数四棵就可以了。我们一起来数一遍,1、2、3、4;1、2、3、4;1、2、3、4;1、2、3、4。4*4=16 还可以怎样数呢? 生不说话。
师:还可以先数两个横排每排是5,还剩多少没数? 生:6个,每个竖排剩3个。5*2+3*2
3、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其实我们猜测的结果是对还是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敢猜、敢想、敢于用科学的方法证明自己的想法。那么,同学们还想继续猜吗?猜一猜正五边形一周的棵数怎样计算? 生1:5*每边棵数-5 师:正六边形一周的棵数呢? 生:6*每边棵数-6 师:七边形一周的棵数呢? 生:7*每边棵数-7
生:老师那圆形一周的棵数呢?
师:首先我们要知道它一边的棵数,它有一边的棵数吗? 生:没有,因为它没有边。
师:是呀,它是一个圆孤形,没有直边。所以,我不能告诉你一边是多少,但我会直接告诉你一周是多少棵。那么有直边的正多边形都遵循这个规律。边数*每边棵数-角数
师:用字母表示,正n边形一周的棵数=n*每边棵数-n
4、老师还想在两棵树之间栽一株花,那么这个正方形土地需要多少株花呢?猜一猜? 生:……
师:生动手验证一下吧!
生:间隔数与棵数相同。
师:正方形棵数与间隔数相同,由此我们想到五边形呢? 生:棵数与间隔数也相同。
生:六边形的棵数与间隔数也相同。 生:三角形的棵数与间隔数相同。 生:圆形的棵数与间隔数相同…… 生:封闭图形的棵数与间隔正好相等。
师:大家请看老师把刚才同学们打好结的正方形线绳,从一个结的旁边剪开,仔细一下,它现在变成我们学过的直线“两端栽”还是“两端不栽”的情况呢? 生:两端栽 生:两端不栽
生: 它是直线一端栽树的情况。 师:意见又不一致了,那谁上来数一数? 生1:我数了有16棵树,15个段。 生:不对。
师:谁不同意,你再来数一数。 生2:我数了16个段。 师:你们俩哪数得不一样呢?
生1:我数了16棵树,中间夹了15个段,边上的那个段没有树呀? 师:边上的那个段没有树,那么这个段算不算呀? 生:算。它有长度也算段。
师:因为末尾只有段没有树,所以它属于“一端栽,另一端不栽的情况”,那么这时段数与棵数是一样多的。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争论,我们很好地将新知与旧知联系了起来,这样更方便我们记忆了。
三、巩固练习。
1、社区有一块正方形活动区,每边都栽种9棵树,四个角各种1棵,共需要多少棵?两棵数之间要栽一株花,共需要多少株花呢? 生1:4*9-4=32棵 32棵树=32个空所以需要32株花。 生2:老师不是四个角都种吗? 生3:应该是31株花呀。
师:你是四个角都种吗?那你该怎样跟他解释呢?
生1拿着图,数了一遍,每个角都数了两遍,所以要减掉四个角。 师:那是31株花吗?为什么?
生1:不是,因为封闭图形棵数与间隔一样多。
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50米,每隔2米栽一棵树,共需要多少棵树? 3、时钟6时敲6下,10秒敲完,那么12进敲几下,需要几秒?
4、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棋子?如果内部每个交叉点上都摆满棋子,共需多少棋子呢?
四、这堂课同学在知识上和能力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那么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
五、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三)
一周的棵数 间隔数 =棵数
四边形: 4*5-4 4*4 2*5+2*3 (多种解法) 五边形: 5*每边棵数-5 =棵数 六边形: 6*每边棵数-6 =棵数 ……
n边形: n*每边棵数-n =棵数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46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