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爱情故事
沈从文是个幸运的“北漂族”:有郁达夫的登门看望,有胡适的宽容谅解。今日的“北漂”们,能有这样的大牌来关心吗?
1922年为了文学的梦想,沈从文背着包袱从湘西保靖跑到北京来。在表弟的帮助下,住在银闸胡同某公寓的一个房间里。房间由原来的储煤室改造而成,特别狭小,只能容一人居住,常年潮湿,沈从文为其取名为“窄而霉小斋”。在这座小斋里,他勤奋写作,可投出去的稿件总是泥牛入海,没有音讯。在这期间,他还想考取大学成为正式学生,获得一张大学文凭,可是他参加了燕京大学的一次考试后就彻底*这条心。1924年冬,沈从文于百般无奈中,怀着一丝希望,写信给几位知名作家,想求得他们的同情和帮助,其中就有当时在北大当统计学讲师的郁达夫。郁达夫决定上门拜访这个潦倒的文学青年。
推**门的时候,郁达夫大吃一惊,正值隆冬,外面大雪纷飞,屋里没有炉子,沈从文身上只两件夹衣,用旧棉絮裹住双腿,双手发肿、流着鼻血正在写作。郁达夫一看这副惨状,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两人再一交谈,他对沈从文就更同情了。郁达夫虽说在大学任教,月薪名义上是117块,实际上只能拿到30多块,大冬天的身上也只能穿一件多年的旧棉袍。就是这样,他还是把脖子上一条淡灰色羊皮围巾摘下来,披到沈从文身上。然后请沈从文一道出去,在附近小饭馆吃了一顿饭。一结账,花了一块七,郁达夫掏了一张五元的票子,把找回的钱全给了沈从文。一回到住处,沈从文就一头伏在桌上哭了起来。
1925年,沈从文生活最窘迫的时候,想以投稿维持生计,他做着每月得20块稿费的美梦。这时他以“休芸芸”等笔名写出文章,向各处投寄,对北平报刊进行了“大轰炸”。他的辛勤笔耕开始有了收获,他的散文、诗歌、小说相继出现在《晨报副刊》上,同当时的晨报副刊主编徐志摩相识并结下了深厚友谊。在徐志摩的推荐下,沈从文被胡适聘请为上海中国公学的教师。
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授课,慕名而来的学生甚众,教室里挤得满满的。他抬眼望去,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心里陡然一惊,竟呆呆地站了近10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一面急促地讲述,一面在黑板上抄写授课提纲。预定1小时的授课内容,在忙迫中10多分钟便全讲完了。他再次陷入窘迫,无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 “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下课后,学生议论纷纷:“沈从文这样的人也来中公上课,半个小时讲不出一句话来。”议论传到胡适耳里,胡适微笑着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
沈从文万万没有想到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学生中,就有以后成为他夫人的张兆和。
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
沈老师的情书一封封寄了出去,点点滴滴滋润着对方的心。女学生张兆和把它们一一作了编号,却始终保持着沉默。后来学校里起了风言风语,说沈从文因追求不到张兆和要*。张兆和情急之下,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去找校长理论,那个校长就是胡适。兆和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胡适说: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兆和连忙说:不要去讲,这个老师好像不应该这样。没有得到校长胡适的支持,张兆和只好听任沈老师继续对她进行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沈从文开始了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沈从文锲而不舍的追求之下,张兆和坚如磐石的心也开始动摇起来:“自己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人着想,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了。”“是谁个安排了这样不近情理的事,叫人人看了摇头?”看得出来,她的“动摇”几乎完全出自同情。然而,同情也是爱情。沈从文这个“顽固”的年轻作家,硬是凭着一股韧劲,经过近四年的努力,终于将张兆和追到了手。
关于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还有一段“乡下人喝杯甜酒”的佳话。
1932年夏天,张兆和大学毕业回到了苏州的老家。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敲响了张家的大门。二姐张允和出来招呼了这位不速之客。弄堂很窄,允和对站在太阳底下的沈从文说:你进来吧,有太阳。沈从文不进来,允和就告诉他三妹上图书馆去了,不在家,让他进来等。沈从文听完说了声 “我走吧”回头就走了。沈从文回到了旅馆,一个人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满脑子尽是张兆和的音容笑貌。三妹回来后,允和把她骂了一顿:你假装用功,明明晓得他今天要来。兆和说:我就是用功,哪晓得他这个时候来啊。允和让妹妹大大方方地把老师请到家里来,兆和终于鼓起勇气回请了沈从文。心潮澎湃的沈从文回到青岛后,立即给二姐允和写信,托她询问张父对婚事的态度。他在信里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的父亲开明地答:儿女婚事,他们自理。带着这份喜悦,两姐妹便一同去了邮局,给沈从文发电报。张允和拟好的电报是:“山东青岛大学沈从文允”。很简单,一个“允”字一语双关。兆和的则是:“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兆。”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电报了,但邮局人看了,觉得张兆和的电报内容太怪,像密码,就不给发,而收下了允和的。
1988年,沈先生逝世后,他的姨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书了一幅挽辞,只有四句: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这十六个字,确是沈从文一生的真实写照。
拓展阅读
1、古代爱情故事精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然而不管大江如何东去,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但历史上的一些人却总能与日月争辉,辉映千古。
三国时代,社会动荡,仁君、奸臣、勇将、谋士纷纷登台亮相。也有醉月飞花的美貌佳人。其中总不能忘了“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对诸葛亮而言,如果他泉下有知,英灵永存的话,他应该永远也忘不了与他荣辱相关,休戚与共的妻子,那位历史上有名的丑媳妇黄月英。
诸葛亮生在汉灵帝光和四年春三月五日,地点是琅玡郡,由于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侯,他的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荆州。当时在关中丧乱,中原鼎沸之际,荆州还算一片干净的乐土,因此各地的达官缙绅、商贾士子相率前来避难,形成了空前的畸形繁荣。
诸葛亮一家在荆州城外二十里的隆中,经营出一个象模象样约小小农场。
时间在一天一天地过去,诸葛亮的叔父亡故了,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姊姊诸葛惠远嫁到南彰,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诸葛亮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生活,转眼之间就二十五岁了。
在今天看来,一个男人二十五岁尚未婚配,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古代,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就结婚,小丈夫,小媳妇成双成对,象诸葛亮这样二十五岁还未成家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以诸葛亮的条件,必然是名门世家选择乘龙快婿的理想对象。谁也没有料到二十五岁的诸葛亮却找了个丑女结婚。
黄硕身体壮硕,人如其名,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起一些鸡皮疙瘩,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后来就是这个黄承彦,救了东吴大将陆逊及几十万大军的命。蜀国与东吴猇亭大战,陆逊大败刘备,蜀国将卒损失殆尽,刘备也是经此一战死在白帝城。当时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听到消息匆匆赶来,为挽救危局,设下八阵图,就用一些石头困住陆逊的几十万大军。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襄阳记说诸葛亮与黄硕的成亲也是破除世俗观念的,没有媒妁之言,是黄承彦自己找上门来问诸葛亮:“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诸葛亮立即许之,黄承彦即载送其女至隆中,以至时人以为笑乐。
这看起来有些不太可能。按常理揣测应是诸葛亮对于黄承彦的道德文章,早已有所了解,而对于黄硕的基本情况似乎也略有所闻,即使如此,诸葛亮也不至于了了草草地便答允了婚事,黄承彦也犯不着把亲生的女儿迫不及待地送往隆中。
既然东挑西捡,诸葛亮自然有他既定的标准,黄承彦看透了他的心思,认为诸葛亮对于大家闺秀与美貌佳人都不屑一顾,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就是他志在邦国,淡泊寡欲,他需要的是一位才德俱备的贤内助,而不是出身名门望族的美貌女子。
因此黄承彦才敢不揣冒昧,当面替自己的女儿说亲。诸葛亮看似随便的一答,实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情不应是黄承彦把女送过来而是诸葛亮亲自前往沔阳黄府。
对诸葛亮的到来,黄承彦是作了充分准备的。老早就吩咐家人:“只要诸葛相公一到,不用通报,请其径行登堂入室。”
这是一项特殊的礼遇,诸葛亮兴冲冲地昂首而入,不料堂屋两廊间突然窜出两条猛犬,直往客人身上扑来,里厢闻声而出的丫环连忙朝两只猛犬的头上拍了一下,霎时两头猛犬就停止了扑跃之势,再把它们的耳朵拧一下,两只凶猛的猎犬竟然乖乖地退到廊下蹲了下来,仔细一看,原来两只猛犬都是木头制的机械狗,诸葛亮不禁哑然失笑。
黄承彦盛情款待诸葛亮,诸葛亮盛赞两只木犬制作精巧,黄承彦哈哈大笑,说:“木犬是小女没事时闹着玩的,不想累你受惊了,真是抱歉得很啊!”诸葛亮游目回顾,见壁上一幅曹大家宫苑授读图,黄承彦立即解释:“这画是小女信笔涂鸦,不值行家一笑的。”跟着指着窗外如锦繁花说:“这些花花草草都是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护理。”
由木犬、图画、花草,诸葛亮已经把黄家闺女的模样与才干,在内心深处凭着想像已经绘出了一幅轮廓鲜明的画,他知道这就是他追求的目标。
诸葛亮把黄硕娶回家门,他的邻居们以貌取人,不明就理地讥讽:“莫学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他们哪里知道诸葛亮正是得其所哉,庆幸自己娶到了一位贤德的媳妇呢。
黄硕到诸葛亮家后,亲操杵臼,兼顾农桑,里里外外的粗活儿与琐事,都按部就班地处理得妥妥贴贴,诸葛亮自然是身受其惠。
不止是诸葛亮本人受到了这个丑媳妇无微不至的照顾与侍侯,就连他的朋友博陵崔州平,汝南孟公威,颖川石广元及徐元直等人,也时常在隆中诸葛亮的农场盘桓,受到这位丑嫂嫂亲切的照顾,人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久而久之,远远近近对诸葛亮的丑媳妇,态度逐渐改变,从卑视到漠视,由漠视而重视。
据说诸葛亮的丑媳妇,不但是一个粗细活都能料理得干净利落的小妇人,每当春花盛开或秋月皎洁的当儿,也能出言不俗地与丈夫娓娓清谈,特别是在夜阑人静的朦胧灯光下,还能展现许多羞涩柔媚的表情,在光影的错觉下,诸葛亮居然感觉到这个小妇人,实在有着难以为外人道的美态,而且在灯熄之后,更有一种令他销魂蚀骨的风情。尽管外人只认为诸葛亮的丑媳妇貌丑德美,又哪里知道她还是一个具有另一种“内在美”的女人呢?这种“美”无以名之,姑且叫它为“内媚”吧!
诸葛亮六出祁山,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又发明“连弩”这种新式武器,出敌致胜,魏国大将张颌就死在这种武器之下,实际上这些都是他媳妇教的。据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汝南入相传,诸葛亮居隆中时,友人毕至,有喜食米者,有喜食面者。顷之,饭、面俱备,客怪其速,潜往厨间窥之,见数木人椿米,一木驴运磨如飞,孔明遂拜其妻,求传是术,后变其制为木牛流马。”
此外,诸葛亮五月渡沪,深入南中,七擒孟获,为避瘴气而发明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也是丑媳妇教给他的。
在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
能攻心,则反贼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对联就是抓住诸葛亮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对他的一生进行评价,可见这两件事对他的影响是如何大。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跟着刘备出生入死,他的丑媳妇常带着幼儿诸葛瞻,守在隆中的家中静侯佳音。等到蜀汉在益州天府之国展开生聚教训之时,位居丞相夫人的黄硕还在隆中带领家人,在宅前宅后植桑八百株,以倡导蚕丝的生产。对此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得是那样一往情深。
诸葛亮身为丞相,贵为武侯,忧劳国事,日理万机。教育子女的责任自然全部落在他这个丑媳妇的身上。诸葛瞻后来奉命镇守绵竹,邓艾兵临城下,不受威胁利诱而壮烈成仁,他的儿子诸葛尚也同时殉国。晋代一统天下后,曾诏诸葛亮的第三个儿子诸葛怀到洛阳封赠显爵,诸葛怀上表说:“臣家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衣食自有余饶;才同棂栎,无补于国,请得归牖下,实隆赐也。”晋武帝司马炎只得顺其志向,可见诸葛亮的遗训和诸葛夫人的遗泽,仍然在他们后代的身上,展现出圣洁的光辉。
2、古代爱情故事小说
前朝崔相国*,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芳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男主角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赶考,也路过普救寺。普救寺曾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本是欣赏普救寺美景的张生,无意中见到了容貌俊俏的崔莺莺,倾心不已。
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寺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自此,两人渐生情愫,彼此爱慕。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
崔莺莺性格刚烈,宁死不从。危急之中夫人声言:“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张生飞书求援,终于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已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
看到这些,丫鬟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毕竟离多聚少,张生慢慢相思成疾。一日,抱病来见莺莺,莺莺反怪他行为*,发誓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
然莺莺非铁石心肠,仍爱着张生,故又借探病为名,常到张生房中与其幽会。老夫人见莺莺神情恍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终得求证,老夫人也颇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必须考取功名。
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张生终于考取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郑恒却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莺莺听后伤心欲绝,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决定择吉日完婚。
一切机缘巧合之后,真相大白于天,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3、古代爱情故事精选
传说当年浙江上虞祝家庄有个女孩名祝英台,小名九妹,她一心想到杭州求学,其父祝公远拗不过爱女的要求,同意英台女扮男装,并由丫环银心扮作书童相随从,来到杭州草桥门(今望江门)外,邂逅来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青年书生梁山伯与其书童四九,梁祝两人谈得投机,当场结拜为兄弟,这就是“草桥结拜”。
两人来杭州就读于万松岭的万松书院,同窗三年,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性。后来,英台接到家信促其速归。英台钟情于山伯,但又不便明言,只好将白玉扇坠请师母转交山伯,别时,山伯送行,一路上英台频频向山伯暗示自己的情意,但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未悟。两人行经凤凰山时,祝英台表示家有小九妹,愿为山伯做媒,望他早来祝家,这就是“十八相送”。
山伯后从师母处得到玉扇坠并获悉真情,急忙赶去祝家庄,但这时英台已被其父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英台据理抗婚,至死不从,并与山伯在绣楼中相会,表明心愿,这就是“楼台相会”。
山伯突遭此打击,气急而病,一病而亡,英台闻噩耗拼死到梁家吊孝,这就是“吊孝哭灵”。后马家前来娶亲,英台浑身缟素,要求途经山伯之坟一祭,祝父无奈只好应允。轿至山伯坟前,英台下轿祭奠痛哭,霎时雷电大作,风雨交加,霹雳一声坟头开裂,英台纵身跃入坟中。瞬间阴云四散,雨过天晴,一对美丽的彩蝶自由地在一碧长空中翩翩起舞,这就是梁祝精灵的化身,表示了生不能成婚匹配,死也要成双结对的强烈愿望。
4、古代爱情故事精选
故事发生在齐国,齐为的封国。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见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相传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最终哭倒长城,找到了丈夫的尸体,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对*暴政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它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流传与演变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历史课堂更有趣味性,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还具有实用性。
中国民间流传着很多故事,构思巧妙,充满想象力,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爱情故事。对于古代的爱情故事你了解多少?下面是第一原上草网(LLYSC.CN)**的古代爱情故事小说,希望大家喜欢!古代爱情故事小说篇一前朝崔相国*,夫...
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 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 ,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巫蛊之祸,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 ,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
导读:长坂坡之战发生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地点在今宜昌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战斗双方是刘备和曹操。刘备被曹操击溃,携民众逃走。此战,刘备辎重军队损失惨重,两个女儿被曹纯俘虏,刘备因张飞据水断桥赢得逃亡时间,而甘夫人和刘禅在赵云的...
导读:杨继盛(1520xx年6月16日-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明武宗死后,他的堂弟朱厚熜(音cōng)继承皇位,这就是明世宗。
5、古代爱情故事小说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无比敬重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一日,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娘娘,*给他一颗不死仙丹。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后羿的徒弟蓬蒙看见,他无时不刻的觊觎匣中仙丹。
后羿率众徒弟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在家中。蓬蒙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仙丹。嫦娥哪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将不死仙丹一口**。
嫦娥**药,身不由己,立刻飘离地面、飞向天空。嫦娥思念丈夫后羿,却无力得见,终至月亮广寒宫内,寂寞困守。独留后羿在人间心如刀绞。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4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