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7-20 13:51:18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于是他便放下锄头每天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释义: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故事: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揭示道理: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辨析:“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了解情况变化,不知变通而采取错误方法。

守株待兔能用于褒义,只要掌握了规律,在兔子必经之道上栽几棵树等兔子撞,也是可以的。比如某地是日军必经之地,我们只要在此做好准备,守株待兔即可。

拓展阅读

1、言过其实典言过其实

【言过其实】解释:实:实际。原指言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 点击查看言过其实详细解释 ]

三国时,孙权使诈杀害了关羽;刘备悲愤不已,出兵伐吴,想替关羽报仇,不幸失败,退到了白帝城,最后刘备又忧愤而病倒。当刘备临终的时候,将复国的重任和辅佐幼主的托付了给诸葛亮,并且告诉他说:“马谡是虚浮不实的人,他所说的话,往往夸大,言过其实,今后丞相任用他时,要格外的谨慎。”后来,司马懿出兵攻打街亭,马谡向诸葛亮请求自愿去镇街亭,结果因为自作主张,战术错误,弄得街亭失。诸葛亮以马谡不听军令,将他处死。这时候,诸葛亮突然想起了刘备临终的遗言,很后悔没有谨嘱咐,而大哭了一场。

“言过其实”这句,便是指说话的人,往往超过他自己实在的本领,只会说大话,不会做大,结果所做的和所说的话并不相符合,徒惹人笑话而已。这是一句*的话。有时,“言行不符”和“言过其实”是被混用的,但是这两句的意思并不是完全相同。

“言行不符”指的是,话和完全两样,例如,满口的仁义理论,做的却是奸恶的勾当,言论和行为完全违背;但是“言过其实”是在讥讽专说大话的人,这两点是不一样的。

2、《的老农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的老农夫》是根据》创作的一首叙歌曲。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每个乐句四小节。其中,第三、四句都是由两个相同的乐节构,节奏独具特色,与前两乐句形对比,装饰音的使用增添了歌曲的幽默感。 学情分析:

我的学生正处于小学中高年级阶段,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发展,探索思维能力也逐步增强。 教学目标:

1.能用诙谐的声音和生动的表情演唱歌曲。 2.认识倚音记号,并准确演唱。

3.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自主编创动作,与同学合作表演。 教学重点:

能用诙谐、幽默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自己创编的动作,与同学合作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演唱时能够做到吐字清晰、节奏准确,并把握好音准,特别是倚音、顿音的地方要演唱准确。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草帽、沙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一首音乐中的小《司马光砸缸》,原来,音乐有如此大的魅力,还可以给我们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音乐中的小的老农夫》 二、聆听歌曲,感受音乐 1.初次聆听歌曲

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在欣赏的同时,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生:稍慢

师:对,这是一首稍慢的四二拍歌曲 2.复听歌曲

师: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生:快乐,有趣

师:回答的很好,这是一首用一种非常欢快、幽默的情绪来演唱的。

3.同学们,想不想听老师来唱一遍呢? 三、学唱歌曲、表达情绪

(1)师:首先,请同学们跟琴视唱第一乐段 师:在演唱的过程中有个别地方需要我们去注意。 师:讲解倚音、顿音记号,处理感情

(2)师生接龙唱,教师唱第一乐句,你们唱第二乐句

(3)请同学们视唱第二乐段(你觉着如何演唱才能表现出老农夫的幽默性)

(4)请同学们跟随音乐伴奏演唱整首歌曲,一定要表现出农夫的幽默!

(5)找同学到台前来演唱

(6)全班集体唱,找几个同学用沙锤为同学伴奏

(7)找同学分别扮演农夫、小草、小子、大树。把歌曲用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 四、

师:同学们的表演棒极了!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表演,我相信同学们对这个又加深了了解,谁能给我们说一下寓言道理呢?

生:做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然最后将一无所获!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能有所收获! 五、最后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3、四字文字版

杯弓蛇影

这个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务的*)杜宣来饮酒。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推却,起身告辞走了。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现在你可以放心了!”

杜宣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2.四字文字版

扑朔迷离

北魏时,有一户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弧。花弧有一个女儿,名叫木兰,她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武艺十分高强。

那时,北魏经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征兵,木兰的父亲年纪太大,弟弟又小,于是木兰就想装扮男子,替父从军。她穿上父亲当年穿过的盔甲,威风凛凛地去见父亲,表明自己的决心。花父很感动,但是并不放心。于是,木兰要求与父亲比武,如果胜了就让她去从军。花弧向来不服老,就答应了。父女俩就在花园里比剑,你来我往。花弧毕竟年老体衰,终于支持不住,败下阵来,只好同意木兰代替他去从军。

木兰武艺高强,智勇双全,打了很多次胜仗,立下了大功。出征十二年,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是女子。敌人终于投降了,木兰凯旋,换上女装。战友们惊叹道:“我们同行十几年,都不知道你是个女子!”

木兰捉来一对雌雄子,然后笑着说:“雄脚扑朔,雌眼迷离,两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说我女扮男装,就像在地上走的子难以分辨出雌雄一样,根本看不出来我是男的还是女的啊。

后来,人们就用“扑朔迷离”作为,比喻情模糊复杂,真相难辨。扑朔,扑腾、乱动;迷离,眼半闭。3.四字文字版

知新

昭公19年,孔子拜师襄子为师,请教有关弹琴的学问。师襄子先弹奏了一曲,带他弹完便将孔子引入后轩中,让孔子习琴。孔子一连三日练习师襄子所教的曲子,没有再学习新的内容,师襄子听孔子曲调已经弹熟便说,词曲你已弹熟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感谢夫子教诲,但技巧我还不纯熟容我继续练习。

又是三天过去了,师襄子听着后轩中孔子的琴声技巧纯熟,音调和谐,韵味无穷,不断点头赞赏,便说:“所有技巧您已经掌握了,可以学习新的内容了。”

孔子回答:“我的指法技巧虽已练熟,但还没领会曲子的志趣神韵,更未体察到曲作者的为人,请容我再练三日。”

孔子习琴的第十天,师襄子站在一旁听得如醉如痴,而孔子在弹奏中由于受到乐曲的*,有时进入深沉的思考,境界有时感到心旷神怡,胸襟开阔。他激动地说:“我弹着弹着就体察到作曲者的为人了,那个人肤色黝黑身材魁梧眼光,明亮而高 瞻远瞩,性情温柔敦厚,好像有着统治天下的帝王气魄,除了文王谁还能创作出这样的乐曲呢!”

师襄子闻言连忙从坐席上站起来,向孔子施礼道,“此曲正是文王所作,名《文王操》,仲尼你真是聪明过人,一下子便悟到了周乐之精义。”

孔子说:“全仰仗夫子教导。”

知新,意思是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4.四字文字版

分道扬镳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元齐为朝廷立下了大功,被封为河间公。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元志。元志精明能干,很有文才,被任命为洛阳令。

有一年,北魏孝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将都城由山西平城迁到河南洛阳。按照当时的*礼节,官职低的元志应该给官职高的李彪让路,但元志生性倔强,不肯避让。他们两人争执不下,只好一起前往皇宫去请孝文帝裁决。李彪说:“御史中尉是皇上的重臣,作*职比我低的洛阳令,元志不应该抢道。”元志说:“我是洛阳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凡是住在洛阳的人,不管是谁,统统编在我的户籍本中,御史中尉也在我的管理范围之内,我为什么要给李彪让路呢?”

孝文帝见自己手下的两个大臣发生争执,而且各有各的道理,便和稀泥说:“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道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意思是说,洛阳是我国的都城,你们双方各有职责,那么就把路分开作为两部分,你们各自驱车在一边走。从今以后,谁也不要抢占谁的道路。

元志和李彪从皇宫出来以后,马上用标尺量路画线,每人各走半边,也就相安无了。

后来,人们用“分道扬镳”作为,比喻志趣、目标各不相同,所以各走各的路,互相不干涉。镳,口;扬镳,举鞭驱马前进的意思。5.四字文字版

下笔

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常会写文章。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个“奇才”。”

曹操对自己儿子的才气也非常赏识,但又觉得很奇怪。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后,心里觉得曹植的文章确实写得不错,但也不免有些怀疑这文章是请入代 写的。于是,曹操就把曹植叫到了跟前,认真地盘问道:“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是不是请别人代你写的呀?”

曹植赶忙给父亲跪下,禀告道:“不是的,我能够言出为文,下笔章,如果您不相信,可以当面考我,怎么能说我是请别人代 写的呢?”曹操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不是,那就好啊:”

不久,曹操在官城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就让几个儿子都上去看看,并叫他们每人都写出一篇辞赋来,试一试他们的文采。曹植拿起笔来就写,一会几工夫就写好了。这就充分证实了曹植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言出为论,下笔章。”

释义:一挥动笔,就写文章。形客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

4、胁肩谄笑典胁肩谄笑

【胁肩谄笑】解释:胁肩:耸起双肩做出恭谨的样子;谄笑:装出奉承的笑容。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巴结人的丑态。 [ 点击查看胁肩谄笑详细解释 ]

“胁肩谄笑”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指逢迎巴结他人时所表露出来的丑态。胁肩,耸肩;谄笑,讨好他人的媚态。

这是公孙丑和老师孟子讨论君子如何培养自己品德的

公孙丑一天问孟子,古代一些士子并不主动去谒见诸侯,是什么道理。孟子回答道:古代的人,如果自己不是诸侯的臣子,就不去谒见。历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两件:魏文侯去看段干木,段干木却跳墙躲起来了;鲁穆公去看泄柳,泄柳紧关大门坚决不见。他们都做得过分了,要是逼迫要见,还是可以相见的。阳货想让孔子来见他,又担心这样做失礼。但当时有这样的习俗:大夫对士子有赏赐,如果此人不在家,不得亲自拜谢,后必须亲自登门答谢大夫。因此,阳货便打听那天孔子外出不在家时,给他送去一个火腿。而孔子,对阳货并无好感,根本不想见他。于是他也采取阳货的办法,打听阳货外出不在家时,到阳货家回谢。当时,如若阳货不搞小动作,先去看孔子,孔子岂能不见他?曾子说过这样的话:“胁肩谄笑,简直比夏天在菜园种菜还感到累和难受。”子路也曾说道:“观点不同的人在一起谈话,脸上还要显露出羞愧的神色,我是难以理解的。”从这里看来,君子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品德,可以知晓了。

点击查看更多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35189.html

热门阅读

  1. 教师节手抄报好看
  2. 初中三好生的自我评价范文
  3. 201年春节经典问候语大全
  4. 幼儿园小班数学总结
  5. 那一晚的灯光随笔
  6. 学校开学安全的工作总结
  7. 急诊科护士出科自我鉴定
  8. 2019年的经典励志语录
  9. 一切困难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强大励志美文
  10. 李祁名言有哪些
  11. 春节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12. 最新教师节祝福语短信推荐
  13. 用无可奈何造句精选
  14. 预祝高考的祝福语汇总
  15. 描写兰花的诗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