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晚的灯光随笔
第二节晚自习,班主任老师公布了初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名次,我竟由班中的前五名降到了第二十名!这个消息让我如同当头棒喝,脑海里“嗡”地一声开始响个不停:怎么搞的?到底怎么搞的?这样的成绩,如何能考上重点高中?……我似乎感觉到不少同学向我投来不解的目光,我又羞又恼,又恼又羞。
下了晚自习,我木然地跟在同学们后面,昏昏沉沉地回到家。母亲笑着迎出屋门,要我快去喝锅里温着的一碗小米粥。我只摇摇头,避开母亲探询的目光,回到自己的房间,不开灯,躺在床上。我心里乱做一团,心想:如果母亲知道了我考得这么糟,会怎么看我?
这时,母亲推门进来。她拉亮了灯,把端来的那碗小米粥放在书桌上,微笑着望着我。我呢,一翻身把头埋进被子里。只听母亲苦笑一声,就坐在了桌边的椅子上。没听见母亲说话,我又慢慢翻过身,噢,母亲正在专心地给我织一件白毛衣。灯光下的母亲那么安然,那么恬静,那么慈祥。我的心里有些触动,不由得想起两句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情不自禁地扑在母亲怀里,哭着叫了一声“妈——”。
母亲放下手中的活计,用手抚摸着我的头。她听了我满腹的“委屈”,平静地说:“俗话说得好:碰一回钉子长一个心眼儿。好好想想这次没考好的原因,接受教训,下一次说不定能考个第一名呢!”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顿时亮堂了许多,顿觉灯光也明亮了许多。
我坐起身端起了那碗稀饭,心里暖暖的;看着母亲慈祥的笑,心里乐滋滋的:多好的母亲,多伟大的母爱啊!母亲,您的怀抱是我的避风港,您的话语是明亮的灯塔,我一定会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
这一晚灯光下所发生的故事刻在我的心里。冲刺中考的日子,好紧张,好疲累,好焦躁,可每每想起母亲的话,想起她那执着地面对生活的笑,想起那晚明亮的灯光,我心里顿然就平静了,舒畅了,从容了。
哦,那一晚的灯光,会一直闪烁在我的心底!
拓展阅读
1、短文关于那一年的情人节随笔赏析
我记得,我永远都记得那一天!
那一天我都是和朋友去玩,因为我知道你有了另外一个女孩。我不想拆穿你们或许那样我才会好过很多,所以那天一直我都不敢给电话你,我怕听到的是那个女孩的声音。
终于,晚上9点多你给了电话我,我很开心,你告诉我你在酒吧开了间房玩叫我去,我立即告别了朋友,飞车去找你。
去到那里,我坐在旁边,你却一直在和你的兄弟们一齐喝酒,不理我。我独自一个人坐在某个黑暗的角落里一直观察你。我坐了很久,你和你一班兄弟就去了厕所,我不知道你们在商量什么,过了很久他们出来了,你就叫我去厕所了说有话要和我说。
我进入厕所了,你就立刻抱着我哭了,你告诉我以后只爱我一个,好好和我在一起,你还发誓明天就立即和那个女孩说分手,你还说就算你的家人在怎么反对你都会和我在一起的。还说了很多......最后我也哭了。
那晚是我们在一起那么久,我最感动的一天。我以为你不可能还会骗我的了。
第二天起来,你居然全部都忘记了,你知道吗那是你对我最大的欺骗。我永远都记得那一年的情人节你对我的欺骗!
2、城市的灯光人生随笔
人们常把城市灯光的明暗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繁华的重要标志,或许是有一定道理的。来到湛江30余年,目睹这个城市的灯光由少变多、从暗到亮,直到今天的灯火辉煌、流光溢彩,我为她的发展变化所惊叹,更为她的人文魅力所倾倒。
2010年,我搬进了湛江开发区的一栋高层公寓楼,因为喜欢登高望远的习惯,选择住在了顶层。这个楼盘开发较早,入住后周边并没有多少高楼大厦,只有《风正帆悬》雕塑附近的海关、电信、农行大楼和皇冠假日酒店可以称作标志性建筑。每到夜晚,除了这几座标志性建筑上的霓虹灯比较醒目外,周边的大片地区灯火阑珊,路人还不多。
曾几何时,开发区还是霞山、赤坎两个主城区之间的空白地带,仿佛一夜之间,一座座楼盘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整个开发区完全改变了模样,并与霞山、赤坎紧紧融为一体。三条宽敞笔直的城市公路把这个新区切分成四个大小不等的部分,海湾大桥连接线、乐山大道和湖光快线连成一体,从这个新区的腰身穿插而过,向东西无限拓展,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夏日的夜晚,站在自家的阳台上俯瞰城市,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派繁华景象。三纵一横的公路路灯,就象四条巨大的灯带,把这个城市点缀的格外醒目;车流的灯光更像是流动的音符,弹奏着这个城市最为忙碌的节奏。
因为在赤坎上班的缘故,我每天都要穿行于三纵之中的一条公路。我**有一毛病,不喜欢沿固定路线回家,今天下班遇到椹川大道堵车,明天就会选择人民大道或者海滨大道。如果是晚上,我经常**从椹川大道穿行到人民大道,再从人民大道穿行到海滨大道,就为欣赏一下这个城市的万家灯火,体味这个城市的繁华与辉煌。海滨大道、人民大道和椹川大道这三条城市大动脉虽然经过多次改扩建,部分路段达到了双向8车道的通行能力,仍然满足不了车辆通行的需要,每天晚上行走在这几条道路上,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堵车现象发生。被车流裹胁着前行的感觉,对别人来说是一种无尽的折磨,对我来说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看着高高的路灯和蠕动的车灯交相辉映,不由得想到了郭沫若先生《天上的街市》中美妙诗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置身于灯火的海洋,我相信此时此刻我定然在天街闲游。
灯光最为集中的地方当属市区的商业区地带了。近年来,在市主城区已经形成了以万达、国贸、世贸、鼎盛等为骨干的商贸中心,这里的灯光几乎是彻夜不眠的,被称为湛江的“不夜城”。最为耀眼的当属无处不在的LED大屏幕,不遗余力地向人们推送着商品信息和娱乐动态,偶尔也会配合*做些公益宣传,让消费者应接不暇。大型商场里的灯光亮如白昼,全方位无死角地把琳琅满目的商品烘托得恰到好处,摩肩接踵的人群穿梭于商品货架之间,身旁的行李车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我平时比较喜欢游逛这些商业中心,一方面是因为商业中心的商品丰富齐全、质量可靠,所需东西能够一站式搞定,另一方面就是可以毫无顾忌地欣赏这个城市的灯火。
不得不说,万达广场的灯光无疑是湛江商业中心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万达的经营者十分重视用灯光艺术营造浓厚的商业气息和独特的人文特质,每个地区万达广场的灯光都极富特性。湛江万达广场充分利用高耸的建筑和宽阔的广场优势,以蓝色为主色调,以海浪为主线条,融合众多的海洋元素,营造“千帆竞渡千重浪”的灯光意境,充分展示了劈波斩浪之势与波澜壮阔之气,把一个奋发向上、勇立潮头的海滨城市的气质展示在世人面前。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灯火通明的美食大排档。美食大排档是一个喧闹和嘈杂的地方,其灯光也是毫不掩饰的大胆,没有任何做作的成分,最适合不同层次的人群休闲聚会。作为工薪阶层,我还是常常光顾美食城大排档的。在这里,不必有太多的拘束,可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尽情释放一天的疲劳和烦恼。当酒喝到一定程度时,在灯光的映照下格外率真与可爱。
而在一湾两岸的区域,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这里与商业中心相比,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呈现出的是另一样的精彩。每到夜晚,两岸的灯光几乎同时点亮,宛如天上群星闪烁。柔和的路灯下,绵长的观海长廊曲径通幽,温柔的海风吹拂着海边的红树林,白色的海浪轻轻拍打着松软的海滩,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弯曲的绿道上,三五成群的人们悠闲地聊天散步,跑步锻炼者总能悄无声息地穿行其中。高高椰子树下偶有一帮票友在自娱自乐,狭小的空间里总是塞满了跳着健身舞蹈的大妈。虽然看不清他们的面容,但路灯下的剪影是那么从容怡然。
眺望湛江港湾,海湾大桥横贯东西,如长虹卧波,又如巨龙戏水。两个巨大的桥墩傲然挺立、直插云霄,牵起一串串钢索,在灯光照耀下熠熠发光,宛如嫦娥出月,洒下人间万丈蚕丝;或如大戏开始前的帷幕,等待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几条长长的霓虹灯管从桥面横穿而过,变幻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将大桥的轮廓勾勒得完美无缺。大型货轮徐徐从桥下驶过,桅杆的灯光时明时暗,浑厚的汽笛声穿透时空,久久回荡在海湾上空。海湾大桥上的灯光几经设计和改进,如今更是大气和完美,成为港城人们心中的一道希望的图腾。
在海湾的东面,是有名的十里军港。无论是观海长廊修建前后,军港之夜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到夜晚,港湾的路灯和系泊舰艇的灯光,把深蓝的海水染成一道道碎银色。对岸休闲的人们,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宽阔的军港和雄伟的战舰。随着一湾两岸的开发进入快车道,海湾上空的灯光也日渐明亮起来,军港的灯光不再是一枝独秀。虽然如此,这里的灯光仍然不知疲倦地守护着这片广大的海域,日复一日地送走晚霞、迎来朝阳。
我一直相信,城市的灯光就是这个城市的眼睛,它洞悉城市的每个角落,知晓城市的每处变化,了解每个人的内心。她之所以竭尽全力地照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仅是要把这个城市装扮得更加华美,更为重要的是让每个人的梦想更加绚烂夺目而又触手可及。
3、一盏明灯一盘绿植生活随笔
我常去图书馆。上周去时,发现报纸阅览室有了改变:每张桌上多出了一盏崭新的台灯,只要轻轻一按,便可发出明亮的光来。一些桌子上还备有放大镜。
这真是个暖心之举,来看报纸的读者,大多是老年人,视力难免不好。虽然阅览室三面都有落地窗,室内光线很充足,但难免也有不太亮的时候,比如阴天。有了那一盏盏台灯和一个个放大镜,老人们便可以无忧、方便地读报了,不会因为看不清字而心情不好,进而不再来看报了。而看报,无疑是延缓衰老、减缓脑部退化的最好方式之一。
考虑到老人的不便,并且毫不声张地给予解决,图书馆这种尊老的举措,当大大点赞。
想起某年夏天遇到的一件事,我所在的小区里,有些老人喜欢在傍晚时,坐在景观池塘旁的凉亭里,一边吹着晚风聊天,一边看池中游来游去的金鱼,很是惬意。
但夏天一到,凉亭在下午便有了“西晒”,傍晚时,里面会很热,老人们坐在其中不舒服。后来,物业想出了一个办法,给凉亭挂上了一张大大的、厚厚的绿色窗帘布,正好挡住了阳光,让凉亭凉爽了许多。
虽然,此法有些简单,且多多少少会影响小区的整体美观,做得并不完美,但却是一项替老人们着想之举,值得肯定。
有空时,我会去附近一小区里打篮球。那里是老工厂的职工宿舍区,住了很多老人。在一个破败的巷子口,放了好几张破旧的沙发椅,围成了一个圈,老人们闲着没事,常坐在那里发呆。每次经过时,看着那些破旧的沙发椅和苍老的人们,我就有种心酸悲凉的感觉。
某天,我惊讶地发现,椅圈中多出了一盆一米多高的粗壮盆栽绿植。那盆栽很重,应该不是老人们自己放过去的。是谁呢?一定是某位爱老尊老之人吧。
那盆栽,散发着生命的绿色,我想,老人们看着它,一定会开心些。
我还在一家医院的电梯里,看到过凳子。电梯员说,是专门为老年病人准备的,怕他们在拥挤的电梯里,站久了受不了,有个凳子坐,能缓缓。
安上一盏台灯,挂上一张窗帘,搬来一盆绿植,放进一张凳子,需要不了多少钱和气力,甚至有些微不足道,但恰恰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举措,体现出对老人们的关爱、体贴。
如今,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老年人会越来越多。在老龄化与互联网均急速发展的时代,尊老敬老绝不能是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将他们无情地“抛弃”,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做些事,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事。
因为这些老人,是我们的祖辈、父辈、父老乡亲。关爱他们,其实就是在关爱我们的亲人,关爱未来的我们自己。
台灯可给人带来光明,绿植可给人带来生机,但愿,类似这样的关爱和安排会越来越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