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意境最美古诗词

发布时间: 2025-07-16 18:15:05

中国意境最美古诗词

还自广陵

作者: 秦观

天寒水鸟自相依,

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

忽闻水响一齐飞。

春暮西园

作者: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幼女词

作者: 毛铉

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池州翠微亭

作者: 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四时田园杂兴

作者: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天平山中

作者: 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作者: 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拓展阅读

1、遇见作文600字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卷帘西风,人比花瘦。

——题记

雨后的梨花,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淡白,口默念着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却全然没有李清照的那种洒脱和悠然。微风吹过,一团团一簇簇的梨花随着雨滴飘落在水塘,但见那“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景象。

在第一次感受到李清照的时,就十分的喜欢上了这种婉约的才女。第一次读到的便是李清照的《鹧鸪天》,在不停地朗读之后,深深地记住了这个的景。每每在梦梦到的便是那阳光照射着的镂刻着花纹的窗子,和李清照描绘的那棵怨恨昨夜寒霜的梧桐树。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每当读到这句,便开始想去体会团茶的那份苦涩和李清照心的悲凉。回想《点绛唇》的那份初恋的好“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而李清照又是怎样在哪悲凉写出这样青春阳光的语句来的呢?

留一点给自己,像李清照那样向往着用酒和,来摆脱忧愁的生活一样。喜欢着李清照的心,却又有一丝忧愁,为什么他不能走出那份悲伤,去面对明日的阳光,体会生活好?她曾在黄昏之时东篱把酒;她曾在醉误入藕花深处;它曾在酒醒之后询问海棠依旧。但做了那么多,她也依然没有忘记心的悲伤,尚未经历过这种夫死流离,破家亡的我,又有什么资格去为李清照叹息伤感。

愿她留一丝阳光给自己,忙时井然、闲时自然、顺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坦然、失之怡然。愿自己能真正读懂他的悲伤,愿自己遇见黄昏之后,东篱把酒。

2、象大全常见象的象征

一、草木类:

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如《赋得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

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人的喜爱和称颂。

《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了立于岩石之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蒸蒸日上的禀性。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言简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白梅》(王冕)

冰雪林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深。

7、柳(送别,留恋,思乡伤感)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于“柳”、“留”谐音,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如《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花卉类:

8、落花(时光飞逝,青春不在、对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9、菊(高洁,隐士,顽强的生命力)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表达了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者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宋人郑思肖《寒菊》);“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都借菊花来寄寓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10、兰(高洁,耿耿劲节、高贵)

如《咏幽兰》(陈毅)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11、莲花高洁、爱情的象征

与“怜”音同,所以有不少写莲的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12、丁香(忧愁、高贵、高洁、脆弱、纯洁)

如《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三、动物类

13、子规(杜鹃、杜宇)(悲惨、凄恻、思乡怀归)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代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4、猿猴(哀伤,凄厉)

如《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鸿雁(理想,追求,思乡怀归、思亲、音信,消息)

如《思乡》(岑参)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流喧。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哀鸿象征流离失所的百姓,孤鸿是孤独、孤傲的象征。

16、鹧鸪(离愁别绪,思乡怀归。)

鹧鸪的形象在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义上的一种鸟。

17、马(漂泊思乡,奔腾,追求)

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燕子(春光的好,惜春、离别思念亲友、时光飞逝、世事变迁亡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羁旅情愁,漂泊流浪)

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燕子经常出现在,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以含蓄手法,写燕子依旧,但屋主易人,来表现昔日豪门贵族不可避免的没落命运,表

面是感慨,实为辛辣的讽刺。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破阵子》)的孤苦凄冷和思念。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四、自然风霜雨雪水云类

19、烟雾(忧愁、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借“烟雾”写友人一去前途的茫茫,“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

20、雨(惆怅、春景、希望、生机、残酷的环(风雨,人生的挫折)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1、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秋、西风(秋风)(惆怅、游子思归、衰败、落寞)

如“自逢秋悲寂寥”,秋,成了愁的。无论是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还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都赋予秋独特的涵义。

2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坎坷挫折。)

《秋菊》(陈毅)秋菊能傲雪,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24、云(游子飘泊、自由自在)

《答齐高帝诏问》(陶弘景)山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5、冰雪(心志高洁好、环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高洁的心性,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6、月亮(思乡盼归、思亲怀人、故之悲)

《月夜忆舍弟》(杜甫)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不堪回首月明。”(李煜《虞人》)望月思故,表明亡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看。”碛,沙漠,茫茫大漠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27、夕阳(思乡怀归、时光易逝人生的短暂)

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不适,驱车登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烽火城西百尺楼”这首写的是一位处于战斗空隙之的唐军战士戍楼独坐,夕阳西下,晚风轻拂。他吹的是寄托着“伤离别”之情的《关山月》曲调。通过“夕阳”与“笛声”,表达战士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28、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纵观广阔宇宙,浩浩苍空,茫茫旷野,不由产生人生渺小、前途无望的悲伤,由此而感到自己的不遇,心诞生了无限抑郁悲凉之感。

3、象大全 的常见

一、杨柳

“柳”是“留”的谐音,因此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又由于“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故常作故乡的象征,从杨柳自身柳絮飘忽不定的特点,又常被人当作遣愁的凭借,

二、燕子

燕子因结伴飞行面成为爱情的象征,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三、流水

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以流水喻愁思的典范。

四、月亮

的月亮往住是思乡的代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此外,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

五、梅花

迎寒早开,丽脱俗,梅花常常是坚韧不拔、高风亮节人格的象征,是身陷逆却勇往直前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

六、菊花

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欺霜傲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在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七、莲花

“怜”谐音,“怜”为“爱慕”,借以表达爱情。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八、青松

它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因此常常被看做有刚正节操的象征。

九、竹子

它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着深邃的哲理。

十、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十一、杜鹃

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十二、鹧鸪

它在占里也有特定的内蕴。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

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如“座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情。

十三、雁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十四、其它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骏马”喻志向,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青草”喻离恨

“长(短)亭”写离情,

“春雨”喻愁绪,、

“西风”写愁绪,

“猿啼”写愁绪,

“鸳鸯”喻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比翼鸟”喻指相爱而不分离的男女,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自居易《长恨歌》);

“乌鸦”因其形象不,叫声难听,常常用以描写荒凉的景色,表现凄清的氛围,如“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等等。

一、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成熟、人迟暮、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松柏:坚挺、傲岸、高洁、正直、坚强、生命力

5.竹: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凄凉悲伤的象征

7.柳:送别、离愁别恨、留恋、伤感、春天的好;倔强的弱者;朴实无华的君子;一时得的势利小人

二、草类:

1.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2.花落:凋零、失、人生或事业的挫折、惜春、对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3.菊:隐逸、高洁、脱俗、坚强

4.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不怕打击、不怕挫折、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

5.兰:高洁

6.荷花(莲):高洁、纯洁的爱情

7.丁香:愁思或情结

8.牡丹:富贵、

9.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10.禾黍:黍离之悲(家的今昔盛衰)

三、动物类:

1.子规(杜鹃):悲惨、凄恻、凄凉、哀伤、思归

2.猿猴:哀伤、凄厉

3.鸿鸽:理想、追求

4.鱼:自由、惬

5.(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羁旅的伤感

6.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9.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10.沙鸥:飘零、伤感

11.鹧鸪鸟:极易勾起旅途艰难和满腔离愁别绪的联想

12.鸳鸯:恩爱的夫妇

13.寒蝉:悲凉的同义

四、霜雨雪水云类:

1.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2.海浪:人生的起伏

3.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5.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6.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7.暴雨:残酷//热情//**、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8.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9.东风:春天、

10.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11.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12.霜:人生易老、社会环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3.雪:纯洁、好//环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15.云:游子、飘泊

16.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17.天晴:欢愉、光明

五、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

2.珍珠:丽、无瑕

3.簪缨(冠):*、名望

六、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丧事

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3.绿:希望、活力、和平

4.蓝:高雅、忧郁

5.黄:温暖、平和

6.紫:高贵、神秘

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七、其它类:

1.人: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3.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家)、衰败、萧条(迹一般和人密切相联)

4.破晓:初现希望

5.深夜:愁思怀旧

6.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好、安逸宁静

7.草原:辽阔、人生界、人*襟

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9.仙:飘逸、妙洁净、忘尘厌俗

10.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怀人

11.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12.夕阳:失落、消沉、珍惜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13.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与人的摧残

14.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15.酒:欢悦、得、失、愁苦

常见名家鉴赏风格

陶潜:朴素自然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高适:悲壮苍凉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瑰丽神奇陆游:悲壮豪放黄庭坚:奇涩险怪苏轼:豪放旷达辛弃疾:豪放用典李清照:凄婉

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

1、提问方式:这首营造了一种怎样的

2、提问变体:这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常见的题型。所谓,是指寄托人情感的物象(即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界。它包括景、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人在谈到歌创作时曾说:“作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

[参***]这首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的宁静,从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营造了怎样的,表现了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歌内容分析。(3分)

[参***]人写了百尺高台、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表达了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歌鉴赏象篇二:高考语文鉴赏常见

●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

(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

(3)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

(4)牡丹:富贵

(5)禾黍:黍离之悲(家的今盛昔衰)

(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失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9)兰:高洁,友谊

(10)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11)莲草:表示孤单一人,漂泊无依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人迟暮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

(5)竹: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

(8)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9)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风霜雨雪水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

(3)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4)西风:表示凄清之情,忧愁之绪

(5)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6)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9)雪:纯洁好环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热情**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15)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16)天晴:欢愉光明

(17)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18)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恻

1

(2)鱼:自由惬

(3)鸿鹄:理想追求

(4)猿猴:哀伤凄厉

(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6)沙鸥:飘零伤感

(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多为喜讯)

(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11)寒蝉: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

(12)鹤:象征长寿

(13)杜鹃:思乡盼归

●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

(2)簪缨(冠):*名望

(3)珍珠:丽无瑕

(4)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丧事

(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3)绿:希望活力和平

(4)蓝:高雅忧郁

(5)黄:温暖平和

(6)紫:高贵神秘

(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3)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家)衰败

萧条(迹一般和人密切相联)

(4)草原:辽阔人生界人*襟

5)仙:飘逸妙洁净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好安逸宁静

(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9)破晓:初现希望

(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好而短暂的人生

(12)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13)酒:欢悦得愁苦

(14)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15)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16)深夜:愁思怀旧

(17)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2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4、蝉以蝉品行高洁。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6、南浦在,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在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用来抒发离情别绪。

8、芳草在喻离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庭。阴满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10、梧桐在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1、梅花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松柏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

13、杜鹃杜鹃在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14、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枯藤,老树,昏鸦。”

15、猿啼出现在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风急天高猿啸哀”“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16、羌笛是出自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17、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寄托对友人的怀念。“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8、水在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19、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0、鸿雁指书信,表达思念之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1、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22、连理枝、比翼鸟。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3

歌鉴赏象篇三:歌鉴赏--象题

(2010年江西卷)

14.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人,河南洛阳人。

精解详析:

(1)指出“子规”象的含义。(2分)

子规即杜鹃,又名布谷,叫声凄凉,易引起人哀怨悲苦伤感之情,是常见象。解题时必须联系可语即主旨情感作答。本属送别,子规啼叫不休,短时难归,表现了思归之情。

(2)“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精解详析:

解答此类题重点还是结合语理解句含义,同时关注两句之间的关系。首先从后句入手,强调了朋友要回京师,而自己一时难有归期,伤感之情难于表达。再加上前句假设让步,说明此时原已遭兵燹,结合注释,则可理解北宋已经被金兵占领,南北分裂,归期更加不可期。再联系注释,知陈与义是爱人,因此应将个人的思归之心与爱之情结合起来赏析。

参***

(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不矛盾。因为在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难免生出一段忧之愁。

2011年【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江[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①,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②,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梦③,敞裘犹带帝京尘④。

交游落落俱星散⑤,吟对沙鸥一怆神。

(1)“扬子”句:扬子津,为津渡名,在江苏江都县南,有扬子桥,自为江滨津要处。几问津,几次求渡。逗“下风波”句。(2)“西飞”句:喻夕阳易逝,岁月催人。(3)“孤枕”句,指在旅途。(4)“敝裘”句,化用陆机《为顾彦元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作缁”句。(5)“交游”句:与第四句“南去青山冷笑人”(1)“客愁”在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1)“客愁”在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语,进行总结即可。

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沙鸥”象的作用。(2分)

解析:沙鸥,是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歌翻译:在这扬子江头我已经是几度经过渡口了,江的风波还像以前一样作为客人的我却又添了新愁。在船上,看到向西飞去的白日比我还要忙碌,向南走去的青山冷冷得讥笑我这个失的人。独自睡去,却又为思念家乡的梦惊醒,破旧的衣服上还沾有京师的尘土。朋友都像星星一样零星的散落在各地,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的沙鸥吟,联想到自己孤单漂泊的情形,心立刻产生了怆然之情。

2012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分析“孤舟”这一象的作用。(5分)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象,把航程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

《吴松道》共有两首,是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人写这两首,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富有当时当地色彩。遣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人随挥洒的情相合。这里选的是第二首。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大的支流。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人自己的心情。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为了排遣乡思,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枫桥在苏州城闻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而得此名。天既已黑尽,人便盘算着: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南宋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因此,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2012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一首宋,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表达的情感。(4分)

答:“杨柳”“飞絮”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2)“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运用暗喻;李抒发的是亡之痛,秦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20*纲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唐,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人。

“落叶”是常常吟咏的象。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的名句。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

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

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

颈联继续回到写落叶:落叶或随流水而逝,或在暮色苍茫在河边的上空飘零,一个“乱”字耐人寻味。秋风“乱”舞于空的落叶,岂能不让人心情也“乱”?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有时和“落叶”何异!

尾联人再次转折,将“落叶”和“松”对比,落叶飘零,而青松挺且直,面对秋风甚至寒冬,而依然翠绿如常!

歌写物图貌,用笔灵活多变。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视角写秋雨之后的落叶,为实写;第二联从“落叶”的视角着笔,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翻思”、“肯信”及“只应”二句的议论抒情,均为虚笔。视角、笔法的变化,使歌变化多姿,增强了歌的艺术魅力,值得借鉴。(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4分)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富于变化的,给2分。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一些分。

(2)本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案:(4分)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思答对即可。解答时要联系全,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4、重阳思注释

朝代:唐朝|作者: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翻译/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①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

②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的“开帘当翠微”句,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

③“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

④“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⑤酩酊(dǐng):大醉。

⑥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5、重阳思注释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译文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便加倍思亲。

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亲人。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登高: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时人们以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采桑子·重阳

牌名:采桑子|朝代:近现代|作者:*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翻译/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⑴重阳:重阳节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⑵岁岁:年年。

⑶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www.**]阳。

⑷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⑸黄花:指菊花。

⑹分外:格外。

⑺劲:强劲。

⑻不似:不类似,不像。

⑼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是主观感受。

⑽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⑾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点击查看更多中国意境最美古诗词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29708.html

热门阅读

  1. 新学期开学祝福语精选50句
  2. 长辈生日祝福语201
  3. 中秋时的诗句
  4. 初二语文上学期的复习计划
  5.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00字
  6. 赤子情怀《陌上花开》读后感范文
  7. 第一次诵读随笔
  8. 剑胆琴心美文
  9. 文明单位单位的自查报告
  10. 大学生档案馆实践报告
  11. 太空生活趣事多二年级上册教案
  12. 学校部门总结范文
  13. 向命运许下承诺的美文摘抄
  14. 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观后感
  15. 我们生活在一起小学品德教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