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之艾散文

发布时间: 2025-07-16 10:27:50

端午之艾散文

一直以来我就对节日没有特别的感觉,总觉得无非是普通的日子赋予了某种含义后,使之变得神圣而传统而已,随之而来的各种繁文缛节也自然是罗嗦多余的。因此别人过节的时候,我总是去找个安静的地方让耳根清静。当时为给自己的特立独行一个说法,还貌似张狂实则浅薄地重复着一个牵强的理由:有人生下来就是来守规矩的,而我是为破规矩而生的。

很多年后的某一天,当成熟的细胞真正通过我的两鬓偶尔闪现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其实我也想守规矩的,只是从小*的身份注定了我对喜庆的恐慌和排斥。害怕喜庆,是因为害怕见到别人喜庆,因为喜庆的日子往往伴着团圆,而团圆恰又是人有我无,安能不怕?

就如端午,儿时的记忆里也曾随着母亲早早起床,到河边去掬一捧河水滋润惺松的睡眼,那时候真的相信,这一洗便会让这一年的苦难消失。而记忆中的河水总是那么的清,河边的艾草也总是那么蓊郁。每个来河边踏青的人都会信手拈上几根艾草,回家后挂在房檐下,对于民间百姓而言,艾草是否真的能驱邪避灾无证可考,这个习俗甚至与流芳百世的屈原也没什么太大关系,一年一度的采艾,就像一年一度的吃月饼,一年一度的回家过年一样,只是一种不必问理由就必须得这么做的一个过程而已。

今日倏尔想起这个端午,多半缘由自己已经是人在异乡,虽然从小镇上搬到了市里,理论上升了一级,但却没有太多的欣喜。大马路上从东头走到西头,我都不必抬头,因为抬头也全是陌生人。想想那些曾经让我视觉疲劳的家乡人,竟在这一刻变得相当可爱。此时此刻的这个日子,他(她)们也一定如以往一样,前往那曾经有着清清河水的地方,去采摘那些蓊郁的艾草吧。想到这儿,我再难安然高卧,下楼骑上自行车,看到大街上已经有人拿着采回来的艾草在谈笑。凉爽的清风拂过,霎时间我觉得他们也不再那么陌生了,哪里去采艾?有位阿姨笑着告诉我。但不管她说的是什么地方,在我来言都是陌生的地方,还是随着人群去吧。

走了很远很远,原来在市里采一把艾草竟然也不容易,钢筋水泥为主体的城市将原有的绿色连根拔起,也只有远郊才侥幸保留了一点田野的芬芳,但这一点地方又怎么能应付潮水般的人流。起大早的人还可以满载而归,起得稍晚的人却只能象征性地收获几根漏网之艾。好在我的自行车很快超过了走路的人,并且在我认为最有希望的地方停了下来,走到了草丛中我才猛然想起另一个关键问题:“什么是艾草?”我不禁哑然失笑,只能寄希望久远的回忆和一向自以为是的*了。

下山一路顺风,我心情舒畅着看着车筐里的艾草,听到路边有位大娘似乎在叹气:“这哪是艾草呀?”不知道是不是在说我,但却绝不会影响我的情绪,这个日子,这个晨光,这阵清风,是不是艾草已经并不重要,它只是我生命中曾经有过的一次采撷罢了。

拓展阅读

1、节抒情

“节分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节吧!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苍术、板蓝根等*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嗤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隐隐的,似乎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美丽!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来,手中的粽子已尽,才明白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最终空留叹嗟,沉沦不已……

粽子在口,母亲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2、节抒情

“五月五,是阳。门插,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节。

节要插枝,悬虎。节这天一早,人们将枝插在门上,或用蒿编织成“虎”,在门楣*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节要画门符。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_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借划龙舟驱江中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3、节抒情

盼星星,盼月亮,节终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妈妈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来,洗好粽子叶,准备开始包粽子。

我从来没粽子,于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会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妈妈说:“行,包粽子挺好学的,但是刚开始包很困难,你得耐心点儿。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叠成漏斗形状。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地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我跟着妈妈做,把粽子叶叠成一个漏斗。

“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满。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两颗小红枣。”

“在封口前,先在糯米上撒点水,然后将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锥形,再用剩下的粽子叶把粽子裹紧。最后用绳子或马兰叶把粽子绑紧。”这一步非常关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小小的粽子叶很“调皮”,就是不听我的话,“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紧时,里头总是有米漏出来,气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费了九牛二虎力,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尽管形状看起来不是很美观,但这是我包的的一个了。

下一步,开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齐地摆在锅里,把锅帘压在粽子上面,再往锅帘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顺着锅边倒进去,大火煮40分钟,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

到了节这天早上,妈妈给我系上了五彩线,还嘱咐我不要随便折断或丢弃,只能在节后第一场雨时才能扔掉。妈妈还告诉我了五彩线的来历,它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伏鬼怪,带走一切疾病。我们还在门口插上草,挂上纸葫芦,家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早上忙完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终于登场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软又黏,好吃极了。

五月五,是阳,门插,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4、又是一年叶飘香节作节日作

又是一年五月五,又是一个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插一束叶,他淡淡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使人闻着,感觉神清气爽,淡淡的清香把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10年前,我才4岁,外婆在五月五这一天在房门上插上那么一束叶子很长的叶子。我问外婆:“外婆,这是什么?”“这是叶。”外婆一边说一边插叶。“为什么要插叶?”我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是为了避邪。”外婆边说边从凳子上下来,走进厨房去了。我也跟在外婆的后面,走了进去。

只见桌子上有几片比刚才插的叶还大很多的叶子。只见外婆从众多叶子中抽出三片,迅速折成了一个三角体,把像米的东西倒进去一些,但这种米比较小,然后外婆抓几个板栗和拿一些切好的肉放进去,然后再把剩下的叶子绕着这个三角体转。从旁边的绳子抽出一根,把三角体绑起来。按照这个步骤做了十几个,放到蒸笼里,开始蒸这个东西。“外婆,这是什么?”“这是粽子,很好吃的。”“为什么要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这个爱国诗人是什么?”“孩子,你还小,等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过了一段时间,外婆叫我去吃粽子,外婆为我掰开叶子,里面是个三角体,还有板栗、肉……我咬了一口,好香啊。

吃完了粽子,该去看龙舟了。外婆把我带到了河边,只见河边站了很多人,大家都在大声助威,只见河里有几条龙船,几个人在使劲地划着。

点击查看更多端午之艾散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28690.html

热门阅读

  1. 个人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2. 关于大学生联通公司的实践报告
  3. 励志话剧剧本《现实与梦想的差别》
  4. 爱国诗句有哪些
  5. 朋友生日祝福语有哪些
  6. 汉语拼音教学总结范文
  7. 感恩生活的经典句子
  8. 回乡日记范文
  9. 有趣的实验随笔
  10. 珠海石博园导游词
  11. 母亲靠捡垃圾把我养大故事
  12. 平安夜温暖祝福短信
  13. 方干过申州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14. 二年级优美的句子大全
  15. 教师的年度个人读书计划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