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咖啡的杂文随笔
每每到了秋冬季节,特别是晴朗的冬日午后,如果闲了下来,有一个处所便会等待着我的到来,那里就是阳台。
阳台,看似一方平凡无奇的区间,却有着别样的空间格调,吸引着我。
一本书,一杯绿茶,偶尔也会来一碟瓜子。躺在椅子上享受暖阳照耀,好不惬意舒畅。
而关于选茶,绿茶是我的最佳选择。不管是铁观音还是西湖龙井,都飘逸着淡淡的清香,而那一抹绿与阳光相映,更显得妖娆动人。
友人常问我,作为一个“九零后”,怎么生活状态像老人家一样,喝茶、看书、晒太阳,丝毫没有一点青春气息。然而,我觉得茶的状态,反而更是我推崇和向往的。
相比同样是饮品的咖啡,我喜欢喝茶。如今,喝咖啡越来越成为上班族和学生群体的一大爱好,甚至起床时都会不由地来上一杯热咖啡。
有人说:“咖啡是情调,茶是生活。”不错的,咖啡的那种天然的富有情调的色彩,充满了贵族气息,加上奶油和焦糖,则更显得风情万种。往往是在姐妹间的午后相邀或者是男女朋友间约会时才出现的“奢侈品”,如今依然演变成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饮品。当一样东西太普遍的时候,有时候却成为了一种垃圾。就像是你最喜欢的一首歌,当你反复听的时候,往往一阶段后,你不会再爱这首歌,而要经过一阵子的消停后,才会重新再来回味它。咖啡也是如此。
而且现在的咖啡,无论是花样还是种类,都可谓是多如繁星。卡布奇诺、速溶咖啡、猫屎咖啡、手摇咖啡等等,但每次喝这些咖啡的时候,总觉得不自然。也许是我太土了,每次喝咖啡,我总会先看别人是如何去喝的,对于咖啡的不同喝法,我是一窍不通。而当朋友问:“你喝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其实也十分犯愁的,因为对于品种,我了解的也是少之又少,完全不清楚他们的区别在哪儿,口味是否有差别。拿铁、卡布奇诺、摩卡、焦糖玛奇朵……如果把它们一股脑放到我跟前,或许我只能识别我最常点的卡布奇努,不过不是因为我爱喝,而是每次点咖啡的时候,它的名字是最容易记又顺口的,懂得了最简单的喝咖啡的方式,往往也就懒得去尝试不同的咖啡了。
喝咖啡对我而言是快饮型的,特别是上班的时候,面对繁忙的工作,根本没有多少心思去细品它的味道,而它蕴含的*也不断触动着那颗浮躁的心。而喝茶却不一样,即使再忙,一喝到茶,闻着淡然的气味,会让人感到平心静气。
我是一个向往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生活、喜欢慢节奏的人。所以,这大概也就是我为何喜欢喝茶而不喜欢喝咖啡的原因所在吧。
拓展阅读
1、灵动与厚实优秀随笔范文
文人相轻,自古亦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曹丕已经说过。这大概可以算作是中国文人的通病,各自抱着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互相的看不起。表面上一团和和气气,背地里却是相互的较力,互相的拆台,总是想把对方比下去,甚至于踩在脚底。我一直觉得,文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灵动型的,一种是厚实型的。古代文人,灵动如曹植、李白、苏轼,文思泉涌,滔滔不绝;厚实如司马迁、刘知几、纪昀,博通古今,著书立传。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和喜欢的文人,你说,我们能比较出这些文人谁比谁更厉害,谁比谁更有成就吗?
拿高校教师来讲,比如古代文学学科,灵动型的教授如水,思维天马行空,像是翱翔在九天之上,拾取的都是那朵朵最灵动绚丽的彩云。这些才子型的学者,他们注重理论和思维,在这方面着力很深,他们的成果都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严格的论证之上,最后自圆其说。所以,他们出成果往往比较快,比较容易,虽然结论有时间咋读有些出人意料,但是细想之下,却是在情理之中的,让人不得不佩服的。
而厚实型的教授像山,脚踏实地,从文献出发,在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古籍资料之中整理搜索,发掘开拓,探寻宝珠。在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基础之上,在已经取得的丰厚的文献资料基础之上,提出前人所未敢提出的见解,论证出前人没有论证出的观点,往往能够填补空白,造就新学,这也更令人万分敬重的。
这两类教授学者做学问各有千秋,自得要领,或许灵动型的教授少一些厚实,厚实型的教授少一些灵动,但是,这怎么可以分出孰优孰劣呢?又怎么可以互相攻击,相互轻视呢?文人相轻难道真的是中国文人的本性吗?一个学科的发展是靠各位老师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应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这样才能打造出最优异的学科成就。上升到整个社会的层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各怀不同能力的人不是和睦相互,共通退进,那么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是狭隘的,是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的。
我想,文人们应该努力起来,放弃掉这种偏见。无论厚重还是灵动,做出的学问和贡献只要是于文化,于国家有贡献的,非要有必要那么争来争去,相互轻视,分个高下吗?只有山水相依相绕,这样的风景才是最美好的。
2、女朋友很重要吗杂文随笔
-01-
女朋友很重要吗?对于尚处于单身没有对象的单身狗来说,女朋友确实很重要。对于那些从未有过女朋友又渴望拥有一份甜蜜爱情的万年单身狗来说,女朋友就更加重要了。而对于那些有了女朋友,而且是不止一个女朋友的老江湖来说,女朋友可能就没那么重要了。
得到的就不会太珍惜,只有得不到的才会把你当做宝,当成神一样的供着。这就跟女人买衣服是一样的,心心念念的看上了一件衣服,兴高采烈的买回家,站在穿衣镜前试来试去,却发现这衣服怎么没有在店里时那么的让你喜欢,甚至觉得有点丑的都穿不出去了。
压箱底吧,只能如此,穿又不喜欢,扔掉实在太可惜,压箱底再好不过。一来让时间冲淡对这件衣服的喜爱,二来也让心好过一点,不至于让灵魂感到浪费而遭到良心的谴责。
女朋友也是这样,没有时就特别想要找一个,遇到心爱的喜欢的就无比的动心,怎么看怎么好,能把对方当成一个宝,真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千思万想着如何得到这个宝就好了,心里也上演了无数遍浪漫爱情戏,怎么疼她怎么爱她怎么宠溺她。
然而事实上,一旦确定了男女朋友的关系后,所有的矛盾也就开始慢慢的突显出来。原本可以谅解的事情不再能够谦让,原本谦卑恭敬的礼数也抛在了脑后,真面目露了出来,爱怎爱的,反正都已经确定关系了,就不必再藏着掖着了,你是我的了还怕你跑了不成。
两个人坦诚相见后,开始各怀鬼胎,不由的叹息一声,原来TA是这样,怎么当初就瞎了眼看上你了呢。
矛盾激化,不断的'吵吵闹闹,曾经的相敬如宾演变成了相见如仇。哪还有爱可言,哪还有情可谈,全都是虚妄的假相。
此刻女朋友很重要吗?去*,生起气来恨不得拎刀上了,哪还有什么重要可言。
-02-
上面胡侃了一段,当然女朋友很重要。不然你单个身试试,恐怕你也难熬过那孤苦伶仃的岁月。
一个人一旦有了伴,哪怕争争吵吵不断,也是觉得比孤身一人强。最起码有人能吵架,而一个人时想找个人吵架都没有,急了只能对着影子对着墙头骂上两句,以解心头烦闷。
女朋友不管以前有多好现在有多不好,终归是自己的选择。变的不是她,而是你。为什么当初你能喜欢上她,如今却不愿意了。真是她变坏了吗?其实是你要求变高了,她还是当初的那个她,一点没有变,只是在生活的磨砺下你变了,你也希望她能随着你的改变而改变好适配起你们的生活。结果只有你变了,她却没变,你看着不做改变的她自然气不打一处来,争吵矛盾自然就随之而来。
爱是相互体谅相互包容的,就像你当初喜欢她一样,眼里全是她的好她的俏,即使缺点无限你依然爱她受到天荒地老。即使她很重很重,你依然得要她!
没错,女朋友很重,也得要。这是你选择的,你就必须得接受。
是不是吓了一跳,怎么转到这了,急刹车都没站稳。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一语相关的话时,也以为是女朋友很重要吗?可是看到智慧的网友评论后才恍然大悟,“女朋友很重,要吗?”
对于如今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就别再挑女朋友重不重了。这也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是有没有的问题,没有女朋友的你,哪怕连很重很重的女朋友也没有,哪还敢说要不要,只要能有就烧高香吧。
3、雨夜随想的杂文随笔
昨夜各地暴雨,我所在的**也未能幸免,昨晚吃完饭驱车往回走时7点多,本来半个小时的路程,硬是花了近两个小时。
老天要*暴雨,绝不会问你同不同意。正如生活中的磨难,尽管你有一千个一万个不同意,它们还是会如约而至。
之前看过天气预报还有各种预警短信,知道这场雨来头不小,可没想到旷时如此持久,从早上下到晚上。它可不会考虑你有没有穿一双防水的鞋子,有没有带伞,挂在外面的衣服有没有收,你只能故作镇定地接受这场天赐的洗礼,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我特意穿的凉鞋,可是雨水直接没过脚面,鞋子直接泡在水里了,直接回味了一把小时候趟河的感觉,这酸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于岁月留给我们的难题,越来越能够坦然地接受,不知是可悲还是可喜。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未雨绸缪,才能不至于自己在突如其来的意外中太过狼狈。
有些河必须要经过才知深浅,有些路必须走过才知对错。人生之旅中,我们都像被蒙了眼睛在摸索着前行,即使对前路充满恐惧,也依然要壮着胆子前行,因为没有退路。
我**行驶到离家还有3公里的`地方,路面排水不畅,积水几乎淹没了整个车轮,好几辆车在水中熄了火,就泡在那里。
我前面的车见此情状纷纷掉头,可这条路是我回家的必经之路,而且老公在前面等我,他告诉我,开过了这段,到他那里就没有积水了。
水面被来往的车辆激起了阵阵波涛,让我有种行驶在海上的错觉,根本分辨不清路况是怎样的,只有一望无际的雨水。
万一路面有坑我陷在里面怎么办,万一井盖被冲跑,我会不会掉进下水道,水下有什么不明物体被我撞到怎么办?一向想象力匮乏的我此时大脑被充分地激活了,设想着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害怕得不得了。
可是我没有退路,我只能选择前行,穿过逆行的车流,感觉自己像一个孤独的勇士,虽然内心满是恐惧,但也充满了一往无前的豪迈。
终于穿过了这片“海”,来到了没有积水的路面,感觉自己上岸了,回头望望那片海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自豪和轻松。
第一次这样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并且战胜了它。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生活的迷雾遮蔽了双眼,以为眼前的困境难如登天,实则是个纸老虎,只要你下决心去面对,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4、擦地哥的速度与激情随笔美文
20××年1月9日,万人瞩目的北京五棵松体育场CBA全明星赛开幕式上,“擦地哥”孟飞手攥毛巾清洁球场的表演,引爆全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一个球场上擦地的人何以得到如此规格的礼遇与关注?这是因为孟飞所坚持的人生哲学:认真地对待任何一件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1993年,孟飞出生在陕西农村。读高一时休学前往少林寺拜师。习武两年后回家应征入伍,部队军事化的生活对他影响很大。2012年,退伍回家前往深圳打工。
说是打工,可刚下火车,孟飞就被公交站台上的横幅“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了,出于服从命令的习惯,他积极响应报名,工还未打就先做了义工。
20××年,“四国男篮赛”在深圳开打,孟飞第一次被选进球场做义工,分配给他的任务是“擦地”。擦地,一般人都很少拿正眼看,认为那工作太没有含金量了。可孟飞不是这样想,他认为擦地也是事,事无大小,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好。然而那天他还是颇为尴尬与沮丧:“第一天我真的没做好,虽然动作很快很麻利,但是时机掌握不好,老是影响比赛。”当天比赛结束后,他就找到现场主持人还有裁判,谦恭地征求意见,该怎样掌握好擦地时机?这还不算,回家后,他还查了国内外很多关于球场清洁的视频和资料,总结方法。随后,他便付诸行动。就这样,孟飞凭借着最专业的擦地动作在“四国男篮赛”上一“擦”成名。接着,他便收到了当时还在东莞的深圳男篮邀请,在CBA的“擦地”生涯就此拉开序幕。
在接下来CBA擦地的三个赛季里,孟飞忙得像个梭子。他一直住在深圳龙岗,所以最初球场在东莞的时候,他每次去球场都要3个半小时。而他是一名义工,所以球队不会给他工资,当时俱乐部只是象征性地提供他100元的补贴,实际上他每次往返于赛场和“家”的花费,都大大超过了补贴的数额。有时比赛后太晚了,球队会给他安排住宿,但第二天早上5点左右他就得起床,赶回龙岗,不能耽误自己的工作。孟飞当时就职的一家新媒体公司并不太支持孟飞这样“赶场”,可是他为了坚持自己的一份热爱,平时工作特别卖力,想着以此“讨好”领导,弥补因擦地而“旷工”的愧疚。
擦地时,大多数人通常都会选择用拖把,但孟飞却选择用毛巾——他说用毛巾跪下擦看得更清楚擦得更干净——用百米冲刺的速度,从赛场边的凳子上跃起到场上跪在地上猛擦,然后再以同样的速度重回场边。有人好奇地掐表记录过:不超过6秒。活脱脱一个来如闪电去似疾风。之所以这样,孟飞说:“我觉得在比赛场上,每分每秒都非常关键,我节省个几秒,可能就让球员有更多优势。”有时,他看到裁判手上的球沾了汗水,也会突然拿过来,擦干,再放回到裁判手中,前后两秒。裁判先是吓了一跳,继而为这样一个“精灵”报以颔首与微笑。除此之外,孟飞还会把擦地的毛巾带回家洗好,整齐地摆放在床头边,一是对这份工作的尊重,二是不放心球场上的工作人员,怕他们洗不干净,影响到他擦地的质量。他说:“这些毛巾就像自己当兵时握过的钢枪,伴随着自己一起奋斗。”
因为擦地时的冲刺,跪下时用力都太猛,双膝被碰红肿瘀青乃至磕破是常事,貼了药膏也无济于事,后来,孟飞想到买护膝保护膝盖,这样,一个赛季要换十几副护膝。
20××年10月,尽管孟飞因努力工作得到了升职,但他还是无法在工作和擦地之时找到一个平衡,索性辞职自己创业。当自己的“老板”,他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时间避免和擦地冲突了。这样一来,他的生活比以前更拮据了。如今,他和朋友一起合租住房,生活空间10平米左右,月租450元。因此,不说外人说他傻,为不要钱的工作还那么拼命,就连父母都骂他脑子*了。但孟飞就是认准了,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擦地对他的生活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球员们的拼搏给了他满满的正能量,让他工作起来虎虎有生气;每每得到球员的肯定,他更觉得自己所做的是了不起的事。在20××年一次CBA联赛委员会议上,中国篮协特意对他的工作提出了表扬。
孟飞把小事做到极致的傻劲,赢得了人们的认可与尊敬,不只有球迷,就连篮球宝贝、球员都纷纷拉他合影留念。央视体育频道还为他做了“中国巨人”的专题报道。有网友评价,孟飞岂止是在擦地,他是在燃烧自己的速度与激情,完成一个“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得到篮协的青睐,再加上自己的书信请求,“士兵”终于梦圆CBA全明星赛。下一回,孟飞神秘一笑,说他有信心到NBA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26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