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弃的寓言故事:蜜蜂与鲜花
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拼命吮吸,因为它以前从这朵花上吮吸过甜蜜。但是,现在在这朵花上,蜜蜂吮吸的是毒汁。
蜜蜂知道这一点,因为毒汁苦涩,与以前的味道是天壤之别。于是,蜜蜂愤不过,它吸一口就抬起头来向整个世界抱怨,为什么味道变了?!
终于有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蜜蜂振动翅膀,飞高了一点。这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花周围,处处是鲜花。
【心理点评】
这是关于爱情的寓言,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的真实感悟。
有一段时间,她失恋了,很痛苦,一直想约我聊聊,希望我的心理学知识能给她一些帮助。我们一直约时间,但快两个月过去了,两人的时间总不能碰巧凑在一起。
最后一次约她,她说:“谢谢!不用了,我想明白了。”
原来,她刚从九寨沟回来。失恋的痛苦仍在纠缠她,让她神情恍惚,不能享受九寨沟的美丽。不经意的时候,她留意到一只小蜜蜂正在一朵鲜花上采蜜。那一刹那间,她脑子里电闪雷鸣般地出现了一句话:“枯萎的鲜花上,蜜蜂只能吮吸到毒汁。”
当然,大自然中的小蜜蜂不会这么做,只有人类才这么傻,她这句话里的蜜蜂当然指她自己。这一刹那,她顿悟出了放弃的道理。以前,她想让我帮她走出来,但翅膀其实就长在她自己身上,她想飞就能飞。
放弃并不容易,爱情中的放弃尤其令人痛苦。因为,爱情是对我们幼小时候的亲子关系的复制。幼小的孩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离不开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完全否定他,那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这是终极的伤害和恐惧。我们多多少少都曾体验过被爸爸妈妈否定的痛苦和恐惧,所以,当爱情———这个亲子关系的复制品再一次让我们体验这种痛苦和恐惧时,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变得非常糟糕。
不过,爱情和亲子关系相比,有一个巨大的差别:小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但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有力量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命运。可以说,童年时,我们是没有翅膀的小蜜蜂,但现在,我们有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了。
但是,当深深地陷入爱情时,我们会回归童年,我们会忘记自己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等我们自己悟出这一点后,爱情就不再会是对亲子关系的自动复制,我们的爱情就获得了自由,就有了放弃的力量。
切记: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完全平等的、有独立人格的人的事情。你可以努力,但不是说,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效果,因为另一个人,你并不能左右。
所以,无论你多么在乎一次爱情,如果另一个人坚决要离开你,请尊重他的选择。
并且,还要记得,你不再是童年,只能听凭痛苦的折磨。你已成人,你有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你完全可以飞出一个已经变成毒药的关系。
[知识拓展]
关于动机的寓言故事:孩子在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心理点评】你在为谁而“玩”
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满腹。不满和牢**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切记: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
拓展阅读
1、关于哲理的寓言小故事
人世处处有苦恼
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
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
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
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处吃亏。
你总有知心的人、友好的人。一旦看到他们受欺侮、吃亏受气,你能不同情气愤而要尽力相帮相助吗?
如果看到善良的人受苦受害,能无动于衷吗?如果看到公家受损害,奸人在私肥,能視而不见吗?
当今之世,人性中的灵性良心,迷蒙在烟雨云雾间。头脑的智力愈强,愈会自欺欺人。信仰和迷信划上了等号。
聪明年轻的—代,只图消费享受,而曾为灵性良心奋斗的人,看到自己的无能为力而灰心绝望,觉得人生只是一场无可奈何的空虚。*已不在其位,财神爷当道了。
人世间只是争权夺利、争名夺位的“名利场”,或者干脆就称“战场”吧。争得了名利,还得抱住了紧紧不放,不妨豚皮老脸,不识羞耻!
享受吧,花了钱寻欢作乐,不又都是“将钱买憔悴”?天灾人祸都是防不胜防的。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为了争夺而产生的仇恨狠毒,再加上人世间种种误解、猜忌、不能预测的烦扰、不能防备的冤屈,只能叹息一声:“人生实苦!”
多少人只是又操心又苦恼地度过了一生。贫贱的人,为了衣、食、住、行,成家立业,生育儿女得操心。富贵的,要运用他们的财富权势,更得操心。
哪个看似享福的人真的享了福呢?
为什么总说“身在福中不知福”呢?旁人看来是享福,他本人只在烦恼啊!
为什么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呢?因为逼近了看,人世处处都是苦恼啊!
为什么总说“需知世上苦人多”啊?最阘茸无能之辈,也得为生活操心;最当权得势的人,当然更得操心。
上天神明,创造了有头有脸、有灵性良心的人,专叫他们来吃苦的吗?
大自然的神明我们已经肯定了。久经公认的科学定律,我们也都肯定了。牛顿在《原理》一书里说:“大自然不做徒劳无功的事。不必要的,就是徒劳无功的。”哲学家从这条原理引导出他们的哲学。我不懂哲学,只用来帮我自问自答,探索一些家常的道理。
大自然不做徒劳无功的事,那么,这个由造化小儿操纵的人世,这个累我们受委屈、受苦难的人世就是必要的了。为什么有必要呢?
有一个明显的理由。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
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
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到的实情。
2、关于团结的寓言故事关于团结寓言故事
沃尔玛能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大到强,逐渐拉大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它的成功之道就在于不断在传统模式中开发出适合业务发展需要的方式,充分为我所用,并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而一些执行力较差的企业大多会存在这样的"通病",那就是不少管理者乐于做决定、布置任务,可在执行和落实的环节上却打了折扣,布置的任务和做出的决定难以落到实处。
那么,如何避免出现这种"通病"?由于领导比员工掌握更多的信息和资源,领导在领导风格上就不仅仅是一个起到监督作用的警察角色,而是一个教练加老师。就像是指挥一个新手**一样,教练要想将自己的经验、智慧和要求传达给学车的学员,而且必须陪着新手上路,指导他如何加减档,如何踩油门。在以执行力为文化的企业中,领导必须参与到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现状、项目执行、员工状态和生存环境进行全面综合的了解,才能找到执行各具体情况与预期之间的差距,并进一步对各个方面进行正确而深入的引导。当领导者和各员工都在执行文化中愉快做事时,企业就会变得现代化和高效率。管理中那个"最大的黑洞",也会消失无形。
然而,在企业中,由于员工的能力大小和品行不同,执行力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我们可以做一个类比:就像是老鹰和鸭子一样,虽然从表面上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从本质上却截然不同。老鹰能在高空盘旋注视四面八方,而鸭子却只能在水面上生活,整天只会嘎嘎叫,什么都不会做。拥有一只老鹰远胜过拥有10只甚至以上的鸭子。因此,老鹰是我们成就的典范,任何企业都愿意拥有老鹰,而不愿意拥有许多个鸭子。
好的员工会在领导者的参与和交流中得到表现,领导者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也随之弥漫到整个公司中,执行文化便会呈现出一种令人陶醉的人情味,而变得更加活泼、团结、高效,而且开放透明。
3、关于团结的寓言故事关于团结寓言故事
*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他们发现了一块破烂的马蹄铁。
*让彼得把这块马蹄铁捡起来,但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有听见。
*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18颗樱桃。
出了城,师徒二人继续前行。他们经过的是茫茫荒野,土地干涸。*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樱桃,赶紧捡起来把它吃掉。
*边走边"掉"樱桃,彼得也就只得费力地弯了18次腰。
*笑着对彼得说:"如果一开始你能按我要求的做,你只要开始时弯一次腰就行了,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彼得因为没有按照*的要求去做,所以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得不弯腰18次。如果他一开始就能"落实"*的指示,他只要弯下一次腰就行了。
这个寓言很有意思,它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企业中领导所想的和员工所想的,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地统一。执行力缺失,使领导者的所有工作都会变成一纸空文或一场空谈。
那么,企业如何避免出现执行力缺失呢?可以说,培养企业"执行文化",是很重要的方面。
企业的执行文化,就是把"执行"作为所有行为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所有有利于执行的因素都予以充分而科学地利用,所有不利于执行的因素都立即排除。以一种强大的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促使每一位员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并从骨子里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使团队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执行文化。
4、关于团结的寓言故事关于团结寓言故事
有一个装扮很像魔术师的人来到一个村庄,他向迎面而来的夫人说“我有一颗汤石,如果将他放入烧开的水中。会立刻变出美味的汤来,我现在就煮给大家喝。”
这时有人就找了一个大锅,也有人提了一桶水,并且架上炉子和木材,就在广场煮了起来,这个陌生人很小心的把汤石放入滚烫的锅中,然后用汤匙尝了一口,很兴奋的说“太美味了。如果再加入一点洋葱就更好了。”立刻有人冲回家拿了一堆洋葱,陌生人有尝了一口“太棒了,如果再放一点肉片就更香了”有一个妇人快速回家端了一盘肉来,“再有一些蔬菜就完美无缺了”陌生人建议道,在陌生人的指挥下,有人拿了盐,有人拿了酱油,也有人捧了其他的材料。当大家一人一碗蹲在那里享用时,他们发现这真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东西,。
启示:那不过是陌生人在路边上捡到的石头,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每个人都可以煮出一锅如此美味的汤,当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众志成城,汤石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5、关于分享的寓言小故事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以下是“分享的寓言小故事”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绿洲里的老先生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不要悔。
秘诀: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
记得在做生物实验时,把一只青蛙放在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马上跳出来, 但把一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很舒适地在杯中游来游去,直到它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
1)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你的成功与失败。大环境的改变有时是看不到的,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多警醒,并欢迎改变,才不至于太迟。
2)太舒适的环境就是最危险的时刻。很习惯的生活方式,也许就是你最危险 的生活方式。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而且相信任何事都有再改善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1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