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7-12 15:25:08

三字经故事

1.三字经:夕孟母,则伶楚。子不学,断机楚。斗宴山,有义方。教五子,名惧扬。

这是一个小故事。里面说了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到知识,每天都在很努力的编织东西来挣钱让孩子读书。但是,有一天,孩子说不再读书,母亲听了,马上把编织机拿剪刀把绳子都剪断了,说孩子不学习,自己那么辛苦也没用。孩子没有办法,只好继续学习。后来,母亲听邻居说:在宴斗山上有一位隐居的老学者。他才华出众,教孩子很有一套。曾经教了五个孩子,到最后个个都成了朝廷命官。只要把孩子送到去老学者那里教,将来必成大器。有时母亲把孩子送到了老学者那里,孩子真的一天天聪明起来,母亲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了。

2.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名禹钧,北京幽州人。古代幽州属于燕国,燕国有山名燕山,故以地名尊称他为窦燕山,就像诗圣杜甫住在京兆少陵,被人称为杜少陵一样。

窦燕山是五代后晋时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两、昧心行事,虽然赚了钱,但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子嗣。有一天夜里,他死去的父亲给他托梦,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不但无子而且无寿。你要赶快改过迁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还有可能挽回。”

窦禹钧醒来以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从前之恶不敢再犯并且广行善事,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一天夜里又梦到他父亲对他说:“尔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五子齐登科甲,尔寿至八十九岁”。他醒来以后,行善更为积极,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仪、俨、侃、尔、僖。

窦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所以才有五子联科。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侍郎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以上举的两个例子说明,做父母的教育子女,第一要善于教育,第二要持之以恒。

3.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黄香是东汉江夏人,即三国时期东吴人。黄香九岁的时候,冬天睡觉前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被窝,夏天睡觉前用一把小扇子给父母扇枕头。他对父母能尽孝道,是为人子者的好榜样。执是执持、不松手的意思,严持孝道,永不放弃,叫做“孝于亲,所当执”。

元代福建延平府的郭居敬,曾将历史上二十四位*的感人故事编辑了一本书,就是《二十四孝》,“黄香扇枕”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4.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是行悌道的例子,孔融让梨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孔融是孔老夫子第三十二世孙,鲁国人,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时任北海太守。孔融性情宽容好士,经常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焉”。

孔融四岁就知道长幼有序,吃梨的时候,自己年纪小就吃小的。所谓“三岁看老”,四岁的孩子谦逊之礼如此,方知其后必有大成。

兄弟者手足也,《千字文》中也讲到“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之道是五伦中的一伦,为悌道。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悌道属于五常中的“礼”德,其原则就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

5.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给毁了。孔子是圣人,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给后人做了好榜样。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于路中不动。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

童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童子说:“筑于足下。”孔子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童子问:“是城让车马,还是车马让城?” 孔子笑道: “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

小儿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

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

孔子觉得项橐小孩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

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无妻,仙女无夫”。

孔子心中实在是敬佩这个七岁的孩子,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历史上确有孔子向项橐请教有关音乐问题的记述,“三难”则纯属传说故事。山东纪城碑廓镇东北八公里处有一山,名叫躲子山,传说项橐就是在此山避难时遇害的。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盛传之后,各国诸侯都派人打探项橐的住处,以便为我所用。为避祸项橐就藏到山里,但被吴国、齐国的武士发现了。两国武士为争夺项橐打斗起来,吴人看劫持不成就将项橐刺*,其时项橐年仅十二岁。

6.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赵中令是宋朝的中书令(宰相)赵普,这段话讲的是赵普半部《伦语》治天下的故事。赵普与赵匡胤是小时候的同学兼朋友,他出身比较艰苦,少年时期没有好好读过书,

以后跟随赵匡胤打天下。宋朝开国后,赵普历任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两朝的宰相,自称半部《论语》帮助赵匡胤打天下,另外半部《论语》帮助赵匡义治理天下。

赵普白天忙于处理国家政务夜晚则读《鲁论》,所谓“鲁论”就是鲁国通行的《论语》二十篇。据说每当遇到重大问题,赵普总是说:“明天再做决策。”晚上回家以后,他从箱子里面拿出一本书仔细地读,第二天准能够提出一个很高明的见解。

时间久了大家都很奇怪,觉得赵普家里一定藏有什么秘籍宝典,于是买通他的家人打探这个秘密。有一天,家人趁他不在家把书拿出来一看,原来是《论语》。可是谁也不相信,怎么可能是人人皆知的《论语》呢?

赵匡胤得知此事,亲自到他家来探问,赵普就把那本《鲁论》拿了出来。赵匡胤说:“此为朕幼年所习,如今卿家还在读吗”?赵普回答说:“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尽在其中”。宋太宗继位以后仍然想用赵普为宰相,有人说赵普的坏话,说他只能读《论语》。太宗如实以告,赵普说:“臣实不知书,只能读《论语》。我辅助太祖定天下只用了半部《论语》,尚有半部可以辅助陛下致太平”。故此“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句美谈。

7.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西汉时候有个人叫路温舒,字长君,山西潞州人,小时候给人放羊,家贫没有钱买书。中国在汉以前,非世家没有藏书,非自己下功夫抄录,就无书传学。那时候还没有纸张,非绢帛皮简无以为书,所以家贫就自然没有书可读了。

路温舒放羊时经常路过一片池塘,他注意到池塘边上长的蒲草很茂盛,就背回家一大捆,截成与竹简一样尺寸,并将其编联在一起,然后借来《尚书》工工整整地抄到上面。有了蒲编书,他就一边放羊一边读书。因为他精通汉书、熟悉法律,以后做了狱吏,最后官至临淮太守,成为西汉著名的法律专家。

“削竹简”的是西汉的公孙弘。他出身贫贱,二十多岁时曾经当过县监狱的小官,后因过错被免了职。公孙弘本来就不甘心平庸,因为家境贫寒只好替别人放猪。他五十多岁的时候,经常跑到竹林里把竹子削成竹简,把借来的《春秋》和各家的注解,抄在竹简上面。汉武帝时期,公孙弘官至左内史、丞相,封为平津侯。

8.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孙敬凭借其独特的“头悬梁”的苦读精神,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晋时知名的大儒。后人对孙敬的苦读精神极为敬仰,并将此与战国时苏秦“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的故事并谈,用以教育孩童。

战国时候的洛阳人苏秦,游说秦惠王,上书十次而游说不成。黑貂皮衣穿破了,百斤黄金用光了,回到家里“妻不下饪,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家里人都不理睬他。苏秦下了狠心,日夜苦读姜太公的《阴符经》,研究其中的奇谋策略。至更深夜半,头迷眼闭,但一想到自己所受的奇耻大辱,就拿一把锥子自刺其股,在大腿上扎一下,醒了以后再读。如此苦读,一年以后出山,说服六国联合抗秦,完成了合纵大计,自己也腰挂六国相印,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

9.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囊荧”的典故说的是晋朝的车胤,“映雪”讲的是晋朝人孙康的故事。他们虽然家境贫寒生活艰苦,却能立志苦读,没有因为读书的条件差就停止学习。唐朝李渤有诗说:“次兄一生能苦节,夏聚流萤冬映雪”。说的就是此二人的典故。曾国藩也说过:“读书乃寒士本业,切不可有官家风味。吾于书箱及文房器具,但求为寒士所能各者,不求珍异也”。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市)人,他的祖父车浚,三国时期作过东吴的会稽太守。因灾荒请求赈济百姓,被昏庸的吴主孙皓处死,此后车胤的家境就一贫如洗了。车胤立志苦读,太守王胡之曾对他的父亲车育说:“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因家中贫寒,晚上看书没钱点灯,他就捉些萤火虫放在纱布缝制的袋子里面,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灯光苦读。

在他父亲的指导下,车胤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一生中做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官职。唐朝杨弘贞、杨番、蒋防都著有《荧光照学赋》,均是谈车胤之事。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晋秘书监孙盛的曾孙、长沙太守孙放之孙。孙康幼时酷爱读书,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攻读,可此时家道中落,没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了。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躺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大地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孙康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昏*油灯要亮得多!

整个冬天,孙康都夜以继日地苦读,从没有中断过。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成晋时很有名望的学者,南朝宋景平年间官至尚书左丞相,封德阳县侯。

拓展阅读

1、唐僧商记作文750

远处的锣鼓声越来越近了,慢慢地,还看到了人影。过了一会,唐僧师徒终于看清了,原来是一家叫做“小六无限公司”开张了。等等,唐僧突然间意识到,怎么又开了一家无限公司?他们也有像悟空一样的人吗?正当唐僧疑惑时,有一大群人从西面八方涌进了唐僧的店中,已关上的门都被他们给踢开了。看到有这么多的客人,唐僧师徒人自然十分高兴,可当他们走进店中时,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给我一个西瓜味的苹果!”

“我要既可以飞又可以在水中开的汽车!”

“我要既可以当衣服又可以当裤子穿的衣服!”

“快给我手机大小的传真机!”

“……”

听着那群人七嘴八舌地讲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唐僧师徒人完全不知该怎么办,这时,有人拿出几幅画像,和唐僧对了一会,就指着唐僧说:“看,他就是这家店的老板,走,去找他买东西!”话刚说完,大家就围到了唐僧的周围,又嚷嚷了起来。

“停!”唐僧捂着耳朵说,“你们先别吵!听我说,你们要的东西我们这儿目前还没有,但是……”

“没有啊!”

“没有还开什么无限公司?”

“骗人的啦,大家不要再来了!”

“就是啊,一点诚信也没有!”

“对了,那儿又开了家‘小六无限公司’,咱们去看看吧!”

“好啊,好啊,去那吧!那今天才开业,听说所有的东西还打八折呢!”

“是吗?那我们快去吧!”

“走吧走吧!”

“……”

转眼间,所有人都走了,留下师徒人愣在那儿,过了好一会儿,猪八戒缓缓开口:“师……师傅,我们是不是……是不是gamovr了啊?”

“应该……是吧,这,这可如何是好啊!”唐僧木木地说。

“不,师傅,我们可以去‘小六无限公司’看看,只要他下去了,我们在做出几笔生意,就*可以让人们在来我们这了!”沙僧一脸坚定的说。

“没错没错,悟空!你乔装一下去‘小六无限公司’吧!”唐僧对店里喊。

“好的师傅,我这就去!”说话间,孙悟空已变成了一位十六七岁年轻人出去了。

与此同时,在‘小六无限公司’的董长办公室中,一位神秘人物自言自语道:“哼哼,唐僧师徒,你们毁我的成仙路,我就毁了你们的发财道,你们就给我等着吧!”这时,董长办公室的门敲响了,走进来一个人,恭敬地对神秘人物说:

“董长,那群派去闹的人已回来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好,很好,给他们每人一颗功力提升丸,让他们在我们的店中待命”神秘人物对着那人说。

“是,董长!”说完,那个人退了出去。

看着那人走出去,神秘人物说:“孙悟空,你这次要怎么跟我斗呢?你们要怎么办呢?哈哈哈哈哈哈……”

那人是谁呢,他和唐僧师徒之间到底有什么恩怨呢?一切,都还是个谜团。

2、一对兄妹与仙女的作文450五年级作文

从前,有一对兄妹,从小失去父母,父亲只留下了一栋房子和一些食物给他们。兄妹俩从小相依为命,常被别人欺负,去帮别人干活,甚至有些人不给工钱,虽然兄妹俩的生活过得很贫穷,但他们兄妹俩的生活过得很幸福。

最后连天上的玉皇大帝也看不下去了,于是派了一位仙子下凡去帮那对兄妹。

那仙女变成一个老奶奶,像个乞丐似的,她看到远处正在与别的小朋友玩的兄妹二人,于是,她走了过去,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说:“小妹妹,你能让我在你家住一天晚上吗?”那个小女孩说:“不行不行,你身上又脏又臭。”说着便跑开了。她又向了几个孩子问了问,可是那些小孩子的回答跟小女孩一样。他走到那小兄妹那去,问:“小朋友,你能让我在你家住一天晚上吗?”兄妹俩回答道:“当然可以。”便带着老奶奶走回家去。过了一会儿,小男孩叫老奶奶去洗澡,老奶奶说:“你们先洗吧,我等会儿再洗。”又过了一会儿,兄妹俩都洗完了澡,便叫老奶奶去洗澡,老奶奶洗完澡后,再嘱咐他们别把老奶奶的洗澡水倒掉。

第二天,兄妹俩刚起床,却发现老奶奶不见了,他们找了又找,还是没找到。最后,他们在浴室里看见老奶奶的洗澡水变成了一大盆的金子。

这个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3、年级简短童话

一天,小猴到游乐园玩,游乐园的小动物可真多。它们有的在玩木马,有的在玩滑滑梯,还有的在玩翘翘板。

小猴心里可高兴了。它来到木马旁,一把将小兔从木马上推下来,自己迫不及待地坐上了木马。小兔被小猴推了下来,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哇哇大哭。

小猴又去玩滑滑梯,它一脚把小乌龟踢出滑滑梯,自己爬上滑滑梯“哧溜”一声从滑滑梯上滑了下来,心里感觉真舒服。小乌龟呢被小猴踢出去后,翻了几个跟头,撞上了大树。

小猴还想玩荡秋千,它把小松鼠从秋千上拉了下来。自己坐上秋千,秋千越荡越高。“真是太好玩了!”小猴自言自语到说。

小猴去玩翘翘板,“快让开,快让开,这是我玩的地方。”小猫和小狗正玩得高兴,听它这么说,马上逃跑了。小猴一下坐在翘翘板的一端。可是,小猴坐上去后,翘翘板另一头翘上去,一动也不动,不像小狗和小猫那样一上一下的。小猴说:“这个玩具一点儿也不好玩。”

大象伯伯走过来说:“小猴,游乐园的玩具是大家一起玩的,不是你一个人玩的,你不能又推人又踢人,要讲文明,懂礼貌。”

小猴听了很惭愧,觉得自己太自私了,应该改掉这个坏毛病,和大家成为好朋友。

小老鼠有一间漂亮的房子,但是谁也看不见里面的世界。

小老鼠不与动物们交往,它非常的孤单。

小鹿来参观,它敲着门,笃笃笃,笃笃笃……小老鼠听见了问:“你是谁?”小鹿回答说:“我是小鹿,请打开门吧!”小老鼠说:“我在做作业,不要烦我。”小鹿非常伤心,只好走了。

过了几天,小蝴蝶来了,说:“小老鼠,我可不可以进来参观一下你的房子?”小老鼠说:“我在洗澡,不可以进来。”小蝴蝶伤心地走了。

又过了几天,小兔子来了,问:“有没有人啊?”小老鼠说:“有啊。”小兔子说:“我想和你玩。”小老鼠说:“我在做早操,没功夫陪你玩。”小兔子也伤心地走了。

过了几天,小乌龟想来参观一下小老鼠的家是怎么样的。小乌龟问:“我想对比一下你家和我家还少了哪些家具。”小老鼠说:“我没空。”小乌龟也失望地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老鼠为了不让动物们打扰自已,它把所有的门窗都关得严严的,连一只苍蝇也飞不进来。由于没有了太阳公公的照射,小老鼠家里长满了细*,小老鼠生病了。

动物们每天都去敲门,可是都没有人应门,动物们都议论纷纷。

啄木鸟大声地说:“我用我的嘴啄开门看看吧。”好不容易打开门后,它看见小老鼠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啄木鸟马上打开门窗,让其它的动物进来帮小老鼠打扫。

过了几天,小老鼠的病好了,它邀请动物们在它漂亮的房子里开晚会。

小老鼠后来知道:打开心门,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有一天,有几只小鸟从北方飞回了,大树妈妈看见了说:“天快黑了,今天就在我这住下吧!”小鸟高兴地说:“谢谢!”

第二天,天亮了,小鸟对大树妈妈说:“我们饿了,要去找吃的”,大树妈妈说:“你们快去吧!”

小鸟吃饱喝足后回了,又对大树妈妈说:“我们想建房子了,您看我们建在哪里好呢?”大树妈妈说:“就建在我的枝干上吧!”

小鸟们听了立刻行动起,还没过几天,它们就把房子建好了,它们还生了几只鸟蛋,孵出了几只小鸟,鸟妈妈和鸟爸爸天天飞飞去捉虫子喂小鸟。

小鸟长大后对大树妈妈说:“谢谢您,您长的又高又大,像一把大伞,天晴时为我们遮太阳,下雨时为我们遮风雨,是您给了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幸福的家!”

大树妈妈听了笑着说:“孩子,不用谢,只要你喜欢,就在我这住下吧!”

小青蛙和小燕子是好朋友。小燕子捉会飞的虫子,小青蛙捉会跳的虫子。

一天,小青蛙正在捉虫子。一只小白兔跑过来说:“你看你的嘴巴,又大又宽,难看*。我的嘴巴小,多好看!”小青蛙跑到池塘边照照自己的身影,自言自语说:“我的嘴巴是又大又宽。”

小青蛙来到螳螂医生家,螳螂医生说:“小青蛙,你生病了吗?”小青蛙说:“我没病,我的嘴巴太难看了,您能把我的嘴巴缝起来吗?”“你的嘴巴是丑了点,可你的嘴巴能帮助庄稼捉害虫呀!”螳螂医生说。小青蛙不耐烦地说:“您就给我缝一下吧!”螳螂医生没办法只好给它缝上了。

小青蛙“扑通”一声跳上岸,在路上一边走一边翩翩起舞。它饿了,一只虫子在它眼前跳来跳去。小青蛙想:吃不到虫子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有一张漂亮的嘴巴就行了。

一天、两天、天......小青蛙的肚子越来越瘦。

一天,白鹭阿姨走过来。小青蛙说:“您看您的嘴巴尖尖的,真难看。”白鹭阿姨笑了,说:“我的嘴巴是丑,可是能捉许多鱼啊!”白鹭阿姨就捉了一条鱼吃了。

这时,小燕子飞来了,“呀!小青蛙,你的嘴巴怎么缝起来了?”小青蛙什么话也没说,想螳螂医生家跑去。

到了螳螂医生家,小青蛙说:“您把我嘴巴上的线取下来吧。”“我都知道你一定会来找我的。”螳螂医生说着就拿出剪刀把它嘴巴上的线剪掉了。

小青蛙一蹦一跳的又跑回田里捉害虫去了。

有一天猪妈妈带着小猪来小熊家做客,小猪还给小熊带来了好吃的水果。

熊妈妈拿出饼干给小猪吃,小熊一把夺了过来说:“这是我的,不能吃我的饼干!“

小猪忙说:“我不爱吃饼干,小熊你吃吧!”

熊爸爸见到儿子这么没礼貌有些生气,就拿出玩具给小猪玩。

小熊又一把抢了过来说:“这是我的,不让你玩。”

小猪赶紧说:“我不要~我不要~这些玩具我家里都有,我都玩够了。”

熊爸爸一看这情形,生气地对小熊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啊!”

小熊一听爸爸发了火儿,便哇哇大哭起来,爸爸怎么劝他也不听。小熊的失礼让熊爸爸熊妈妈在小猪一家面前很没有面子,也很伤心!

时间长了,小熊任性、无理的迹就传到了其他人耳朵里,小伙伴渐渐疏远小熊,不想和小熊做朋友也不愿意到小熊家做客了。

小熊朋友越来越少了,天天一个人在家感到很孤独、无聊,望着满房间吃的和玩的,他没有心思吃、没有心思玩!没办法只好去找兔奶奶,向她诉说自己心里的苦恼。

兔奶奶带着老花镜慈祥地说:“有礼貌的孩子人们才喜欢,你把自己的好东西跟别人分享,别人同样也会**你好东西,这样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小熊认真想了想觉得兔奶奶说的很对!

第二天,小熊鼓起勇气请来了小猪和他一起吃东西、玩玩具、唱歌、说笑……玩得可开心了。

小熊改掉了过去的坏毛病,变得和善有礼貌,愿意和别人分享好东西,重新赢得小伙伴们的心,他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

4、二年级语文下册识二有的成语教案西师大版正式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精、填、父、逐、愚、卧、胆、悬、梁、股、闻、添、株、滥、充、剑、设、投”18个生。会写田格里的“精、填、父、卧、胆、股、闻、添、充、投”10个生

2.能力目标:能背诵课文里的10个成语,大致了解其中某些成语所包含的。 3.情感目标:通过对成语内容的了解,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教学重点:

1.学习生词,指导学生认真朗读,培养语感。 2.积累成语,了解某些成语包含的。 教学难点:

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有积累成语的兴趣。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初步了解成语中的及意思。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3.情感目标: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认识生,了解成语的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了解成语中的

.2.教师: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有什么爱好呢?(学生自主回答)这么多爱好啊,老师今天要考一考你们,

1

请你们猜动画片的名!课件出示《坐井观天》的动画。

2.教师导语:小朋友们真厉害啊!今天,我们要认识很多更有趣的成语,因为,每个成语里都有一个好听的。板书课题:有的成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

1.小朋友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成语,如果你在读的时候遇到了不认识的娃娃,就拼一拼它头上的音节。要特别注意平、翘舌,前、后鼻韵,鼻边音的。等会儿老师还要和你们进行一场比赛呢! 2.师生赛读成语。

3.课件出示生娃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每出示一个娃娃,就让一个小朋友说,其他的认真地听他说正确没有。

4.小组合作探究:(每小组讨论5个),哪个你容易叫错,是怎样记住它们的样子的?派代表说一说。

5.做识游戏:将娃娃贴成一座山的样子,学生搬山,认识一个生,扩词后,就搬掉一块,直到搬完为止。 、精读课文,领会感悟。

1.讲《刻舟求剑》的,学生说名。(教师讲成语,学生猜)

刻舟求剑:楚国人在船上丢了一把剑,他在丢剑的位置刻了一个记号,想上岸时沿着船上的记号去找回那把丢失的剑,大家猜猜,上岸后他能找到那把剑吗?下来去读读这个成语你们就知道了。

2.小组活动:先读一读成语,边读边想成语的,再在小组内把自己知道的成语讲给其他小伙伴听,派代表在班上讲。

3.我会猜,教师出示课件《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以及《画蛇添足》学生猜。 四、拓展延伸。

1.回家后,把你领会到的成语讲给爸爸妈妈听。

2.积累成语,并阅读有关成语的课外书籍,准备开展一次讲成语的比赛。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我会填。

dǎn dà jīng cǎi tián kòng tiān jiā fù qī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附答案: 胆大 精彩 填空 添加 父亲

2

2.我能分得清。

精( ) 投( ) 添( ) 闻( )

情( ) 设( ) 舔( ) 问( ) 附答案:

精(精神) 投(投入) 添( 添加 ) 闻(听闻) 情(爱情) 设(设计) 舔(舔一舔) 问(问答) 3.成语填空。

( )卫( )海 卧薪尝( ) 悬梁刺( ) ( )鸡起舞。 夸( )逐( ) 画蛇( )足 滥竽( )数 愚( )移山 附答案:

(精)卫(填)海 卧薪尝(胆) 悬梁刺(股) (闻)鸡起舞。 夸(父)逐日 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 愚(公)移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充分认识生,对田详细师范书写。进一步了解成语中的及意思。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3.情感目标: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书写生,进一步了解成语的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了解成语中的

2.教师: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提前画好田格)、生卡片。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卡,认读上节课所学生。 2.听写生

【设计意图】通过认、写的复习导入,夯实学生生基础,是第一课时的及时反馈,并未第二课时的学文读文打好基础。

3

二、熟读课文,了解某些成语中的

1.仔细读成语,先看前六个成语,哪位同学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这当中某些成语的吗?可以给我们讲一讲。(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播放《画蛇添足》视频片段。)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给以补充。

3.老师讲解成语的含义以及启发学生得到启示。(出示各个成语有关的图片;播放守株待兔视频片段)

①精卫填海:大海淹*精卫,精卫便变成了一只鸟,它立志要把海填平,小精卫那要填平大海的意志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②夸父逐日: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拚命追赶太阳。夸父为了追上太阳,没日没夜地跑啊,最后他渴死在半路上,变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拐杖变成了一片树林。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③愚公移山:愚公和他的家人下定决心要把门前的两座大山搬走,他们那种战胜困难的决心感动了玉帝,最后玉帝派*把那两座山移走了。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

④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⑤悬梁刺股:比喻很刻苦,很努力。

⑥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成语,使学生理解成语的寓意并学习成语的用法。 、圈出生,学习写

1.学完后四个成语,让学生圈出全部生,再讲解,之后进行生教写。 2.老师在田格中师范书写。

3.学生在46页书上田格里描红,学写。 4.检查掌握情况。

(1)小组进行比赛,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2)投影展示、评价,再修改。

【设计意图】学写生过观察形、对比笔画、达到读帖的目的,通过老师范写,教学生学会观察范,并能知道自己的临写。在评价和修改中实现一个比一个好的写目标。 四、拓展延伸

4

1.师:老师这里还有更精彩的图片送给大家,每一个图片都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出示课件,生通过看图来猜成语。)

2.师:这些成语用图片就能表达出来,真有趣啊!这么多有趣的成语老师都是从这本书里找到的,而且书里面还有更加精彩的,如果同学们还想在课后读更多的成语,就可以请你的爸爸妈妈给你买上一本这样的书。 有的成语推荐: 拔苗助长 叶公好龙 井底之蛙 指鹿为马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下搜集、观看、阅读成语,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有的成语?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连线,再写一写。

jīng shén tián xiě shī fu dà dǎn

填写 精神 大胆 师父 附答案:

jīng shén tián xiě shī fu dà dǎn

填写 精神 大胆 师父 二、照样子换偏旁成新,试组词。 例如: 设 设计

5

点击查看更多三字经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7695.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