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株紫丁香》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2 15:14:47

关于《一株紫丁香》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掌握笔画多的生字。

小黑板、卡片。

一、问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

2、你们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它呢?谁来说说?

3、扳书课题,解释题目。

4、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谁?什么时候?在干什么?

2、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她是多么认真的呀!那么课文是怎么写的?

3、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自己小声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再次读课文,读完课文,画出带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词语。

三、教学生字

⑴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拼读生字。

⑵仔细观察这些生字,你在字音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同桌讨论。

⑶带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⑷现在老师把拼音擦掉,你们还会读这些词吗?

2、分析字形:

仔细观察这些生字,你会分析哪个生字,选出你喜欢的生字分析给大家听,好吗?

3、做游戏。

4、用词选句。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拓展阅读

1、《狐狸和乌鸦》

材分析

《狐狸和乌鸦》这是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片肉。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文共八个自然段。前三段讲狐狸和乌鸦是邻居,乌鸦为孩子们找到片肉,狐狸看见了想吃乌鸦叼着的那片肉。四至八段讲狐狸是怎样用花言巧语骗到那片肉的经过,这是文的主要内容。依据大纲要求,在中应用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模式。

及重、难点是这样的: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文,开展小组讨论,使生能通过文中的对话,对问题进行分析,进步提高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认识狐狸奸诈与狡猾。

能力目标:通过文,对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培养。本重点加强对生有语气、分角色读书培养。

德育目标:通过文,使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加强对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解文,从而进入角色会读书。

三、难点:

通过狐狸说的话与乌鸦的行为,分析它们的心理活动,从而理解乌鸦上当的原因。

四、具准备:

件、头饰

五、过程:

)激发动机,引起需求。

1.板书题-------狐狸和乌鸦,你了解它们吗?说说,你还想知道什么?(通过这样的疑充分调动生的习积极性,激发生的习兴趣。)

2.生在充分质疑的基础上,自读全文。

3.对比较简单的问题,生生互动,给予解疑。

4.再读全文,师梳疑,归纳出难点问题:乌鸦已经知道狐狸是骗人的为什么最后还是上当?(此环节是先让生质颖,在初次质疑的基础上,生生间开始解疑。对生能解答出的疑问老师没必要再讲。所以让生通过2次读全文,找出生的难点,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习。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需求,习兴趣应该比较高涨。

(二)发展迁移,创新应用在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师要不断给生创情境,发挥想像,培养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了以下环节:

1.创情境,引发思考。文1-3自然段

(1)看画面,体会故事现场(生动、诙谐的画面大大的激发了习的欲望及好奇心)

(2)看画面,认识“窝”与“洞”的区别,了解狐狸与乌鸦所处的不同位置(通过直观的画面,使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

(3)让生大胆尝试表演读2-3自然段。借助件乌鸦叼着肉高兴地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副得意洋洋的样子。重点引导读出“高兴”的语气;接着画面出现只饥饿、狡猾的狐狸,师问:“狐狸好想吃呀,可乌鸦会心甘情愿地把肉给狐狸吃吗?那怎么办呢?狐狸想出了什么办法?”(这些问题的,正好为生的好奇提供了探讨的机会,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寻找答案的讨论中去。)

2.突破难点,有所创新习4-8自然段

(1)各组读书讨论乌鸦说了几次话(3次),分段读文

(2)同桌表演读,齐读、小组读等(重点3

次对话)(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为了让生读得投入,运用了多种手段,让生淋漓尽致地演绎狐狸所说的话,加深对狐狸这种做法的理解,并充分调动了生自主习的意识)

(3)出示“狐狸想_____,乌鸦想______”。分组自,讨论。(通过生充分讨论和各组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加强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这就是所谓的组与组之间的到动。最后解疑,生可以说出因为乌鸦太爱听好话了,所以它虽然知道狐狸是骗人的,但还是上当了。)

(三).形象展示,领悟寓意。

件最后演示出了乌鸦听了狐狸说的奉承话而上当受骗的结局。(本环节最主要让生轻松地领悟出了“爱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使生在习中受到育。)

外延伸:

1.以“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为开头续编故事给家人或同听。

2.利用活动表演“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情节。(这些练习,寓活动之中,既能活跃堂气氛,又能培养动手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促进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2、《鱼游到了纸上》的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壶茶、鱼缸、罢了、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引导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布置、检查预习,正确读写生字新词;初读文,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在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生谈谈自己对这位青年人的初步印象,并说说理由;也可按事情发展顺序,即作者对年轻人的认识(举止特别画技高超骄傲令人敬佩)来进行交流。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由欣赏、误解到由衷敬佩的情感变化。)

、引入

师:这节我们起来习《鱼游到了纸上》(板书)同们读题,次读题哪个字让你眼前亮?

师:这个游字怎么就让你眼睛为之亮呢?

(为什么说金鱼游到了纸上?这话是谁说的?)

二、次读书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1、师:让我们到文中去找找吧。(明确读书要求: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请同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文。

2、(生按读书要求读书、思考。)

3、师生交流:

3、四季

材分析

《四季》这篇文是改实验材小语文年级上册中文的2,它是首富有童趣的儿歌。

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生对生活的感受。同,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生观察和想象。

习了本文,能让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从而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使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二、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在熟读文的同认识11个生字。

3、理解文内容,知道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重、难点

1、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

2、难点: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1、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以情境导入

,在反复练习和师指导的朗读过程中认识生字),并有效地解决低年级生唱读的问题。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习方式(打破贯从头到尾按顺序文的传统,让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季节去读,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努力开阔生的思维、动手动脑,让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五、具准备:

多媒体件、四季风景图片

七、过程

)创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四季风景图片,板书题。

师:请同们边看边想,你都看到了哪些季节的美景呢?(出示件)指名答。

2、师小结:我们知道了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合起来我们就叫四季。(板书)今天,我们就来习这篇文。

(二)品读文,读中识字

1、朗读文:

师:我们来读读文好吗?

①初读:读准字音,感知内容:即慢速地、大声地多读几遍。

②再读:整体感知,加深印象:即速度稍微加快读。

生读得不够准确,师再范读或带读。

2、识字游戏:(出示件)

师:同们刚才都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答对了有奖哦。

引导生进行生字识记游戏,师适给予奖励。

3、再次齐读文,加深印象。

(三)、自主选择,指导朗读

1、对生进行朗读训练:

师:刚才大家都得很好,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请你来读读。

可让生看书读,也可看着大屏幕读。指名生回答并朗读。

2、生评价。

师:你觉得他(她)读得怎么样?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出示件)师在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3、请所有喜欢相同季节的同都站起来有感情地或加上动作读。

(四)、开阔思维,训练语言

1、师:你还能从哪些事物身上知道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来了呢?

引导生开阔思维,把平常看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

2、师:老师手中有很多图片,每人拿张,请你和同桌讨论下,你认为手里的图片是哪个季节的?

生分组交流讨论,师适指导。

3、师:你能照文的样子说说你手中的图片吗?师范例说,然后指名生说。(出示件)

4、贴图游戏。

师:说得好的奖励你把图片贴在黑板上。

生自由贴图。

5、师总结:

们,你觉得四季美吗?那我们要怎样保护这美丽的景色呢?

引导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与想法,树立生的环保意识。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一株紫丁香》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7226.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