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优秀散文

发布时间: 2025-07-12 15:14:47

中秋节的优秀散文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拓展阅读

1、愉快的600字

【第1篇】

啊!放假啦!我兴奋极了!因为我可以去奶奶家和哥哥一起过,一起玩儿了。

星期二的晚上,我给哥哥做了一张贺卡。当时,我想:哥哥看到我送的贺卡会怎么做?怎么说呢?我自言自语地说:“希望明天快点到来吧!”晚上睡觉时,我做了一个美梦,梦我和哥哥一起玩耍,一起去超市……

第二天清晨,爸爸妈妈和我一同赶往奶奶家。因为是,所以人很多,我们的车在路上堵住了,远远望去,如同一条条曲折蜿蜒的长龙在大地上漫步。这时,我着急地蹦了起来,心想:这车子,为什么偏偏在我去奶奶的时候堵了?过了好一会儿,我们的车才开始一点一点慢慢移动了。

啊!终于到了,终于到了。我连蹦带跳地来到奶奶家。一进门,我喊了声:“爷爷奶奶快乐!”然后,我急忙问奶奶哥哥到了没有。奶奶说:“哥哥还没有来呢!”我听了失望极了,心里急切地盼望哥哥快一点到。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听到门铃响了。我从沙发上一下子蹦了起来,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跑到门前,把门打开,哥哥终于来了,我高兴极了!

奶奶看了看钟说:“哟!都十一点多了,开饭啦!”我和哥哥坐在饭桌前,看着桌上丰盛的菜肴,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我们喝着果粒橙,吃着可口的饭菜。吃了一半的时候电话铃响了起来。奶奶接了电话,原来是老太太要来。于是,奶奶让我和哥哥一起下楼去接老太太。这是我第一次接人,我们站在苏果超市的门口等啊等啊,可哪里知道,老太太却跑到电梯口去了。妈妈打电话给我,让我们赶快过去。我和哥哥立即跑过去,把老太太扶上了楼。

吃完饭,我和哥哥一起做手工。我们找来许多纸盒,计划做一幢别墅。我们分了工,我做上面一层,哥哥做下面一层,然后我们再把两层粘在一起。我们做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大功告成。最有趣的就是包饺子,擀面皮了。我拿了一团面,因为没有擀面棍,我只好用手捏,可总是捏不圆。我灵机一动,找来一支筷子当擀面棍,我终于把饺皮擀圆了,那饺皮薄薄的,圆圆的。我开心地拿去给爷爷看,爷爷看了直夸我真聪明。

晚上,我们一家人吃着月饼,看着电视,唱起了:“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

【第2篇】

到了。我们一家在院子里吃着月饼,说着月亮的事。到底说了什么呢,我给大家说一下吧。我提议:“我们大家一起来说下月亮的故事或者科学知识,还有关于月亮的诗吧!”

我首先说“你们知道月亮要圆几次吗?”我的家人有的说两次,有的说四次,有的说八次。我摆了摆手说“不对,不对,是12次。因为我们的时间单位月就是以月亮来命名的。并且,我国特有日有三个是在月圆的时候过的,分别叫元宵,时间分别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八月十五。注意:是农历喔!“

然后爸爸唱了一首歌,歌词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看,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玉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和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送婵娟。“爸爸唱完了,我们都觉得唱得太好了,都望着月亮在发呆。。。

接着,妈妈又背了几首古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床前明月光(没门)、疑是地上霜(没窗);举头望明月(没房顶)、低头思故乡(没地板)。这是一首描写房奴的诗,够搞笑吧,我们全家都笑了,你们呢?

爷爷问我为什么月亮有是是圆的,有时是弯的,我想这个问题可难不倒我。

因为这是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位置不同造成的。月亮从西向东绕地球公转,转一圈要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每天的位置都不一样。月亮是靠太阳光反光发亮的,太阳照到的地方是亮的,其他的地方就是暗的,我们就会看到不同形状的月亮了。

我这次知道了很多月亮的知识,并过了一个愉快的日。

2、初日作800字

命运的转盘让我成了世界的宠儿,我降生到了这个国度——国,让我一领她的风采。

——题记

那在骨子里流转着的熟悉气息,将冰天雪地尘封已久的热情一并带了出来: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总有一股红色的暖流;永不磨灭的印记总有一道吉祥的痕迹;古老泛*史册总有一段幸福的历史——你是国人骨子里的印记,九州上一种崇高的信仰,国人的热情造就了你,大地上经久不息的不再是古老的历史风,你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信仰华的精髓——新年。

一直以来,国人嘴上说的新年一定是一种民俗,但不知不觉,新年已在我们心扎根,成为了所有国人一致的信仰。历史事实在告诫我们,新年是我们不可遗失的宝贵财富。新年,顾名思义,春季的日。

在经过了天的肃杀,冬天的沉寂,春季是一切生命重新复活的时候。仔细看,可以望见春季的迹象;行走在新年,甚至可以嗅到春季的气息,泥土的香甜,青草的清香。风变得柔和了,轻轻地抚摸着大地上的一切,融化的冰的叮咚声,在敲击着沉睡的大地。这就是新年,生命的日,复活的日。是我们华的最至高无上的精神财富!

虽然也经历过磨难。但磨难是新生的开始,磨难是新年在老百姓心扎根的机会!1928年5月7日,宣布了一项新政策:废除旧历,使用国历,新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要废止绵延了几千年的传统日殊为不易。人民愤怒了,这一举动为敲响了丧钟!他们错了,错在不知新年在国人心目的至圣地位。

新年不仅仅是个日,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国人人将自己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都积聚在这一日上,使新年已经不是简单的时间点,已经被国人价值化,乃至成为一种民族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成为了民族的骨骼,国家的精髓!

在这个日之风洋溢的季,人们忘不了你,新年。你是国人心的信仰,升华到了国家的高度。你是燃起的希望,永存的信仰,不灭的信念!

历史的车轮碾过泛*史册,唯一存下来的就是这股日风,民族风,国家风!

3、初日作800字

贴春联自然是新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家户户对春联都要精挑细选,贴于门上,增加喜庆的气氛,尤其是祖父祖母那辈的,对于这种美好的遐想,自是十分憧憬的。在贴春联的同时,人们在窗上等其余地方贴“福”字,“福”字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演变至今,已经成了倒贴“福”字,象征幸福到了,福气已到。

传统的新年,无非是包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服,走亲戚……而现在,这样的习俗是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取而代之的潮流,一些青少年组成一个旅游团,边旅游边团圆。虽说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东西或代表,可那些习俗,毕竟是集结了当时华人民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老人希望子女早点回家的一份心意,它连接着你与父母彼此的关心。

团圆夜,远在他乡的游子也会不远千里而赶回家来,坐下来陪父母一起吃个团圆饭,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用早就擀好的皮包着肉馅,也偶尔会包些蔬菜或海鲜。因饺子酷似元宝,大有“招财进宝”等吉祥寓意,因此,饺子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新年倒计时的时候,就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尤其是男孩子,左手拿着打火机,右手拿着鞭炮,“噼噼啪啪”,顿时,整个天空铺满了鞭炮,被映得亮堂堂,犹如白昼。有一个传说:有一只妖怪名叫“年”,人人都望而生畏,只有一位老人,点燃了爆竹,驱赶走了“年”,从此之后,“年”就永远消失。不过现今,鞭炮给大家带来更多的还是快乐与喜庆吧。

分压岁钱,无疑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拿着那一个个红包,钱摸在手里的感觉可真好。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着,我相信,这也使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吧。当你在偷偷地数钱时,这种感觉别提多美了。按旧时的说法,有一只妖怪名叫“祟”,人人避而远之,而有一位老者,拿了一枚铜板,压在一位孩子的枕头下,“祟”来侵犯不成,于是,这个方法便沿袭下来。

新年的食俗也是很有讲究的。走亲戚时,饭桌上总是少不了一碗年糕,因为年糕又称“年年糕”(年年高),象征着你的亲戚对你新的一年工作与生活更上一个台阶的美好祝愿。另外,我们通常把饺子叫做“万万顺”,酒水叫做“长流水”,金鱼叫做“年年有余”,这条鱼只能看,不能吃,名为“看余”。每一份食品都寄托着亲人们对你新的一年生活和和美美,事业飞黄腾达的美好祝愿。吃在嘴里,暖在心里。

新年自是喜庆的,团圆饭家人的欢笑;伴随着鞭炮声声的孩子的嬉闹;门楣上一幅幅大红春联……但归根结底,是亲人们那千叮万嘱的关怀。

点击查看更多中秋节的优秀散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7201.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