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有两个宝》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2 15:14:47

小学语文《人有两个宝》教案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1)认读生字,读题

(2)“宝”什么意思

二、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他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1、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3)出示:双手大脑

(4)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5)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再学。

2、学习生字。

(1)出示:人个大手

(2)自学生字。看笔顺图,记忆字行、笔顺,分别给他们找个朋友。

(3)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

二、精读练习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齐读,注意词儿连读。

2、学习第二句

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呢?

(1)指名读第二句,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

(2)指导看图,理解“做工”。

(3)启发看图想象,理解“思考”。

(4)齐读第二句,我们怎么用好这两件宝?

3、学习第三句

(1)指名朗读

(2)启发学生领会什么是“创造”。

(三)看图试背课文

(四)指导写字。

课后小结:

这是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兴趣比较高,学生在说手脑的用处时,说的很好。但是,刚开始生字就比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些难度,特别是“用、才”这两个字,学生记得不牢。

拓展阅读

1、工作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我在板畔完的第四期又结束了。回顾本期的工作,我既感到欣慰又觉得惭愧。欣慰的是我生活在一团结的充满情味的师群体氛围中;尊敬的领导、热情的同事和活泼可爱的生让我感到大家庭般的温暖;惭愧的是由于自己工作能力的限,在这一期中也没取得特别显著的成绩。思来想去,我就从以下三方面做期总结:

一、认真备课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是一老师基本的要求。所以每次课前我都提前备好课。备课时做到备材、备大纲、备生。在材、大纲中碰到疑难,我都虚心向我们数组组长吴金周老师请。我觉得这样不是没面子,而是为了能在更多面前面子;不然上课说错了,面子又何存呢!更何况我们吴老师多年带毕业班,实践经验丰富,本来就比我懂的多。在备生方面,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或预备铃10分钟找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源头。但是我从内心深处觉得,还是应该加强习,每一次谈话都停留在表面上,这样就很难找到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这是我自己还不满意的地方。

二、探究创新。

中大多数知识点要加强理解,但也一部分需要识记。比如三年级下册《年、月、日》里:平年二月28天,一年365天。如果仅仅只是跟生解释地球公转周期。对于生来说很难理解。那怎样才能让生又快又准的记住它呢?在中我尝试使用记忆法。要记的是“平年二月28天,一年365天”。‘28’可以谐音为‘糍粑’,‘36’谐音为‘三楼’,‘5’谐音为‘舞’。用一句话串起来就是“一叫平年的孩子,吃了糍粑,就高兴得在三楼跳舞呢!”。这样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加深记忆。

三、耐心辅导生天性就是爱玩,当然作为老师不是去打破他们爱玩的天性,而是在不破坏他们童心的时候,到东西。记忆和遗忘是相互对立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表现为初遗忘较快,几天以后会重新想起来,再逐渐慢慢的遗忘。因此在遗忘到来之前,必须及时的复习,以便大大提高记忆的持久性。所以从星期一到星期四,我都会督促寄宿生一时晚自习,把白天的知识梳理一遍,查漏补缺。对习困难的生重点指导。培养他们从养成记忆的好习惯。

总之,我的工作中,还很多的不足,些观点还过于肤浅,还希望各位领导、同行、朋友指出我工作中的不足,帮助我进步,相信你们的支持,我才会走得更远,更强。

2、工作总结

期,我担任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数工作。在这期中,我认真贯彻*的育方针,严格执行校的计划,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生,尊重生,发扬民主,使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任务。

一、要提高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材,对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字都弄清楚,了解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好。

②了解生原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习新知识可能会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组织好课堂,关注全体生。

3、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提问面向全体生,课堂上精讲多练。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生甚至纯粹抄袭作业。针对这些问题,我首先是抓好生的思想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生的习指导中去,并做好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是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所都渴望得到别的理解和尊重。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

三、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习,博采众长,努力提高水平。

四、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不断拓宽知识面,为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3、工作总结

期,我承担了工作,我遵循育规律,积极参与区、校组织的活动,脚踏实地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切实将数工作做好。

中,我坚持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激发生的习兴趣入手,大力推行素质育,切实减轻生课业负担。以课堂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大力推行“精讲精练”为重点的课堂*,力求把任务落到实处。同时,重视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深化师课堂*。

备课。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课程标准》、材、参,制定好计划,对内容做到心中数。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生怎样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师的引导,生的主动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上课。抓住新理念、新思想、新模式(如用分组研究和分男女组的方法进行)创设良好的情境。以“童趣世界”(四种动物展开故事情节)、和“知识海洋”(通过“智力闯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种引入方法来激发生的习兴趣。努力做到充分发挥生的主体作用。

作业批改。精批细改每一位生的每份作业,生的作业缺陷,做到心中数。对每位生的作业订正进行记录,讲清每生的问题所在及补救措施。及时查漏补缺。利用好订正作业的好时机,在短时间内把知识点的漏洞弥补上。对习困难的生给予积极的帮助。

研活动:积极参加每次的研活动,积极反思每一次的研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做到与课堂工作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虚心向其他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水平。

反思:反思本期的工作,查找不足之处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如: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后进生的补差效果不甚理想等等。并及时写好随笔(如课堂中的突发问题、区研课时自己在中的所感所想等等)。自觉进行业务习并做好笔记。同时虚心向他习(如马雪艳老师在我校上的各级开放课),积极开展备课组之间的互相听课并共同讨论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地解决设想等活动提高能力(杨蓉老师的口算能力和训练强度的方法很值得习)、研(每次研讨课思路相同或不同的每位老师的说课情况以及优秀师在过程中带给我们的收获和体会)等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成长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数师而努力!

辅导: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对生的辅导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

4、苏六年级上册

《手指》

1、读读记记“堂皇、渺、附庸、养尊处优”等词

2、概括课主要内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蕴含的道理,感悟生哲理。

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 领悟课中蕴含的道理

具准备: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预习题纲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理解不懂的词

2、了解课主要内容,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感情的朗读课,了解五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所长、各所短的道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生活中平凡的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习第5课《手指》。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理解大意。

1、自读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

2、边读边想,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生寻找出答

三、自读课,理解内容。

1、默读课,标画出本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所长,各所短。)

2、自主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师引导生抓住中的重点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秀丽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生朗读课,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什么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拳头,那就根根用,根根力量,不再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五根手指,就如同一群,只要合作,力量就会很大;如果五根手指握在一起,成为一拳头,那就很用。要会合作。)

3、组内分角色扮演五手指:把全班分成六组,其中五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5、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5、苏六年级上册

《吕氏春秋则》

1、积累重要的言实词(方、引、善、遽、任、悖、涉、契、 刻舟求剑、惑等),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境意义。

2、积累“引婴投江”和“刻舟求剑”等出自《吕氏春秋》的 成,了解其典故,理解其寓意。

3、了解解释说理、以见大的手法。

能力目标: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言讲述这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言简单概括故事的哲理;了解“寓言”的特点。

情感目标:领悟则寓言故事的哲理,懂得做事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

重点:了解寓言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难点: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境意义。

一、导入

简介《吕氏春秋》。 交流查找的关《吕氏春秋》和预习课的资料。 激发习兴趣,为进入新课作铺垫。

二、老师范读,生齐读课

三、整体感知

1、课主要写了什么事?讲述了怎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言表述出来。

2、作者(编者)对这则事是什么态度? 不认可、嘲讽、蔑视甚至批判!

四、精读课,理解感悟

1、提示重点掌握的词:方、引、遽、任等字的用法。

2、挖掘故事寓意,了解“以见大”的写法。 “引婴投江”,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悖”。 “刻舟求剑”地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惑”。

3、对生的感想及认识进行评点,揭示故事的现实育意义。

4、分别找出中的叙述和议论部分。

5、通过比较找出则故事在上述各方面的异同点。

师的指导下,尝试 进行则故事的比较分析。

1、作者对则故事的态度相同

2、都告诉们事情本身发生变化时,解决 问题的手段也应该随之改变。

不同;

1、故事内容相异

2、说明对象不同

3、一强调说明“对象”一强调发 生地点。

1、让生走进本深处,加深对寓意的理解,训练思维和言表达能力。

2、朗读感知“引婴投江”“刻舟求剑”故事。组织生品读课,并对生 的朗读作出评价。

六、布置作业

完成《点击》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语文《人有两个宝》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7197.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