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的回报哲理故事
一天傍晚,他在单行道的乡村公路上孤独地驾着车回家。在这美国中西部小镇上谋生,他的生活节奏就像他开的老爷车一样迟缓。自从所在的工厂倒闭后,他就没有找到过固定工作,但他还是没有放弃希望。外面空气寒冷,暮气开始笼罩四野,在这种地方,除了外迁的人们,谁会在这路上驾驶?
他熟悉的朋友大多数已经离开了这个小镇。朋友们有自己的梦想要实现,有自己的家庭要抚养。但是他还是选择留在了故乡。这是他出生的地方,这里有着他的童年和梦想,还有他那已经入了土的父母留给他的“家”。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熟悉,他可以闭着眼睛告诉你什么是什么,哪里是哪里。他的老爷车的车灯坏了,但是他不用担心,他能认路。天开始变黑,雪花越落越厚。他告诉自己得加快回家的脚步了。
他差一点没有注意到那位困在路边的老太太。外面已经很黑了,这么偏远的地方,老太太要求援是很难的。我来帮她吧,他一边想着,一边把老爷车开到老太太的奔驰轿车前停了下来。尽管他朝老太太报以微笑,可是他看得出老太太非常紧张。她在想:会不会遇上强盗了?这人看上去穷困潦倒,饿狼一样。
他能读懂这位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老太太的心思。他说:“我是来帮你的,老妈妈。你先坐到车子里去,里面暖和一点。别担心,我叫拜伦。”ダ咸太的轮胎爆了,换上备用胎就可以。但这对老太太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拜伦钻到车底下,察看底盘哪个部位可以撑千斤顶把车顶起来,他爬进爬出的时候,不小心将自己的膝盖擦破了。等将轮胎换好,他的衣服脏了,手也酸了。就在他将最后几颗螺丝上好的时候,老太太将车窗摇下,开始和他讲话。她告诉他她是从大城市来的,从这里经过,非常感谢他能停下来帮她的忙。拜伦一边听着,一边将坏轮胎以及修车工具放回老太太的后车厢,然后关上,脸上挂着微笑。老太太问该付他多少钱,还说他要多少钱都不在乎。
因为她能想像得出如果拜伦没有停下来帮她的话,在这种地方和这个时候,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帮这老太太忙是要向她要钱?拜伦没有想过。他从来没有把帮助人当作一份工作来做。别人有难应该去帮忙,过去他是这样做的,现在他也不想改变这种做人的准则。他告诉老太太,如果她真的想报答他的话,那么下次她看见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去帮助别人。他补充说:“那时候你要记得我。”
他看着她的车子走远。他的这一天其实并不如意,但是现在他帮助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一路**回家的心情却变得很好。
再说那老太太。她在车子开出了将近一英里的地方,看到路边有一家小咖啡馆,就停车进去了。她想,还得开一段路才能到家,不如先吃一点东西,暖暖身子。
这是一家很旧的咖啡馆,门外有两台加油机;室内很暗,收银机就像老掉牙的电话机一样没有什么用场。女招待走过来给她送来了菜单,老太太觉得这位招待的笑容让她感到很舒服。她挺着大肚子,看起来最起码有8个月的身孕了,可是一天的劳累并没有让她失去待客的热情。老太太心想,是什么让这位怀孕的女人必须工作,而又是什么让她仍如此热情地招待客人呢?她想起了拜伦。
女招待将老太太的100元现钞拿去结账,老太太却悄悄地离开了咖啡馆。当女招待将零钱送还给老太太时,发现位置已经空了,正想着老太太跑到哪里去的时候,她注意到老太太的餐巾纸上写着字,在餐巾纸下,她发现另外还压着300块钱。
餐巾纸上是这样写着的:“这钱是我的礼物。你不欠我什么。我经历过你现在的处境。有人曾经像现在我帮助你一样帮助过我。如果你想报答我,就不要让你的爱心失去。”
女招待读着餐巾纸上的话,眼泪夺眶而出。
那天晚上,她回到家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她想着那老太太留下的纸条和钱。那老太太怎么知道她和她丈夫正在为钱犯愁呢?下个月孩子就要生了,费用却还完全没有着落,她和丈夫一直都在为此担心。现在这下好了,老太太真是雪中送炭。
看着身边熟睡的丈夫,她知道白天他也在为赚钱犯愁。她侧过身去给他轻轻的一吻,温柔地说:“一切都会好的,拜伦,我爱你。”
拓展阅读
1、哲理故事:转性
曾经,田大力名声不好,整天在镇上混日子,虽然大事不犯,但小事不断。偷鸡摸狗,混吃混喝,讲理只用拳头。派出所关过他几次,可他出来还是照旧。
后来镇里新来了一个镇长,跟田大力是小学同学。新任镇长主动约田大力吃饭,表示期望田大力在他任上能够守点规矩。田大力把胸脯拍得咚咚响,表示没问题,“只要给个正经差使,让我过得了日子。”
镇长回去考虑了一下,然后协调城管队聘了田大力当工作人员。很多人私下议论,觉得这个用人值得商榷。幸好,事情的发展让议论渐渐平息,也让镇长感到欣慰。因为田大力不但工作干得不错,原先那些臭毛病也改了不少。熟悉田大力的人都说:这家伙真是转性了!
其实,我早知道田大力这人并非一无是处。他在交朋友方面一直是义气当头的。我一个外乡人,孑然一身在镇上工作,只是偶然帮了他一回,他就经常邀我一起下馆子。以前我羞于和他交往,他邀我十次,我一般只应个一两次。那时的我,万万想不到有一天还会因为公事与田大力合作。
镇上要修一条公路,征地已经完成,补偿也已到位,可突然又生出事端。几个被征地的人要求修公路时必须先到他们家门口进行硬化操作。虽然钱不会多花多少,但开了这个头,其他人有样学样,路还怎么修。我作为主事的人,当然不能同意。那几个人态度蛮横,拎着板砖赖在路中间,死活不让开工。
我打电话请来田大力,希望以横制横。结果对方也是狠角色,当场抡起砖头作势要砸。田大力镇定自若,指着自己的光头说:“你们有本事就朝这砸。”对方立马输了气势,为首的人不甘心,咬了咬牙,“呼”的一声把板砖拍到田大力头上。
田大力摸了一下头,将沾了血的手指搁到嘴里舔了舔,对那人笑道:“这下过瘾了?还不快走!”
吓跑了闹事的人,田大力转身对施工队说:“没事了,开工吧。”话音刚落便昏倒在地……
ldquo;依你这性子,怎么能忍住不还手?”我去医院探望,这样问田大力。
ldquo;现在我可是镇里的人,动手打人,那不又成混混了!”
2、一家小马戏团的赚钱之道哲理故事
小城里来了家小马戏团,每场表演一个小时,成人票价10元,儿童5元。
我替他们担心:这么低廉的票价,这么长的演出时间,怕是只能赚饭钱。你想想,狮子一头,老虎一头,成年马一匹,狗熊一对,猴子一只,是每天都要在它们身上花钱的;两辆大卡车,一台发电机,耗油不少,还有司机,十来个团员——没有足够的收入,是撑不起这家马戏团的。
进场之后,我发现自己是杞人忧天:小马戏团只怕要赚大钱。
儿童票价虽然只要5元,微不足道,但每名儿童至少要有一个大人陪同,所以,场子里的近300个位置座无虚席。
表演场地设在一个废弃的建筑工地上,租金要不了几个钱。
离马戏开演还有十来分钟时,工作人员从场子里牵出一匹马来:小孩骑马每人5元。刚开始,上去的人不多,牵马的人诚意十足,绕场两周。感兴趣的孩子渐渐多了,排起了队。还是绕两周,但狡黠的牵马人把圈越绕越小。
马戏开演了,是狮子钻火圈。全场关灯。团员捧出荧光棒开始售卖:大的20元,小的5元。那东西的成本,估计在1元以内。一个节目完毕,小观众几乎人手一支。
表演中,又有团员出来兜售各种饮料、花生瓜子,价格是外面的两倍。
一个小时的表演,需要多少种动物?四种:老虎、狮子、狗熊、猴子。加上完全由人表演的杂技和魔术,共十个节目。“演员”们的一专多能让马戏团的演出成本缩减到最小。
一专多能的不只是动物,还有演员。以一个青年女演员为例:她开始时售卖荧光棒和零食饮料,随后在魔术中客串一角,最后在压轴的空中飞人表演中唱主角。此外,门口卖票的兼做饭、收拾道具;演魔术的当主持人、解说员,还扶小孩骑马……
还有一点,尽管演员们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大家的表演诚意十足,丝毫没有敷衍了事的感觉。观众的口口相传就是活广告,这让他们表演了五天,每天两场,场场上座率在90%以上。
粗略计算,小马戏团一场拿到手的钱,每天人均收入600元左右。折算他们的表演水准和动物们的水平,应该是普通白菜卖出了有机白菜价。
充分利用每一个人的`才能,减少一切能减少的开支,发挥短短一个小时里能从观众手里掏钱的多种手段,演员敬业的精神,这就是一个小马戏团的生存哲学。可以料定的是,小马戏团在这个小城的成功,一定也会在另一个小城复制。
只要把事情做到极致,运筹谋划,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就能在别人觉得没有作为的领域取得成绩。
3、同样是一斤米的哲理故事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
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
“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里,包扎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饼干,卖5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味精,卖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酿成酒,勾兑后,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
大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拾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青年豁然开朗。
的`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
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
“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里,包扎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饼干,卖5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味精,卖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酿成酒,勾兑后,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
大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拾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青年豁然开朗。
4、没有对错只有因果的哲理故事
世界上没有对与错,只有因和果,当我们付诸百分之百的真诚去对待身边的人,不用去考虑他会以何种方式回报,静静的等待,所有的一切都会吸引而来。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没有对错,只有因果的哲理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男孩。
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他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
其实,如果你不能给予别人百分之百的话,你总是会怀疑别人是否给予了你百分之百。
拿出你百分之百的诚心,对待所有的人和事,然后睡个安稳觉吧!
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就如文中所说的一样,自己到底有没有做到百分之百呢?
虽然我们深知猜疑这东西最伤感情,可是还是会不断地忍不住地猜。
疑心是对他人的不信任,对自己的不自信,对彼此的折磨,对感情的亵渎,这是一个心魔。
世界上没有对与错,只有因和果,当我们付诸百分之百的真诚去对待身边的人,不用去考虑他会以何种方式回报,静静的等待,所有的一切都会吸引而来。
5、掌上花的哲理故事
女儿如花。
生下她的一刻,我尚不觉太累,也只是平静地躺着,不作任何的探问。产房的窗外是一脉无际的闲云,她飘摇的风姿,终歇得此刻恒远的静美。
“是个丫头。”护士轻言。我笑了。虽说不问,心里却一直想的,总是女儿的好。
女儿,唯有女儿,才是母亲女性生命的延续。那蜿蜒的青春之河,唯她度我梦回时空,沿溪一路走来,瓣瓣心香拾起,重编一枚理想花环。
我俩被一前一后推回病房,她的小床停靠在我床前。我低头看她,恰好她也飞快地瞥了我一眼——那是她,小小的脸,大大的眼,嫩红红的皮肤,亮黑黑的眼神,她在看我?!她正好奇地打量着,我这个初为人母者及她未知的世界。
——我便自知与这家伙从今血脉相连。家人将她抱过来,我们便有了第一次的触摸,第一个吻,第一次喂哺……
喂哺煞是有趣。乖顺的她,觉察到乳香近了面前,小脑瓜凌然一激,顷刻间精神抖擞地全身而动,直向目标,由小嘴探寻得到,略作调适至最佳状态,即迅速发扬其吮吸的本能。看得人哑然失笑,才相信捕食与生存,实乃动物与人的天性。而人之初生,其动物性展现无遗。
巧有人送鹌鹑来,一袋子丢在墙角,说是炖汤喝,补。里面的小鹌鹑,挤嚷嚷着稚脆的声气。怕是才月大吧,声声揪人心碎。我大骇,连呼家人拿走,一边撸紧了小女——谁能夺去我的爱儿?
蓦地便有了怜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因为无法预期世间的杀戮与伤害,每一位母亲,总憨拙如母鸡般,竭力以羽冀庇护自家孩儿。接下来的日子,我暂且忘却了白天与黑夜,在起居无度、手足无措的一团昏天地暗中,逐渐操持成为洗尿布和煮奶瓶的熟练工了。她则是终日地躺着,直举双臂于空中。
据说胎儿们在娘肚子里已习惯这样,并不嫌累。到后来,她似才醒悟已来了新境地,不再固执地举手表态,改为左右转头,溜转着眼球四处巡望。继而演习微笑,操练着半边面部肌肉,嘴角一抽一抽的,总不成功,只落个半边脸的皮笑肉不笑。哇,看得我肉麻:小天使面孔,却是古怪莫测地诈笑。“别抽风了。”我捏她鼻子。她又很努力地“笑”了一下,像是调侃自己徒劳的尴尬,然后再懒得动,看我倚在床边缝补她的小衣。“她在想什么呢?”我时常停下手中的活计,“这么小的小孩会有想法吗?”
时值隆冬,洗澡最是麻烦,一层层地剥开来,她也警觉似失去了什么。直至赤裸,放她至澡盆中,骤降的幅度使她徒增恐惧。她全身肌肉紧张,目掠惊悸,双手拽紧了我!
那一霎,我的`双眼几乎要涌出泪来:“这么小的小孩就已经知道害怕了。”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只有更拥紧她,这赤裸的、颤抖的小兽。告诉她妈妈在身边,以温和的水浇抚她,以柔和的棉包裹她,直至她确信安全,心满意足地入睡。
晚上她照例要醒,仍闭着眼,却会发脾气,哭,抡着腿不断地蹬。不可有一刻怠慢,先把尿再喂奶。我儿胃弱,不几口撑饱了,头一仰,倒在我臂弯中,呼哧呼哧地直喘气。我说:“再吃点嘛,省得回头又闹。”她卧臂长吁,那神态,倒像极了小酒鬼,似在说:“不行了,我不行了。”逗得我忍俊不禁,看她复又安详地睡去,神色庄严而肃穆,宛如一尊小佛。就不舍得睡,只在静谧的夜里和衣而卧,透着月色凝视她嫩红的脸儿,又若暗夜里,一枚初绽的小花。
如花,已是烂俗的拟喻。据说第一个将女子比喻成花的,是天才,至第二个,已是蠢才。那么我应是第几百万、几千万个极蠢之才?可哪一词句,能更真切地形容女子?——如花般的娇嫩,——如花般的明媚,——如花般彰显着春意与生机,甚至于,也如花般,注定了会有凋零的谢幕。
无论如何,怀着春意,花期便有了期待的理由。在烘热的炉旁焐了一冬,我俩相随的步履,迈出小屋落至庭院、街巷、草坪……生命在一天天拓展。随着她,我似乎也重新开始认知这个世界。瞧,天是蓝的,树是绿的,人们的微笑随处可见。
推着婴儿车漫步,路上不相识的大姑大嫂常凑过头来横竖端详;夏末时遛学步车进校园,带球而过的五尺男生为给她让道,竟歪倒在路边的水沟,引来校园女生一阵爆笑;一位白皙漂亮的高三女生,顿时雅兴大起,亮出独家秘技——装狼狗叫,连吼“汪、汪、汪”数声,像极。哗倒一片。连校门卫都信以为真,出来维持秩序。唯有女儿不惊——她根本还不知道狼狗有什么可怕嘛。
那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柔弱的女儿受到各方呵护。人们对弱体的关怀、慈善,显现了人性中宽厚的一面。我想等她长大了,也将面临着成长的各种无奈,整日里行色匆匆,漠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惜此时,我与她共享童年,得嬉戏于草坪忘乎所以,沉浸于秋风痴醉片刻,惊呼斜阳的渲染,或雀跃于阶梯楼台……因为她,我得以忘我。
不再是低眉垂首,独对美景而空劳牵挂的青涩女子;不再有欲语还羞,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枉自嗟讶;不再有我。即使是夏,也不着长裙,因为不方便把尿;不贴花黄,那不利于婴儿呼吸;虽长发如漆,却发式老土,无暇揽镜自顾。指如梳,风洗面。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洗涮、煮食、收整、清洁的简单机械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不得息,纵使累弯了腰,驼了背,酸了肩周与颈项,也不敢自夸,深知此类仆妇的劳作,不带任何科技含量,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价值微乎其微。
我的身终日忙碌,手不得闲。
我的心居然明净澄祥。
当我正要深一层构想原委,忽然忆起有关于求佛的一个小故事来:古时一位青年离家寻佛,历数年、跋涉千里而不得,十分困惑。一天,一位老者指点他,让他即刻往回赶,到家时若见到一位衣衿凌乱、鞋子反穿、神情专注的人,那便是真佛。青年遵照老人的话去做,当他风尘仆仆赶回家时已是深夜,他的母亲听到儿子的叩门声,欣喜若狂,来不及穿整齐衣服,披头散发地,趿上鞋就跑了出来,青年发觉母亲的鞋子慌忙之间穿反了,恍然大悟:自己一直在寻找佛,原来母亲就是真佛啊!
佛,是否意味着人世间的至爱?
曾经,做小姑娘、大姑娘的我会合掌许愿,祈求爱,祈求未来,祈求一切美好的祝福。福,是人生之旅永恒的求索目标,我曾经做过什么,付出的努力,不记得了。而总之是什么也没再做,只随着天使女儿的翩翩而来,福至心灵。
一切的辛苦,都在女儿如铃的笑声中烟消云散。她已能脱掌而去,歪扭扭地探步,自得地哼唱着:mɑ-mɑ、mɑ-mɑ……
“妈妈!”等女儿会说需要一年,付出的责任将是今生。
佛说:
一花一世界,
一语一天堂。
纵使是爱,为娘不可搀你一生。轻抚小女不慎的跌红,抚去她颜面晶莹的泪滴,我粗糙的手掌已显纹脉斑驳。然,青春的色泽已有传承。坐迎红日衔山处,仰望着远方血色云霞,迷雾人生,心无旁骛,多美。不知来日将变幻出何种风云,此刻,她依偎在我的臂掌之间,酣眠如花。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lisun.cn/articles/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