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两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2 00:02:32

《寓言四则》两课时教学设计

①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 分析故事情节。

③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① 分析故事情节。

② 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导入 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 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 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 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导入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讨论,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并能续编情节的基础上,做这一练习正合适。学生此时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高峰,会有很高的兴致。这个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想像力,依据生活去合理想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动脑分析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可谓一举两得。因课堂时间关系,不可能做长时间交流,但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当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可以给学生提点具体修改意见。

总结

①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②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拓展阅读

1、兰兰过桥

1.指导生认识“梁、程”等 12 个生字,会写“兰、各”等 6 个字。

2.指导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3.指导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意见,并乐于与人交流。

4.指导生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生努力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

[重点难点]

1.重点:指导生识字,积累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2.难点:指导生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生的创造欲望。

一、创情境,导入新

1.导入。同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多媒体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用桥?立交桥。)

3.揭示题,生读题。(看师写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文,巩固识字

1.按要求读文。

(1)借助拼音,自读文。

(2)用“○”圈出本中要求会写的字,用“____”标出本只要求会议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2.生识记生字,自由读生字表中的字。

3.互读、互查。

4.师检查读生字,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三、书写生字

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点、难点。

要求写的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提示:“坐”。

1.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点;

2.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3.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练习

1.照样子,我会说。

又平又稳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潜水桥架在水里,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3.检查识字和读书自情况。

五、布置作业

1.朗读文。

2.抄写生字。

一、导入

生自由读文,想想兰兰过了哪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创情境,感悟语

1.习潜水桥部分:

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理由。随机出示小秘诀:先找出哪些自然段写了自己所喜欢的那座桥;再反复读,找出表示桥特点的词句。

喜欢潜水桥的生根据小秘诀说说理由,其他生质疑。师相机出示句子进行词句,归纳出潜水桥的特点:结实、透明。指导朗读有关句子。生质疑,解疑。

2.塑料桥部分:

喜欢塑料桥的小朋友站起来。老师相信你们刚才已经很认真地自过写塑料桥部分的内容了。现在请你们按照“小秘诀”来给其他小伙伴介绍介绍塑料桥,可以吗?小结塑料桥的特点:轻巧、平稳。

看电脑动画,理解塑料桥使用过程。

三、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我们已经走过了座神奇的桥,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呢?

生各抒己见后鼓励他们把想象中的桥画下来。

、板书

2、个铁球同着地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实验小 徐曙光

巧用别字妙笔生花

师:同们对文第五、六自然段的内容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胆大妄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师:(师随即在黑板上写下这个词,并故意将“妄”写成“忘”字。)

生:老师把“妄”字写错了。这里应是“女”字底的“妄”,不是“心”字底的“忘”。

师:老师写错了吗这里为什么用“女”字底的“妄”,而不是“心”字底的“忘”呢大家查查字典,说说理由。

生:“女”字底的“妄”是“乱,荒诞不合理”的意思,“心”字底的“忘”是“忘记”的意思。

生:“胆大妄为”的意思是“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所以这里应该用“女”字底的“妄”。

师:同们分析得很好,老师的确写错了。由此可见,老师也有错误的候。(师在黑板上把“忘”改成“妄”)

通过对文的习与同们刚才给老师提出的写错别字的事例,你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生:我们不能盲目相信有权威的人,不能盲目迷信我们所崇拜的人,要敢于向他们提出疑问。

生:我们还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或者试验,得出科的答案。

在比较中加深理解

师出示句子:这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家,说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请同们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句话的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直到伽利略公开试验成功,大家才明白像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

师:那么在伽利略公开试验之前人们是怎样的。

生:在伽利略公开试验之前,人们信奉亚里斯多德这位古代哲家,把他说的话当成不容更改的真理。

生:人们不相信伽利略,直到伽利略登上比萨斜塔即将公开试验前,还有人说他胆大妄为。

师:伽利略正是在顶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做了公开试验,用事实证明亚里斯多德的话是错误的。那么,原句能不能改成“这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斯多德这位大哲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请同们再读读。

(生读)

生:不能这样改。如果这样改,就只是说亚里斯多德一个人说的话不是全对的。而原句中有“像……这样……”。它告诉我们,并不只是亚里斯里德一个人说的话不是全对的,而是所有的大哲家说的话都不是全对的。

师:难道只有哲家说的话有错。

生:不仅是哲家、思想家、**家、文家、艺术家等名人说的话都可能有错。我们应该像伽利略那样敢于提出疑问,并且用事实证明自己的看法。当然,这需要科的思维和巨大的勇气。

师:谁能将这句话的意思再说一遍。

生:这句话是说,直到伽利略公开试验成功大家才明白,像亚里斯多德这样伟大的人物,尽管知识丰富、才思敏捷,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

【评析】

这是文中一句很重要的话。者运用比较法使生较透彻地理解了句意,认识到即使伟大的人物也可能说错话,培养了生的辩证观点;同还使生体会到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献身科的精神,深化了对文的理解。

3、个铁球同着地

1、了解文内容,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生查阅资料理解文的能力,及探索科知识的精神。

理解伽俐略敢于提出疑顺,大胆进行试验的语句。

1、外读本。

2、重量不等的个物体。

3、前布置生了解伽俐略、亚里士多德生平。

一、读悟质疑

1、今天,我们来习一个发生在个科家之间的故事。

(指名一生简介亚里士多德、伽俐略的生平)

2、在生自文,初读文的基础上,提出本探究的任务:

伽俐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什么话呢?他是怎样证明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呢,让我们来习这篇文。

(板书题)出示探究任务:

⑴ 亚里士多德是什么样的人?当的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

⑵ 伽俐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做了怎样的试验?结果怎样?

二、自读文,探究解疑

1、阅读第一段。

2、阅读第二段。

文告诉我们亚里士多德是什么样的人?文用一个什么词说明当的人对他非常相信?

研究科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

比比读读:

研究科的人都相信亚里士多德。

⑵ 指名读第二段。

3、讲读第三段:

⑴ 伽俐略却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伽俐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哪句话产生了怀疑?

⑵ 伽俐略是怎样想的?谁来读读伽俐略的心里话,指名读第三段。

⑶ 指点:

伽俐略想的非常好,先从正面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就会产生什么结果;然后又从这句话错的一面分析。

(突出:如果……就……;但是,如果……就……)

⑷ 齐读第三段。

4、讲读第段(4~6)

⑴ 伽俐略可贵的地方还表现在哪儿?默读,找出重点词语:

(反复做,都证明,总是,才,已经)

⑵ 齐读第自然段。

⑶ 指点:

① 在师里做一个轻重物体同落地的试验。

② 请同们听师读,想象当伽俐略做实验的情景。

③ 请大家作准备,谁能把那天的情景描述出来?

⑷ 各自准备讲述。

⑸ 同座对述。

⑹ 指名描述。

⑺ 齐读全段。

⑻ 这个试验的成功,使人们明白了什么?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句话给我们什么启发。

想──说

引导生自由思考,展开创造性想。

三、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1、把《个铁球同落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和组内同尝试着做一个小实验,把实验经过、结果记载下来。

点击查看更多《寓言四则》两课时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lisun.cn/articles/5203.html

← 返回首页